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8500000001

第1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理论的深化(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竞争的焦点从传统经济时代对自然资源的争夺转移到对人才的争夺上。谁拥有更多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谁就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胜。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凸显,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探讨与研究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紧迫与重要。同样,就业是民主之本,就业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这已是世界性的共识。而在中国,面对着庞大的失业人口、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更是事关大局,举足轻重。正如有学者所说:新世纪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中国的高失业。因此,探讨、研究和创新人力资源理论和就业理论,对于大力开发中国人力资源,促进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1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1.1.1人力资源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人力资源一词由“人力”与“资源”组合而成。在《辞源》中,人力被解释为“人的能力”,它是人类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在《辞海》中,资源被解释为“资财之源”,从目前流行的一些说法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对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我们不仅应考虑它的人力和资源特点,而且也应考虑它的可开发利用性和时空性特征,鉴于此,笔者认为,人力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人力资源是指根本不具有(先天失去和后天因疾病、重残或年老等原因失去)劳动能力人口外的所有其他人口而言的,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人口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这里指经过教育、训练等即可开发出、供社会利用的)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的总和,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现实的和经过开发即可获得的劳动能力。狭义人力资源则是针对劳动力人口而言的,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的总和,即劳动力资源。在数量上,人力资源表现为某一特征范围内的人口:在质量上,人力资源表现为某一范围内人口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体力、智力、知识、技能和劳动态度等,将其投入到生产中,它就成了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规定性是就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言的,它由人口的规定性所决定。人力资源数量可以用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类指标表示,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绝对量虽与该范围内人口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二者却并不一定相等,一般情况下,前者要小于后者,单从量的方面看,一国或区域内劳动力资源是否丰富,不仅应看该国或区域内的总人口,而且还应看其人力资源率和现实劳动力人口率。人力资源质量是人力资源存量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源质量可用PQLI方法来评判和比较。

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不仅表现在其生物性、社会性和可再生性方面,而且也表现在主观能动性、个体时效性、群体性和资本性等方面。生物性使它与非生物资源区别开来,社会性、主观能动性使它与一般动物区别开来,个体时效性说明了开发利用个体劳动力资源的时间约束,群体性和资本性则说明了增强群体凝聚力及向人力投资的重要经济价值。

1.1.2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利用

开发人力资源是为了利用人力资源,为了使人力资源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利用是开发的目的所在。只开发不利用,开发就失去了价值,只利用不开发,人类生产力将难以进步,经济将难有大的发展。人力资源利用可通过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和劳动力资源闲置率二指标来反映,就某一人力资源群体而言;二者之和等于1。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由经济活动人口率和劳动能力平均利用率决定,其中劳动能力平均利用率由劳动时间平均利用率、体能平均利用率和智能、知识、技能平均利用率三指标共同决定。

1.1.3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是联系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桥梁,它是劳动力市场或调控者按价值规律、市场供求情况或主客观判断等将人力资源调配到对其有需求的地方,以实现人力与物力和财力结合,从而在经济活动中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1.1.4人力资源思想的产生

马克思的人力资源思想主要表现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它是活劳动的物化;人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唯一能动力量,解放生产力的根本在于解放人本身;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劳动力的载体,劳动力则是活的人体中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它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是融入了较多教育费用、具有较高价值的劳动力的表现,复杂劳动力的创造只有投资才能获得,劳动力的教育费用随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尽管马克思没有象人力资本论者那样从资本角度研究、分析教育和培训的经济价值,也没有对人力资本问题进行专门探讨,但对于人力资源的一些重要问题和方面,马克思确实做了比较深刻的阐述。

将人力视为一种资源,在中国也由来已久,早在我国古代著作中即已可见有关人力资源思想的阐述。对于中国先秦以来的人力资源思想,本文从劳动创造财富和教育与人口质量等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于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管子》早在公元前600多前即认识到了“劳动创造财富”问题,并将土地和劳动看成财富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比威廉配第早了近2300年。此后,《墨子》也认识到“劳动创造财富”这一劳动价值论问题,而且认识到劳动在人区别于一般动物中的作用。西汉时期的贾谊则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论述了“劳动创造财富”的观点,从某种程度上讲,他的这种观点与西方重农主义观点是相似的。司马还比贾谊似乎看得更广一些,因为他对“劳动创造财富”观点的阐述是从一般劳动的角度进行的。东汉时期的王符是我国人力资源思想史上最早较正确论述劳动力、劳动时间与社会财富之间关系的人,他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人力资源研究,仍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之后,还有很多人对“劳动创造价值”及生产性人口与财富的关系进行论述,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见地的看法,如苏拭、梁启超等等。

