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8000000003

第3章 世相(3)

这种做法当然会招来舆论的批评,我也不赞成学校这样做。但根源还在于上有所好——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过于看重媒体上的报道,特别是主流媒体、高级别媒体(这是我临时杜撰的词,却符合国情)上出现的文字、照片或影像。有了这些,不仅评奖选优有望,说不定还能加官晋级,自下而上,皆大欢喜。再说,所发奖金(还有津贴、采访费、课题费等不同名目)用的也是公费,何乐而不为?

其实,一种做法形成惯例,成为潮流,都是由上而下的,等影响到大学生,或扩大到社会各方面,往往已近余波。就我的亲身经历而言,这种做法至少在十多年前就有了。

有次我与中央某报记者去南方某县采访,书记和各级领导亲自陪同,热情接待,临别时还向我们每人赠送一笔“采访费”。书记容不得我推却,说:“某报一个版面,花几十万也不一定上得了,你们来采访报道,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今年我们县在省里的地位肯定能提高。”

连学术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也不能免俗。我当研究所所长、研究中心主任期间,每年的考核或每次接受评估时,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就是必须收集的内容。而如果不主动提供资料或吸引媒体报道,学术机构和学术活动往往很难引起媒体的兴趣。例如某次会议如要电视台报道,必须有省、市常委级的领导出席。而有了这样的报道,主管部门才会重视。就是一本书、一篇论文,要申报奖项时也得附上公开发表的书评。如有权威刊物、中央媒体上发表的肯定性评论,不仅获奖无忧,还有望得高奖大奖。

我在央视做的节目播出后,几乎都会收到不同的公司寄来的订货单,通知我已备好光盘,只要付款数百元即可寄来。有的还备证明一纸,写明某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至某时某分在央视某频道某栏目出场。开始我颇不以为然——谁会花这笔钱去买自己的录像,还要什么证明?后来才听说,有的高校已规定在央视出场的赏格,最高一级可以等同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或获省部级一等奖。要真能如此,区区数百元何足道哉!与其到时口说无凭,还不如预备光盘和证书。

看来,只要“上好”不改变,下面的做法只有“甚焉”,肯定会越来越过分。浙江某高校的领导如不这样做,必定会在这场竞争中落后。但他们这样做了,其他学校要胜出,只能别出奇兵,或许会提高价码,或许会全面配套。总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要改变风气,还得从源头做起。

原载《南方都市报》2008年8月5日

现在的教授都在研究些什么

叶 雷

曾以“章子怡的伟大被低估了一百倍”出名的上海社科院教授张结海在他最新的研究《西方女人眼中的中国男影星形象分析》中得出结论:李亚鹏和谢霆锋是西方女人眼中的典型“丑男”。(《广州日报》12月4日)拿着国家的工资,用着国家划拨的科研经费,可我们的教授们都在研究什么呢?张结海教授研究出了“李亚鹏和谢霆锋是丑男”,北京语言大学的周思源教授研究出“梁山108将里43位不是好汉”,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研究出“孔子是丧家狗”,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檀作文研究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武汉大学梅朝荣教授研究出“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教授,就是传教授业的意思,韩愈在《师说》的开篇中就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授,作为社会文化的精英,应该负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传播先进文化、创新民族文化、批判媚俗文化和垃圾文化为己任。他们做的事情,绝不仅仅是凭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指导思想,像康有为、梁启超、鲁迅他们一样,为一种社会理想而奋斗。

可是,现在不少的教授,靠着这个高级职称,哗众取宠,纷纷加入了以谋利为目的的媚俗文化和垃圾文化的制造之中,实在是有损教授的品格和形象。在英文里面,教授一词是“Professor”,“Professor”本身就含有追求真理和信仰的意思。以此关照我们的教授,他们之所以去研究这些对国家和民族毫无价值的东西,实质上是信仰的失落或者错位,是职业精神的消解,是职业道德的堕落。

这几年,不少人文科学的教授呼吁设置和理工科里面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一样的文科院士,这种想法很好,但如果我们人文学科的教授研究出来的都是这样一些成果,那就只能自取其辱了。我们看看那些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玻恩、钱学森……一串串响亮的名字就会在脑海里出现,出现的不是他们的成果,而是他们勤奋、好学、意志、毅力、严谨、求实、谦虚、谨慎、协作、团结的品格。我们文科的这些教授们怎么和他们比呢?

