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6800000010

第10章 尼采(2)

1871年最后一天,他的作品《起源于音乐精神的悲剧的诞生》出版了,尼采把第一册书赠给了瓦格纳。瓦格纳以极大的热情呼应他,“亲爱的朋友——我还从未读到过一本比你写得更为出色的书。这真是棒极了!……我对科西玛(瓦格纳当时的妻子)说:除了你,他是我最爱的人。”瓦格纳甚至还温柔地抱怨尼采只赠了一本书,以至于他要和科西玛为了阅读这本书而争执不休。

但特里伯森整整三年“充满信任、愉快,闪烁着深刻崇高的思想异彩的日子”随着瓦格纳举家迁往拜洛特而宣告结束,特里伯森成了尼采的两难。在帮着瓦格纳一家收拾东西时,尼采神情恍惚,“他打开琴盖,弹了一段序曲,接着开始即兴演奏。理查和科西玛·瓦格纳停下手里的活,倾耳倾听。一支忧郁难忘的狂想曲在空空如也的客厅里萦绕回荡。”

尼采以帮助瓦格纳取得成功,并为取得成功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年青时代的双重希望。这二者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随着交往的加深,尤其是瓦格纳试图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剧院,使得他们的友谊发生了裂痕。瓦格纳令他深感不安。他在日记中写道:“为什么瓦格纳如此猜疑?这会引起不信任。”“难道我就没有受尊重的权利?难道我得听从什么人的指挥?”

我们更愿意把这种对峙看成是两个个性极强的伟人之间的磨擦。为资金短缺的剧院筹款而起草的呼吁书因为“太严肃了,不够礼貌”而被另一分仓促的取代,这使得尼采陷入了痛苦,痛苦进而变成了恼怒,他对瓦格纳艺术进行探讨:“瓦格纳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艺术意味着什么?”探索的结论是,“这种艺术是足有十五个世纪之久的人性之花,它行将凋谢,壮丽却病态。”当然,这些思想都没有公开,而是静静地藏在只给他一个人看的笔记中。

但即使是这样,这种处境仍然是“虚假而尴尬的”。尼采仍然渴念瓦格纳,就像某个人渴念一个女人一样,因为后者给他带来欢乐。尼采没有力量与瓦格纳决裂。

而在另一边,瓦格纳对尼采的喜爱已经到了他能够喜爱一个人的最高限度。他三番五次地发信邀请尼采。但尼采以各种理由拒绝去拜洛特。在他不得不去的时候,他故意玩花招激怒瓦格纳,他内心清晰地感觉到,“最后的决裂为时不晚了。”他甚至在信中和书中逐步清晰地暗示这种单方向的意愿,但瓦格纳似乎并不为之所动。

四联剧的公演成了尼采不得不涉的河,他终于来到了拜洛特。每个晚会都是一次成功,而每一次成功都会增加尼采的忧伤。在拜洛特一遍遍地谢幕时,尼采逃走了。

我们很难想象这种给尼采带来巨大痛苦和伤害的友谊该继续称之为友谊。抛弃这段友谊究竟是尼采思想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入所带来的必然呢?还是尼采那最后崩溃的心理和大脑的前兆呢?

3.孤独的一生

1882年冬,尼釆独自一人来封热那亚附近的拉帧罗海湾。这年冬天,南方的阳光几乎不见踪影,霪雨霏霏,天气寒冷,他在海边的小饭店里居住,在大海的怒潮中夜不能寐,总之一切状况都与愿望相反,然而就在这“逆境”中产生了最伟大的作品,每天上午和下午,尼釆都沿着两条不同的路线漫步到可以看得见海的高山松林,漫步到静谧的海湾岬角,在孤独而悠长的路程中,他不时掏出笔记本,记录下来一闪即逝的灵感。

在这里他完成了《查拉图特拉如是说》,然而,书的第一部分被推迟印刷,出版商正忙于交付大量的《圣歌集》,接着又要印许多反犹太人的小册子,至于第四卷,尼采只好自费印刷了40本,7本送了人,没有一个人肯称赞。像尼采说的,这真的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的书,也是无人能读的书”,这世上没有什么人对他是至关重要的了,他下定决心保持独立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而他的身体状况使他相信那一刻就在不远的前方。于是他继续在瑞上和意大利之间游荡,在经历了查拉图斯特拉的袭击之后,他的使命就是要重估一切价值。他在尼斯安顿下来,构思写作《善与恶的彼岸》,这是对当时科学、艺术乃至政治的批判,指责基督教理想是奴性种族的产物,尼采自己提出了一套颇为奇异的道德体系。但这本书一出世就遭到了学者们的攻击。1900年8月25日,孤独的尼采再也经受不起任何风浪了,他默默地走了。

