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0000000036

第36章 茅盾(1)

茅盾,生于1896年,卒于1981年,原名沈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是“左联”时期在创作上获得重大成就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位左翼作家。

茅盾幼时受到比较开明的家庭教育,母亲管教严格。他很早阅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一类古典小说。在中学学习期间,辛亥革命爆发,和当时许多青年一样,年轻的茅盾也感到激动和兴奋。但是辛亥革命并未给中国社会带来多大变化,学校没有民主空气。茅盾反抗学校当局的压迫,遭到嘉兴府中学的斥退而转入杭州安定中学。

后来他说过:如果要找出中学教育“曾经给予我些什么,现在心痛地回想起来,是这些个: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写信拟六朝人的小札”。这固然使茅盾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但和开明的家庭教育对比起来,僵化的生活特别使他感到“我的中学生时代是灰色的,平凡的”。中学毕业后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预科毕业,因家境窘迫辍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开始在《学生杂志》、《学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五四运动后,茅盾参加了新文学运动。在发表于1920年初的《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一文中,他认为新文学应该是“有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能力”,“是为平民的非为一般特殊阶级的人的”,强调建设新文学“要注重思想”,已经鲜明地表露出他后来努力提倡的艺术为人生的进步见解。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茅盾是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就在这一年,他担任了《小说月报》的主编,对这个具有十多年历史的文艺刊物(创刊于1910年)进行了全面的革新,沉重地打击了封建旧文学,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但也因此受到顽固派的反对和攻击,一年后即辞去主编职位。

作为初期新文学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茅盾在“五四”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活动,主要是从事理论批评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他的政治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基本方面。他既不同意传统的所谓“文以载道”的观念,更反对把文学当作游戏,当作消遣品。他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生的东西;不论它是客观的描写事物,或是主观的描写理想,总须以人生为对象”,从而主张为人生的写实主义的文学。在《社会背景与创作》一文中,他说:“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是于人类有关系的文学,在被迫害的国里更应该注意这社会背景”,并进而指出,“‘怨以怒’的文学正是乱世文学的正宗”,以当时中国还没有像高尔基那样“曾在第四阶级社会内有过经验”、能够写出他们的痛苦生活的作家,为新文学的一大缺陷。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文中,他主张“研究社会问题”,从事“客观描写”,作家应该“经过长期的实地观察的训练”。他还积极提倡“激励民气的文艺”,要求文学“担当唤醒民众而给他们力量的重大责任”在与封建复古主义者、鸳鸯蝴蝶派和唯美主义的文艺思想的斗争中,茅盾的这些意见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对文学研究会许多作家的创作也有积极的影响。茅盾是当时新文学运动中努力提倡现实主义的一位重要的文艺评论家。

茅盾从开始文学活动起,即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在他主编《小说月报》时,出过《俄国文学研究》(第12卷号外)和《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第12卷第10号)。他自己早期的译介工作,也侧重于俄国进步文学和苏联文学,对东欧、北欧等被压迫民族的旧文学同样注重。由于欧洲自然主义在其开始时也是以写实相标榜的,而当时中国新文艺界一般还不大了解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茅盾在大力译介外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同时,也曾介绍和提倡过左拉的自然主义。他想利用自然主义的“纯客观”描写来克服当时创作上存在着的不真实的现象,这自然是难以做到的事。在茅盾初期创作中,也留有自然主义影响的某些痕迹。

1921年茅盾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在上海先后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参与了党的筹备工作和早期工作。随后又任教于党创办的上海大学,积极参加了1925年的“五卅”运动。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高涨,他的文艺思想也有显著的发展和变化。在1925年发表的《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中,他相当全面地介绍和说明了这一新兴文艺的性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特点,不仅是一般地肯定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及其社会作用,而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来论述有关无产阶级艺术的问题了。

1926年初,茅盾赴广州参加革命政党召开讨论当前形势的会议,同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回到上海,年底又去大革命的中心——武汉,任《民国日报》主笔,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他自己后来说:“1925~1927,这期间,我和当时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有相当多的接触,同时我的工作岗位也使我经常能和基层组织与群众发生关系。”茅盾在这一段时间里的生活,为他即将开始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1927年4月,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在上海公开叛变革命。7月,汪精卫集团在武汉举行反共会议。正在轰轰烈烈展开的革命突然失败,引起他思想上的极大震动;茅盾在这时离开武汉拟去南昌,在牯岭受阻,同年8月回到上海。从这个时候起,他由原先的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批评工作转而开始进行创作活动。