科学家的素养和品格决定着科学创造的成功与失败。这句话对人文学科的教授们也是适用的。真的希望我们的教授们研究出一点有新意的东西,而不是这种哗众取宠的东西。

原载《湘声报》2007年12月21日

我看“八十年代”

鬼 今

有一个笑话说,一个画匠给主人画幅写真像,画完了有些自鸣得意地说,你拿到街上问问人,看画得像不像?这被写真的顾客觉得主意不错,于是把画拿到街上,碰到第一人就问:“您觉得哪一处最像我?”得到的答案是头上戴的方巾最像。遇到第二个人,那顾客又问哪一处最像?这人回答说:衣服最像。等到碰见第三个人,站在一旁的画匠忍不住跳出来提示说:方巾衣服都有人说过,不用再说了,你只说形体如何?那人犹豫半天说:胡须最像。

2006年出版了一本书叫《八十年代访谈录》,书里面访谈的对象自然全是八十年代在文学、艺术、学术各个领域中曾经名动一时的风云人物。不知怎么的,我总觉得这访谈者的行为是在严肃地印证着那笑话的真实。我猜想,那访谈者心里肯定已经预先勾勒出了一幅八十年代的画像,很想从这些名人嘴里印证她想象中的八十年代“形体”的完整性,这从她洋洋洒洒带有明显导向的提问中看得出来,就像那画师带着那幅画去大街上发问的动机有些相似。可那些名人好像并不十分配合,众说纷纭地没人说出个“形体”来,于是,当我读完了这本书后,“八十年代”从这些名人嘴里也就自然变成了“方巾”、“衣服”和“胡须”。

名人们谈了不少“方巾”、“衣服”和“胡须”,如八十年代相对亲密的人际关系、吸取知识的饥渴神态、探索电影的激情与冲动、朦胧诗的圈子、摇滚的反叛。但八十年代没有形状也由此变成了必然,道理并不复杂,因为当你描出了再多“方巾”、“衣服”和“胡须”的时候,也还会有人注意到鞋子、腰带甚至是衣服的纹饰,这样描下去就会没完没了。相反,更多的特征也可能在不断忽略中流失和遗漏,且不说八十年代的知识圈都有人人自称英雄的习惯,访谈录就不知漏掉了多少英雄的画像,当然会惹出各种不满和非议,非议的理由即是这些人能代表八十年代吗?可我又觉得,八十年代的可爱恰也是满目飘动的“方巾”、“衣服”和“胡须”,而不是预先被画好装饰在我们头脑中的一幅惟妙惟肖的完美形象。

“八十年代”总是被一股淡淡的怀旧心绪所笼罩着,怀旧是当代知识人的一个通病,也是现世各种时髦散文的基调,除了上海外摊的灯红酒绿,就是民国旧文人的倜傥风流,那笔调几乎一律的浓妆艳抹,招人厌烦却观者多多。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八十年代”也不幸加入了这个行列,变成了遗老犹唱后庭花的对象,进入了怀旧消费的时尚行列。只不过加盖上了一个“反思”的耀眼夺目的大红印章。我们可以感觉到,访谈者努力想从受访者描出的“方巾”、“衣服”和“胡须”中拼贴出“八十年代”的整体画像,但这个努力显然是失败了。但我庆幸这个失败,因为我们一旦看不到“八十年代”那些具体的“方巾”、“衣服”和“胡须”,那么它的魅力就会顿然消失,不复存在!

