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6200000012

第12章 丧葬老风俗(3)

正式的讣闻也叫讣告、赴告、告丧等。这一般是世家大族施行的仪俗,贫民百姓则仅是一次口报。讣闻一般为书礼形式的,有一套固定的文辞,大体如:“不孝某某罪孽深重,弗自殒灭,祸延显考某某公、讳某某、某府君恸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寿终正寝,距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享年几十有几。不孝某某随侍在侧,亲视含殓,遵礼成服。”最后写上“叨在:戚、友、寅、学、乡、世”(红字)字样,结尾写“哀此讣”。在列上丧礼日程的下边,依次开列子孙的名单。

无论是至亲还是好友,接到讣告以后,都要及时地赶到丧家参加丧葬活动。

成服

简单来说,成服也就是穿孝、戴孝。旧时的穿孝、戴孝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礼制,不允许有所差错,所以叫“遵礼成服”。

成服最基本的“礼”,即传统的所谓五服制度。“五服”之制是我国在周秦时代就基本定型的丧服制度。其实际情形是,这种制度不仅见于丧葬,也是亲族关系远近亲疏的标志,与礼仪规制或实际的权利、义务关系多有联系。就丧礼而言,它规定了何种关系应该属哪一服,这一服应该穿什么样的丧服,服丧多长时间;相反,见到所着丧服,也就能知道服丧者与死者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并且大略推知服丧人相互间的关系。

五服不仅标明了亲族内部的人际关系,也约定俗成地规定了这些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假如与死者的关系是父子或父女(未嫁)关系,属五服的“斩衰”,那就要穿最粗的麻布做的毛边孝服,服丧三年,同时也有继承死者遗产的权利;假如死者是已嫁的姑姑,相互间的关系为“大功”,那就穿熟麻布做的锁边孝服。当然,礼仪规定的不同关系间亲族成员相互应有的态度、作为并不那么简单,而是复杂多变、细致而微的,比如姨表亲、舅表亲同属五服中的“缌麻”,但俗语又有“姑舅亲辈辈亲,姨表亲当辈亲”的说法,说明二者又有一定的差别。

什么关系的人穿什么样的孝服,而“分配”孝服也有一定的礼节。一般的关系,主家送上即可,而特殊的关系如人主、四门亲家等,虽说孝不重,但却要由孝子跪叩呈上。在这种礼节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关系的远近亲疏,而是尊卑等。如果这些礼节没有做到,把尊卑、先后、亲疏的关系搞错了,就可能出现争吵。

孝服遮体的多寡(民间叫“轻重”)和五服制度相关。若是斩衰一服的,即父子、父女(未嫁)关系,孝要从头到脚一片白,衣服不锁边,腰扎麻绳,即所谓“披麻戴孝”。如果双亲中有一人健在,则鞋后跟处不用白布包严。此外的几服各依其制。有的只戴孝帽子,却无孝服。孙、重孙除孝服外还有些特别的标志,如孙子、孙女孝衣肩头钉一块红布,重孙钉两块;如果亡人是外祖父母,则钉蓝布。

总之,颇具礼仪意义的成服不仅让孝子们都穿上了孝服,并且也明确了多重关系,并且影响着其后的丧葬仪俗。同时可以根据穿着可以看出与主人间的亲疏关系。

守铺

死者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铺侧,以示服孝,叫做“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搁棺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寺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柩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官”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送葬

“习爵先生”(遵照大唱者所唱点的祭点逐一点献)、“读文先生”(读祭文)。其仪节不外盥洗、上香、奠酒、跪叩、读祭文等。祭供要有三次,三叩首时进茶、酒、饭、豆腐等,六叩首时敬茶、酒、面条、黄豆和各种水果,九叩首时进茶、酒及各种肉类食品。之后,孝子们向亡灵作“永别鞠躬礼”,礼毕司尊者颁福赐酒,合孝受福。