《蚀》写于1927年秋~1928年春,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幻灭》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女主人公章静是在母亲的爱抚和安静的生活中长大的,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她憎恨丑恶,但缺乏斗争的勇气;追求光明,又没有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她对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她始终处在兴奋和幻灭不断交错的心境里。章静讨厌上海的喧嚣和“拜金主义化”,在读书和爱情两方面都感到了幻灭。为革命形势所鼓舞,她怀着“新的憧憬”来到革命中心的武汉。她也曾决心“去受训练,吃苦,努力”,也曾为在南湖举行的北伐誓师典礼而受到强烈的感动,她换了三次工作,但每次都“只增加些幻灭的悲哀”。章静抱着脆弱的感情,寻求个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幻灭,这些恰好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和命运。

《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故事。复杂剧烈的阶级斗争和五光十色的社会动态,在作品里有较鲜明的反映。暴风骤雨似的群众力量,地主豪绅的投机破坏,以及其他具有不同政治态度和性格特点的人物的活动,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彩的历史画幅。作为革命联盟的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候,动摇妥协,助长了反革命的气焰。他知道混入革命内部的胡国光的罪恶而不敢揭露和斗争。他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当革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为了个人的安全而决定离开革命。胡国光是一个“积年的老狐狸”,他利用种种卑劣手段混进革命阵营,以伪装的面具掩盖投机破坏的行为。小说对这个人物作了比较充分的描写。对于革命者李克,用墨不多,但多少勾勒出了他的敏锐果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当革命危机已经显露的时候,李克以特派员身份来到这个县城,是他指出了这个县过去工作的病根,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说服那些被胡国光所欺蒙和煽动了的群众,是他当革命遭受了失败,把革命的武装力量转移到南乡去准备继续战斗。正是由于这些斗争生活的反映,由于李克这个人物的出现,《动摇》成为三部曲中低沉气氛最少的一部。

同类推荐
  •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

    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

    本书是对李开复在人生各个关键阶段的经历的回顾。内容包括:三次遵从内心的选择成就李开复、人生愿景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前提、认识你自己能更好从心开始选择等。
  •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主要内容分为少年时光、功过是非等章节。隋炀帝杨广(569—618)是中国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
  •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纪念首任院长胡乔木,我们编辑了《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部分:一、综述两篇:《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乔木》,分别评述他创建中国社科院的突出贡献和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二、回忆录七篇。是与胡乔木在社科院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同志、著名学者或是身边工作人员所写。其中邓力群、朱元石的回忆录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与胡乔木的接触、交往,对胡乔木的认识、感受,不仅记录了他的言论思想,而且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三、文献资料二十七篇。
  • 愿为德国效力:平民总理默克尔传

    愿为德国效力:平民总理默克尔传

    默克尔从一名不知名的平民少女成长为德国第一位女总理,在冷漠、枯燥、内敛,甚至没有女人味的外表下究竟住着一个怎样的灵魂,才能让她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迈向权力之巅?本书用细致朴实的笔法展示了德国第一位女总理默克尔的的成长轨迹。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到处理危机的冷静,从联邦部长到党派领袖,最终,她以“我愿为德国人民服务”叩响人们的心扉,凭借着坚定的意志成为德国总理。作者用最平实的文字将这位遥远的领导人带到读者面前,展现了默克尔沉稳、镇定的形象,以及她勇敢、坚强、不服输的特性。
热门推荐
  • 大boss请走开

    大boss请走开

    在酒吧喝醉,不小心睡了大boss,大boss让我对他负责,怎么办怎么办~~
  • 盛宠:次元男神好高冷

    盛宠:次元男神好高冷

    她故意一脸嫌弃:你的情商好低哦!他却一本正经的宣布:从婴儿到坟墓,你的人生福利我包了!
  • 萌狐出没:师傅我们该洞房了!

    萌狐出没:师傅我们该洞房了!

