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3100000011

第11章 苏东坡与陈季常—郑重建(3)

不久,东坡回信给季常说:“示谕武昌一策,不劳营为,坐减半费,此真上策也。然某所虑,又恐好事君子,便加粉饰,云‘擅去安置所,而居于别路’。传闻京师,非细事也。虽复往来无常,然多言者何所不至。若大霈之后,恩旨稍宽,或可图此,更希为深虑之,仍且密之为上。”(《苏东坡全集》第3720页)时至五月下旬,苏轼的弟弟苏辙护送兄长及侄子的眷属二十多人至黄州。突然添丁加口,苏家的日子很困窘。鄂州太守朱寿昌就托歧亭监酒胡定之代为赠送了羊、面、酒、果等食品给苏东坡。苏东坡很是感动。胡定之还告诉说,陈季常想到黄州看望苏学士,苏东坡更是感动万分。胡监酒临回歧亭时,苏东坡写下书信一封,托胡定之带给季常。信札原文如下:

欲借《易》家文字及《史记》索引、正义。如许,告季常带来。季常未尝为王公屈,今乃特欲为我入州,州中士大夫闻之耸然,使不肖增重矣!不知果能命驾否?春瓮但不惜,不须更为遗恨也。”(《苏东坡全集》第3718页)季常之父是研究《易》学的行家,曾著有《易学文集》十卷。苏轼之父也是《易》学里手,晚年潜心治《易》,颇有心得。这次借书,为苏东坡在黄州著成《〈易经〉九卷》起到了促进作用。

元丰三年五月二十九日,苏东坡迁居黄州临皋亭。六月的一天,好友陈季常冒着暑热、带着书籍礼物来到了黄州。苏东坡高兴极了,忙让家人一一拜见,并且盛情款待季常。

在做客黄州期间,城里的那些达官贵人和地方名流缙绅,纷纷前来邀请陈季常去府宅做客,在他们看来,名士陈季常若能光临宅第,那就是一种荣幸。为此,苏东坡特作诗一首,记录了当时的情形。东坡先生在诗前写道:“陈季常自歧亭见访,郡中及旧州诸豪争欲邀致之,戏作陈孟公诗”:

孟公好饮宁论斗,醉后关门防客走。

不妨闲过左阿君,百谪终为贤太守。

老居闾里自浮沉,笑问伯松何苦心。

忽然载酒从陋巷,为爱扬雄作酒箴。

长安富儿求一过,千金寿君君笑唾。

汝家安得客孟公,从来只识陈惊坐。

(《苏东坡全集》第647页)

这首诗里提到的“孟公”是指汉代陈遵,字孟公,杜陵人。哀帝末,以功封奋威候。《汉书·游侠传》载,陈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这首诗就是用陈遵事比陈季常。

重九节再访苏学士

在临皋亭苏宅居留数日,每日有人争着宴请陈季常,因此他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也许是多年在歧亭过着那种闲云野鹤的日子,散淡惯了,猛然被迎来送往,季常总觉得不自在。加上天热,季常犯了眼病,于是便辞别东坡,打道回府。东坡再三挽留,季常说等秋凉后再来相会。

一转眼快到重阳节了。此前,陈季常多次写信给苏东坡,说些问长问短的贴己话。期间东坡寄过几次回信。大概是七八月间,苏东坡与同乡友人杜道源一起从黄州过江,游览了武昌(今鄂城市)的寒溪西山,那里的景色很是优美,同时那里的朋友也很热情,只是因为少了季常这位放浪形骸之外的朋友同游,所以苏东坡觉得很是遗憾。他在给季常的信中说:

郑巡检到,领手教。具审到家尊履康胜,羁孤结恋之怀,至今未平也。数日前,率然与道源过江,游寒溪西山,奇胜殆过于所闻。独以坐无狂先生,为深憾耳。呵呵。示谕武昌田,曲尽厉害,非老成人,吾岂得闻此。送还人诸物已领。《易》义须更半年功夫练之,乃可出。想秋末见,必得拜呈也。近得李长吉二诗,录去,幸秘之。目疾必已差,茂木清荫,自可愈此,余惟万万顺时自重。(《苏东坡全集》第3719页)元丰三年(1080)四月,在鄂州太守朱寿昌的关说下,黄州太守陈君式同意苏团练由定惠院迁往临皋亭居住。就在整修新居快完工时,接到季常的信,信中夸奖苏学士的诗词“雄冠”文坛,还说要请东坡给他写脊记。东坡回信说,几天前写了一首“君”字韵的诗,但因为喝醉了酒,不知写了些什么。后来听老媳妇(指继室王夫人)说,写的是“一绝乞秀英君(指季常之妻柳秀英,柳氏颇有文才,且工诗词)”。此信原文如下:

稍不奉书,渴仰殊深。辱书,承起居佳胜。新居渐毕工,甚慰想望。数日得“君”字韵诗,茫然不知醉中拜书道何等语也。老媳妇云“一绝乞秀英君”,大为愧悚,真所谓醉时是醒时语也。蒙不举罪,甚幸。

虽知来篇非实语,犹且收执,庶几万一。莫更要写脊记否?呵呵。柳薄云某奉讶者,不知得之于谁,安有此理。来书雄冠之语,亦无人见,但有答柳二书云,陈季常要写脊记,欲与写云。文武寀寮,常居禄位,亦如与季常书作戏耳,何名为讶哉!想公必不以介意,不答最妙。日夜望季常入州,但可惜公择将至,若不争数日,而吾三人者不一相聚剧饮数日,为可惜耳。有人往舒,五七日必回,可见其的。若不来,续以书布闻。茶臼更留作样几日。近来新阕甚多,篇篇皆奇。迟公来此,口以传授。余惟万万自爱。(《苏东坡全集》第3720页)这封书信,大意是:我的新居快要完工了,愿望也得到了满足。几天前写一首“君”字韵的诗,喝醉了酒糊里糊涂不知道回信给你写了些什么话。老婆说我写的是“一绝乞秀英君”,叫我大为惭愧惶恐,真所谓喝醉时说的是清醒的话啊。虽然知道来信中说的不是当真的话,我还是把它收存起来,说不定万一成了事实,是不是还要写个脊记呢?哈哈。柳主薄说我奉承的事,不知从谁那里听到的,哪有这道理呢!来信中“雄冠”等话也没有看到,只有给柳二的回信中说,陈季常要我给他写脊记,我打算照写。文武官僚,大家都在官场上混,也都有像和你写信开个玩笑一样的事,怎么能叫奉承呢!想必你对这事也不会太介意,不理他最好。日夜盼望季常你到黄州来,可惜李公择马上要到,如果不差这几天,我们哥仨不在一块儿好好喝上几天,那真是遗憾了。这里有人到舒州去,过五七天一定会回来,到时候就知道实信了。如果公择不来,我再给你去信告知。茶臼我再留几天做个样子。近来我作了不少新词,篇篇都很新奇,等你来这里后,我亲口给你念诵。

在金菊怒放的重阳佳节,陈季常又一次来到黄州看望苏学士。苏东坡自然高兴万分,黄州新任太守徐君猷及通判孟亨之都久闻季常大名,所以争相宴请。

这日,苏东坡携了酒食,与季常来到黄州城外的小山上游赏秋色,以尽重九登高之雅兴。他俩一边谈笑着指点江山,一边对斟对酌拉扯起陈年旧事。这时,季常说,苏仁兄近来的词赋比往日更显功力,今日何不以重九为题,赋上新词一首,以饱吾耳福呢?

苏学士不愧为一代文豪,马上起身说,老友既有雅兴,且待我吟一阕《定风波·重阳》。词曰: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苏东坡全集》第1559页)季常听罢拍手道:“苏仁兄裁借了杜少府的《九日诗》,只是加减更改数字,意趣更显深沉。”那杜牧的《九日诗》原句为:“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更沾衣。”

元丰三年重九节后,一连几日大风刮个不停。这天早上,风歇了,东坡便邀季常去临皋亭住所旁的花圃赏菊花。进到圃中,只见圃中原来好端端开在枝头的菊花,竟被吹得落花满地,金灿灿的一片,枝头只剩几朵残瓣。苏东坡一时目瞪口呆,半晌无话。季常觉得奇怪,忙问怎么了。东坡于是坦诚地说:“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菊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那年在王荆公府上,见他案头的《咏菊》诗稿,仅写了‘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两句,我以为王荆公错了,便自作聪明依韵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看来我被左迁黄州,也是活该的啊。”