发引起征的时刻即将到来,送葬的队伍就要做好一切准备。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们都持裹着白纸穗的“哭丧棒”,大儿媳妇抱“馅食罐”。等这一切准备妥当,就要起杠了。伴随起杠的还有两个仪俗。一个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将里边的荞麦皮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一个仪俗是“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用的瓦盆摔碎。这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也叫“吉祥盆”。摔盆的应该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即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如果无儿无孙,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俗就要把摔盆者和死者的关系陡然拉近,确立起财产继承关系来。摔盆讲究一次摔破,越碎越好。俗说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瓦盆一摔,就如一声号令,杠夫迅速起杠,摔盆者扛起引魂幡,驾灵而走。

关于具体的出殡行列,贫富相差极为悬殊,有的绵亘数公里之长,有的不足二三十米长。一般的都要包括鼓乐、松活、纸活、花圈、挽联、执事、僧道、孝属、执绋亲友、灵棺以及送殡的车轿。这里举清代汉族出殡行列一例,以见其状貌:(1)开道锣,走在最前边开路。

(2)纸糊的“引路王”一对、“打道鬼”一个,各高一两丈,身披销甲,头如斗,戴盔,作金刚怒目状,脚下装有木轮,可以推着走。

(3)铭族,是一种幡形的长亭,中央用红绸金字写死者官衔、历史、生平事迹。

(4)香幢、筒幢,四对、八对、十二对不等。

(5)金执事,即金卧瓜、金立瓜、金钺斧、金天镫、金拳、金掌、金兵符。

(6)清道、飞虎、飞龙、飞凤、飞熊、飞豹、飞鱼、飞鳌、粉棍、格漏、噜锣等不同图案的大旗,共十一对。

(7)玉堂半或三堂半执事。

(8)四人抬影亭一座,内悬死者放大影像。

(9)四人抬引魂桥一乘,内供死者牌位。

(10)影亭、魂轿这间用三把红缎乡花大伞隔开,称“座伞”。

(11)官鼓大乐一班。

(12)清音锣鼓九名,二人抬一小鼓,四人吹笛,一人打小锣,一人手打皮鼓指挥。

(13)番(喇嘛)、道(道士)、掸(和尚)。

(14)孝子、孝孙。

(15)大杠。

(16)“后拥”,即将若干干戈钺斧执事用黄条子连系成一排,由人举着。

(17)送殡的车马、轿子。

传统丧礼出殡的路上,也还有几项仪注,比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据说扬纸钱之俗始于晚清。纸钱即用白纸砸成的“铜”钱,出殡时由专人在孝子前头扬撒。起杠、遇有路系时以及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井台、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把纸钱高高扬起。

旧时北京的大殡有专门的扬钱者;简单些的则由打发“外祟”的人代劳——旧时无论大小殡仪,都雇一个人挎着放有烧纸、冥钞的筐子,手里拿着香火,逢过十字路口。井台、词庙等处点纸,打发“外祟”。

茶桌和路祭棚多是丧家的亲朋等摆设,意在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们饮水,一般是得知丧家出殡日期和所经之路,届时摆出茶桌,设茶壶、茶碗、茶盘。等灵柩走近的时候,端给孝子,孝子无论喝与不喝,都要跪下叩谢,路祭则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

落葬

到达墓地以后,先将墓坑再次整理,把随葬的馅饭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的龛内,扫去脚印,然后将棺木徐徐放下,再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填土埋葬。填土先由孝子进行,他们排成一行,沿着墓边,用手将土里一把外一把撒向墓坑和墓外,转一圈为止,俗称“圆坟”,接着才用铁锹填。墓坑填满后,要堆坟丘,然后用抬棺的杠子将坟丘滚圆。

向南的一面要垒墓门,以后人们祭扫上坟,纸钱都在墓门口烧化,带来的祭品也放在此处。

有些地方的风俗则是立墓碑,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等。引魂幡也要栽在墓中。接下来是将带到墓地来的纸制明器烧掉。这些纸制明器也叫作“冥器”,俗称“社火”、“纸货”。它是上古随葬实物的变异,从宋代开始流行。其中有仿实物而造的,如盘盏碗碟、衣服鞋帽、被褥枕头、桌椅床铺、车马鞍鞯乃至书童婢女、住宅院落,也有想象中的象征性物品如聚宝盆、摇钱树等。随葬品是随同遗体一起埋入墓坑的,纸制明器则在下葬后烧掉,表示已经让死者带走了。满族此俗称“烧饭”。清朝清太宗曾经规定:“和硕亲王以下,牛录章京以上车,只许烧夏衣、春秋衣、冬衣各三件;平民只许各烧一件。”故此,一般平民只是焚烧枕头内的荞麦皮、谷物和纸制的祭奠品。

