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8000000001

第1章 世相(1)

混子

王国华

三个朋友,小时候常在一起玩耍。一个胆子特别大,喜欢和老虎、狮子混在一起;一个身体柔软,可以在绳子上走来走去。另外一个什么都不会。大家都夸前两个孩子,认为后者无一技之长,不会有出息。后来,其中一个成了驯兽师,进了马戏团;一个成了杂技演员,也进了马戏团。什么都不会的那个人,则成了马戏团的团长。

越专业的越得不到提拔的机会,半瓶子醋反而左右逢源。在理性社会里,其实这是合理的,真正的专业人才,并不愿意去做官,他们通过自己的技艺就可以赢得应该得到的掌声跟物质利益。恰恰在官本位盛行的社会中,人们才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因为他们失去了官位,就失去了所有利益,即便你的业务再精通,也要听任外行的人指手画脚,并不得不服从。

有位领导,据说是个画家,我也看过他的画,没看出什么门道来。问那些业内人士,都撇嘴。他们的态度里,或许有嫉妒的成分,但也不能全部怀有嫉妒心理吧?后来有人给我分析,这个人的升迁之道恰在于此。在高官眼中,他是个文人,放心让他来做文化人的头儿;在文人眼中,他是个政客,安于听从他的管理。如果文人们把他当作文化人,反而不好相处了。同是文人,谁服谁啊?

这些人凭什么青云直上,一路混上来的?很简单,厚黑而已。曾经有位同事,搞摄影的,五十来岁了,有点为老不尊,失掉了工作。知道我在目前的单位当个小头目,且跟我有过点头之交,便向我求助。其时,我跟他几年没联系了。接到他一个又一个电话,动了恻隐之心,跑到领导那里为他说好话。领导说,那就来试试吧。于是,该人到我们单位重新就业。大概三个月后,整个单位的人都知道了这样一个消息:该人是特殊人才,我们单位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亲自把他请来的。我暗笑,却也没有揭穿他,寻思他不过混口饭吃,这么大岁数了,给他留点面子吧。此后,我眼看着此人越吹越玄,每天以大师的身份教训这个教训那个,跟周围的同事几乎天天吵架,才明白自己犯了多大的错。后来,他终于呆不下去,灰溜溜地走路了。据说,现在又跑到另外一个地方,混个小官当。

还有另外一种人,整天跟这个明星熟悉,跟那个大腕儿喝酒,把自己打扮成呼风唤雨的土地神。明眼人都知道他的底细,但又无意跟他计较,或者完全不屑于那种方式。厚黑学家们恰恰利用了人们的最后一点底线,明目张胆地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在圈内人那里,以神通广大自居;在官僚那里,以精通专业自居。即使圈内人了解他,鄙视他,也没什么关系,只要唬住少数几个决策者,他就会官运亨通。

人们见面问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混得怎么样?”这是一句十分贴心的话。要想混得好,必须依赖外物,寻机会找路子,见缝插针,闻味而上,善于借力打力,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随时能拉下脸来,一边扮红脸一边扮白脸。

一个人本来不会什么,但当官以后,就要赶紧蜻蜓点水地学点东西,以便显得万事皆通,指点江山,对什么事都去发表意见。这才是混子的最大危害。混子们逼得专业人士不得不跟他们虚与委蛇,以“混”自保。

原载《羊城晚报》2008年4月9日

有尊严地告别人生

徐迅雷

生者与死者,中间隔着一层薄薄的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无比唏嘘的案件:在北京通州,身体羸弱、年届74岁的胡老汉,因杀妻而出庭受审。

妻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因脑溢血又半身不遂,加上肾衰竭导致大小便失禁……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伴,胡老汉“三年了,我没睡过一个好觉,非常疲惫”;终于在一天夜里他情绪失控,拿菜刀杀死了老伴,“帮她解脱”。那血腥的“杀妻”,使我立刻想起李昂的著名小说《杀夫》,尽管都很极端,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本质区别是多么不同!胡老汉杀老伴事件,让我感到分外辛酸的是,俩老夫妻从小青梅竹马,恩爱了数十载,感情一直很好;不仅邻居、居委会证实,而且检察院也这样认定。若不是万般无奈,怎会下这样的手?

