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8900000048

第48章 辅导员处理特殊情况的能力及技巧(3)

分析

面对这种紧急情况,辅导员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沉着冷静,阻止再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事件。 对受到重伤的学生,要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在确保受伤学生无大碍后,就要展开对事情的调查,对起事者和主要参与者进行一一谈话。并且,辅导员还应和学校保卫处的老师积极合作,做好笔录工作,并按照校规校纪进行相应的处罚。 对于这些群体性的事件,都是可以避免的,但还会发生甚至造成流血事件,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性格冲动,争强好胜。 这些学生只要遇到别人敢和自己争吵,就二话不说动起手来,继而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造成无法收拾的场面。第二,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虽然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已经成人,但是没有和社会接触太多,总认为打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小矛盾时,没有好好的采用冷静克制的态度去解决,而是动不动就喜欢显示一下自己很牛,尤其是在有女生地方,似乎不这样做就显示不出他的“英雄”本色,就是胆小鬼、窝囊废。 须不知,打架斗殴是违纪行为,也不考虑这样的后果将会是怎么样? 第三,区域情绪严重。 有些学生受地域观念影响,待人处事往往以老乡划线,不讲是非原则,只顾老乡关系,一旦老乡同学的利益受到“损害”,便不分青红皂白,拔刀相助,向对方群起而攻之。 对方的同学也照此办理,不甘示弱,同样是“招兵买马”,奋起反击,于是拉开了的打群架的序幕。 冷静的校园却变成了风烟滚滚的沙场,朗朗的读书声却被喊打声所淹没。 第四,随大流思想作怪。 有些学生本来是不愿意参与打群架,但却跟着感觉走,看到别的老乡上去了,自己也硬着头皮往前冲,生怕人家讲不够朋友。 同时担心老乡打架时不站出来助一臂之力,今后自己出什么事,人家礼尚往来、置之不理就会处在孤立无援的困境,这些学生正是背上了后顾之忧的思想包袱,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自觉不自觉地卷进了打群架的浊流中去。

因此,辅导员要适时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教育,开展丰富多彩、有益于交流和促进谈心感情的活动,防微杜渐,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防止学生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5.大学生非正常死亡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主要有自杀和他杀两大类型。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也逐步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需要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的措施有新的思考。

案例1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男性尸体, 经查死者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4名学生——唐学礼、杨开红、邵瑞杰和龚博。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4人的同学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后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将其抓捕。 马加爵当年不到23岁,杀人手段却极其残忍,警方发现尸体死亡原因都为脑部钝器击打所致,4名被害学生多为贫苦农村家庭的孩子,事发后,受害者家人悲痛欲绝。在警方和校方安排下,4人的家属到云南大学处理后事。4名学生尸体已于3月12日在昆明火化,死者家属陆续返回家乡时,有关单位先后共送去了8万元慰问金。

分析

马加爵案属于典型的他杀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贫富差距加大,是大学生出现他杀现象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犯罪心理学认为,人的犯罪来源于客观世界的消极因素,马加爵等杀人犯罪的大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为他们的犯罪行为提供了土壤。 当今社会从客观上来讲,社会在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国力在强盛,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社会中仍然存在许多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严重的贫富差距”现象,“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客观的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尽管不可能直接对马加爵们个人产生巨大影响,但是会通过大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微观环境折射出来。 (2)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他杀现象的重要的客观原因。 社会上的腐败与不公平,使一些大学生在困惑中迷失方向,进而出现了信仰的危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暴力倾向乘虚而入,占领了大学生的心理世界,这样几方面因素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缺陷综合作用,诱发了大学生杀人犯罪悲剧的发生。

(3)大学生自身心理缺陷,是大学生杀人犯罪的直接主观原因。

大学生杀人犯罪绝大多数为青年人,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生理发育成熟,大学生自身因素是诱发其杀人的重要和决定性因素。一方面,这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较差,例如,马加爵的性格过分自尊,同时也是过分自卑,他对外界的评价特别在乎、特别敏感,也许别人不经意的话语甚至玩笑,在他看来则是对他的嘲笑与讽刺,成为伤害他的“利剑”,他不愿与人交往,没有知心朋友、性格孤僻,有明显的心理障碍,仅仅因为与被害同学打牌被“冤枉”作弊,就产生杀心,杀死几个同学;一方面,这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恋爱观偏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大学生犯罪人中有相当的市场。 另一方面,思想品德问题诱发了包括杀人在内的大学生犯罪,如情感纠葛中屡屡发生单相思而杀人,如某高校大三学生就是因为追求女同学不成而杀人。思想品德缺陷还表现在虚荣心上,虚荣心使极少数大学生挥霍无度,进而铤而走险。大学生杀人犯罪是大学生多方面素质缺陷与外部条件综合作用所致,某一方面的素质缺陷是不一定使大学生犯罪更难于让大学生杀人,多种素质缺陷并存在经济拮据、恋人反目、朋友误解等外部条件就容易演变成包括杀人在内的大学生犯罪。