何以如此说呢?“八十年代”的魅力就在于它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确定的政治走向,不确定的经济前途,不确定的文化变革,不确定的人生选择。又有太多的可能:姓社姓资的可能,民主自由的可能,调侃主流思想的可能,甚至是******的可能。那味道有点像晚清的乱世,也有那么点民国兆始时没皇帝管着的撒欢和散漫。我还记得第一次看人体画大展,人们遭遇********时最初的羞涩表情,和犹豫片刻蜂拥贴近观画时的那种饥渴感,冲动而又茫然。可这些不确定在九十年代以后全都消失了。当裸体画进入网络可以随意浏览时,人们的视觉开始麻木。倘若那画师拿着“九十年代”的画像到处问,得到的回答恐怕就不是“方巾”和“胡须”了,而是“像美国”、“像某个西方大师”或者“像麦当娜”,再说的严重点,“美国”和“西方”不是“方巾”和“胡须”,而是那画家所提示的“形体”,我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越来越容易从形体上被描绘出来了,可惜那“形体”往往不是我们自己的,因为有人一指认就说这太像美国啦!那太像西方某个人啦!从貌似高雅的学院到低俗不堪的欢场,一系列的生活节奏都可以从中找到依据、线索和偶像。大家活得是否愉快我不知道,但都活得越发有规有矩恐怕没人否认。因此,我以为,人们怀念“八十年代”,是怀念只能说出“方巾”、“衣服”和“胡须”的那种感觉和时刻。

我还以为,可怕的不在于人们津津乐道于各种“方巾”、“衣服”和“胡须”,或猜测描绘不出“八十年代”的准确轮廓,那恰恰可能是一种时不再来的动人状态,可怕的是那些怀念“八十年代”的人们,或那些在“八十年代”画像里曾经扮演过“方巾”、“衣服”“胡须”角色供人们指认甚至崇拜的人们,好像也只能活在怀旧的阴影里。他们或者变成了世俗文化的宠儿,如尼采专家转行大写轻飘飘的人生呓语;原本辛辣犀利的愤青式作家转而对女儿说起了悄悄话;富有诗性雅意的“棋王”变成了影视听觉盛宴的技术写手,等等。他们说是给“八十年代”画像,其实更多谈的是九十年代的失落,颓唐的暗恋中满是英雄迟暮无奈退场的感伤。“八十年代”好像不是为后来的时代提供了养分,而是为后人掘出了一个思想坟墓。这才是最可怕的,它让我们看不到希望!我们看不出来这些当年扮演“方巾”和“胡须”的英雄们后续的英雄故事,也看不出他们在九十年代以后的表现和“八十年代”有什么连续继承的关系。陈丹青在访谈中说过,大意是崔永元做过一个怀念老电影的节目,意思是向老一辈致敬,可是这档节目和美国的区别在于,人家好莱坞越怀旧越得意,虽说已不及黄金时代,但仍可有资本对过去怀抱敬意。怀旧是为未来打气,是自信的表现,意思是咱们现在照样可以牛逼。而崔式怀旧则是以悔恨、抱怨的心理在怀旧,怀旧是为了诅咒今天,我们时时能从访谈中嗅出同样的味道。

“八十年代”以后没有延续性,没有未来!这才是怀念“八十年代”的真实理由,也是“八十年代”风云人物退出历史舞台的开始。我只能说,“八十年代”被纳入怀旧的轨道,恰恰昭示的是现世思想的极度贫乏和无奈。

原载《南方都市报》2008年4月24日

像吴冠中先生那样解放思想

许石林

一位名声响亮、画价卖得很高的89岁高龄的艺术家,倘若以大多数中国人的生存原则,算得上是一位成功者,一位既得利益者,是不是应该珍惜并享受体制和社会敬奉给他的尊崇和爱戴,安享幸福的晚年?可是,真正的艺术家,他的头脑似乎是不听从世俗的,他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代表着上天或上帝的指令,他不会停留在世俗所谓幸福的温柔中——说的是艺术家吴冠中先生,此老堪称当代画坛泰斗,但他却与一般泰斗不同,他不会伸出没有原则的手,抚摸着那些仰仗着他吃饭的后辈,也不会将没有意义的雨露撒遍每一个后人的头发以换取更多无意义的拥戴。

