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7200000016

第16章 无悔人生(2)

平时的张柏在人们眼中是一个不善言辞、非常憨厚的青年,可在工作中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他嘴甜手快,胆大机智,到了老百姓家里,见了年龄大的女人就“大妈长、大妈短”的,见了同龄的女人就亲热地喊声“嫂子”或“妹子”。他总是热情而耐心地向老百姓讲解放军的政策,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革命道理,让群众乐意为部队拿出自己的粮食和物品,合理地以物论价,公平买卖,他和战友们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但他开展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次,前线的仗打得非常激烈,战友们的米面也快吃完了,他带领班上战士去执行任务,好不容易在一座大山的塬边上发现了一户人家,就高兴地走了进去,没想到炕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满面恐惧、非常绝望地将双手伸开,犹如一只老母鸡护小鸡似的紧紧地护着身后的几位年轻媳妇和姑娘,那情形让人既好笑又辛酸。他忙着给老人讲他们是解放军,是穷人的军队,决不会伤害她们的!可是被国民党和土匪骗怕了的老人怎么也不相信,说什么也不准他们走近,紧紧地缩在炕角里。张柏在那里耐心地说了好长时间,最后急得都差点跪下了,也许是他的诚心与厚道,也许是他的耐心与好脾气打动了老人,老人和她的媳妇姑娘们将信将疑地走下炕来,给他们生火做饭,张柏和战士们帮着吊水、生火,不一会儿就做了两大锅糊糊面,他们顾不上自己吃一口,立即找来两个驮水桶,几下就把面倒进桶里,给老人留下钱后,架在驴背上赶去送饭,因为刚煮熟的面条和汤太烫,毛驴被烫得跳起来,撒了一脊背,他们急了,忙着又从驴背上取下桶抬着走,直到饭凉了下来,才放在驴背上飞快地向战场奔去。

那时,张柏所在的陇东独立营营长叫张弟,是华池悦乐庙梁子人,指导员名叫李世俊。在他们的带领下,为了保卫延安,独立营转战于陕甘宁边区,打了许多胜仗。就在张柏四处奔波为战友供应粮食的过程中,他获准过几次假,顺便在深夜潜回家中看望妻子儿女。惊喜异常的封芝琴还以为自己在梦中,夫妻二人来不及多说几句体贴话,就忙着翻出家中舍不得吃的一点麦面和上包谷面、高粱面等粗粮,烙成馍装在袋子里,然后把黄米在水里泡软捞出来在锅里用小火炒干、炒熟,装在一个特制的长形布袋里,待张柏走时绑在他的腰问,带到部队去供他的战友们在战斗的空隙充饥。夫妻俩在做这些工作时有说不完的话,张柏说妻子太苦了,封芝琴说苦点没啥,只是担心丈夫打仗太危险了,张柏深情地望着妻子安慰说:“好着哩,有好多次打仗我愣往前冲,子弹在我脚下刷刷直响,只要我不停下来,他们绝对打不上的!”见妻子满脸惊疑的样子,张柏便把话题岔开,给她讲战场上有趣的故事。见到丈夫那样勇敢,一点不在乎的样子,封芝琴忐忑不安的心才稍稍有些安慰。

1949年3月,陇东独立营在庆阳县桃花崾岘同国民党八十二师五团遭遇,战斗异常激烈。经过我军顽强拼搏,敌人的骑兵终于被打散,许多战马在战场上乱叫、乱奔。看到这些失去主人的军马,张柏和战友们喜出望外,他飞快地冲了上去,奋不顾身地去牵马,就在他拉回两匹马,正拉第三匹马的时候,一颗炸弹落在附近爆炸了,一块弹片不偏不倚地击中了他的肩窝。他倒在地上昏迷了过去,战友们把他救出来,经过简单的包扎后,送到怀安部队后方卫生队进行治疗。据张柏的姐夫、与张柏一同参加战斗的杨志勋老人回忆,张柏的伤主要在左胸靠上、左肩下方的肩窝上。当时因为血流不止,光旧棉花团就从伤口挖出来一大把,是他看着担架把张柏抬下去的,到医院时张柏仍在昏迷之中。

