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7000000002

第2章 外感病证(1)

感冒(风热外感)

例1:陆××,男,48岁,干部。

初诊:1991年4月7日。患者昨天下午发烧,体温38.5℃。微咳,咽红,今晨体温38.1℃,小便黄,舌赤无苔,脉浮数。

辨证:风热外感(轻证)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桑菊饮加减。

桑叶10g 菊花10g 牛子10g 连翘10g

桔梗10g 芦根15g 僵蚕8g 竹叶6g

豆豉10g 杏仁10g 薄荷5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2剂。

二诊:1991年4月9日。服上药后,热退,体温36.4℃,咳嗽减轻,但痰黏滞不利。舌正无苔,脉缓。感冒基本已愈,治宜调和肺胃,兼化痰湿。

处方:

瓜蒌12g 橘红10g 贝母10g 前胡10g

茯苓10g 天冬10g 竹茹6g 枇杷叶10g

芦根15g 焦楂12g 天竹黄5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2剂而愈。

例2:徐××,男,56岁,干部。

初诊:1993年6月10日。患者两天前着凉后逐渐发热,昨晚体温达38.3℃,头晕周身关节疼痛,全身无力,稍有汗,轻度恶寒,口干不欲饮水,咽部稍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滑。

辨证:风热外感(重证)。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处方:银翘散加减。

银花12g 连翘10g 荆芥6g 竹叶6g

豆豉10g 桔梗10g 牛子10g 芦根15g

薄荷5g 兰根12g 黄芩8g 桑枝15g

海风藤15g 陈皮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2剂。

二诊:1993年6月12日。服上药后,发烧减退不恶寒,体温37.2℃,头晕周身关节疼痛缓解,嘱咐原方再进3剂而愈。

按:肺为娇脏,清虚而居高位,选方多宜清轻,不宜重浊,这就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道理。二患者虽均属风热外感,但有轻重之异,故选方不同,分用桑菊饮、银翘散辛凉解表,宣肺化痰清热,治疗而愈。

感冒(风寒表实证)

例1:许×,男,17岁,学生。

初诊:1996年10月18日。患者于昨晚恶寒发热,体温38.9℃,今晨来诊仍发热,全身疼痛,无汗而喘,流清涕,心烦欲呕,食减而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太阳表实证。

治法:辛温解表,发汗定喘。

处方:麻黄汤加味。

麻黄10g 杏仁10g 桂枝10g 半夏10g

防风10g 苏叶6g 甘草5g 生姜3片

水煎服2剂,每日1剂。嘱温服盖被而卧,取汗自愈。

按:本案为风寒之邪侵袭太阳之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胃气失和,治以麻黄汤加防风、半夏、苏叶,功能发汗解肌,疏风止呕。表寒实证当以麻黄之辛散,桂枝之温通以开腠驱邪,温经散寒。此属因势利导,祛邪扶正治法。

例2:孙××,女,16岁,学生。

初诊:1996年10月12日。患者在两天前因穿衣不慎着凉后感受风邪,昨天开始恶寒发冷,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周身酸痛,发热不甚,无汗,轻度咳嗽,少许白痰,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表寒实证。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处方:荆防败毒散加味。

荆芥10g 防风10g 羌活10g 柴胡10g

枳壳10g 桔梗10g 独活10g 川芎8g

茯苓10g 杏仁10g 麻黄10g 前胡10g

薄荷5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2剂。服1剂后当天下午汗出热解,连服2剂诸症消失而愈。

按:感冒的主要病因是风邪。“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为六气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因而外感之病以风为先导。风邪引起感冒发病,与气候骤变,淋雨受凉,汗后受风等有密切关系。气候突变,冷热失常,温差增大等,皆可使本病的发病率增加。风邪侵袭人体,往往非单独伤人,而在不同的季节。常兼挟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致病。故本方为风寒外感四季通用之方,临床灵活加减,疗效可靠。

感冒(风寒表虚证)

例1:李××,女,47岁,农民。

初诊:1990年10月25日。患者素体虚弱,在3天前感受风寒,症状逐渐加重,昨天午后甚感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

辨证:太阳表虚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汤。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4片