关于教育与人口质量的思想。《管子》可谓我国历史上最早谈论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的著作,立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人才观,对今天我国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孟子、贾谊等人都提倡对人民进行德化教育,以提高人口的素质。南朝时的周朗则提倡普及教育,打破阶级、阶层和年龄界限,从优择人、用人,防止论资排辈,其见解非常独到。从流传于后世的著作看,贾谊可谓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胎教”看法的人,其后司马迁、颜之推、康有为等人对这一问题均有论述。可以说,在我国历史上很多人都认识到教育对人口质量提高、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并提倡教育要从早抓起,从而为我国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到了近代,著名人口学家孙本文提出了人口有数量和质量两种规定性的看法,认为人口质量(品质)包括体质、知能和品行三方面内容,它们的影响因素是遗传和环境因素,这种观点实际上与我们现在对人口或人力资源问题的认识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1.1.5人力资源思想的发展——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在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思想长期沉积、演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理论,该经济理论的提出,不仅拓宽了人们的认识视野,而且也找到了很多长期思而未决的问题的答案。

在人力资本理论产生前。很多经济学家(者)都曾对这一问题做过不同深度和不同侧面的探讨,如J·R·沃尔什、H·克拉克。弗里德曼和库茨涅茨等。50年代末,明塞尔发表于《政治经济学杂志》上的论文“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拉开了人力资本研究的序幕,随后舒尔汉也发表了相关论文,并于1960年发表了他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的奠基著作《人力资本投资》(该文公开发表于1961年)。在这篇文章中,舒尔茨指出,现实中好多我们称之为消费的东西,实际上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如教育、培训、卫生保健和迁移等,因为这些投资活动带来了人们体能、知识和技能的增进,并由此带来了经济增长和个人收入提高。此后不久,《政治经济学杂志》又出版了《对人的投资》增刊号,在这一标志人力资本理论真正诞生的文献中,舒尔茨、贝克尔、明塞尔、E·F·丹尼森、L·A·斯加斯特德、B·A·韦斯伯洛德和S·J·马什金等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讨论了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其中有的还成了其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

舒尔茨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包括:一是拓展了传统资本概念;二是提出了劳动力和资本异质性观点;三是指出技术为一种资本形态,技术变革由投资所引发,传统经济理论避而不谈技术变革或将其视为一定量,是回避矛盾的做法;四是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是先天遗传条件下投资的结果,用于教育、培训、健康、迁移和有关信息等的投资,均有利于人力资本增加,属人力资本投资范畴;五是教育成本和收益均能计量,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因上学而放弃之成本两部分,教育投资是一种划算的投资。他估算,1929-1956年间,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21·40%应归于教育;六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门化进程,专门化、人力资本是提供高收益的重要原因。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一书,是人力资本研究方面的经典之作,在贝克尔看来,物质资本增长仅能解释多数国家收入增长的较小部分,要实现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他指出,人们投资决策的做出,是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前提下进行的,即只有在预期收益现值不低于支出现值,即收益率大于等于1时,投资行为才能发生。贝克尔将在职培训分为在职一般培训和在职特殊培训,认为由于接受在职一般培训者可能具有较大流动性,因此企业不愿向他们提供培训费用,相比之下,接受在职特殊培训者的流动性可能较小,故而企业愿意支付培训费,正因如此,一旦接受特殊培训者离职而去,企业将因此遭受较大损失。为解决受训者离职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损失,贝克尔指出,对接受在职特殊培训者,企业可以采取支付部分培训费,并分享部分收益的办法,以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