对于个人来说,在生老病死面前,是不能狭义理解“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的。生,需要外力的帮助;老,需要外力的帮助;病,需要外力的帮助;死,需要外力的帮助。这外力就是社会之力。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胡老汉三年时光照顾瘫痪卧床的老伴,这多么不容易,但只靠“自我帮助”是有严重缺陷的。人类能结成社会,那么,“社会”的价值是什么?最重要的,不就是和谐相处、同舟共济、一起战胜困难吗?

一个人的临终,正是最艰难的时候。著名作家夏衍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不是叫,是请”,这成了老人临终的最后一句话。夏老的涵养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一细节也看出,病人临终多么苦痛,外来帮助多么紧要;而一个社会机构能对得起一个“请”字,这多么重要。

如今无比后悔的胡老汉说:“我做蠢了,她解脱了,我和孩子也解脱了,但人没了!”人没了,那还有什么?然而,他当初想的是:“死了比活受罪好!”这句话我想起了网络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真话中的第一句:“活着那么苦,拉她干什么?”说这话的7岁男孩刘辉,住在苏州庙港渔船上,一天他5岁的妹妹不小心掉进河里,他没有去救;事后,人们问他为什么不救和不呼救,刘辉平静地说出了这句话。随打工之家自山东而来的刘辉,母改嫁、父劳教,兄妹只靠年迈的祖父母一点可怜收入维持生存,妹妹有时还得上街捡东西填肚子,刘辉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世间冷暖,他看到了“死”是一种解脱。胡老汉与小刘辉,一老一少,人生最集中、最深刻、最无奈的感受,竟然如此相同、这般一样。什么叫“幸福感”?那属于“都是相似的幸福家庭”的感受。

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老人在抵达人生终点时,有尊严地告别人生?看来仅有“临终关怀”是不够的。“临终关怀”这一始于中世纪的名词,原本是指朝圣者或旅客中途休息的驿站,现在是指对生存时间少于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与狭义的“临终关怀”相比,广义的“准临终关怀”时间更漫长,对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考验更严峻。在许多发达国家,“养老——后养老——准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的服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一条龙”服务,有的让宠物狗都派上了用场,为老人带来许多温暖与快乐。

如何才能有尊严地告别人生?这不是一个医疗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思考并践行。

原载《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2月1日

我们喜欢“彩排”

陈学勇

不知古代演戏的情形如何,现代戏剧公演之前要彩排的。每年的春节电视晚会,彩排何止一次两次,已家喻户晓。彩排是艺人敬业的表现,对观众,也是对事业的认真负责。戏剧外的社会活动,凡大型一点的,重要一点的,特别一点的,为认真起见,往往仿效艺人先来彩排一下。

听说,抗战时期有人拍马,发动向******献九鼎活动。那是个大场面,又事关委员长,于是事先彩排。某人代替委员长,众人按拟定的程序,走台,行礼,诵词,鼓掌。国运尚未现出曙光,此举颇引起上下内外的不满,本来默许献鼎的******突然变脸,叫来正在彩排的主持人斥责一顿,彩排中途收场,遗下一个历史笑柄。不过嘲笑的是******狡诈和下属拍马,并非办事人的认真。

我们是认真的民族,自然也是喜欢彩排的民族。虽然从民国到共和国时代大变,但喜欢彩排的传统未变。我们更加认真,也就更加喜欢彩排了。何况我们的活动多而又多,欢迎贵宾,接受评估,揭幕展览,庆贺工程的奠基、竣工、挂牌、获奖,于是彩排不绝。所谓的预展、初评云云,乃彩排的变体。