居丧

居丧的基础是孝与亲情,即孝子们在其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节制其生活的许多方面,以表示对亡人的哀悼、思念。居丧,有的地方又叫守孝,通常是三年。居丧的人应是死者的直系亲属。传统的观念是:小孩子出生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时刻都要父母的呵护、照料,因此,父母亡故后,儿子应该还报三年。

其实,出殡以后一直到三年居丧期满,又可以分出好多小环节来。古礼埋葬以后有反哭、虞礼、卒哭的仪注。“反哭”即指埋葬以后的哀悼。“虞礼”是安魂礼,要进行三次。三次虞礼之后行“卒哭”礼,即向灵位献供、举哀,之后,早晚可以不再哭悼。卒哭次日即将新神主迎入祠堂,附于祖考或祖妣之旁,礼毕将新神主移回原处。丧后十三个月、十五个月举行“小祥”、“大祥”礼。

居丧三年,是对斩衰一服的孝子的要求。居丧也叫“丁忧”、“丁艰”,又叫“守孝”,是对父母孝心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儿女是否孝顺的考验。按照古礼,居丧的三年间不能外出做官应酬,也不能住在家里,而要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寝苫枕块”,即睡草席、枕砖头土块,而且要粗茶淡饭,不吃肉,不喝酒,不与妻妾同房,不听丝弦音乐,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居丧期间出来做官,不仅官做不成,还要受到别人的耻笑、舆论的谴责;违礼者会自觉不安、内疚、自责。

不过,居丧的时候也还是可以有些权变的,《礼记·曲礼》明确规定说:“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病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乃比于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惟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也就是说,权变的杠杆有两个,一是是否有疾病,有则要随便一些,不必拘礼;二是年龄如何,若年迈也不必拘礼,七十岁的孝子甚至可以只是披麻戴孝,可以饮酒食肉,也不必到父母墓旁搭草棚寝苫枕块。此外的例外是碰到家与国的冲突,家礼服从国事,孝子可以不拘居丧之礼,出来为国效力。

服丧丁艰,许多少数民族亦有此俗。毛南人的服孝期也是三年,是沿用周秦古礼而来的。

其斋文称:“盖闻周公制礼,丧事大备,族分以九,服分有五,自惭悲哀,以至缌麻,皆谢红而挂白,……服制三年,须当尊重。”实际上,毛南人的服孝期就如同汉族的一样,执行上大大缩短了,只有四个月。其间,孝子们不准穿新衣裳,不得剃头、洗头、梳头,忌夫妻同床,不能举办婚事。服孝期满后,要找先生择日子“脱孝”。脱孝日,主家要杀鸡、煮红蛋,在死者灵位前烧香点烛祭奠,请舅父来帮助剃头洗头。至此,服丧期结束。

服丧期间必须遵行种种禁忌,这是各民族普遍一致的。比如壮族孝子守孝期间绝对禁止同房,不坐高凳,不赶圩,不剃发,不参加歌圩,停止一切社交活动,且每顿饭必须先祭亡灵。

达斡尔族服孝期内不理发,不刮胡子,不出远门,不接受叩头礼,不剪指甲,女子不许戴头饰、耳环、手镯等,不和别人斗殴,不准婚嫁,不睡炕上,夫妇禁同房。此外,春联不用红纸用蓝纸,年节守灵不出外拜年。苗族人禁止在服丧期间结婚,三年之内不招揽春节间的“狮子”、“龙船”等喜庆的娱乐活动。满族人在服丧期除遵守许多禁忌之外,服饰上有许多特别的仪规。清初,满族孝服有“男摘冠婴截发,女去妆饰剪发”之俗,后来相沿成宫廷习俗。在民间,男子腰系白布带,女戴包头。如果是一个老人去世,腰带、包头飘带为一长一短,二老双亡则一样长短,孙子辈在带子上加一红布条,重孙辈加两条,称“花孝”。

