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3100000014

第14章 陈季常交游年谱—凌礼潮(1)

嘉祐八年癸卯(1063)

陈慥(季常)之父陈希亮(公弼)代宋选知凤翔府。时苏轼任凤翔府签判。

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后迁眉州之东山。天圣八年进士,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迁殿中丞,徙知鄠县。迁太常博士,赐五品服。以母老,知临津县。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忤外戚,引罪坐废。期年,盗起京西,杀守令,富弼荐希亮可用,起知房州,以治盗功升宿州。皇祐元年,移滑州,提举河北便籴。是岁,盗起宛句,以希亮为曹州。不逾月,悉擒其党。久之,徙知庐州,改提点刑狱江东,迁度支郎中,徙河北。嘉祐二年,入为开封府判官,改判三司户部勾院。朝廷以三司事冗,薄书留滞,乃命希亮又兼开拆司。补京西转运使,赐三品服。迁京东转运使。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宋史》卷298有传,《苏轼文集》卷13有《陈公弼传》。

宋选,郑州荥阳人。

凤翔属陕西路之秦凤路,辖十县:天兴、歧山、扶风、盩厔、郿、宝鸡、虢、麟游、普润、好畤;监一:司竹。治天兴。

陈希亮以严著,有能名。

《宋史》卷298载希亮至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食,民户皆昼闭。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取军令状以还。使者至,罗拜庭下,希亮命坐两廊饮食之,护出其境,无一人哗者。”

《宋史》称其“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见义勇发,不计祸福。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诛。然出于仁恕,故严而不残少与蜀人宋辅游,辅卒于京,母老,子端平幼,希亮养其母终身,以女妻端平,使同诸子学,卒登进士第。”

宋张舜民《画墁集》卷6《房州修城碑阴记》云陈希亮有能名:“治平末年,予为歧府掾。是时,陈公去歧未久,窃尝访其行事,大略驭吏严察,人不敢欺。奸吏不敢欺,则良民自安堵矣。小大之牍,罔不经目,小则府幕,大则自操笔为之。常属纸数幅,使两人持其端,提笔历历书之,理法皆备,出人意表。官吏以此服之。是时,苏子瞻登制举,签判府事,实佐公。其后子瞻亦自负吏事,人或诘之,乃曰:‘吾得之陈公也。’”

苏轼与陈希亮不谐,作《客位假寐》诗。

苏轼《陈公弼传》:“公于轼之先君子,为丈人行。而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言色,已而悔之。”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卷15谓希亮览苏轼所撰《凌虚台记》,笑曰:“吾视苏明允犹子也,某犹孙子也。平日故不以辞色假之者,以其年少暴得大名,惧夫满而不胜也,乃不吾乐耶!”又谓:苏轼签判凤翔,吏呼苏贤良。公弼怒曰:“府判官何贤良也!”杖其吏不顾。又谓苏轼作府斋醮、祷祈诸小文,希亮必涂墨改定,数往反。《房州修城阴碑记》谓希亮“以乡里长老自处”。

《苏轼诗集》卷4《客位假寐》:“谒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岂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写谒希亮不得见,又不得去,甚不堪。

苏轼中元节假不过知府厅,为陈希亮所案,罚铜八斤。

宋张舜民《画墁集》卷6《房州修城碑阴记》:“子瞻在歧下,与陈公不相叶,竟至上闻。”当指此事。

《苏轼文集》卷46《谢馆职启》:“一参宾幕,辄蹈危机。已尝名挂于深文,不自意全于今日。”

陈希亮作凌虚台,请苏轼作记。

记见《苏轼文集》卷11。

陈慥(季常)结识苏轼。

《苏轼文集》卷13《方山子传》:“前十有九年,余在歧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治平元年甲辰(1064)