明塞尔是较早系统研究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经济学家,在1958年论文中,明塞尔指出,训练不仅能够改善个人能力,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对个人收入有重大影响,它将影响人一生收入曲线的斜度,拉大个人间收入差距,个人收入不平等随年龄、受教育年限和职业不同而增大。在1962年论文中,明塞尔指出,完成正规学校教育仅意味香一个一般化预备阶段的结束,因为特殊而长期的职业训练过程将随即开始。在很多情况下,同等程度的职业技能既可以通过“缩短”了的正规教育和“延长”了的在职培训获得,也可以通过相反的途径。他认为,在平均教育年限一定时,较高的职业工资往往意味着较大的在职培训量,反之,若职业平均工资一定,较高的教育程度则意味着较小的在职培训量。另外,明塞尔还最早把回归分析方法引入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研究中,提供了明塞尔收益率分析方法。

人力资本理论诞生后,人力资本问题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60年代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力资本理论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其学说也逐渐向其它学科、领域渗透。丹尼森、萨卡罗坡洛斯等人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教育投资收益率的比较,是这一时期人力资本方面颇俱影响性的研究。由于人力资本学说的不完善性,从其产生之初,就受到了一些人的批判,尽管这些批判并未对人力资本学说构成太大威胁,但却见该理论的不完善性,并非一种万能的理论。到了80年代,尤其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又一次研究热潮的兴起,人力资本理论得到更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卢卡斯提出了可能引入人力资本的两种模型:强调通过正规教育来积累人力资本的模型和强调通过“干中学”来积累人力资本的模型。与卢卡斯不同,罗默则直接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建立了研究开发(R&D)与人力资本投入间的函数关系。罗默认为,如果一国用于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本过少,或已有人力资本相当贫乏,那么该国可能很难摆脱低速经济增长的轨迹。这一结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它与人力资源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在于,人力资本是就人力资源的质而言的,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在外延上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其区别在于:一,二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关注焦点;二,人力资源为一存量概念,而人力资本则为一流量概念:三,人力资源概念的外延要宽于人力资本,且二者的研究角度通常不同;四,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在量上分别指代不同的东西。

同类推荐
  • 商帮传奇(第三部):潮商风云

    商帮传奇(第三部):潮商风云

    本书首先对潮商形成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从明清亦正亦邪的潮商先祖到今天富可敌国、爱济天下的商界精英,全景展现了潮商的“前世今生”。从潮商的地域性格和文化气质、营商之道等侧面,试图勾勒出新老两代潮商的集体群像,凸显这个最富族群卓尔不群的勇气和智慧。通过介绍其中代表性人物的奋斗故事,呈现潮商五百年不断代的成功之道和这些大商忘我的人生境界和家国情怀,最后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内外潮商如何扬长避短,弘扬红头船精神,应对挑战和危机。
  • 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

    “世纪营销实战丛书”是一套从多视角来展示新世纪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系列著作。它以创新的思维概括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在营销实战中的成败得失,并引入当代国际最新的营销理论和管理方法,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实际操作性;既有企业、行业的前沿信息,又有规范性分析。它不是抽象的理论.也不是案例的罗列,而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交汇。它将对从事营销实践的企业家、经营者、营销人员及在校学生有所帮助和启迪。
  • 36°店铺服务

    36°店铺服务

    服务质量的优劣能决定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对于店铺而言,服务质量更是其产身之本。本书从对服务的认识,到店铺服务技巧与实务,再到处理客户抽诉并保持良好互动,层层递进、全方位地阐释了店铺服务的相关知识,是店铺经营者及服力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 物流信息管理概论

    物流信息管理概论

    本书共分为15章,主要介绍物流系统和物流信息的特点及其管理技术、方法与应用选择策略,探索了物流专业人员与软件专业人员如何沟通等问题。
  • 品牌传播策划实验:策略、流程与工具运用

    品牌传播策划实验:策略、流程与工具运用

    本书共分11章,通过项目实验的公式,使学习者把握品牌传播企划的总体流程、导入策略,不同环节传播企划方法等的运用,使学习者受到系统综合训练。
热门推荐
  • 吃出一生好健康

    吃出一生好健康

    本书从饮食结构出发,强调了身体的好坏都从“口”开始,只有注意饮食的搭配,才能合理地从食物中得到营养,特别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风乱细柳起婆娑

    风乱细柳起婆娑

    一层用了十多年的面具,谁还分得清那是面具,还是真正的自己?懦弱和倔强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人,会选择什么去助长?努力做人地位卑微的祥瑞宝宝,气宇轩昂的天家众皇子,一对一的淘汰赛,谁出局?听说每年的初雪,可以洗净人的业孽,到那天,她来找他……
  • 第一侧妃