没有过门的儿媳为公婆戴孝,白孝服内穿红孝服。妇女在服孝期间,鞋面上蒙浅灰色布面。

服丧期间的这种服饰装扮,与未婚和已婚的服饰区别一样,具有浓烈的礼俗意义。

传统祭扫仪式

传统祭扫仪式是对已逝先人及先人墓的祭扫,一般可分两类,即:家庭祭奠和扫墓祭奠。

家庭祭奠,一般是在父母、祖父母的生辰或忌日时举行。但不过是面对遗像,馨香三柱和供奉水酒三杯,或者是以素色的鲜花一束作为清供,以示后辈对先人的纪念。

扫墓祭奠,一般在清明节、中元节或春节举行。传统的祭扫先人墓地,有以下几项内容:

(1)馨香三柱,鞠躬悼念。点燃馨香,和摆设一些水果或先人生前所喜好的食品作为供,这是人们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不能简单化地以迷信视之。当然,如果烧化冥钱,就有迷信成分了。对墓前祭奠,过去凡晚辈都要行跪拜大礼,现在也只要三鞠躬就行了。

(2)整修陵墓。一般是给坟墓培土,并整修墓道。由于每年雨水冲刷或其他原因,会使墓道或坟头受损,利用祭扫之际,可以进行整修和加高。墓表可铲些草皮贴上,草蔓延覆盖后可减少水土流失。有的还可植物以作纪念。

墓碑联

吉人眠吉地伴牛山眠千秋禄

佳偶奠佳城与虎形居万代福

牛山迎龙水倒骑龙本牛眠地

青冢伴佳田须坐虎是马鬣封

银女凤凰福地远水绕玉带状对马鬣

金童龙虎仙山泰岱列名堂穴起牛眠

慎终须尽三年礼法祖尊亲佑起万代兴隆

追远常怀一片心酬功报德培植百年仁义

一生心性厚祖德无穷千秋常祀典

百世子孙贤儿孙百代万古绍书香

墓碑匾额

余荫泽后功德永昭

青史永垂源远流长

教思维永治世久远

佑护后人千秋楷模

德音永响明德维馨

风范遗世祀事孔明

祭轴称呼

挽业师之妻,称师母某母某太某孺人,自称门下生;如业师兼前辈姻亲,称姻伯老夫子大人,自称受业眷晚,若称内侄为受业内侄;平辈称受业姻弟旁亲不序,非子女亲不序。

挽业师之父,称太老夫子大人,自称晚生;

挽业师之母,称师太母老孺人,自称门下晚生;挽业师之胞伯叔,称太老伯(叔)夫子,其妻称师伯(叔)母,自称世再侄;挽业师之胞兄弟,称老伯(叔)夫子,其妻称师伯(叔)母,自称愚世侄;挽门生之父,称仁兄某号某大人,自称世愚弟;挽门生之母,称尊兄嫂某母某氏孺人,自称世侍生。

挽母之父

外祖某公号老大人灵座

外祖母某母某老孺人捐尘

奉命愚外孙某姓名顿首拜挽

挽姑丈

姑丈某公某号大人捐馆

愚内任某顿首拜挽

姑母某母某孺人

愚脉侄某顿首拜挽

挽姐夫称姐丈,自称愚内弟

挽妹夫称妹倩,自称愚内兄

挽姨夫称襟兄,自称愚襟弟

挽姨父称姨丈大人,其妻称姨母,自称愚姨侄

挽妻之祖

岳祖某公某号老大人,其妻称岳祖母

愚孙婿某某拜奠

挽岳伯、叔祖与伯叔祖母,自称愚侄孙婿

挽岳父(母)某公(母)某号某孺大人

愚子婿某率男某顿首拜奠

挽岳伯(叔)父母,自称愚侄婿

挽妻之兄,称内兄,自称如弟

挽亲家,称亲家某大人,自称姻愚弟,其妻称亲母,自称姻愚弟挽父之亲家,称太亲翁大人,其妻称太亲母,自称姻愚侄挽庚祖称太老伯,其妻称太老伯母,自称庚再侄挽庚父称庚伯,母称庚伯母,自称庚愚侄挽窗友称仁兄,自称砚弟以上是按乡俗而采用,随着时代的前进,移风易俗,有很多传统习俗已经改变。在运用时需因地因时而变化更新。

