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3100000025

第25章 麻城孝感乡考辨—凌礼潮(9)

若黄、麻、蕲之东山山砦,入国初屡劳王师,盖亦有同情者。吾发箧陈书,而知康熙十三年东山一役,犹是明季蕲、黄四十八砦之遗,不尽关吴三桂滇、黔之声应;特自李有实纳款后,积十九年观望事机,藉滇、粤、闽各藩之变而图一逞耳……其时,武昌知府于成龙招抚,详言东山一带旧日招抚遗民为县役,以伪札恫喝,并讹传札内姓名及远出归家、形迹疑似之人,因之人人有莫保之势。官又滥刑取供,刘启祯乃乘之而起……厥后成龙卒,孝感相国熊赐履为志铭,称黄郡蕲、麻数邑多崇山峻岭,历来盗贼盘踞,伏莽未靖,上官欲借公才望以镇之……而朝珍、成龙所言情词隐约,巧为轻比;特不欲以明遗正义,大其事而高其名耳。大抵官府吏牍避重就轻,往往如是。故于启祯之名讳而不言,但称君孚以入吏牍;纪载因之。是则当时以故明名号为帜志,凿然无疑。而况启祯者,字君孚,兼用天启、崇祯年号,示不忘故君;其字亦以示崇信故君也……他县明遗民谓启祯背约,不应为官招抚;相与图刺,未成。初,启祯之主明遗相号召也,凡不慊于十年抚局者皆归之,势甚盛。成龙欲假其力,而又患之。及金龙既禽,成龙亟典衣分俸,得百金,赏启祯;众皆不平,谓启祯匿金龙,何反被赏。成龙曰:“金龙之禽,实由君孚密计,君等不知耳。”其党以为然。又见启祯得百金不让,于是益疑启祯实卖金龙,其党遂稍稍散去。成龙又纵间以离其亲属。启祯计益穷,故于士荣之起,力持剿议,以其党均相仇也。久之,竟郁郁以死。

我们今天来看鲍世荣等人的起事,就会有更公允的看法。他们虽然乘吴三桂叛乱揭竿而起,甚至与吴三桂的部下有所勾搭,但他们是出于反清复明的目的,认为自己是奉明为正朔的大义之师。而于成龙作为清廷官员,他认为朝政已定,人们不应拘泥于满汉的名分而再起烽烟去反清复明,令百姓再遭战祸之苦,吴三桂朝三暮四的叛乱更是大逆不道。因而,他始终认为他平定东山是正义之举。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双方,我们不能妄评谁是谁非。笔者不同意《辞海》(1979年版)“于成龙”条的说法——“采取欺骗与武力相结合的手段镇压人民”。抚不等于欺骗,于成龙爱民之心天日可鉴,爱民之举,有口皆碑。

纵观于成龙在第一次、第二次平定东山之乱时所采取的政策和他在罗、合、歧时所采取的治盗措施,可见他确有独到之处,并不拘泥于陈规旧律,而是因时而异,因事而变。就剿匪平乱而言,他时宽时严,有时胁同者同罪,有时不仅胁从者概免,即使主犯都不究前非。于成龙的法治思想,在中国法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的法治思想不仅受到韩非等人的深刻影响,而且带有儒、佛、道三家思想的混合色彩,而理学色彩尤浓。由于历史性的偏见,他在法学史上的贡献一直不为专家和学者所正视,而常被划归刽子手一类。

于成龙法治之功的影响,并非局限于黄州一隅。三藩乱湖南、湖北之时,河南省的罗山县民揭竿而起。大兵进剿,采取赶尽杀绝、鸡犬不留的残酷政策。起义军走投无路,竟然隔省投奔于成龙,要求避难。于成龙深受感动,也深感棘手。他先将投奔人员安置于城内,给以食宿,同时请张朝珍向河南巡抚求情,要求将投奔人员一律赦罪,并保护投奔人员的田园家宅不受侵扰和吞没。张朝珍求情得准后,于成龙发给投奔人员路费,送回河南。

罗山投奔人员刚送回河南,安徽六安一带的农民又举行武装起义。六安一带连年灾荒,官府不仅不体恤,反而敲骨吸髓,以致民不聊生。恰好吴三桂散布伪札,煽惑起义,以此来挖清军的后墙,牵制清军的力量,于是烽烟四起,地方大乱。六安虽只是一州,但地处江西、湖广、河南三省之交界,因此清军视之甚重,准备会集三省的驻防官兵血腥镇压。