    前世,她是一只萌萌哒的小狐狸,单纯的可爱。前世,他是残酷无情的捉妖师,遇妖则杀,不分好坏。前世,她与他相遇,无奈最后知道她是妖时,还是和她同归于尽。来生,她竟然还是只狐狸,一样的天真无害。来生,他却不再是冷酷无情的捉妖师,而是守护天下的尊上。“师傅,我们不是应该洞房了吗?”某狐眨巴着大大的眼睛天真的问道。“是的,但是也还很长,我们来调点情调……”某腹黑师傅化作大黑狼色迷迷的看着某还在状况外的狐……是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但夜,更长……
  • 万界道神

    万界道神

    大劫降临,天地崩灭……日蚀之刻,星陨如雨,狄岳挣扎独行十五年……一颗漆黑宝珠,带着狄岳穿越十八年的光阴……过去种种,烟消云散。遨游万界之下,烙下最终的传说。封道成皇,万界道神。
  • time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

    time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

    有人说,江天(江安澜)是高贵冷艳、不可一世的,有人说,惹天惹地也千万不要惹江天,因为他永远能让你悔不当初,有人说,江天就连刷下限都是大神级别的。在姚远心中,江天也一度是‘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直到那天,他‘强买强卖’后,对她‘喵’了一声,她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有异样了。他说:‘看过我之后,你就不会再想去看其他人一眼了。’他说:‘强迫人做我女朋友这种事,我只对你做过。’他说:‘我不知道怎么去追人,如果你喜欢慢慢来,那我再放缓点速度。’他说:‘小远.....我不良善,但我绝不负你。’亲,用得着这样字字诛心吗?能走开的,都不是最爱;走不开的,是命定.....
  • 重生之霸道世子妃

    重生之霸道世子妃

    身为一名身怀特异功能的国家特工,云沁水因被自己人出卖被敌人杀害,芳华早逝。穿越重生,在一个娘不在爹不爱的嫡出小姐身上。后妈?看来从古至今古今中外都不是个好东西。庶妹?你有必要将蛇蝎美人这个词演绎得如此栩栩如生吗?妄想她爆装备?你们都滚一边待着去吧!看一届特工穿越重生之后如何整治后院,让继母庶妹后悔来刷她。但这只妖孽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你是禁欲派的吗,那你丫的手往哪放啊!
  • 嗜血战神

    嗜血战神

    一个历史的传奇,他伟大名字却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之中,是的他伟大但是不属于这个时代,伴随着响彻的雷鸣他将穿越到最初的人世去寻找自己的归宿。
  • 乱世海上花

    乱世海上花

    1911年,民国成立前夕,社会动荡不安。武昌起义的成功掀起了革命的浪潮,在这乱世下,一群热血儿女在上海滩上演了一出乱世情仇。宋雨歌——留学剑桥的女高材生;身手不凡的警察厅探员;美丽智慧的警察厅长千金。山口纪子——日租界的日本女强人;武艺超群的日军间谍;冷艳无情的乱世女侠。身份与性格迥异的两人,在一次次的对立中擦出火花,解开一个又一个惊天谜题。
  • 娆梦

    娆梦

    在尘世中她已经浮华了两百年,杀人如麻,刀口舔血早已不知多少回。在人间行走,倒不若是梦里轮回几番。寻不得真爱,那是杀戮的诅咒。那个从天而降的人,迟早叩开她的心扉,斩却重重荆棘,破除诅咒。原以为人妖之恋不可能会有结局,原来,大家都错了。行走人间命里生死,那是为了给她杀戮的报应。修得正果,是她的一颗温暖尚存的心所换来的一切。------------------------------人间另一处,天尊下凡。只为渡劫而来,却怎么也悟不透。堕仙成魔之时,可否知道自己错究竟错在哪里?
  • 蟠龙经行天际游

    蟠龙经行天际游

    武学英才殇逝,魂魄穿越大唐,守西域,立长安,经行丝绸路,血战怛罗斯,行遍亚欧非,蟠龙扫天下。窈窕汉家姝,魅影波斯娘,城堡女伯爵,谁是他心头所爱?长安凌烟阁,库法清真寺,君士坦丁堡,中华武魂壁上鸣。本书取自正史名人唐将杜环的事迹,书写这位第一个周游世界的中国人的传奇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