张柏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伤口仍然没有痊愈,这时部队又要开赴新的地方。张弟营长便安排他回家养伤。张柏一点也不想离开部队,他想眼看全国就要解放了,部队上正需要人,他又怎样好意思离开部队回家呢?后来,在组织和同志们的劝慰下,他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部队。

回家后,得知两个儿子都因病先后夭折,妻子封芝琴由于悲伤似乎变了一个人,整天以泪洗面。尽管这样,她还是非常细心地照顾着张柏,希望他的伤能早日康复,这期间张弟营长派人来看了两次,最后一次张营长说只要他的伤好了,回来就让他当连长。张柏十分高兴,他多么想重返战场和战友们一起打击敌人啊。可是由于他的伤势过重,左胳膊一直抬不起来,即便再回到部队也干不了什么,甚至连枝枪都扛不起来,反而给部队添麻烦。就在这种矛盾的痛苦中,他的大哥挺身而出,顶替弟弟当兵上前线继续杀敌。

封芝琴看到昔日身体健康的丈夫今日落下了残疾,最心爱的两个儿子也夭折了,她心里十分难过。可是,为了让更多的穷人翻身得解放。她和丈夫忍住悲痛,又送大哥去参军。

爱的奉献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你再一次站在封芝琴居住的张湾村口,回想当年亭亭玉立、漂亮勇敢的封芝琴迈着欢快的步子、跟随着意中人走进他那一贫如洗的家里,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与不幸,她始终没有倒下。她是陇东这块黄土地上长大的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女性,脚下的这片黄土地赋予了她坚强不屈、承受苦难和正视不幸的勇气,她和这里世世代代耕作不息的人们一样,明明知道这片干旱贫瘠的土地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但她仍然要一次次地付出,一次次地辛勤耕耘、一次一次地摔倒又爬起来!

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给封芝琴带来了无数的希冀与美好憧憬,她的两个儿子夭折了,但是女儿却出生了。她和丈夫又要追求一种新的生活!

这时家里只有丈夫、她和三个不懂事的小侄女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由于丈夫的残疾,家里几十亩地春种秋收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她的肩上,张柏只能帮她干些轻活儿或是帮助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昔日那种夫妻共同下地抢着干活儿的情形不见了。对此,封芝琴没有半句怨言,她总是白天干完地里活儿,天黑了才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回家织布纺线,常常通宵达旦地给丈夫、孩子做衣服鞋袜。有时她还得漫山遍野地去寻几味熟知的草药,熬好给丈夫敷伤口。

封芝琴除了过自家的小日子,还不断追求新的进步,她利用空闲时间识字学文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她就担任了村妇女委员、妇女主任,为了干好自己的工作,她东家进西家出,起早贪黑,忘我工作。张柏对此非常支持,从没有拖过她的后腿。有时候封芝琴要到县上去开会,那时全靠两条腿走着去,她总是鸡叫头遍就起床为家里人做好饭放在锅里热着,简单收拾一下行李就赶紧出门上路,外面仍然是黑糊糊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张柏早就起来了,为牲口拌了满满一槽草,然后顺手反锁家门,一手捏根棍子,一手牵着封芝琴的手,把她送到大路上,直到天刚蒙蒙亮能看清路面他才往回返。到晚上不见封芝琴回来,他就一遍又一遍到大门口眺望,有时天已黑了,仍不见封芝琴的影子,他就到半路上去接。无论多么麻烦多么累,他都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封芝琴出远门以后,娃娃们的鞋袜、衣服要他换洗,还要喂牲口、推磨、碾米、做饭。最让他为难的是做饭,特别是擀面,小小的、软软的一疙瘩面,他一个大老爷们怎么也对付不了,折腾了好大一阵功夫,做出来的面片却又粗又厚,孩子们都不愿意吃。后来,妻子做饭时他就特别留心,后来他居然做出了一手好饭。1963年,封芝琴在兰州开了十几天的会,回来又紧接着到庆阳地委党校学习了三个多月,张柏既当爹又当妈,里外一肩挑,把一个家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村里人刮目相看,被群众公认为“模范丈夫”。