正月正歧亭访友梦罗汉

元丰四年(1081)正月,苏学士惦念老友陈季常,于是在正月二十那天动身前往歧亭杏花村会友。

已是“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时节,苏学士在黄州新交的朋友潘丙、古耕道、郭遘等三人特地前来送行。当他们行至黄州城东十五里女王城禅庄院时,苏学士请三人留步,不要远送了。为此,他赋诗一首曰:

十日寒春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苏东坡全集》第1237页)

此诗有序,序中提到的潘、古、郭三人,潘即潘丙,字彦明,解元;古即古耕道,治平三年进士;郭即郭遘,字兴宗。《东坡八首》其七云:“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三人都是苏轼黄州新交之友。他们约定每年正月二十日出游女王城,每次都用前韵写诗。

而这首诗中,明显在接尾处暗用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句意,无比感慨地回忆了“去年今日”赴黄州在“关山路”上的情景。

辞别潘、古、郭,苏东坡晓行夜宿,于正月二十一日进入麻城境内。在前往歧亭的路上,经过大安山岭。此岭多梅花,当地土人俗呼此地为梅花脑。半路上,遇见前来迎接的陈季常,两人高兴地一起进入杏花村。季常的夫人柳秀英病后刚起,顾不上梳妆打扮,也在家热情地迎接苏学士。大为感动的苏学士当天即再赋诗一首《歧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曰:

惠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

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

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秸灰。

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

(《苏东坡全集》第1238页)

在杏花村季常家中,苏学士受到了殷勤的款待。与上次所不同的是,这次应苏东坡的请求,宴客的时候没有杀生,席面全是素食。因此,苏东坡于次日写《歧亭五首》之二以记其事。诗曰:

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

又哀网中鱼,开口吐微湿。

刳肠彼交病,过分我何得。

相逢未寒温,相劝此最急。

不见卢怀慎,蒸壶似蒸鸭。

坐客皆忍笑,髡然发其幂。

不见王武子,每食刀几赤。

琉璃载蒸,中有人乳白。

卢公信寒陋,衰发得满帻。

武子虽豪华,未死神已泣。

先生万金壁,护此一蚁缺。

一年如一梦,百岁真过客。

君无废此篇,严诗编杜集。

(《苏东坡全集》第256页)

元丰四年正月二十一日在季常家里,苏学士谈起自己昨夜在团风客舍住宿,梦见一个和尚的脸弄破了,鲜血直流。那和尚好像要诉说什么,自己正想问他时,忽然就醒了。苏学士让季常解一解这梦是怎么回事,季常思来想去,始终没有得出结论。

第二天吃罢早饭,季常陪东坡到附近山中游赏散心。途中经过一座寺庙,庙里有罗汉堂。二人进庙后,在佛祖神像的侧面,看见一尊古塑阿罗汉一尊,其左为降龙罗汉,其右为伏虎罗汉,而这尊罗汉是第五尊,他的外表和相貌很魁伟,只是面部被人弄坏了。苏学士当时并没发觉这尊罗汉像的异常之处,可季常见了之后,马上恍然大悟地对东坡说:这不就是你梦里看到的情形吗?

东坡说,哎呀,这不是应了梦么?于是,数日后返回黄州时,他便请人用车载上这尊罗汉运回黄州,并让安国寺的住持长老帮忙修复神像,最后把神像安放在安国院的罗汉殿里。从此,麻城歧亭杏花村的这座古寺的罗汉堂里的十八罗汉少了一尊,只剩十七尊了。

元丰四年,四月初八浴佛节,苏学士写了一篇《应梦罗汉》,以记其事。原文如下:“仆往歧亭,宿于团风,梦一僧破面流血,若有所诉。明日至歧亭,以语陈慥季常,皆莫晓其故。仆与慥入山中,道左有庙,中,神像之侧,有古塑阿罗汉一躯,仪状甚伟,而面目为人所坏。仆尚未觉,而慥忽悟曰‘此岂梦中得乎?’乃载以归。使僧继莲命工完新。遂寘之安国院。左龙右虎,盖第五尊也。”(《苏东坡全集》第5189页)月里黄州聚首谈琴事