与叔本华一样,尼采在去世以后,其哲学才受到人们的重视,他的权力意志哲学和超人哲学对德国社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赴前线的德国士兵的背包中有两本书是最常见的,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的强权思想对希特勒的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其中有一句格言为希特勒终生恪守:“强人的格言,别理会!让他们去唏嘘!夺取吧!我请你只管夺取!”尼采和希特勒都是狂妄自大的人,所不同的是,尼采的疯狂是学者型的,只停留在口头和字面上;而希特勒是一位实践者,他把前者的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

尼采的一生是在孤独中度过的,这倒不是说他的身边没有朋友。其实一个人的孤独和有没有朋友没有关系。尼采的朋友很多,查理·瓦格纳、弗罗琳·冯·梅森伯格、保尔·李、弗兰兹·欧维贝克、……他们长期保持通信和会面等形式的交往,只要他愿意,他可以和他们永远保持这种状态。但他偏偏喜爱孤独。

这恐怕有两个因素。一是他的天性,这样解释似乎没有说服力,但事实确实如此。二是他的哲学追求,这样说似乎把哲学置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但事实也确实如此。正因为如此,他靠长长的漫步训练自己面对孤独所造成的忧郁,他靠写作来冲淡或强化孤独所带来的痛苦。长年的磨练使他练就了独特的本领,在给朋友彼得·加斯特的信中,他呼唤道:“归来吧,回到孤独中来,我们俩都知道怎样在孤独中生活,也只有我们俩知道。”

有时候,孤独是他的一种逃避。与瓦格纳的决裂是他巨大和持久的痛苦。“他总是感受到摒弃查理·瓦格纳后带来的巨大空缺。”曾大病一场,甚至给妹妹留下了遗嘱,他渴望去最偏僻最安静的地方过完全孤独的生活,于是妹妹把他带到了几乎没有人造访的恩加丁的山谷间。那年,他35岁。但已像个老人一样。

尼采的孤独被赋予了哲学的内涵。在热那亚,太阳一升起,他“到了一块靠近海浪的幽静的岩石边,撑一把伞,躺在岩石上,像蜥蜴一样一动不动。眼前除了大海和纯净的天空似乎什么也没有。”会在那儿呆很长时间,呆到黄昏的最后时分。黄昏过后,《朝霞》诞生了。他需要独处,并强力捍卫着他的孤独。还是在恩加丁,保尔·李要来和他交流《朝霞》,他间接谢绝了,他说:“在我思如泉涌的时刻,有人要来这儿,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要是我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孤独,我就会离开欧洲许多年,我发誓,我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浪费。”

这种孤独是有高度的,正如他发现了轮回说时在笔记上写到的,“1881年8月初,在西尔斯-马利亚,海拔6500英尺以上,并远远超越于人类之上。”

当每个人都背叛他后,他再度离开了,他说,“今天,我进入了彻底孤独。”这是查拉斯图拉到来的前夜。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尼采试图解释一些法则,当中他提出“不时必要的孤独,这样人类才能自省和专注。”同时,他以身示范。正如他所说,“我从来不会坐在那棵树的阴影下而不采撷一些思想。”

尼采的孤独还在于,“没有一个人在思想上真正与我一致。”“我非常清楚,我最终要走自己的路。每当我感到"我再也不能忍受孤独"时,我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自我羞愧——我感到我是在厌恶自己心目中最崇高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尼采的孤独是独特的。但对孤独,尼采是且爱且怕的。

妹妹离开欧洲后,他大张大张地给妹妹写信,里面充满了可怕的力量和千篇一律的孤独。“当一个人有太多要说的话,被迫保持沉默是多么可怕。难道我生来就是为了品味孤独,永不会找到一个理解我的人吗?无法交流事实上就是最可怕的孤独,它意味着与人隔绝,意味着戴上一张比任何黄铜面具更坚固的面具——完美的友谊只可能存在于意气相投中。”

也许这是个悖论。但尼采无法逃避。丹尼尔·哈列维给他的《尼采传》第七章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最后的孤独”。1888年,尼采渐渐地失去了意志和判断力。他陷入了长夜般的孤独中,直到1900年8月25日。

