登陆注册
5238000000037

第37章 新视点(2)

不仅如此,不少机关由于人员超编,经费不足,便利用手中的权力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闹得民怨沸腾。为此,政府也先后多次进行机构精简,遗憾的是,每一次精简都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最终没能走出“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怪圈。

如此说来,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难道真的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吗?

在我看来,行政成本过高是政府权力过度膨胀的结果,只有从约束权力上入手,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降下来。

我们政府的权力从来都少受约束。而精简机构,节省开支,无异于政府内部自身的一场革命。要想自己革自己的命,谈何容易。当然,许多事情,非不能也,乃不为也。行政成本要想有效地降下来,除了在体制、制度、观念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之外,政府必须痛下决心,交出某些本不属于自身的权力,并切实让人大和公众对自己实行监督。比如对花什么钱、花在什么地方、怎么花、是否有效率,尤其是对老百姓比较关注的政府部门公车使用、手机话费、办公用品、公务接待费,以及出国考察培训等支出情况,应予以详细列出,便于进行监督。总之,只有把政府的权力关进笼子里,让监督部门的监督措施得以落实,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原载《珠江晚报》2008年10月3日

继承传统不能脱离时代

谢 泳

最近清华大学一个文科实验班要学生背诵《四书》的做法,引起了一些争议,虽然各说各有理,但其实有些说法是脱离时代的,比如要求现在的学生背诵《四书》就不切实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想稍有常识的人,现在都不会否定。就是对于儒家经典,现在多从正面理解,也是国人共识。钱穆过去讲,一个本国公民对于自己本国以往的历史应具温情与敬意,现在人们大体可以做到这一点。

关于中小学生读经,从五四后就是一个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当时军阀一般来说都主张中小学生读经,比如主政湖南的何健。但大学教授恰好相反,比如鲁迅、胡适、傅斯年,他们一生都反对中小学生读经。在这个问题上,简单的判断对错,其实没有意义,关键是要对他们各人当时的真实想法和意图有切实的了解。

一种文化的产生,不能脱离它的时代。中国文化是在农耕时代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并达到了这个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在面对当时可能产生的所有问题时,中国文化基本都有高明的理解和解释,同时也寻找到了承传这种文化的最佳方式。在文化的普及层面,主要依靠传统的私塾,在教育成本方面,这种方式有操作性和广泛性:在普及的基础上要提高中国文化的水准并保持这种文化的活力,中国产生了书院制度,它是民间思想、学术流派形成的制度形式;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学习和承传中国文化有了制度保障和现实性。这三种方式的完美结合,最终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知识保存和承传状态,共同构成中国的教育传统。一种文化,它生命的保存和延续,必须寻找到最佳的承传方式,当这种方式发生变化后,再说保存这种文化或者想要让这种方式提升到更高程度,基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在事实上很容易流于空话。晚清以降,中国学术一代不如一代是基本共识,主要就是因为承传中国文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今天提倡背诵《四书》,在知识的承传上,它本身已经没有意义,因为现代保存知识的手段非常丰富,就个人获得知识和养成人格来说,简单背诵只是第一步,但在现代社会,它所要付出的成本却很高,这个成本还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问题,而是这种背诵的实际意义。电脑时代,简单记忆的作用,和传统时代不是一个概念。不是能不能背诵的问题,是背诵了这些又如何的问题。电脑向移动化方向的变革,使简单以贮备知识为追求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变化,不是说记忆变得没有价值,而是能不能做到记忆或者记忆了以后怎样的问题。

在传统时代,中国文化在事实上寻找到的继承方式所以可行,并能产生作用,主要是没有脱离时代,那种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事实上也是一种经验表述和总结,但在今天,这一切就未必能有这样的功效了。也就是说,那时代读经就够用,而现在不够用了,或者说在道德上够用,而在知识上早已不够了。

我经常和那些主张读经的人开玩笑说,现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两条,而且可以立竿见影,一是高考只考《四书》《五经》,二是公务员招考也照此办理。不出一个周期,中国学生的读经水平马上提高,就如同现在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一样,但这可能吗?管理现代国家,控制现代社会的知识,传统经典中所能提供的东西毕竟有限。重视传统文化没有借,提倡全民读经,总比“批林批孔”好,背诵十三经,肯定比背诵“老三篇”好,但一切文化继承,绝对不能脱离时代。