    第一侧妃

    她生于皇家,却不爱养尊处优,久经沙场无往不胜。但是却眼睁睁看着亲叔叔杀死自己父兄,自此沦为亡国丧父的废人,被当作丧家之犬肆意凌虐。岂料哥哥未亡,为复国精心策划了一场代嫁的阴谋,将她送到与她有断臂之仇的男人身边。“呼延樱,你已经一无所有,到本王身边来,本王发誓,此生定倾心相付!”“呵呵……赫连城宣,故作深情累不累?你要的不过是藏在我身上让你彻底摧毁呼延城的秘密罢了。”
  • 灭世妖王

    灭世妖王

    父亲被害,母亲遭到诬陷,年少的曾天昊被逐出家门,来到妖的领地。面对着重重磨难,他是选择保留人格?亦或是歃血为妖?面对着昔日亲人的追杀,他又能否报仇雪恨,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荣耀?
  • 领域之渐入佳境

    领域之渐入佳境

    天外陨铁,异星降临,空间位面掌控元素,诞生的超能力对抗异族,都市少年担任起拯救世界责任,肩负重任,漫漫人生路,一步一星光,少年不惧岁月长。
  • 烟花易冷之东风恶

    烟花易冷之东风恶

    我的公主,虽然我不知道,你会何时降生,又会降生在那里,但是我已经为你安置好了家,建造好了城堡,我知道他们一定能把你找到。
  • 皇朝末日:五后传奇

    皇朝末日:五后传奇

    战火纷飞,皇权倾扎,叛乱阴谋,猜忌陷害,英雄末路……与权力相比,亲情、爱情孰轻孰重?覆巢之下,道义忠奸孰是孰非?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人性在险恶中挣扎,在无边的绝望中期待黎明到来。魏晋南北朝北周时期,随国公杨坚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达到取代周王朝的最终目的,扶持了众人认为最没出息的鲁王赟做太子,并将女儿嫁给赟。就在事情按照理所当然的方向进行的时候,先后出现的尉迟炽繁和齐王宪,搅乱了两个人的情感世界,悲剧就此发生。传奇英雄一般的人物齐王宪,深得民心,然而为了皇权的平稳,坦然赴死,用悲剧结束了辉煌的一生。但,齐王的死并没有换来天下太平,反而加速了皇朝的衰落,内忧外患,权臣倾扎,皇族叛乱……宣帝用残暴的手段一次又一次镇压之余,不顾连年战乱百姓疾苦,纵情声色,只闹得天下分崩离析,从此北周走向风雨飘摇的衰亡。为了抑制杨家不断扩张的势力,满足自己的欲望,宣帝在皇后杨丽华之后,又同时册立了四位皇后,形成了五后同朝的局面。五后家族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斗愈演愈烈,局势更加紧张,五个皇后,出身不同,却因为命运走进了同一个皇宫,历经繁华沧桑,各自的命运又将如何?爱情、亲情,在权力的欲望中变得不堪一击,人性在扭曲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当皇朝末日来临时,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
  • 极品的和尚

    极品的和尚

    清华才子叶巽在遭遇了一些狗血的事情后竟然穿越了。在这个陌生的异世大陆他居然跑去半山寺当了和尚,还被赐予了一个牛叉的法号——法海。且看叶巽,哦不对,是法海如何在这里游龙戏凤。不过法海你可别不懂爱哦!!!
  • 古郡回声:陇西文物集萃

    古郡回声:陇西文物集萃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常霞敬业爱岗,不但从事室内讲解工作,而且从事田野考古调查工作,还通过学习、研究、考证,写出了《古郡回声:陇西文物集萃》书稿。其中有对文物古迹、人文景观的感知和评述,有对馆藏文物珍品的分析和鉴赏,有对石刻墓志的考证,有对博物馆工作的体会,有对地方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憧憬。综览全帙,字里行间无不倾注着作者的心血。这本《古郡回声:陇西文物集萃》是常霞对其多年工作的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鞭策,同时也是群众对他工作成绩的首肯和赞许。
  • 多元纪

    多元纪

    由梦开始,世界突变。地球的真实面目逐步揭开。人类世界,海底世界,地底世界,原来地球不止人类这么一种智慧生物。不同的文明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混乱却多彩。详情尽在《多元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