预防措施

大学生杀人犯罪的诱发因素的是多方面的,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杀人犯罪现象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充实调整高校教学内容。

适当增加法律、伦理道德、心理知识教育内容,这三方面的内容必须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同时还应该注意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增加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要联系大学生心理、生理和思想发展的实际进行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在灌输学科系统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此外,教学方法上还可以开设法律、心理和生理基础知识信箱网站,随时解答大学生这些问题。

(2) 探索并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管理方法。

增加大学生与高校及老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大学生犯罪预兆,防患于未然。 为此,首先要畅通高校、老师、大学生间沟通交流渠道。应建立一个大学生信息采集网络,发挥每一个老师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沟通机会,建立完善大学生信息反馈及处理机制,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信息汇总,以利于制定出大学生问题帮教办法,并针对已经暴露出的大学生心理、生理和道德等问题落实专人专题帮、交措施。

此外应该经常与大学生家长沟通,发挥家长在这方面的特殊作用。 对大学生问题了解得越全面深入,帮教措施就越有针对性,预防、减少大学生杀人犯罪成效就会更大建立大学生严重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对严重事件负有责任的老师和高校直接主管的负责人追究过错责任,对高校及责任人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以增强高校及老师预防大学生犯罪的责任感。

(3)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教育。

1998年,我国高校收费全面并轨,免费成为历史,大学生中“贫困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马加爵以及很多的杀人犯罪的大学生便来自这样一个群体,全社会应该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等社会助学制度,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 同时,也应该加快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逐步消除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和文化鸿沟,为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要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据成都理工大学的许若兰教授的调查发现,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如出现高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与周围人相处不融洽、学习上困难多等。事实上,贫困大学生是一个急需心理健康教育的群体。 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教育,这些贫困大学生可能在性格发展中走向狭隘与自卑,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马加爵就是一个典型。因此,学校应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以及较高的耐挫能力、同时还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大家友善真诚帮助下让这些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灵的困境,实现健全人格。

案例2

北京某高校一大三女生,来自西部山区,是该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在家乡是父母的骄傲、他人称赞和羡慕的对象。 可是,进入大学后,该生平时上课没兴趣,多门课程“挂科”,几乎不与别人交流,总是沉迷于个人思索中,被大家称之为“孤独的思考者”。随着大学时光的延续,昔日家乡人羡慕的“金凤凰”最终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分析

大学生自杀现象在校园里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越来越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至2006年的3年间,仅北京高校就有43名学子自杀。 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人格上的不完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大学生自杀往往是内外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因来看,最根本的就是大学生心理上的不健全、人格的不完善。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一方面他们的思想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这一时期,他们的内心世界也相对较为复杂,他们追求新思想、新事物,但却极易受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正处于断乳的关键期。他们正在逐步挣脱父母的怀抱,摆脱对于家庭的依赖,独自走向社会,因此,社会化的要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大学生个体与社会之间不断发生冲撞, 产生矛盾,致使他们内心动摇很大,情绪的紧张程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在这个心理转变过程中稍有不甚就会导致万劫不复。二是学校教育的偏颇。教育源于生命的需要,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人,“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但是高校对于生命教育、死亡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长期缺失,为大学生漠视生命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三是社会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都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大学生不仅生活在家庭、学校之中,也生活在整个社会中,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必然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自杀现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预防措施

针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必须实施一些相应的措施,促进大学生人格结构的完善、潜能的开发,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增进其社会适应能力。

(1) 学校方面。

学校要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其次,普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了解重点帮助对象,做到及时指导和帮助。再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高校老师和学生的危机干预意识。最后,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工作,建立有效的自杀危机干预体系。

(2)社会方面。

首先,社会要尽可能多的设置危机干预机构、电话热线,做好自杀预防的宣传工作,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尽可能的挽救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其次,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使之学有所用,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 再次,国家应采取强制措施,禁止大众传播媒介大肆渲染凶杀、暴力等负面信息,使大众媒介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发挥大众媒介的积极作用。

(2) 家庭方面。

首先,优化家庭环境,父母为子女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其次,通过电话、信件和互联网等方式,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使父母成为子女的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再次,学校和家庭实行良性互动,学校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告知学生在校表现以及帮助父母采用正确的教养方式。

(3) 个人方面。

首先,通过定期开展讲座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学会自我调节,疏导不良情绪。 其次,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认知偏差,并改变认知歪曲,必要的进行认知干预,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再次,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有关心理调适的相关知识,鼓励他们从挫折失败中积累经验教训,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使其能正确应对挫折。

大学生肩负着科教兴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任,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探索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及预防策略,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美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必须紧密结合起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率降到最低。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8年1月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2.1亿,即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 在网民年龄结构上,我国24岁以下网民占全国网民总数的50.9%,在校大学生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7%,网络已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更多的娱乐方式,开拓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网络世界”

又是一个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和自由性等特征的复杂世界,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也对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 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网络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对青年学生影响越来越大,从学习活动、社会交往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网络为学校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广阔而快捷的平台,同时网络的不健康内容给青年学生思想造成大的冲击。 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专门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因此,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深入研究和把握信息网络条件下学校育人环境的新特点,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