元丰四年(1081)二月,在朋友马梦得的帮助下,苏轼得到黄州城外“故营地”五十亩,此即是所谓的“东坡”。苏学士在这块荒地上亲拾瓦砾,自种黄桑,开田辟地,插秧种麦,获其所收,聊解穷愁之困。并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这年春夏之交,苏家养的一头耕牛病了,当地兽医也不知是什么病症,倒是续娶夫人王闰之认得这牛得的是痘斑痧,她仅用青蒿煮粥喂牛,便让这濒死的耕牛得以救活。王夫人的医牛之法,至今在麻城民间还有应用,只是其作法是由“治”变为“防”:春耕时节,为防止耕牛发痘斑痧,农夫以熟米饭为团,用青草裹之,塞入牛嘴使其嚼烂吞下。

自正月间从歧亭返回黄州,苏陈二人互有书信往来。大概是四月间,季常写信说朋友王翊想借苏东坡收藏的五代画家黄居寀所画的《龙》图看看,苏学士接信后翻找了一大夜也没找到,后来记起是被光州太守曹九章借去了。为了避免桃黄山人王翊误会,苏东坡便写了一封书信给季常,这就是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夜贴》: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便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于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二十三日。(《苏东坡全集》第4217页)信中提到的黄居寀,字伯鸾,五代前期画家黄荃的季子,四川成都人,仕后蜀孟昶为翰林待诏,归宋授光禄寺丞。能继家学“黄体”(其父画花鸟自成一体,称“黄体”),作花鸟翎毛,默契天真,写怪石山景,往往过丈。《黄居寀龙》是他以龙为题材的著名画作,相传用这幅《龙图》祈雨是特别灵验的。

因王翊与季常同居歧亭一镇,苏轼多次往歧亭陈慥处识之。苏轼有《书王翊救鹿》云:“歧亭有王翊者,家富而好善”。因此,王翊托季常向苏轼借图合情合理。

元丰四年(1081)六月二十三日,陈季常携带了“精笔”、“佳纸”、“妙墨”和麻城的土特产来黄州,想请苏学士留下墨宝。

此前不久,彦正判官赠送给东坡一具古琴,东坡十分喜爱。当季常第三次拜访时,宾客中有喜欢弹奏古琴者,于是东坡拿出珍藏的古琴让客人当堂弹奏。东坡则兴致盎然地写下《杂书琴事十首》以赠季常:

其一:家藏雷琴

余家有琴,其面皆作蛇蚹纹,其上池铭云:“开元十年造,雅州灵关村。”其下池铭云:“雷家记八日合。”不晓其“八日合”为何等语也。其岳不容指,而弦不先攵,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独然。求其法不可得,乃破其所藏雷琴,求之。琴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隘,徘回不去,乃有余韵,此最不传之妙。

其二:欧阳公诗琴诗

“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此退之《听颖师琴》诗也。欧阳文忠公尝问仆:“琴诗何者最佳?”余以此答之。公言:“此诗故奇丽,然自是听琵琶诗,非琴诗。”余退而作《听杭僧惟贤琴》诗云:“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门前剥啄谁扣门?山僧未闲君勿嗔。归家且觅千斛水,净洗从前筝笛耳。”诗成欲寄公,公薨,至今以为恨。

其三:张子野戏琴妓

尚书郎张先子野,杭州人,善戏谑,有风味。见杭妓有弹琴者,忽抚掌曰:“异哉!此筝不见许时,乃尔黑瘦耶?”