原载《南方都市报》2008年9月27日

慎给暗杀唱赞歌

黄 波

朋友告诉我,近期《杂文报》上有一篇奇特的文字,伍立杨先生的《喋血以争的革命精神》,居然为暗杀大唱赞歌,说什么“清末民初的暗杀之辈又远不止有公心而已,它作为一种革命的方法科学,始终贴近最大的最后目的。……进人类于大同,坦然向文明迈进。”

我不太惊奇,因为据我所知,伍立杨2001年就有《铁血黄花》这样为暗杀唱赞歌的专著。今年,他在一本名叫《读史的侧翼》新书里,又为刺杀清末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的革命党人吴樾写了一篇《暗杀时代》,他捧之为“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心胸”的“不朽奇文”,说行使暗杀的“确为国人中不可多得的贤人精英,是最有头脑的优秀分子,其余则不必寄予希望。”我唯一感到诧异的,是在长达近十年的岁月里,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这么多深刻变化,在人的基本权利越来越得到张扬的今天,据称专研民国史的伍先生,还会这么经久不息地唱着同一曲让人恐怖的赞歌。

我知道,伍立杨在给暗杀唱赞歌的时候,高举着一面名叫“目的”的大旗。暗杀虽然是一种暴烈而又卑怯的手段,可由于行使者是革命党人,因为他们是要推翻腐败无能之清廷,“救济人民之苦难,贯彻兼爱主义”,所以,他们的暗杀就崇高起来了。但正如我多次所申论,讨论历史公案的是是非非,更应该考察手段,因为手段是否正义在当时就可以检测,而“崇高目的”云云却常常虚无缥缈。即使是落到“目的”上,伍氏所论也十分牵强。革命党人之暗杀不外两个目的,直接目的是推翻清政府,远的目标是如伍氏所谓“救济人民之苦难”。这个远的目标,历史事实俱在,就不说了;推翻清政府的直接目的当然是实现了,但其中暗杀的作用似也甚微,最后逼得清政府倒台的,不是还得靠武昌一役,靠新军和清军真刀真枪的对垒?

像吴樾这样,为了一种主义一种符号,其舍生取义的精神自然值得敬重,然而,历史的吊诡往往不是当事人自己可以预料的。我很奇怪,清廷中贪渎、残暴的官员甚多,吴樾的暗杀为什么偏偏要施之于考察宪政的五大臣,是如后来学者所宣称的,不满清廷以宪政“欺骗人民”?然而究竟是不是真的宪政,总要等别人实施起来才知分晓嘛。革命党人攻击清廷预备立宪过程太长,可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后,其规定的从军政到宪政的过程,比清廷还要缓慢,蒋介石主政后,宪政更是遥遥无期,吴樾若地下有灵会作何想?

我反对一切形式的暗杀,哪怕是为了以暴易暴。不仅仅因为,暗杀在易暴方面作用甚微,更因为,几乎所有暗杀等恐怖活动中,都会有平民的血泪,而这又恰恰容易被我们的史家所忽略。

前面说过,清末民初,革命党所行使之暗杀不知凡几,可是几乎所有的资料都只记录暗杀是否成功,而对被误伤的平民却完全不予理会。难道真的没有被殃及的“池鱼”?不可能,众所周知,革命党人的暗杀,除了用枪,很多时候用的是炸弹,谁会天真地以为,天女散花般的弹片会长了眼睛,不伤无辜?国民党元老冯自由所著《革命逸史》中记载了一次广东的暗杀行动,暗杀对象“及其卫队多人均炸毙,邻近各店倒塌者约六七间”。多人被炸毙,店铺倒塌者达六七间,可见炸弹之威力,那么完全处于懵懂状态中的平民竟会毫发无损?我不相信。革命党后来掌握了政权,对那些无辜殃及的平民是否给予了赔偿?……过去提这些问题也许会被视为荒谬,可是在公民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还应该不屑一顾吗?