于成龙向张朝珍上禀,主张招抚在先,剿灭在后,并以虽隔省治但都是朝廷赤子为由,恳请让自己代命招抚。于成龙的请求被批准后,不避越俎代庖之嫌,郑重其事地写成《招抚六安州麻埠谕》,送到六安起义军手里,希图以一纸文书,代替百万大军。在文中他很体谅地说:“照得岁比不登,小民失业者,众困于衣食,往往相聚为非。原其初念,岂便甘心作贼?不过计穷无聊,希延旦夕耳。朝廷知尔民之苦,故投诚归命者,概从宽宥,分别奖赏,各省督抚久悉此情节。”接下来历诉自己单骑收复蒲圻和只身平定东山的经历,以及帮助河南罗山起义军脱难的过程。为了进一步打动起义军之心,他首先肯定起义军全是“朝廷赤子”,至于起乱,只是由于“势豪所迫”,或为“饥寒所驱”,或“疑信亡命之徒假造伪札所骗”。反复说明自己“如此苦口婆心,无非是欲得尔民生全”,起义军万万不可听信吴三桂而冒万死一生以试于虎口。一旦四省会师进剿,吴三桂远水不解近渴,况且吴三桂自己现已陷于江西、湖南的战火坑里脱不了身,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怎能保尔起乱之民!

最后于成龙劝谕六安百姓“或有难白之隐情,切肤之痛楚,以及饥寒科役、仇倾势挟种种苦情,不妨赴本府投诉,本府一面移令尔府官司善为安插,一面飞详本省抚宪转咨尔省抚宪,求其宽宥赈济,一如罗山等处事宜,决不食言。其有才力过人,志怀报效者,本府定保举。”

六安农民起义军接到于成龙的招安谕后纷纷投降,起义队伍被瓦解,六安平定,真是一纸胜千军。这决不是神话,而是史实。

一代廉吏:自古仁人皆义士,从来廉吏即忠臣

一奉清廉

自奉清廉,是于成龙一生恪守的信条。《清朝野史大观》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在任罗城令时,百姓们看他生活清苦,凑了些银两送给他,让他多一些买柴米油盐的费用。他说:“我一个人哪里用这么多钱!拿回去供奉你们的父母吧!”百姓代表说:“您如果不谋衣食,就自己买酒喝吧!”他见盛情难却,就留下了一壶酒钱,其余的还是退了回去。

有一天,他家里来人了,百姓们都很高兴,又凑了钱送来,非要他让人捎回老家去不可。他拒不接受。百姓们跪在地上哭着请他把钱留下,他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最终还是没接受。后来,他被调到合州去做官,罗城百姓闻讯赶来,遮道痛哭,大喊:“老爷如今一去,我们没有依靠啦!”大家哭送了几百里后才陆续返回去。唯独一个盲人不肯回去,于成龙不解其意,盲人说:“我会算卦,料定大人身上所带的钱不够千里的花费。那时,凭我卖艺就可资助您继续前行。”果然不出盲人所料,上路未及千里,天连降大雨,钱粮全部耗尽。这时盲人摆起了卦摊。靠他的资助,于成龙才抵达合州任所。

歧亭,也留下了不少关于于成龙清廉的故事。

歧亭属于鱼米之乡,物产丰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杏花村里三宗宝,麻鸭、鹅黄(酒)、豆腐脑。”这三样都是于成龙平日喜欢的东西。

这里湖泊、水塘很多,因而人们喜欢养殖麻鸭。每每看到放鸭人赶着一群麻鸭经过,常有孩童扯着喉咙戏谑地高唱:“放鸭子的人,不走运,放的鸭子落了阵(落阵,麻城方言,即下沉);放鸭子的人,莫着急,鸭子死了有肉吃……”

听惯歌谣的放鸭人也并不怎么生气,反正鸭子多,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活着产蛋,可用土方腌制为皮蛋、咸蛋;死了,也可用秘法腌制(腌制是比较讲究材料的,比如水要腊水,而且最好是无根水——腊月的雨雪),腌制的麻鸭可蒸可煮可炖,佐以酱料,是一道价廉物美的佳肴。

歧亭土地肥沃,人们喜欢在田头地角和荒山上种黄豆。村村都有豆腐坊,天天都有豆腐脑、豆腐香干、豆皮等豆制品卖。人们早上过早喜欢喝一碗豆腐脑儿,中午加点豆腐香干炒菜,闲暇时还要腌制一坛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