陈希亮招饮凌虚台,与苏轼尽释前嫌,苏轼赋诗。

诗见《苏轼诗集》卷5《凌虚台》。

凤翔开元寺僧授苏轼烧金方书,为陈希亮索走。

苏辙《龙川略志》卷1《烧金方术不可授人》:“予兄子瞻尝从事扶风,开元寺多古画,而子瞻少好画,往往匹马入寺,循壁终日。有二老僧出揖之曰:‘小院在近,能一相访否?’子瞻欣然从之。僧曰:‘贫道平生好药术,有一方能以朱砂化淡金为精金。老僧当传人而患无可传者,知公可传,故欲一见。’子瞻曰:‘吾不好方术,虽得之,将不能为。’僧曰:‘此方知而不可为,公若不为,正当传矣。’是时,陈希亮少卿守扶风,平生溺于黄白,尝于此僧求方,而僧不与。子瞻曰:‘陈卿求而不与,吾不求而得,何也?’僧曰:‘贫道非不悦陈卿,畏其得方不能不为耳。贫道昔尝以方授人矣,有为之即死者,有遭丧者,有失官者,故不敢轻以授人。’即出一卷书,曰:‘此中皆名方,其一则化金方也。公必不肯轻作,但勿轻以授人。如陈卿,慎勿传也。’子瞻许诺。归视其方,每淡金一两,视其分数,不足一分,试以丹砂一钱益,杂诸药入甘锅中煅之,镕即倾出,金砂俱不耗,但其色深浅斑斑相杂,当再烹之,色匀乃止。后偶见陈卿,语及此僧,遽应之曰:‘近得其方矣。’陈卿惊曰:‘君何由得之?’子瞻具道僧不欲轻传人之意,不以方示之。陈固请不已,不得已与之。陈试之良验,子瞻悔,曰:‘某不惜此方,惜负此僧耳,公慎为之!’陈姑应,曰:‘诺!’未几,坐受邻郡公使酒,以赃败去。子瞻疑其以金故,深自悔恨。后谪居黄州,陈公子慥在黄,子瞻问曰:‘少卿昔竟尝为此法否?’慥曰:‘吾父既失官至洛阳,无以买宅,遂大作此。’然竟病指痈而没,乃知僧言诚不妄也。”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卷15谓希亮“受他州馈酒,从赃坐,沮辱抑郁抵于死。”

《苏轼文集》卷13《陈公弼传》云:“始,州郡以酒相饷,例皆私有之,而法不可。公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以家财偿之。且上书自劾,求去不已。坐是分司西京。”似有开脱之意。

陈希亮迁太常少卿。

《宋史》卷298:“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狱有盗,法当死,僚官持不可。久之,盗杀守吏遁去。希亮以前议谳于朝,而希亮之议是。僚官惧,欲以事中希亮,希亮自顾无有其事。”

治平二年乙巳(1065)

四月,陈希亮卒,年六十六。赠工部侍郎。

《宋史》卷298、《苏轼文集》卷13《陈公弼传》均言其卒年六十四。孔凡礼据《琬琰集删存》卷2《陈希亮墓志铭》定其卒年六十六(《三苏年谱》459页)。以此推算,希亮当生于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长苏洵(1009—1066)九岁,长苏轼(1036—1101)36岁。

苏轼《陈公弼传》称其“仕至太常少卿,赠工部侍郎。娶程氏。子四人:忱,今为度支郎中;恪,卒于滑州推官;恂,今为大理寺丞;慥,未仕。”

治平三年丙午(1066)

四月,苏洵卒。约夏末秋初,苏轼、苏辙兄弟载苏洵之柩归蜀。苏轼居丧至熙宁元年底始回京师,期间与亦回乡居丧的陈慥游。

苏轼《临江仙》叙:“龙丘子自洛之蜀,载二侍女,戎装骏马。至溪山佳处,辄留数日,见者以为异人。”(《东坡乐府》卷上)苏轼《方山子传》谓陈慥“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熙宁三年庚戌(1070)

陈慥(季常)最迟于今年隐于麻城。

苏轼《临江仙》叙:“后十年筑室黄冈之北,号静庵居士。”(《东坡乐府》卷上)元丰三年初,陈慥已在歧亭,今年到元丰二年(1079)刚好十年。

熙宁四年辛亥(1071)

黄庭坚在叶县尉任上,陈慥(季常)来访,庭坚有《送陈季常归洛》诗。

诗见黄庭坚《山谷集·外集》卷11:

人生俱行役,何能如聚鹿。

浮楂在江湖,邂逅一相触。

天边数年别,故人有陈叔。

谁云区区叶,车马肯来辱。

清樽听夜雨,常灺三四烛。

剧谈连古今,天汉泻崖谷。

高材叹加壮,所向动乖俗。

我官尘土间,强折腰不曲。

饱饭逐人行,君来方拭目。

汝颖无奇士,仆夫催结束。

嗟如愁窗晖,来少去苦速。

蚤吾接雍容,爱德心不足。

岁晚托懿亲,清义乃愈笃。

落日送河梁,鸣蝉度乔木。

岁寒赠君何,唯有南溪竹。

黄罃《山谷年谱》卷4系此诗于本年。本年,黄庭坚终叶县尉任,赴京师候调。

元丰三年庚申(1080)

正月初一日,苏轼离京师赴黄州团练副使任。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1元丰二年十二月庚申纪事:“祠部员外郎、直史馆苏轼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

《苏轼文集》卷12《子姑神记》:“元丰三年正月朔日,予始去京师来黄州。”

十八日,经蔡州,过新息(今河南息县),渡淮,游光山净居寺。皆有诗。

见《苏轼诗集》卷20,《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过淮》、《游净居寺》。

二十日,过麻城春风岭,作《梅花二首》。

诗见《苏轼诗集》卷20。

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引《苏轼诗集》卷21元丰四年作《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去年今日关山路”句,定此二诗为此时作。

春风岭:康熙《麻城县志》:“春风岭,一曰东界岭,一曰大安山岭。按《一统志》:‘在麻城,岭上多梅花。宋苏轼自新息渡淮,有诗。’则二处皆自黄走新息道也。”光绪《麻城县志》:“在县东九十里,一名东界岭。”

宋·张耒《柯山集》卷18《下春风岭》:

东归已过春风岭,度尽千山路渐平。

人事水泡能几日,流光驹隙却堪惊。

居人落落多新屋,行店依依认旧程。

世事饱谙身已老,区区来往笑浮生。

苏轼过麻城万松亭,见熙宁间县令张毅所植松之存者不及十之三四,赋诗抒慨。

诗见《苏轼诗集》卷20《万松亭》。

康熙《麻城县志》卷2“古迹”:“万松亭在县西七里冈。”

《舆地纪胜》:“万松岭,在麻城县西一百里。县令张毅夹道植松万株,立亭其中,号万松亭。”

民国《麻城县志续编》卷14“金石”:“龟山石刻:在龟峰山石壁上。县令张毅因祈雨游山,适江西进士吴舆弼在此。住山僧圆喜熙宁三年七月立。”又“合掌石蒋著提名,在龟峰山。熙宁五年春三月,邑大夫张仁甫尝约游龟峰不果。冬十月,圆喜师长老灵迹话别于合掌石。前江西进士蒋著题。”

则张毅字仁甫,熙宁五年(1072)仍在麻城县令任上,与“序”中“去未十年”合。

民国《麻城县志》卷1:“县西三里七里冈,宋县令张毅植松处。”又:“万松古亭,亭在古县城西七里。”

宋·孔文仲等《清江三孔集》卷7孔武仲《万松亭》(原注:治平中,县令张毅种松万株,以庇行路):

郁郁青山夹路松,行人笑语绿阴中。

排云架壑无余地,洒面侵襟有好风。

一日劳心非欲速,千年流惠亦何穷。

我来俯仰寻遗爱,更喜清虚万虑空。

则张毅治平中(1064—1067)已在麻城,并已种松。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1《万松亭》谓亭在关山;苏轼之诗当时有碑。以下云:“崇宁(1102—1106)以还,坡文既禁,故诗碑不复见,而过往题咏者,多不胜纪。鄱阳倪左司涛伤之以诗云:‘旧韵无仪字,苍鬓有恨声。’此之谓也。”

宋·洪刍《老圃集》卷下《万松亭用苏黄旧韵》:

夹道苍官异昔时,峨峨冠剑想秦仪。

云垂车盖迅前路,风送涛声入旧枝。

故作虬龙惊俗眼,不妨霜雪弄妍姿。

难追急景辽天鹤,无复当年校尉诗。

宋·张耒《柯山集》卷6《万松亭有感》:

微雨湿青松,松间多好风。

翠光浓欲滴,对舞千蛟龙。

可惜金玉钗,道边委蒿蓬。

幽人不汝弃,应有绿毛翁。

又卷18:

荦确山行穿翠微,石云秋露湿秋衣。

朦胧小睡还成梦,讽咏新诗且疗饥。

千里归来人事改,四年辛苦旧容非。

只应亭下青云盖,依旧苍腰耸十围。

清·麻城王琬《万松亭二首》:

其一

植翠欲千寻,苍龙护路深。

借枝栖伴鹤,分影奏瑶琴。

结缘何知午,垂青不辨黔。

一株留道左,犹忆旧棠阴。

其二

亭址荒凉处,犹存一木支。

龙吟惊夜半,涛拥觉秋迟。

影欲摩霄绿,材成傲血姿。

不愁斤斧尽,春入长孙枝。

(民国二十四年《麻城县志前编》卷1)

苏轼意犹未尽,又赋《戏作种松》。

诗见《苏轼诗集》卷20。

苏轼至麻城故县镇,见隐者张先生(憨子),作《张先生》诗。

诗见《苏轼诗集》卷20,其诗序曰:“先生不知名,黄州故县人。本姓卢,为张氏所养。阳狂垢污,寒暑不能侵。常独行市中,夜或不知其所止。往来者欲见之,多不能致。余试使人召之,欣然而来。既至,立而不言,与之言,不应,使之坐,不可。但俯仰熟视传舍堂中,久之而去。夫孰非传舍者,是中竟何有乎?然余以有思维心追蹑其意,盖未得也。”

《苏轼文集》卷72有《张憨子》,《嫩真子》卷1亦叙此事,谓张为隐者。

宋王存等撰《元丰九域志》卷五:麻城,四乡。歧亭、故县、白沙、永泰、桑林、永宁六镇。有龟头山,永泰河。

《舆地纪胜》卷49《淮南西路·黄州·景物下》:“九螺山,在麻城县故县镇,有张憨子,为九螺山逸人。”

民国《麻城县志续编》卷14:“九螺山石刻:张憨自号九螺山逸人,因题诗镌石壁上。”

然康熙《县志》卷1:“九螺山,在县故县镇,即歧亭。昔有张憨子隐此,号九螺山人。”卷2:“歧亭城,古县治,后为通刺府,今为黄戎府。”

苏辙有次韵。

苏辙诗见《栾城集》卷9。

苏轼至歧亭,陈慥白马青盖迎至歧亭北二十五里山上。苏轼在歧亭留住五日。为陈慥所藏《朱陈村嫁娶图》题诗。

苏轼《歧亭五首·叙》谓慥迎至歧亭北二十五里山上,留五日。至慥家,为正月下旬。《方山子传》亦叙见慥于歧亭。

《朱陈村嫁娶图》诗见《苏轼诗集》卷20。

又赠慥《临江仙》词。

词见《东坡乐府》卷上,其叙曰:“龙丘子自洛之蜀,载二侍女,戎装骏马。至溪山佳处,辄留数日,见者以为异人。后十年筑室黄冈之北,号静庵居士。作《临江仙》赠之。”

《舆地纪胜》卷49:“风月堂,在麻城县柳氏家,陈慥季常妻家也。东坡名之曰风月堂。”

宋·释道潜《参寥子诗集》卷1:

陈季常静庵

庞公与少陵,不肯入州府。

畏人嫌其真,但喜归茅宇。

先生岂其徒,与世亦龃龉。

年来作庵榜以静,静非对动默即语。

闭门谢客亲荷锄,秀甲珍芽春满圃。

黄鸡白酒厌妻孥,醉以诗书相媚娬。

况复家传侍郎后,缥囊玉匣收奇古。

宝刀错落走金蛇,至药晶莹哮铅虎。

先生妙龄已绝人,放浪江湖弃簪组。

居闲自不减前烈,遇物阴施功不数。

我疑造物已收录,富贵来寻君勿阻。

不然骑鹤扣玄关,跨跞松乔攀佛祖。

首六句以庞德公、杜甫拟慥,谓慥不入州府。第七至十二句谓作静安种菜、读书。第十三所云侍郎乃谓其父希亮;第十四至十六句谓静安中珍藏其宝刀。以下八句叙慥虽弃簪组然其志仍不凡。

秦观《淮海集》卷3:

寄陈季常

一钩五十犗,始具任公钓。

揭竿趣灌渎,与尔不同调。

先生本西蜀,侠气见英妙。

哀怜世间儿,细黠似黄鹞。

侍童双擢玉,鬓发光可照。

骏马锦障泥,相随穷海峤。

平生携手好,十七登廊庙。

小生相吏耶,徒枉尺书召。

暮年更折节,学佛得心要。

鬻马放阿樊,幅巾对沉燎。

冷冷屋外泉,兀兀原头烧。

欲知山中乐,万古同一笑。

又卷5:

题双松寄陈季常

遥闻连理松,托根黄麻城。

枝枝想钩带,叶叶同死生。

虽云金石姿,未免儿女情。

想应风月夕,满庭合欢声。

此诗或作于元祐三年,时黄庭坚有《戏答陈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二首》诗。姑附于此。

宋·吕陶《净德集》卷36:

次韵赠陈季常

一尘殊不挂胸中,标韵高闲辩论雄。

诗得江山深有助,道因橐籥易为功。

平生拟效漆园吏,何日相逢黄石公。

可惜壮年长策在,却陪明月与清风。

此诗约作于元祐时。

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

初,先生在凤翔,与陈公弼不协,先生贬黄州,公弼之子慥季常居歧亭,人谓慥必修怨,乃与先生欢然相得。

苏轼到黄州,寓定惠院。

《名胜志》:“定惠院,在黄冈县东南。”

然明梅之焕《重刻金刚经注解序》曰:

同类推荐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 晋中精神

    晋中精神

    本书以2012年在晋中地区开展的“晋中精神”大讨论为背景,全面详细的记录了社会各界对“晋中精神的”的概括精华:明礼诚信、开放包容、艰苦奋斗、唯实唯先。全书体现了晋中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明天的美好期待。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盛澄华谈纪德

    盛澄华谈纪德

    纪德今日已被公认为法国乃至全欧洲最伟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以文艺复兴为传统的西欧文化演进中最后而也是最光荣的一环。这一位七九高龄的当今文坛宗师,至今仍坚贞地操守着他一生为人与为艺术的态度。他的真诚与“为良心自由,独立,反奴役”的信心使他成为今日最卓荦的中流砥柱,与一切势利的实用主义式的“现实主义”相拮抗。他属于蒙田以来那种人性而柔和,且又无微不至的散文传统;他的“我”,丰富而亲切,虔敬而舒卷自如,最足阐扬法国清明的人性批评传统。和马拉美一样,他是朴素的道德家;另一面,他又和勃朗宁,勃莱克,尼采,陀斯妥易夫斯基紧凝成一支坚强的反中庸常识的精神血统。
热门推荐
  • 妃常穿越:“傻子”皇后

    妃常穿越:“傻子”皇后

    叶筱桐,22岁,在别人眼中,她是天之娇女,就读于戏剧学院表演系大三,刚刚获得金杯奖最具潜力新人奖,是中视本年度力捧的影视新星。不知情的人只道她是靠着闻名世界的导演父亲和演员母亲得到如此千金难求的表演机会,却不知她在这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能有今天。然而,一切就那么发生了,好不容易即将以自己的实力获得认可的叶筱桐,居然在中视的年度大戏《傻子皇后》的拍摄现场离奇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她,穿越成了未国外姓王爷同时也是当朝摄政王的庶出郡主卫嫣然,却在对当今未国的形势作了迅速而又精准的分析之后,毅然决定将“傻子”一角扮演到底。皇宫内,司空烨冷着脸听着暗人探来的情报,“啪”地一拳拍在桌上。他们安排一个庶出郡主给自己做皇后也就算了,如今这女人竟然变成了傻子。事到如今,圣旨已下,断然不能收回。难道自己真要娶一个傻子做皇后,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 混沌之誓