张柏对她越好越放心,封芝琴就更加勤快,工作更加努力。她本来就是个“犟性子”人,干啥都要干得有板有眼,样样在行。她的菜切得如丝如缕,红红绿绿搭配得色彩绚丽,酸辣咸甜,味道调和得特别可口,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她擀的面条又细又长,正如俗话说的那样:“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根线。”她酿的醋又酸又酽,浆水做得又清又香,加上她这个女“掌柜”持家有方,头脑清楚,有主见,使得一家人生活有条不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张湾村及附近颇有名气。提起她人们都交口称赞。

封芝琴从地里干活回来,即便背着沉重的柴火捆,但只要看到地头、路边有麦谷穗,她都吃力地捡起来,撩在衣襟里带回家去;她用秸秆烧火时,总是习惯地把夹在里面的庄稼穗穗捡出来后,才放进灶膛或炕洞里。平时,封芝琴十分节俭,精打细算,从不浪费一把柴、一粒米。在大饥荒的年代,她总是把那些难以下咽的豆饼、油渣、榆钱、玉米芯、苜蓿秆精心制作成可口的食品用以充饥,以免丈夫和侄女、孩子们饿着肚子。她用玉米面或高粱面做出来的碗饽饽特别香甜,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小点心”。吃粮总是先吃秋谷面,再吃红面,最后才吃细面。多少年来,这习惯已经成了她的家规,因此,她们的粮食总是“细水长流”,很少断顿。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粮食最困难的时期,她家吃国家回销粮也是最少的。为此,她曾多次参加过省、地、县计划节约用粮先进工作者会议,受到过表彰奖励。

封芝琴劳动吃苦、泼辣,无论在农业生产合作社,还是在人民公社的集体劳动中。她每年都坚持出全勤,不管阴天晴天、刮风下雨,只要队里出工,她总是早早地赶去,从锄草、撒粪到扶犁、收割、碾场,各样庄稼活她都是把式,让她干什么人们都特别放心。她是“解放”脚(缠了又放开的),收割小麦和谷子时,在地里根本蹲不住,只能跪在地上一镰一镰往前割,这种农活称为“霸王苦”,是农活中最苦的差事。封芝琴和男社员一样出工收割,从不叫苦叫累。

1963年,有一次生产队里送粪的时候,按照安排,年老体弱的妇女铲粪,年轻的妇女往地里担。但是,临到送肥时,有些年轻妇女也扛着铁锨站到了地里,队长见了生气地嚷道:“你们年轻人怎么不去担,这像话吗?”封芝琴一句话也没说,从家里取来了一副笼筐,带头担起粪来。平凡之处有境界,普通的行动胜过了千言万语。这些年轻妇女红着脸纷纷回家取来筐子,争先恐后地担起来。

每到割麦收秋时节,队里的婆娘媳妇总喜欢和封芝琴一起搭伙儿干活,通常一般人一趟只割六沟麦子,她常常割到七沟八沟,甚至九沟十沟,由于她技术娴熟,割得再宽也不少趟数。当别人提醒她吃了亏时,她总是笑笑说,到镰底下了嘛,只多动两镰,还不是为自己干吗,又何必算计得那么清楚呢?秋天从地里背高粱秆,别的妇女一趟背两捆,她总是背三捆。队里种的豌豆地杂草多,松土锄草难度大,挣的工分也少,别人都不愿意去干,封芝琴却不计较这些,主动地揽这活儿干。

封芝琴还是一个诚实本分、乐于助人的人,平时,只要谁向她借东西或要啥东西,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没有回绝过。乡亲四邻不管谁家有事,她都尽量赶去帮忙,万一去不了也要叮咛丈夫张柏一定去不要忘了。她家门口有一盘石碾子,多少年来,前来碾东西的乡亲们,有时忘了带笤帚、簸箕什么的,她会毫不犹豫从家里拿出来给他们用。她因为电影《刘巧儿》出名后,家里来的人特别多,有些慕名而来的记者、作家、崇拜者一住就是好些天,可是她从没收过粮票、饭钱,总是那样热心而周到地照料着远方来的客人。在三年困难时期,一次吃饭时,一个客人拿起盘子里最后一个馍正要吃时,她那饿得眼巴巴正盯着这最后一个馍的小女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原来,陇东农家有个习惯,家里来了客人,如果有细粮,总要把细粮做给客人先吃,客人吃剩下来的自家的孩子才和老人吃。因此小女儿一直瞅着盘里的白馍馍,看着吃完了,便绝望地大哭起来,弄得客人有些不知所措,封芝琴和张柏疼在心里,嘴上却说:“好着哩,这娃爱哭!”客人半信半疑,终于从女儿的眼神里看懂了什么,忙把拿到手里的馍递了过去,十分内疚地看着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随着封芝琴外出开会、学习的日子增多,张柏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封芝琴每次外出都要给张柏买件礼物,她总是深情地对丈夫说:“我风风火火的在外面跑,这个家可难为你了!”张柏笑着说:“我们靠共产党才走到一起来了,只要组织看得起,群众信任你,你就放心地干吧!看到你进步,我高兴都来不及呢,还说什么难为不难为的!”