另外,杏花村盛产黄酒,这酒纯以糯米配以杏花村的“杏泉”酿成,上等的呈鹅黄色,称“鹅黄酒”,喝起来入口平和,韵味绵长,且醉不伤身。正因为杏花村的酒名声在外,才会有杜牧过歧亭时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苏轼曾在《歧亭五首》(其一)中欣然写道“洗盏酌鹅黄”,在《歧亭五首》(其四)中又赞道“酸酒如齑汤,甜酒如蜜汁。”于是,来到歧亭的人无不想尝尝杏花村的美酒。

来到歧亭后,于成龙也爱上了这歧亭的三宗宝。可惜的是,囊中羞涩,竟不能饱享这平民百姓都不觉得稀罕的东西。

据光绪《麻城县志》记载,于成龙在罗城、合州苦寒之地时别无长物,来到歧亭后,他的长子廷冀来看望他,满以为在这鱼米之乡,父亲的生活条件会有所改善。可是,后来才见父亲生活仍然很清苦。

每天早晨,于成龙上街喝一碗豆腐脑儿过早,仆人每天买二斤豆腐供中午和晚上府中食用,平日是不沾荤腥的。因为拮据,“酒量颇宽”的于成龙由每夜一壶酒改为每夜以半壶为限,价值五厘。有一天,于成龙囊中羞涩,连五厘酒钱都没有了,府中也没有一滴存酒。他只好强自抑制喝酒的欲望,上床睡觉,想早点进入梦乡,摆脱酒瘾。谁知辗转反侧,一夜都睡不着。天明起床,自己也不觉好笑,就以《无酒》(《政书》卷8)为题,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自嘲:

一夜一壶酒,床头已乏钱。

强欲禁酤我,通宵竟不眠。

廷冀临别时,于成龙仅为他凑齐路费,再备点干粮让他带在路上充饥,没钱为他买点什么带回去。好在当时府中尚有一只招待客人的腌麻鸭,便切了一半为廷冀饯行,然后把剩下的一半给廷冀带到路上吃。

这些事对官场中人来说可算奇闻了。于是,有好事之徒编出了这样的歌谣:

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公临归饭半鸭;

半鸭于公过夜钱,五厘酒价何处拈?

歌谣在民间传唱开后,人们对于成龙更加敬服。这在《麻城县志》和《清人轶事》等史料中均有记载。

于成龙待己甚严,而待人则宽;处己甚吝,而济众偏奢。大饥之年更是如此。歧亭周某是世家子弟,忽值奇荒,饮断烟灭,老婆孩子啼饥不已。于成龙得知后用自己的俸银买稻两石送给周某,而他自己却以糠粥为食。所谓糠粥,就是将糠皮炒干重磨取粉,撒在稀饭中。不仅自己吃糠粥,跟随他的人吃糠粥,而且招待客人也是以糠粥为餐。有一友人拜望于成龙,于成龙就以糠粥招待之,友人罢箸不食。于成龙笑着说:“糠粥者,贫家之便餐,官吏之罕物,他日过尔家不设糠粥,吾罚尔赈济灾民。”

麻城名士鲁晟,素来敬仰于成龙的高风亮节,他听说于成龙天天以糠粥为食,便步行七十里,专门到歧亭二府来尝鲜。于成龙却以新客上门为由用白米饭招待他。鲁晟因为没有尝到糠粥怏怏而返,以未食糠粥为终生之遗憾。

于成龙吃糠粥的故事在黄州广为流传,时人有歌谣云:“要学于公清廉,先吃于公糠粥。”又有歌谣云:“要得清廉分数足,难学于公吃糠粥。”

当清官,不仅要廉洁,还要处事公正,不徇私情。光绪《麻城县志》从《从好录》(楚黄郡士民同编,载于《于清端全集·政书》)中录下了这样的轶事:

于成龙在作秀才时,与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结社,中有一社友为人极豪爽,乐于助人。同社中十余人,惟独此人家境稍微富裕一些,社友们大多得到过他的无私帮助。他的家道也因而衰落下来。后来社友凡是出仕为官的,都会厚报此人。于成龙也得到过此人的多次资助,一直感念此人的厚德。一日,这位友人忽来歧亭相访。于成龙知其来意——为一件案子而替别人说情的。见了故交,于成龙尽管非常高兴,却只是不停地畅叙往事,感叹情谊,却让“此友欲关说(代人陈说,替人说好话)片言,卒不得”,然后,“公止倾囊约得数金相赠,以至署中饔飧绝粒。”难怪编者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夫以如是之交,如是之赠,而关说不得,则他可知矣!”