    混沌之誓

    命运之誓,她又回到他身边,等他察觉,混沌与虚无,命运已开始流转
  • 舞尽相思曲

    舞尽相思曲

    他是上界法力无边立下赫赫战功的司战上神,受尽万人敬仰,性子却傲的不把天君放在眼里。她是天君最小最漂亮的小女儿,在上界横行霸道借着自己是帝姬的身份兴风作浪。原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却因为一场师徒关系牵扯出了揪心的情感。相传,站在四海八荒光芒顶端的他十五万年来只爱过一个女子,这一爱,便爱了一生。
  • 小萌与小白

    小萌与小白

    小萌跟随着一只白色的乌鸦,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 穿越时空的守护

    穿越时空的守护

    梦中的流星点点坠落,你是那最亮的一颗。散发着光辉照亮了夜幕的黑,什么梦都不及你的美。我要握住最美的你,给未来的自己。女:“你怎么睁着眼睛啊?”男:“因为我想记住你在月光下的痕迹。”在他的世界里,她只能做他的铠甲,而她心甘情愿。在她的空间里,他是她的守护者,唯一的一个。她不明不白地闯入了他的世界,结果却是设计者的一场阴谋,让他们相爱,不过是设计者的筹码。他恨自己,决定离开心爱的她,这样她才能少受点伤害。可设计者不可能让这一切发生,所以,不管他走到哪里,她就会在哪里出现。她的生命项链给了她强大的生命之力,可一切的一切,皆因此而起……
  • 机战二次元

    机战二次元

    正文暂停转番外啥时更新看猿粪各位书友们喲劳资不写机战啦!
  • 水晶璀璨:天使羽翼

    水晶璀璨:天使羽翼

    血,溅着。心,痛着。也是,被自己的好朋友杀死,谁不心痛呢?绝望中,她异世穿越,新生笑世间。
  • 恋爱写真

    恋爱写真

    他是华丽的贵族,是痴心守护爱情的王子,上帝的一次玩笑,却让他变成生活在情感回忆中的假面王子。她是奢华的钻石,是褪下虚荣光环的公主,命运的一次邂逅,却让她最终扮演在感情纠纷中的替身玩偶。对他们来说,这是上帝赐予的邂逅,又是上帝茶余饭后的玩笑。他们坚持各自的信仰,却能让对方泪如雨下……
  • 蜜恋的青春

    蜜恋的青春

    主角洛天陵与自己的初中同学兼初恋林雅在高中再一次相遇,本就爱恋的他们在校园里再次上演秀恩爱虐狗情节。
  • 逆天重生,狂女嫡小姐

    逆天重生,狂女嫡小姐

    (全本完结,放心跳坑)“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苏氏有女名璃,妖言惑众,狐媚惑主,谋害先皇......特赐毒酒一杯。”前世,侯门嫡女苏璃一步步精心算计,原以为觅得良人。却不料,在他龙袍加身,高高在上之时,毫无温度的一道圣旨,彻底的将她打入地狱。他,迎着她的亲妹妹,一步一步接受着众人的朝拜祝贺;她,在冷宫里,一杯毒酒,了断可笑的一生。她才知,原来先前的真心真意,先前的姊妹情深、父女孝悌,只不过都是利用她的工具!再次睁眼,苏璃发誓再不为善,这一世,她要颠覆前世的种种......让那负心之人跌入尘土,失去所有;让那渣妹身败名裂;让高高在上的侯府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前世负她之人,她会原数奉还,决不轻饶!侯门嫡女苏璃,精心算计,将所有人都玩弄在自己鼓掌之间,然而总有那么一个人搅乱了她的一汪春水。她说:“我是妖言惑众,狐媚惑主之人。”他说:“那正好,你是妖妃,我便做个反王。”而最后,亦是一语成谶,他终是为了她而覆灭了整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