吴先生日前发表的针对中国美术界现状的言论,被广东媒体总结为几个关键词,成为这一段时间文化界的热门话题,被认为是美术界思想解放的真话。

吴冠中如是说——

教学评估检查——是个劳民伤财的活动。

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

艺术活动——就跟妓院一样了。

观念之争——全是站在自己饭碗上。

艺术市场——很多沙子将会沉下去。

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见“文化广场”和各媒体及各网络文化论坛)学者说:真理是朴素的。民间说:真佛才说家常话。我的理解:真理就是废话,真理是没有意思的,探索真理才是有意思的;知道真理没什么了不起,敢于说出真理这种废话的才是了不起的。

吴先生的话其实并不是吴先生一人的发现,也不一定是吴先生最早发现,文化界、美术界早有人有如此言论,与吴先生算是同事的艺术家陈丹青就曾鞭辟入里地批评过。机缘所致,是新一轮思想解放氛围,让吴先生在广东将这些言论集中释放出来。吴先生以泰斗身份,十分显眼,因而人显言贵,真可谓:一鹞入林,百鸟藏声。2008年是个吉祥年,吴先生为中国文化带来了福音。

吴先生的话,当然可以争论。但前提必须是:不要站在饭碗上。站在饭碗上必然从饭碗出发,饭碗有时候和道义吻合,但多数是相背离的。吴先生的“饭碗说”,揭示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集体性格的奥秘,《三国演义》诸葛亮骂王朗: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像王朗这样的人,不为一个读书人的本分活着,不为那个时候的“大义”说话,只是苟图衣食,因此不知道羞耻,一句“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把王司徒骂得坠马而死。我觉得王朗还算是知耻的人,能中诸葛村夫的骂招,羞愤而死,说明诸葛亮没有遇到真正皮实的对手,他要面对一个水浸牛皮——不浸三尺三,浸也三尺三,我们就没有这一出戏看了。因此,参与争论的人,应该采取回避制,即捧着饭碗的人要回避。但现在的情况是,文化长期是饭碗说话,面对吴先生的话,当代饭碗们鲜见回应,非饭碗们又因长期没有话语机会,于是目前的争论还显得零碎了,甚至够不成争论。

够不成争论,有很多原因,也很耐人寻味。

中国人传统上是按照这样的格式塑造人生的:“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此所谓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和程式:“三立”。按照钱穆先生的解释:人应该在自己的本分社会角色上实现“三立”,比如艺术家应该以自己的艺术实现“三立”,有了这样的理解,艺术家就不再是主流社会的附属和玩物,亦无须像黄永玉感叹的那样仰人鼻息,也不会让人当工具使,艺术就有了独立的意义。艺术家若按照这个格式去塑造自己的艺术人生,也就能够找到艺术生存和进步的方向。

同类推荐
  • 爱已凉

    爱已凉

    《爱已凉》雪小禅这套十年典藏系列,是在不断推出雪小禅近期新写作的小说和散文外,还收录了雪小禅多年来的精华畅销之作,集合成一个精品书系。分别有小说集《爱一个人趁天黑》《病毒》《不过是场情色的游戏》《长恨歌》等。
  •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共4辑文字,篇篇皆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些文字以意象纷繁的深度联想打破了游记散文的惯有格局,虽然作者并未避开那些身边的小情、小景、小事物,但不把眼光囿于狭小的个人天地,文字本身体现为一种精神延伸。作者随时感受着现实与自然的剑拔弩张,深情款款地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作者用心接近事物背后那些神奇而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读者借助那些清丽的记录,完全可以感悟文字背后的精神重量。所有的一切共同指向一种我们久违的安如磐石的生活:平易、平等、本分、自重。
  • 悦读MOOK(第十六卷)

    悦读MOOK(第十六卷)

    世上之书,数不胜数,每天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增长。这浩瀚的书海,谁能穷尽?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书,为何还要添上这一本——《悦读MOOK》呢?当你阅读《悦读MOOK》,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是一本有关书的书,是会激起你阅读兴趣的书。《悦读MOOK》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不仅有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还有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
  • 闲聊江湖