同类推荐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以发展阶段、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等五个方面为主要专题,以群体为线、个体为点,勾画出了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作了初步且大胆的预测。
  •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文章讲述的是: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内卷化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性别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等内容。
  •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本书旗帜鲜明地提出党报品牌这一中心概念,从党报品牌定义、内涵,当前党报品牌的现状,存在问题,党报品牌建设指导思想和道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在党报品牌建设这一课题的特殊性、深刻性、系统性、实用性四个方面系统展开论述,力求有所突破。本书材料丰富,论述充分,言之成理,颇有创意。总体来看,刻篇论文立论正确,结构严谨,论证周密,表述清晰,文献综述丰实,引用资料规范,显示了作者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
  • 你才神经

    你才神经

    这是一本颠覆你世界观的非常态人群心灵访谈书。书中收集了国内最离奇的非常态人群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22个经典案例。包括透视眼、多重人格犯罪、不眠人、潜意识训练、楔齿蜥眼、世界末日论、自我变性人、灵魂存在、智商转移、心脏移植与记忆跟随、阅读强迫症、四维空间的蚂蚁、人卵说、梦境控制、预测学等许多目前科学无法解答的行为和现象。
  • 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

    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

    本集所收拙作,寥寥数篇,所涉及者只是文化人类学领域中有限问题。自知质量不高,却多据亲自调查搜集之新资料,提出自己一得之见,或可忝列于“采山之铜”。人类婚姻家庭史是否仍能按国内流行的看法,划分成几个相继的发展阶段?母系社会必然先于父系社会吗?游牧社会必然与父系嗣继制度相联系吗?族群关系及相互转化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热点问题。族群认同的改变取决于哪些因素?是否[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少数民族原来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的?为什么少数民族普遍喜欢饮酒?《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一一告诉你!
热门推荐
  • 小领主升职记

    小领主升职记

    郭云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结束,没有想到却以这种方式得以延续,穿越,一个玄而又玄的词汇充满了无限的神秘。欧洲中世纪的社会,剑与魔法的世界,看一个宅男小领主如何完成他的争霸大业!
  • 社交礼仪与形象设计

    社交礼仪与形象设计

    本书介绍了出席社交活动必备的规矩及礼仪,并介绍了形象塑造的技巧。
  • 神奇宝贝之辉煌

    神奇宝贝之辉煌

    王辰与另一名同样热爱神奇宝贝的少年穿越到神奇宝贝世界,成为与小智一起出发的新手训练家,奇妙坎坷的冒险在等着他们
  • 千炎燃尽,梦中婷

    千炎燃尽,梦中婷

    15岁的初秋,15岁的花梦婷,14岁的红千炎红千炎试图逃离那一方寸土,却没想到,绕来绕去,终归是逃不过命运的掌心
  • 邪王追妻:病娇榻上奴

    邪王追妻:病娇榻上奴

    “你给我滚!!”女子软糯的调子透着怒意,死命的推身上的男人,只是多了几分撒娇的意味。“今天不行啊,比昨天还虚。”低哑的声音附在她的耳畔,有着扰乱人心的魔力。“信不信我杀了你?!”女子不满的大叫,美眸怒气冲冲的瞪着他,“歌儿,你这么说都说了三年了,每次我受了伤你还一直死命哭鼻子,这会儿就要杀了自家亲夫了嗯?”女子的脸爆红,“你还是去死吧!!”解歌与言阙。大恩不言解。甜文.
  • 生死相随

    生死相随

    他们的爱如此凄美,只愿生死相随。。。。。。。。。。
  • 心里有座城

    心里有座城

    躺在病床上的高羽,握着李依玲的手说:“老婆子啊,这辈子娶了你,是我最大的幸福,还记得当初我们。。。”李依玲把高羽的手放在自己的脸旁:“等你好起来了,我们再回学校和公司看看吧?”。。。李依玲推着坐在轮椅上的高羽:“你看看,老头子。这就是我们年轻时候的地方。”“那只能算是我18岁前的年轻时候的地方。”18岁是青春尽情挥洒的时候,而重振家族的重担却压在高家长孙高羽肩上,友情吗?爱情吗?谁是谁非。。。不断地麻烦接踵而来,恋人、朋友、事业,让刚刚踏入社会的高羽措手不及,他到底该何去何从?
  • 山中小修士

    山中小修士

    平常搞笑的山中日常惊天巨变的门派事件奋起决斗的武道精神永不服输的战斗之路且看山中小修士如何成为江湖的一代大侠且看搞笑轻松的山中日常如何腥风血雨
  • W我的时空穿梭

    W我的时空穿梭

    第一次写小说,请多多关照。。。前面自己看,后面欣欣和凌少在时空中在一次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轻语江湖

    轻语江湖

    一心向往江湖,岂知江湖就在脚下。逃跑、离家,天都助她寻得江湖,谁又能说她与江湖无缘呢?笑过,哭过,闹过,见过凄惨,有过无奈,体会幸福,看任性的她走出自己的江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