同类推荐
  • 民俗天津

    民俗天津

    本书分衣、食、住、行、婚、丧、商等8个专题,介绍了天津民俗的由来及现状。文字轻松,图文互动,彩色印刷。是一本比较好看的书。
  • 中华典故(下)

    中华典故(下)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本书全面总结和剖析了中国人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过程中的礼仪、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从备局、设局、布局、对局、收局等几个角度举例阐述饭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让你在饭局之上尽显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有助于你在觥筹交错间结交贵人,轻松成事。
  •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本书包括文人文学、书法艺术、美术绘画、音乐戏曲舞蹈、陶瓷雕塑、建筑艺术、民间工艺七章内容。
热门推荐
  • 等一个人的时光

    等一个人的时光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等一个人的时光》精选哲思创刊十年来最走心的情深故事,慰藉所有在等待中孤独的人。等待是孤独的,任何人也无法触碰,任你烦躁,任你恼怒,却依然无法决绝地离开,只为心中那个无法磨灭的信念。等待不是逃避,只为不再错过。只要你足够勇敢,也能像何以琛那样,将所有人都以为的“错过”,变成重新相遇。《等一个人的时光》有等待中的全部思绪:我们曾许下的地老天荒的誓言,成为彼此的一念执着,最后散落在天涯……等待,只为把时间倒回最初的遇见。
  • 崛起始于武侠

    崛起始于武侠

    只血腥不虐心,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这是一个小人物拼尽全力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故事。第一个世界:侠客行PS:求各位看官大大来一个收藏~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探灵者之咒

    探灵者之咒

    探灵者传承千年,诡异的传承方式伴随着千年秘辛而诞生。是传承是诅咒是守护,一切的秘密在探索中被得知真相,却更加迷茫。
  • 小鸟也疯狂

    小鸟也疯狂

    年轻就是本钱,无论怎么疯狂也在情理之中!
  • 魔皇—我带你私奔带你飞

    魔皇—我带你私奔带你飞

    她是一个倔强的小女孩。他是五界巅峰的魔皇。本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人,见到就就吵架,但总能散发出一种让人虐成狗的光芒。⒈云千沐和墨邪皇趴在墙角偷看,半响,云千沐拍了拍墨邪皇,指着某男就说“看!这就是渣男的鼻祖。”墨邪皇满脸茫然。⒉云千沐在洗澡,忽然墨邪皇毫无顾虑的走了进来对着云千沐招了招手“不好意思,不知道你在洗澡。”这动作,这表情,毫无诚意…
  • 末日英雄纵横录

    末日英雄纵横录

    你有见过!圣骑士在末日释放圣堂的荣光?你有见过!席尔瓦娜斯·风行者覆灭上万丧尸的威武姿态?你有见过!死亡之翼愤怒的吐息席卷全球的霸气场面?都没有见过!那我来告诉你是什么情况!因为他们都是我的侍从!如果惊扰到你,敬请原谅,我的读者大人!——薛正语
  • 穿越之锦绣荣华

    穿越之锦绣荣华

    穆锦程觉得,自己这次穿越,穿得还不错。曾祖母是大长公主,当今圣上嫡亲的姑姑,父亲是毅勇侯府的侯爷,母亲是金陵王的嫡长女……而自己,打一出生,就封了世子。这一生,怎么瞧,都该怎么着的花团锦簇,荣华无量。就是……就是,她要真的是个男的,就好了!
  • 疯狂的小小程序员

    疯狂的小小程序员

    疯狂的小小程序员是一本推荐阅读的程序员职业生涯中必备启蒙小说主人公:小贱程序员之独闯江湖
  • 山河一舞

    山河一舞

    忆往昔,少年佳人,风发意气,成霸业,论英雄,大江之畔,帝星隐现。恨如今,白衣猎猎,伫立山巅,独倚窗,雨霖铃,风雨飘摇,乱了红妆。汝笑看江山,吾纤指点墨;岂料一朝错意,倾了人间,覆了天下。他负天下罪,为她守锦绣万里,经年已过,万千情意终归殆尽;山河将倾,她力挽狂澜,为君一舞,到头来却是琉云染血,玉碎心冷。谁人道:不帝亦仙,於万斯年。都只在:叁九四八,弹指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