其四:琴非雅声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博览1

    世界文化博览1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论述了重庆土家族的物质生态、交通运输、社会群落、人生礼仪、信仰崇拜、物质消费、节日、游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民俗状况。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秋风吹不尽

    秋风吹不尽

    本书是萧默作为建筑艺术专业之外的一个文章选集,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如常书鸿、高尔泰等著名人物)的真实记录。1963年,作者由梁思成先生促成到敦煌莫高窟从事建筑历史研究,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十五年。敦煌不仅赐予作者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建筑艺术历史与理论学者所需要的学术资源,也给了他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练。
热门推荐
  • 萌萌小徒弟,师父来亲亲

    萌萌小徒弟,师父来亲亲

    九兮重生归来,做了尘殇最宠的小徒弟。待九兮寻回记忆之后,他对她说:“你的三世成神,我陪你。”九兮感动。然,等真正第一世历劫时,九兮就受不了了,她想哭。麻蛋,这个天天如饿狼般盯着她的人是谁?!九兮想逃,却一次次的被他抓回来,继续天天面对“饿狼”的生活。三世之后,她猛的将他扑倒,语气不容置疑:“这次,我上你下!”(简介会随着文文的内容而改的,这是第一世的,也算是小预告?)
  •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烈风肝胆照而同

    烈风肝胆照而同

    黄泉路,奈何桥,三生石,青歌在这里住了三千年,只为离那人更近一些。
  • 重生之小姐酷酷哒

    重生之小姐酷酷哒

    “她是我的女人,刚生出来就贴了标签的,只等着二十年长大之后就领证,谁也别想抢!”某冷傲少爷一手搂着欧阳沫儿的腰,一边霸气的说着。“我喜欢的女人,管她贴标签没,我抢定了!”某狂傲少爷剑眉一挑霸气十足说道。一个轻蔑的眼神扫过去,视线落到欧阳沫儿腰间的手上时,瞬间变得凌厉起来,一把伸手抓住某人的手,气势十足的就要把人抢过来。
  • 限时宠婚:感觉夫人坏坏哒

    限时宠婚:感觉夫人坏坏哒

    新婚之夜以后,他消失不见,让顾南衣成为了众人口中的弃妇。两年以后,他重回顾南衣的身边,他将她压在门后,顾南衣大着胆子说道:“慕寒,我是你妹妹!”原本应该是妻子的人,却变成了妹妹,慕大人发现自己失算了,瞬间化身追妻狂魔。顾南衣渴了,还没说话,水就已经送过来了;顾南衣累了,剧组立马休假还顺带安排了旅游;顾南衣被人欺负了,慕大人亲自上阵,麻袋把人绑了,丢到巷子里狠打一顿!某一天慕大人终于拿到了那本红本本,再一次把人扑到,顾南衣说道:“慕寒,你怎么能这么欺负你太太呢?”慕大人邪魅一笑,戏谑的反问:“不是妹妹了?”
  • 阳城十三少

    阳城十三少

    特种部队里出身的大天有着多年的特种作战能力,机缘之下他带领着十二个身怀绝技地方年轻人参加了被称为中国隐藏式的“塞北的尖端利刃”国际安全中心特别行动小组,从此展开了全世界范围内武装恶势力的殊死搏斗!站起来吧!最后时刻命运由我们掌握!跌宕起伏的剧情!视死如归的兄度!紧张刺激的战斗!一切尽在阳城《十三少之初露锋芒》
  • 高冷校花:樱花之约

    高冷校花:樱花之约

    早已被仇恨蒙闭情感的她,遇到命中不该相遇的人。她执著而冷酷,他霸道却深情。冰与火的交织,天选人择他们命运将会走向何方。面对沫兮的择决,允默辰黑着脸,霸道地吻住了她,舌尖用力撬开沫兮的贝齿,然后将舌头探了进去,不给她挣脱的机会。他是想以狂热吻宣告自己的主权,而她却……
  • 艺绝天下

    艺绝天下

    与你相关的一切,便是我的一切。你已这般,我又如何能放下!无论多久,我等你,这都是命。。。
  • 天外长生

    天外长生

    皇太子出游,意外救下一位落难仙子,惊心动魄的冒险就此开始。古老的法术、凶悍的异兽、一座山化成的妖精……神魔鬼怪,颠覆常识。光怪陆离,无奇不有。
  • 家缘

    家缘

    我叫卫征。保卫的卫,征服的征。在这个纷乱的时代,我要保卫我所拥有的一切,征服我想要的所有——卫征本书体现的是一个准备退役的杀手一生的生活,开始有些慢热,但决不yy、不种马。(看本书,包你们有看欧美大片的赶脚。求点击、求阅读、求收藏、求推荐。总之各种求。期盼诸位书友们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