日前科学家黄昆逝世,读悼念他的文章才知道,这位物理学界泰斗竟也参加过彩排,时在2002年,他得了500万元大奖那次。国家领导人将亲临颁奖大会,当天中央电视台直播实况,这事非同小可,更得彩排一番。颁奖前一天还是两天,不详,反正是北方的寒冬,黄昆患上帕金森病不久,连扣衣服扣子都有点困难。他的“比中国的贤妻良母还贤妻良母”的洋太太不放心,陪着从中关村同往数十里远的人民大会堂,两位老人“穿着厚厚长长的羽绒服,帽子下露出几缕白发”。我对黄昆夫妇起敬之余,不免生出问号。这样的彩排必须召黄昆而来么?(当然是“请”的,但我仍固执用这“召”字,他别无选择。)黄昆是世界级的大科学家,据说,“除了诺贝尔奖,几乎得到了所能得到的一切荣誉。”这些荣誉来自于他智慧、进取和时间的付出,这里只说他何其珍贵的时间,我们把黄昆的时间慷慨地虚掷在彩排上,却并未意识到虚掷掉的是多大价值。何况他年老,何况他有病,我们也忽略了起码的关怀。或问,主角不到场怎么彩排?答曰,非彩排不可么?百姓看的是颁奖新闻,决非演出。到时候该授奖时授奖,该致辞时致辞,该握手时握手。即使奖牌举得稍微歪了,致辞乡音稍微重了,握手稍微慢了,又何伤大雅,丝毫无损开会目的,说不定反添新闻花絮。若大家知道事先经过彩排,或许真有看戏的错觉,看黄昆走台步,看黄昆“作秀”,岂不亵渎了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亵渎了庄严隆重的颁奖大会。

我们每年有多少彩排?我们的彩排是否都必不可少?仿一句灾害报道的新闻用语,我们为彩排耗去的直接经济代价达多少个亿?如果彩排之风愈演愈烈,其滋长形式主义的危害则不是数字能表达的了。喜欢彩排固然表明我们认真,我们是否很可再认真地反思一下“彩排”现象?

原载《杂文月刊(选刊版)》2008年第3期

怎还拾荒养母

闵良臣

所谓拾荒,即捡垃圾,虽实在算不上一个行当,可即使在人类社会出现了“政府”这样的统治机构之后,不论小国大国还是穷国富国,也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像美国这样的西方发达社会,都不乏这种现象。

这几天虽也看了不少新闻报道,可不知是大脑麻木还是别的什么缘故,总提不起加以评说的兴致,直至日前在互联网上读到《重庆晚报》一篇报道,说的是一位82岁老太夏淑清依靠在城市里捡垃圾赡养百余岁老母,尤其是读了其中的辛酸,比如她们月收入不足百元,10年没有真正炒过菜——终于忍不住要说几句。

尚未开口就已想到有人可能会说,此乃个别现象,实在难免。我当然能理解。但如果到处都是这种现象,不说我们的社会不成其为社会,至少可以说:那还像个什么话。

我不知道这母女俩是否也为我们的社会做过贡献——想来应该有吧。既然承认人的能力有大小,当然也应该允许人的贡献有大小。从报道中我们看到夏淑清上世纪60年代初就来到她们现在生活的城市,先是做保姆,后来在餐馆干活。可见她年轻时也是依靠自己的劳动生活,客观上为我们的社会为改革开放做过贡献。

是的,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也的确还算不上富裕。再说,这么大一个国家,又有十几亿人口,要花钱的地方多得很。可我也还知道,我们过去一年的财政收入已经有了5万亿。5万亿是个多大的数目,对我们这个国家又意味着什么,如果说有些百姓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政府不会不明白。难怪不久前还有位有头有脸的人曾向政府提建议,说是为了真正让国民普遍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最好给每位国民发一笔钱。

这当然如同玩笑,也不知在世界上是否已有先例,可无论如何,有了一年5万亿财政收入的政府不能不去养活一位82岁的老太太以及她那在有些国家大概要当作“宝贝”的百余岁老母。换而言之,如果一个国家有了这么一大笔近乎天文数字的财政年收入,却不能格外照顾它那年老体迈的国民“安享晚年”,那么就让人不知道还应该说什么好了。