    闲聊江湖

    本书作者采用了随笔、散论的文体,展现了千年武侠文化,给大众了解武侠文学打开一个清新的窗口,并借机表达笔者自己对武侠创作问题的一些拙见。
  • 法兰西诗选

    法兰西诗选

    法国被誉为浪漫的诗之国度,法语也以优雅著称。有趣的是,浪漫与优雅并非一贯如此,法国文学曾因枯燥、呆板而饱受诟病,于是便诞生了著名的“七星诗社宣言”——《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1548)。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嬗变,法国诗歌成为世界文坛的一支奇葩,其间重要流派此起彼伏,天才诗人闪耀如群星。胡品清女士以洋溢的诗情和优美的译笔,让我们得以领略瑰丽神奇的法国诗坛之风采。
热门推荐
  • 苏小沫穿越记

    苏小沫穿越记

    (新书《重生之天有骄女》上传,此坑不填,新书求一波推荐票和收藏~)苏小沫:〔生气脸〕干嘛把我扔到古代去?作者:〔谄媚脸〕你长得比较好看~苏小沫:〔暗忖〕这理由竟然让她无法反驳〔顿了顿〕那怎么不给我金手指?作者:〔绞手指〕不小心给忘了……苏小沫:〔欲哭无泪〕忘了……?她差点饿死一句忘了就可以了?作者:〔嘿嘿笑〕不是有美男嘛~苏小沫:〔严肃脸〕美男能当饭吃吗?!作者:〔傲娇脸〕不能吗?苏小沫:〔桃心眼〕好吧,能!穿越这一年,是康正六十一年,苏小沫年芳十七。
  • 四大魔头(克里斯蒂侦探小说)

    四大魔头(克里斯蒂侦探小说)

    本书是由一系列发表在杂志上的小故事串接而成,因此故事情节略显松散,也是波洛系列中颇为罕见的“跨国罪犯”题材。黑斯丁斯上尉是波洛的久年知己。此刻,黑斯丁斯正双手颤抖地捧读着他刚刚收到的这封信。“我亲爱的朋友——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不在人世了。你不必为我伤心落泪。只要听从我的指示。这是必须的。这是赫邱里·波洛计划的一部分!我向你致敬……”也许赫邱里·波洛真的死了,但他的精神长存——继续和世间最凶恶的阴谋奋斗……在最艰辛的考验和最后的胜利中挫败死神……赫邱里·波洛真的已死?
  • 启示录之神囚

    启示录之神囚

    人就是神,而神就在我们心中,在我看来,人和神是相互依存的,就像光明和黑暗,善良与邪恶,从一开始有人的时候,神就在了。人总有两面性,神性和本能,任何一种动物都有他的本能,这种本能是狂野的,是不受控制的,而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着神性,它教会我们懂得克制,懂得敬畏,让我们不能肆意妄为,不去伤害他人,它让我们享受自由,又同时限制我们的自由。神只在人的心中,而当神被具现在人面前的时候,他也就不再是神了。图里费-萨洛奇,作为神裔守望者一族,萨洛奇家族的族长,在神与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属于自己的斗争,他是否能在这个浮躁与堕落的年代,明确神的意义,拯救生灵的灵魂呢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猫咪公主:爱上花心王子

    猫咪公主:爱上花心王子

    猫家小公主,猫小施,在十二岁的生日宴上,对陆家的小公子陆炅一间钟情。从此之后,有陆炅的地方就有猫小施。“猫小施,我都说过多少次了,我不喜欢你,以前不喜欢,现在不喜欢,以后也不会喜欢。”陆炅看着眼前身穿公主裙的猫小施道。“没关系,我喜欢你就够了。”猫小施笑的格外甜美。陆炅,不论多久,我都会站在你身后,等你爱上我。
  • 独魔记

    独魔记

    一息尚存、可塑真身,分身不毁、我既不灭,这是一个以分身强弱划分等级的奇特大陆。自上古时期,人魔大战不两立,然而曾经的魔族之主轮回降生,重生人族,是天意捉弄还是大道共鸣?新一轮的人魔大战一触即发,混在讨魔潮流里的新生魔主又该何去何从?
  • 摆渡的岸