几十年来,封芝琴和张柏这一对恩爱夫妻,这一对争取婚姻自主的典范,日子虽然苦但心里却很甜,他俩很少吵嘴,即是遇上不愉快的事,夫妻俩总是互相说说或安慰几句就过去了,从来没有红过脸。在三年生活困难时期,封芝琴每顿吃饭时总要给伤残丈夫多舀几勺或捞上一碗干的,千方百计让张柏多吃一点。

随着岁月的悄然流逝,封芝琴和张柏夫妇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浓,他们恩恩爱爱,相互理解,相互体贴,相互支持。多次被县上评为“五好家庭”、“文明户”等荣誉称号。

悠悠慈母心

她焦急地奔波于山问、田野的沟沟坎坎,她手里拿着把铁锨,两眼注视着草丛,希望能发现一条蛇,可几天过去了,她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原来封芝琴和大女儿在为有病的二女儿找药引子。她的二女儿得病多目,一直昏迷不醒。乡村医生开了中药方子,要用鲜蛇胆做引子。所以她一天又一天地出去找蛇。

那天黄昏,她总算在一片草地边找到了一条蛇,她像探宝的人见到了宝贝一样兴奋地追上去用铁锨紧紧压住,全然顾不得它那拼命挣扎的可怕情景,敏捷地抓住蛇尾巴,提起来使劲抖动,知道它没有了反抗能力,立即跑回家,在炕边,她几下把蛇胆取出来,和煎好的中药一块给小女儿灌下去,接着把切成薄片的蛇肉贴在小女儿肚脐上……说来也怪,第二天,女儿居然睁开了她的小眼睛,封芝琴高兴得直掉眼泪。那时悦乐乡有了卫生所,她又忙着将女儿背去看病,打针吃药,后来她四处奔忙又抓住了一条蛇,给小女儿服了蛇胆,肚子上又贴上蛇肉,不久小女儿的病就全好了。

这是封芝琴老人的亲妹妹封汉琴老人2003年12月在我们采访时,坐在封芝琴家炕上说的一个真实的情景。

封芝琴和张柏先后生育两儿两女共四个子女,由于两个儿子不幸夭折,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养子。

同类推荐
  • 姥爷的抗战

    姥爷的抗战

    小说以“我”调查姥爷在抗战时期的历史真相展开,意外被姥爷当年同事(地下党员贾师傅)的后人贾老板告知,不但姥爷的“汉奸”名头实属不白之冤,其间更有一段曲折而精彩纷呈的传奇。抗战时期,姥爷在天津变速机厂做总工程师,是典型的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知识分子,生活条件优越,对待战争和政治持的是敬而远之、事不关己的犬儒态度,却因女儿被日本人凌辱而转变立场,从此开启了一场极具个人色彩的抗战。
  • 麻姑

    麻姑

    首部根据昆嵛山区民间故事而创作的长篇神话小说!以散文的笔触,完整地描绘了昆嵛山麻姑的仙女形象。一身正气的麻姑为了保证昆嵛山的安全,和山上的妖魔鬼怪斗智斗勇,最终战胜邪恶!
  • 浮华如盐

    浮华如盐

    《浮华如盐》由龚静染编著。《浮华如盐》讲述了:道光年间,山西人怀荣三卖掉所有的房屋田地,来到川南的桥镇,通过开挖盐井开始了自己的财富故事。从此,怀家融入到了川盐的百年兴衰史——川盐济楚、清末民变、北洋盐务稽核、抗战盐业专卖……从手工开掘采卤到现代机器生产,这一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也正是中国工商业艰难而漫长的发展历程。四川土地上一口口盐井的故事,也正是百年中国绕不过去的故事,因为它们同时也是你和我的故事。
  • 父与子