当然,就算政府实在有困难,也还应该有社会。我们这个社会中已有成千上万的大富翁。如果这些大富翁能发一点点慈悲,各自拔下他们的“九牛一毛”,政府再将这“九牛一毛”集中一起,设立慈善机构,办好慈善事业,也不至于让无数网民在上面提到的报道后面跟帖唏嘘感叹。

现在看来,不论我们的政府还是我们这个社会,好像都不是缺钱,也更不是养不起这位82岁的老太太和她那百余岁的老母,而是社会机制、社会道德以及“人心”出了问题。特别是如果社会机制不能起作用,别说一年财政收入5万亿,就是10万亿,也未必不会发生这种令社会耻辱之事。

原载《长江日报》2008年4月17日

一位乡镇中心校长的记账单

扬 健

这是一位普通的乡中心校长在2004~2005学年度的个人收入的记账单的摘要:

一、2004年8月22日:各个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陆续来看我,每个学校都是300元礼金,全乡15个小学共进献来4500元。个人想调动工作的教师一部分开窍的拿的是现金,一般每人次200元,共计收入4000余元;另一部分仍然拿的是烟酒,没法统计价值。还有个别是通过上面的领导写条子的,不得不办,也就分文不进。

二、8月26日:熟人来推销教师节物品皮鞋。每个教师发一双算,共计可以发放355双。每双回扣15元,此项收入是5325元。

三、9月2日,熟人来推销月饼。给各个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4斤,共计得回扣1000元。

四、9月5日,教育局配发的学校教辅资料、学习用品和办公用品到位,总计价值7万余元。按百分之十回扣率,共计得7000元。

五、9月8日:新华书店为感谢配合他们推销了两种教辅资料,按事先说好的百分之十五的回扣率,毛经理送来8000元现金。

六、9月11日。每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工作马上开始,共有5个学校校长找来寻求帮助,每人送来2000元活动经费。这些钱需要拿出一半来做打点的,因此只能总计收入了5000元。另有4个教师找到我帮助购买指标,每人送来礼金1000元,总计4000元。

七、9月18日:一所学校的教学楼动工,包工头托熟人送来现金两万元支票,要求帮助中标。事情办好之后,遂将现金取出转存在妻子的账户上。

八、9月25日:为三所学校添购课桌凳100套,得回扣1000元。

九、9月30日:与市旅行社达成协议,组织校长北京旅游。得到回扣共计5000元。

十、10月10日:响应县工会号召,组织师生为下岗工人捐款,教师每人×××元,学生每人一元。按百分之八十的上缴,共计得零头3350元。给会计1350元,我得2000元整。

十一、10月20日: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赴沿海开放地区考察团。每人按照标准需报销5000元,我实际开销2850元,此项又收入2150元。

十二、11月15日:期中考试,县里统一印刷试卷,我乡购买总价值为6200元,回扣为百分之二十五,共计得款1550元。

同类推荐
  • 我们是兄弟姐妹

    我们是兄弟姐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传家宝、水的故事、伟大的爱国者、给志愿军捐战斗机的人、重逢、白衣圣者、月亮母亲、我是孔子的弟子、在航校的日子、生命的接力赛、车祸发生以后、大爱无疆、寻找匿名者、南疆的“国语小学”、“草原保尔”崔志永、牵念的家等等。
  •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他住在河北迎宾旅馆里已经三年了,他是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富的著作家;他很孤凄,没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独自一个住在这二层楼上,靠东边三十五号那间小屋子里;桌上堆满了纸和书;地板上也满了算草的废纸;他的床铺上没有很厚的褥和被,可是也堆满了书和纸;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丛纸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他觉得除书以外,没有更宝贵的东西了!书能帮助他的思想,能告诉他许多他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他无论对于那一种事情,心里都很能了解;并且他也是一个富于感情的少年,很喜欢听人的赞美和颂扬;一双黑漆漆的眼珠,时时转动,好象表示他脑筋的活动一样
  • 你是我梦里的得到与失去