    摆渡的岸

    60万字的长篇压缩成300字的简介,无异于将精华榨尽的甘蔗渣摆放在读者面前,乏善可陈。莫若您读300字小说本体可好,眼波流转繁华三千,独不见红尘摆渡人,期待与你眼睛的结缘,如果得你会心一笑,有一整天的好心情,我祝福您。
  • 傲世女妖炼成记

    傲世女妖炼成记

    谢大小姐身为名门妖神后裔,但法术被封,一直和普通人类无异。她没想到封印还没有揭开,就接到神龙族的聘礼。她的恋人是黑龙妖没错,但来提亲的白龙可是黑龙的千年宿敌啊!难不成谢小姐的人生大事要被妖族世家当成棋子来利用?就因为她命格七杀,而且是传说中的青鸟妖吗?精于占卜的白龙告诉她的真实身份。——“你是妖界的青鸟,能带来幸福,能更改妖界灭绝的命运。”命运最爱跟她开玩笑。但她尝尽命运曲折,也咽不下半点屈辱。此时的谢小姐不但冲破了封印,也摆脱了婚礼闹剧,还带着妖界至宝周游世界。万里云天任我行,千金散去还复来,多么美好的生活。但是人类已经成为万物主宰,妖界已到灭绝边缘。面对她的使命,她真的要告别人类文明打造的安乐窝,投身挽救妖界革命?再说主角,女主犀利腹黑,决绝大气;男主就是那条黑龙,专一坚定,彪悍浪漫。会发生怎样的爱情,请去看文!不高冷不平淡,全程激爽无虐。不收也要看一看啊!片段一新郎官掀掉新娘子头上的红盖头,解开她的红披风,发现她被捆的跟粽子一样,嘴里还塞着一个麻核桃。他连忙给她松绑,她哭着挣脱开绳子,掏出嘴里的核桃,一脚踹倒新郎。新娘大骂∶“你这个猪头,傻逼,暴力狂,脏的和泥猴一样还不爱洗澡,谁脑子养鱼会看上你啊!……”片段二“我关中妖王的女儿岂能是你可以随意亲近的!岂能让你想亲就亲?”“我不是随便亲近她的,我亲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爱她!”“爱他就得娶她!你叔父已经被我用枪打穿了琵琶骨,关在我家地牢里。你要是……”“真的吗?我叔父可不是吃素的,你最好用捆龙索把他捆结实了。我这就和小姐结婚,千万不要让他搅了我的人生大事!我去买礼服戒指,这辈子我就结这一次婚,可要收拾体面了!”片段三“你是妖界的青鸟,能带来幸福,能更改妖界灭绝的命运。”“但是你忘了一点。我是恶毒的青鸟,早已将幸福全都私自挪用,绝不肯同男人分。”“我并没有说,阻止我们妖族灭绝的英雄,一定是个男人。”
  • 恋爱的风筝

    恋爱的风筝

    北京是什么?外国人叫这个城市为国都、官称叫首都、网民们叫帝都、民间称之为皇都、不管叫什么都,在刘帅的眼中这个都城就是从身边一划而过而来不及欣赏的一道风景。刘帅和安琪俩人远离家乡来到北京,刘帅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安琪是刘帅的外表,果果是刘帅的心灵。爱情失败让刘帅患上了恋爱恐惧症,无处排解心中忧郁的他将自己的情感经历以小说《碎心》的形式写出来,果果是第一个读者。果果明白刘帅想通过这种记实网络小说帮助她找到失散多年的父亲很是感动,刘帅的作品获得了年度网络小说作者大奖。安琪告诉果果支撑她活下去的是刘帅,看着安琪诚心的忏悔,果果在艰难中将如何选择她的爱情。
  • 女鬼赖上我

    女鬼赖上我

    二十年前,三叔与女鬼英子发生关系,三叔莫名奇妙被害死,二十年后,我又回到三叔教书的老学堂,一个巨大的谜谋渐渐浮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