宋教仁死于袁世凯所主谋的暗杀中,这诚然是天人共愤之举,然而,愤怒的国民党人如果能以此为契机,对清末民初以来层出不穷的暗杀进行深刻反思,对自己历来奉行的暗杀政策进行认真检讨,那很可能会赢得道义和民心,比他们发动的讨袁战争更有效,并由此使污浊的中国政治得到清洁。可惜,中国人没有等到这个机会。

原载《湘声报》2008年3月21日

浙大的“教授治院”能走多远

景凯旋

同类推荐
  •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13个先锋小说家、43个先锋诗人、11个先锋评论家——共278篇各种题材的先锋作品凝结成这吓人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读本。这是中国当前最有写作才华的作者队伍,每一个人都那样特立独行、不拘常规、又敏锐多情。翻开杨黎主编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您将由他们带领,走进中国先锋文学大本营,领略目前中国文学最前沿的动态,关于当下中国先锋文学 ,无论是题材、文本结构,还是语言才华和思想张力,您都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获得一次丰富的精神滋养。
  • 故乡他乡:上海青年支边往事

    故乡他乡:上海青年支边往事

    他们,是一群有着共同经历的人;看上去已经不年轻了,脸上印着沧桑,有的生出白发,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支边青年”。那么,他们究竟是新疆的上海人,还是上海的新疆人?究竟是支边青年,还是知识青年?究竟是应当扎根边疆,还是应当落叶归根?这一连串的话题,将会成为历史的过去,却依然是留到今天的记忆。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古时候,人们与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为了趋利避祸,在取名时爱挑些吉利的字眼。汉代及以前,有“无忌、无咎、弃疾、去病”一类的命名,也有仰慕历史上的忠臣良将而尽量选些相近或相同的字眼,如汉高祖的第一谋士张良,后来便有姓张的取“学良、效良、忠良、新良”之类的名字。
  •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最强都市大少

    最强都市大少

    踩纨绔,泡美女,一路无敌,肆意纵横都市,成就最强大少!
  • 异天传记

    异天传记

    孤儿林陌自小便佩戴一枚玉坠,自到有一天他失手摔落玉坠,机缘巧合穿越到另外一个时空。这里的人拥有神奇的力量,他们吸取天气灵气,夺取造化之果。寻求真理奥义,淡漠生死,却放不下,解不脱。当无数的人死在追求不死的道路上,林陌却发现玉坠才拥有着长生的线索,从而开启一代仙帝的崛起之路!
  • 道途幻

    道途幻

    长生,世人孜孜追求的目标。抬手遮天、跺脚裂地、呼气碎星辰、冷眼观百劫又如何,在亘古恒远的时宙浩光中也只是苦挣的夏虫。长生,梦?幻。。。。。。
  • 紫疾雷钻

    紫疾雷钻

    本命元钻,武之本源。武道巅峰,英雄呈现。无尽的岁月,铸造了五个最后的神钻得主,五大神钻一决雌雄,究竟谁与争锋?紫疾雷钻、焚天炎钻、荒芜古钻、极封冰钻、暗黑魔钻……
  • 豪门挚爱之冤家路窄

    豪门挚爱之冤家路窄

    一个是风流无心的花花公子一个是七窍玲珑的冷血美人狭路相逢,是冤家,还是棋逢对手的爱人?
  • 那些年,青涩的爱恋

    那些年,青涩的爱恋

    自宫羽嫣和司空影分手后,就遇到了千恋柔,颜汐沫与蒋瑾萱等人。四人结识后竟奇葩的在同一所学院读书,而学院的校草银夜寒,也从此爱上了宫羽嫣。一系列爱情争夺战,就此展开!
  • 仙途凡梦

    仙途凡梦

    何谓仙,何谓凡,世故行道,众生所寻的,不过一场仙梦。行于此途上,明悟仙凡路,了悟众生道。
  • 改造嗜血女王

    改造嗜血女王

    因为一场阴谋,让她家破人亡,从此独自一人。她的冷漠和残忍让人不敢靠近。直到转入了三叶堇学院,遇上了他们,她的人生才开始改变。有欢乐,有温暖......
  • 阴阳诡事

    阴阳诡事

    自从我在早餐里吃到一枚血指甲,那些常人难以想象到的麻烦,接二连三的找上我。你身边自认为熟悉的人,有可能不是人!恶鬼缠身,我行走在死亡的边缘!生与死的考验,解不开的谜题,小心有诡!
  • 绝世神帝

    绝世神帝

    “老子才刚重生,就面临被采补?”方麒有些无语,越级斩杀强敌之后,他竟破格被只有女弟子的堂口收为弟子。胆敢欺负众师姐?打脸!敢抢少爷的宝贝?先抢了你再说!什么,金手指居然可以吞阵法,吃灵术?这么逆天,原来老子浑身都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