歧亭有个官宦人家,其家仆拔了别人田里的豆子,反过来还殴打别人。接到上诉后,于成龙令那家仆人来府受审,那仆人连同主人都来了。于成龙厉声斥责那仆人道:“拔豆事虽小,然大不法殆始于此!”命衙役杖责仆人,并要其赔偿别人的损失。这仆人的主人是世家子弟,其亲属也有几个是官场中人,与于成龙交情甚好,可于成龙全不顾及他们的面子。事过之后,于成龙与他们相聚时,仍若无其事地“称诗评酒如故”。

听说这些事后,张朝珍为之赠联云:“何处寻求包老,此间便是阎罗。”

康熙十六年(1677)湖广巡抚张朝珍和湖广总督以蕲州上接荆武,下临浔吴,南连大冶兴国,东邻宿松太湖,三次申报朝廷,要求复建江防道,并举荐于成龙任江防道观察。十月,复建江防道,于成龙任道台,管理长江一线防务,仍驻黄州。

于成龙在江防道守职八个月,功绩卓著,廉能之名朝野相闻。康熙十七年(1678)六月,擢升为福建按察史,跻身为朝廷大员。

于成龙赴闽之时,仅带一床破被卷,一件朝衣。为了节省路上的开支,他购买了数石胡萝卜,载到船上。划船的人说:“此乃贱物,多载何用?”于成龙笑着说:“吾沿途供馔也,载之且可以压船。”离任那天,麻城、蕲州、黄州各处的百姓闻讯纷纷沿岸相送,跟随到九江的百姓达几百人,哭声与滔滔江水相应。于成龙一个瘦巴巴的干骨老头,伫立船头,破浪于江中,见父老哭送不绝于岸,情不自禁,老泪纵横。在赴任的日日夜夜,于成龙以萝卜为食,直到吃完萝卜,才抵达闽界。

康熙十八年(1679)九月,巡抚吴兴祚等上疏康熙:“于成龙执法决狱,不徇情面,屡伸冤抑,案牍无停。不滥准一词,不轻差一役,而刁讼风息,扰害弊除。捐增监狱口粮,遍济病囚医药。倡属被掠良民子女数百口,资给路费遣归。屏绝所属馈送,性甘淡泊,吏畏民怀。住臬台未及一年,闽省吏风为之一变,功绩昭然,为闽省廉能第一。”

康熙素知于成龙廉能,疏入,于成龙得旨:“于成龙清介自持,才能素著,允称卓异。”

是月,于成龙迁福建布政使,管理福建一省的财赋和人事。其时,福建征收的财粮基本都供应给驻扎在福建的清兵,他在布政司的紫薇堂上书写了一副对联,联云:

累千盈万,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你披枷戴锁?

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

这副对联,于成龙既用以自警,也用以警人。

于成龙生活十分清苦,但豪放达观,幽默诙谐。他在福建时,还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山到穷时,现许多峭壁层崖,欢富贵功名,何似林禽野兽;路逢狭处,经无数行云流水,任盘桓谈笑,休辜翠竹苍松。

当时在福建任职的满汉大臣以及出使福建的钦差,常常路过布政使衙门,或入于成龙的卧室,或绕署散步,无不见于成龙曲房阿阁,几案间只有一竹笥(竹箱),内放朝服,锅里泡着稀饭,还有数十捆文卷书册,此外再无他物。因此人们无不赞叹于成龙“富贵不淫”,朝野上下皆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

康熙十九年(1680)二月,于成龙上任布政使尚不足半年,又被康熙任命为直隶巡抚,时年六十三岁。

同类推荐
  • 悦读甘州:故事

    悦读甘州:故事

    甘州是一块古老、厚重、深沉、美丽而又不乏神秘的热土,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甘州人,我对家乡始终充满着依恋、热爱之情。通过《悦读甘州》,对家乡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诸如民国外邑诗人罗家伦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当前,各地都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拉动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然而,我们的旅游文化,也面临着一个继续向前发展的课题。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不能仅仅依靠挖掘古代人文景观,而需古今并重,唯有如此,方能与时俱进,不负时代之所望。
  • 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以大量图片,多角度地向读者展现了中国节日文化的特点,举凡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文化娱乐等,让读者在走进中国节日的同时,了解到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
  •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在我动笔写作本书时,对开头部分要写哪些内容,已经心中有数了,而先前的几本书却不是这样。矗立在大地之上的电视塔,其象征意义显而易见:以经济和技术力量征服现实,展现城市风对乡村宁静平和生活的影响,以及里普利笔下那奇异的图景。在一次为期两周的旅行中,一个周末我因故来到北达科他州,博比·肯尼迪(Bobby Kennedy)的葬礼正好在那个周末举行。在若干个农业州,一些当地电视台在转播葬礼车队漫长的行进过程中,正在插播当地商业广告。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 白鹿论丛