    你是我梦里的得到与失去

    12个最动人的爱情故事,这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错过的故事,却也有新的相遇。千万网友力荐,在寂寞时必读的愈疗文字!当你觉得不能再相信时,生活总会给你小惊喜。包括人气网络名篇《离别时别回头》《热恋时我们都是段子手》《初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 夏丏尊精品选

    夏丏尊精品选

    夏丐尊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出版家。他的每一篇作品在词章上都干净、利落,极少疵累之病和雕琢之痕。他的说理散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记叙散文描写生动、表情准确,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诗意浓郁,具有典范意义。《夏丐尊精品选》精选中国实力作家夏丐尊的作品,倾情打造最权威的美文选辑。所收录的名作或缅怀青春,追忆逝水年华;或立意深远,展示哲思妙悟;或思亲怀友,抒发深沉情感;或探寻美景,欣赏自然风情。让读者充分领略佳作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
  • 独行者

    独行者

    《独行者——罗锡文散文新作选》本集子是罗锡文在近些年创作的散文新作选。另,本集子名《独行者》,2011年3月由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罗锡文已经出版十五部个人文学著作。
热门推荐
  • 总裁的妻子

    总裁的妻子

    【全本完】五年后!在一场名为“low.king”的婚纱时装秀上,她牵着三个精致绝美的小宝贝,亲密的挽着另外一个男人,出现在了电视上!而他,在电视那边,紧紧地盯着那个笑容甜美的人!******一场大火,让她家破人亡。被初恋情人出卖,她将身心都献给了一个带着半张面具的男人!为了复仇,她不惜赔上所有,包括她自己!她,是萧氏集团最底层的婚纱设计助理。他,是日日折磨她的神秘男人。他,是流连花丛,桀骜不驯的总裁少爷。一件神秘的婚纱,将他与她,她与他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一次意外,她凭着对时尚的嗅觉,一跃成为了婚纱设计界的新起之秀!可命运却再次的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当她整个人消失在了他的世界时,他跪在地上,悔恨袭上了他的心头……
  • 魔兽战神11:仙魔之战

    魔兽战神11:仙魔之战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第一百世,战无命重生归来。这一世,他,要为自己复仇!
  • 兄台,你瞅啥

    兄台,你瞅啥

    “解药!”夜银尘用剑指着风凌洛冷冷的开口。解药?What?解药是什么鬼?!我有巧克力豆你要不要?!
  • 大星核纪元

    大星核纪元

    星核纪元!核力凝聚一切!星陨战更是可以站在宇宙之巅!
  • 极品妖眼

    极品妖眼

    他,一个普通农家娃,一次意外因祸得福获得诡异妖眼,从此走上未卜先知之路;他,一个普通大学生,一次手术体内嵌入罕见生血基因,从此踏上生血献血之途。能够未卜先知却未必看透人心,愿意献血救人却未必透识人性。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以七尺男儿之身携超级妖眼走出妖娆人生。
  • 鸴契之尘封的爱

    鸴契之尘封的爱

    神秘大盗无节操,正义男孩连受辱,爱的调戏与追击在此展开……裘茉璃大盗生涯遭遇危机,侘莫里安乐生活尽受迫害,那么乐观逗逼的他们该如何生活下去呢?
  • tfboys之约定

    tfboys之约定

    意外偶遇,童年约定,他们能在一起吗?一场阴谋,他们能在一起吗?背叛,他们还能坚持下去吗?
  • 龙心霸世

    龙心霸世

    儿时童年无忧无虑,一家三口在一座小岛上与世无争,但一场大变悄然降临,这个安逸的小家将何去何从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七元王者

    七元王者

    东北王者学院来了七个异界的人,他们的能力超出常人。他们的头儿雷电由于自己的能力惹得许多美女投怀送抱,但是他一个都没有看重。而这背后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