    父与子

    本书是屠格涅夫最伟大的一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创作生涯的最高峰。这部小说反映的主题是父辈与子辈之间的冲突。主人公巴扎罗夫代表的是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的是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两代人之间就如何对待贵族文化遗产、艺术与科学,人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社会与教育,个人的社会责任等问题各抒己见,他们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 碧血黄沙

    碧血黄沙

    1936年,红军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之后,曾在青海地区与马家军进行了惨烈的战斗,步兵对骑兵,西路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碧血黄沙》以最惨烈的倪家营予战斗为线索,真实反映了西路军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玺玉盼顾生晖

    玺玉盼顾生晖

    因玉玺而相遇,因诅咒“”明落晖而分离。分离,分离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离?还是,只是换了一个躯壳?
  • 只想说我爱你

    只想说我爱你

    某学校内,”苏辰轩,我喜欢你”韩铭说道“正好我也喜欢你”苏辰轩回道世界上最美好的瞬间莫过于“我爱你的时候恰好你也爱我”
  • 丧尸危机之战

    丧尸危机之战

    突如其来的末世,丧尸横行的世界,毫无反抗的人们亲情、友情、爱情,在这危机时刻又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抉择当生命变得脆弱,死亡变得随处可见,活下去再也不是简单的三个字我们开始祈求能活过下一秒,但死亡的阴霾却一直跟随着我们的脚步这个世界注定是炼狱般的存在。丧尸不息,求生不止!TheWalkingDead(本书以同时间多线发展为特色)
  • 神女降世逆苍穹

    神女降世逆苍穹

    传说神月大陆东辰帝国左相大小姐冷傲月深得东辰帝喜爱行为端庄、知书达理不到三岁就被选为内定太子妃并赐予“定国”封号。传说神月大陆东辰帝国左相大小姐冷傲月三岁时测出灵识十阶成为“全世界第一天才”。传说神月大陆东辰帝国左相大小姐冷傲月六岁时东辰后与左相夫人被劫左相大小姐冷傲月带领几人从二十个强者成功救出东辰后与左相夫人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女”。传说……傲月:“假的。”
  • 道凡志

    道凡志

    十方寰宇,浩瀚波澜;渺渺众生,情欲纠缠,恩怨难断;天地造化,玄功妙法,谁道心永恒。
  • 注定与你在一起

    注定与你在一起

    为了报仇凌依然跟慕枫哲在一起两年的甜蜜生活使凌依然爱上了这个腹黑男,凌依然怕自己越陷越深,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三年后,凌依然以新生的身份和闺蜜进入了慕枫哲就读的高中凌依然却是到了入学那天才知道
  • 有我的世界

    有我的世界

    异能者:灵气运用,炉火纯青,削铁如泥,威力巨大;修真者:灵气远放,杀敌于千里之外;神识控制,缚人乃轻而易举;临仙者:天上地下,为我独尊。上可九天云外,下可入海万尺,天地束缚,抛之脑后。既然上天给了我这样的能力,我能走到哪里?有我的世界,自将不同!
  • 效率:让你事半功倍的31种技巧

    效率:让你事半功倍的31种技巧

    或许有些朋友对人生还没有那么深刻的体悟,或许你的阅历没有那么深厚的积淀,或许你还没有选定人生的前进方向,《袖珍励志经典》第三辑继续希望读者能利用生活中零散的闲暇时间,携带方便的口袋读本,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丰富自己的阅历,感悟人生的智慧,让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在“超越平庸、选择完美”的理念下蒸蒸曰上,夺得辉煌。给愿意超越自我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以启发和激励。
  • 古玩大亨

    古玩大亨

    大兴典当行学徒薛晨,阴差阳错得到一枚神秘的黑色古玉,具备了鉴定古玩的能力。从此,小学徒开始了扮猪吃虎的旅程,一路碾压各种大师,终成一代传奇!
  • 陨落之都

    陨落之都

    创世之初,天下纷争,龙族、人族、兽族、飞鸟族等几大族起兵征战。在这乱世之中一只名叫“Revenge”的眼睛,被一名神秘的魔法师意外发明。传说中,拥有之力量的人可以冲出乱世,创造新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