    白鹿论丛

    白鹿书院的卖点即重点是推广传统文化。5月28日陕西省隆重举行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000周年大型的电视直播活动“风追司马”,我来了,这次白鹿书院成立我也来参加,为什么两次都来呢?因为考虑文化问题。但究竟什么是文化?可以说我们的兵马俑、秦陵是,从羊肉泡摸到葫芦头也都是文化。现在文化特别泛滥,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酒文化、食文化、茶文化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我不是学者类型的人,是个在实践中摸索、自我思考的人,学习、看书只是作为我的一个参考。我得出的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
热门推荐
  • 神圣女妖

    神圣女妖

    她是美女,美女使她她在情感世界醋海翻波;她是硬汉,硬汉使她在江湖世界叱咤风云;她是火焰异能者,使她在自己的世界里愤怒的燃烧;她是中国异能队长,让她为国家来伸张正义;她叫宗政谐美,让自己能成为神圣的女妖而自豪!
  • 易烊千玺:我在时光深处等你

    易烊千玺:我在时光深处等你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她明朗如盛夏的阳光,她沉静如冬日的暖阳;她的爱热烈而深沉,她的爱温和而炽热;她为他丢失了自己,她为他甘愿堕落。她是林静初,她是夏安眠。在记忆中的河边,在时光的深处,我依然在原地等你。
  • 尸生子

    尸生子

    我婆婆是接生婆,长大后我替她给女人接生,成了一名男稳婆。我不止给活人接生,也给死人接生……给女尸接生以后总是忍不住……
  • 锦绣倾城:墨彤恋

    锦绣倾城:墨彤恋

    21世纪5年级3班的何雨彤穿越到了凤权国,意外的成了墨王妃,“一入候门深似海”姐妹的背叛,侧妃的陷害,她该怎么办?
  • 玄元证道

    玄元证道

    玄者,道也;元者,气也。玄元者,混沌未开,万物初始之气也。变种仙葫流修仙小说,带您领略不一样的仙道风情。
  • 异星战将

    异星战将

    原本仅仅是顶级的游戏玩家,在庆祝胜利的时候香槟洒在了手机上,然后整人穿越到了《连队指挥官3》的异界星球内,从列兵开始成为真正的指挥官,征战四方,建立自己的军队,再各种战事之内力挽狂澜,并且建立自己的领地称为独霸一方的军阀。为自己的阵营争取更多的荣誉,至于原本的世界,谁爱回去,谁就回去吧!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快穿系统:逆袭进行时

    快穿系统:逆袭进行时

    清逸不断地做任务做任务,只为寻找失去的记忆。系统:宿主,你在干什么Σ(°△°|||)︴清逸:虐渣(*^▽^*)系统:宿主你又在干什么Σ(っ°Д°;)っ清逸:泄愤(~ ̄▽ ̄~)系统:那你为什么要拿剑指着男主的脖子Σ(`д′*ノ)ノ清逸:有意见?(‵▽′)ψ系统:没……#宿主太可怕了肿么破?!在线等,急!##系统太辣鸡肿么破?!在线等,急!#系统:你开心就好o((⊙﹏⊙))o.【1v1】+【非主攻略文,不喜勿喷】
  • 万神域

    万神域

    嘿,就你了,做我坐骑吧!老子,是这个世界最强的神兽给你做坐骑你敢不服,信不信老子灭了你我给你看啊我的左眼是太阳,右眼是月亮强不强.......
  • 变身樱冰

    变身樱冰

    青春年华,是人生中难忘的诗章。在成长中,有和煦阳光,也有风霜雨雪,那是人生交响曲的高潮。因遇到一个糟老头,得到了玉笛,从男孩变成女孩的苏雪,是命运对他,还是她的偶遇吗?还是天生就注定?一切都是未知,但她知道,自己必须向前行。
  • 乾坤杀圣

    乾坤杀圣

    手握乾坤至宝,脚踏沉浮大殿。昔日废材摇身一变,圣人传人。战武王,杀武帝,左拥右抱,美女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