同类推荐
  • 萨达姆传

    萨达姆传

    萨达姆的生活以及伊拉克现代史已引起人们太多的争议。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最有争议的问题,而是把萨达姆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时刻放在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叙述,通过对各种事件和运动等众多历史片段的详尽描述,以及对萨达姆此前不为人知的诸多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细节的披露,用独特而公正的视角再现与剖析了萨达姆不同寻常的一生。
  • 霍华德·休斯(名人传记丛书)

    霍华德·休斯(名人传记丛书)

    一个孤儿接掌了父亲的产业,并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出色的电影人、飞行家、企业家、航空设计师及慈善家。他热爱飞行事业,以巧夺天工的设计和精湛的驾驶技术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航空史上的记录;他具有远见卓识的头脑,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科研中心,他发展的通讯设备曾随宇宙飞船登陆月球。他是天才的事业家,也是古怪的亿万富豪,失去事业之后,他遁迹荒漠,至死未曾露面。本书讲述了霍华德?休斯为梦想而执著奋斗的人生经历,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来品评这位天才传奇而具争议的一生。
  •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人,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哈尔滨出版社的《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 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种以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为出发点和核心的心理学说。
  • 我和爸爸丰子恺

    我和爸爸丰子恺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丰子恺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的生平事略。
热门推荐
  • 兵掌乾坤

    兵掌乾坤

    我为兵主,天下无敌,横归八荒六合,九天十地,一念乾坤碎,一念万物生,以我之念佑我可佑之人,以我之兵镇杀一切,镇压万古千荒。
  • 芳兰轩集

    芳兰轩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长命锁之我等你

    长命锁之我等你

    长命锁到底是谁给她的?在这个校园能否再找到他?各位,简介无能,还是看看内容吧。
  • 阿西莫夫:奇袭
  • 如何挑暖男(财蜜eMook)

    如何挑暖男(财蜜eMook)

    本期七夕特辑,将引进高端大气的商学院教学形式,手把手教你如何挑绩优蓝筹男。女合伙人都是这么挑暖男的:价值观要高度一致,说俗点就是怎么看待钱和消费。人生目标是否一致,就是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啦!兴趣爱好是否接近,毕竟一过上柴米油盐的日子,多少都会觉得无聊啊、没意思之类的!脾气性格要合得来,因为脾气不合可是相当痛苦的事情啊!生存技能互补,这个大家应该都懂的,就是他不会的你会,你不会的他会。生活习惯要相近,比如你习惯11点前就睡觉,结果对方是个夜猫子,你想碎觉觉时,人家还正亢奋呢!
  • 王爷别烦我之来世相见

    王爷别烦我之来世相见

    我叫女主角万万没想到,我穿越了苍天啊,大地啊,我知道作为杀手的我曾杀害过许多人作为毒医的我毒死过更多的人可是,不带这么玩的啊不仅给我一个面瘫的凶残王爷,还给我一个战斗力只要五的渣渣(萌也是种技能)你这样对得起我么?
  • 一等狂妃

    一等狂妃

    她前世是杀手界的神话,没想到在执行任务时被雷劈死,唉,囧啊!穿越后,成了一个小女娃。他,傲羽国尊贵无量的晋王殿下,还是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天机阁阁主。当她遇上他,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骨梦缘

    白骨梦缘

    大劫之时,众生只争那一线生机,末日,不过众劫中一劫罢了。福之祸相依,祸之福相存,末日,并非乃是终点,亦为一切之始,不过轮回流转,机缘至矣。功在千秋终封神,利为造化可化仙,功利世人皆可求,只为心中长生欲,或仙或神逍遥路,白骨血海脚下过,红颜不求化云烟,何人往生不为仙,运在命前智当头,三者缺一坠凡尘。气运之说,虚无飘渺,却又依存于世,春秋战国,集万世之运于一代,方有儒道盛行,后来之者,欲著书立说,无路可行,强而言之,不过拾先人牙慧,空付之才华,虚耗年华。年年岁岁身畔过,不觉悠悠千载多,机缘茫茫天外落,一朝除却天地锁……
  • 神落洪流

    神落洪流

    一个温文尔雅的牧师,一个手无寸铁的少年,踏上了一段从雪原死里逃生的旅程,每个落下的脚印,都布满杀机。在重重迷雾背后,根本分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战友,或许,下一刻保护你的人,就会捅你一刀。阴谋,刺杀,潜行,背叛,在所有手段都用尽后,是谁,能活到着看到黎明?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书友群:58203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