大枣6枚

水煎服,每日1剂,服2剂而愈。

按:本方服法要求药后喝热稀粥,温覆避风,其目的使谷气内充,即可以助桂枝发汗驱除卫分之邪,又可以内资汗源而和营阴之虚,以达到调和营卫之目的。

例2:王×,男,59岁,工人。

初诊:1997年2月7日。患者素禀阳虚,近因疲劳受凉,头痛恶寒,四肢发冷,动则汗出,消化不良已久,精神不振,舌苔滑白,脉浮缓弱。

辨证:阳虚伤寒。

治法:温阳解表。

处方:再造散加味。

黄芪18g 党参15g 桂枝10g 白芍10g

熟附片8g 细辛5g 羌活10g 防风10g

川芎8g 砂仁10g 焦三仙各10g 炙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5枚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7年2月10日。服完上药后,头痛恶寒已解,四肢温暖,食欲略增,精神稍佳,脉缓迟,效不更方,嘱以原方再进3剂而愈。

按:患者素来体弱,肺胃两虚,卫外不固,故容易感冒。近因劳逸失度,中阳再受损伤,复感风邪而致头痛恶寒,四肢发冷等症。外邪在表当从汗解,但兼阳虚者,则须温阳解表并施。若只顾解表,不仅表不能解,而且可导致阳气更虚,甚至成亡阳之变,治宜扶正祛邪方为妥当。

感冒(风寒里热证)

例1:马××,男,36岁,司机。

初诊:1994年10月13日。患者在一周前返家途中感受风寒,自觉头痛,流清涕,微咳,喷嚏等症,自购抗感冒西药服之,当日症状有所缓解,又复感出现头痛,咽喉肿疼,咳嗽及全身酸疼等症,再服西药无效,到家后寻余诊治。现恶寒渐轻,身热增盛,头痛肢楚,眼眶痛,鼻干,心烦不眠,舌质微红,脉浮微洪。

辨证:表寒里热证。

治法:解表清热。

处方:柴葛解肌汤加味。

柴胡10g 葛根15g 羌活6g 白芷10g

桔梗10g 黄芩10g 生石膏30g 赤芍6g

兰根15g 银花15g 连翘15g 牛子10g

杏仁10g 桑皮10g 栀子6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4年10月16日。服上药后,恶寒、身热、头痛肢楚均明显减轻,嘱服原方,再进3剂而愈。

例2:柯×,男,25岁,干部。

初诊:1998年11月3日。患者在一周前,晚间外出洗澡,返家途中寒风刺骨,当夜即发高烧,汗闭不出,鼻塞身重,周身酸痛。急服西药安乃近片,汗出而感冒未解,寒热日轻暮重,口干,便结,胸闷不欲食,咳嗽剧烈,夜不安枕,体温38.2℃,舌苔黄厚,脉洪数有力。

辨证:表寒里热证。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宣肺。

处方:双解汤加味。

麻黄8g 荆芥10g 防风10g 黄芩10g

栀子8g 连翘15g 生石膏30g 桔梗10g

瓜蒌15g 枳实12g 杏仁10g 芦根30g

大黄6g 薄荷6g 焦楂15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而愈。

按:风寒感冒,初起在表,表不解则入里化热,一方面表证未罢,一方面里热又炽,从六经观点看,见太阳不解,且传少阳、阳明,故以上症状为三阳并病,所以三阳经之药并取,统治三阳合并之证。

感冒(半表半里证)

例1:任×,男,52岁,工人。

初诊:1994年10月6日。患者外感已20余天,身感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曾服药发汗,汗出复感畏风,全身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小便色黄,量少,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邪犯少阳。

治法:和解少阳,兼清内热。

处方: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0g 半夏8g 黄芩10g 栀子8g

茯苓12g 车前子10g 知母8g 草果5g

通草5g 白茅根15g 大黄6g 厚朴6g

赤小豆15g 桂枝4g 白芍10g 内金10g

芦根15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4年10月9日。服上药后寒热大为减轻,周身舒畅,20余天以来,无此佳象。尿量增多,食欲稍好。

处方:

柴胡10g 半夏8g 黄芩10g 茯苓12g

冬瓜子15g 赤小豆15g 芦根15g 黄连4g

内金10g 焦楂15g 白芍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而愈。

按:里有蓄热,易致外感,外邪入于半表半里,遂使里热更炽,惟以和解兼清里热之法方能奏效。初诊之方以小柴胡汤合达原饮加减,方中柴胡与二黄、桂枝与白芍、芦根与茅根、草果与知母,一表一里,互相配合,方药合拍。余抓住邪在半表半里,兼有蓄热内伏的病机,采达原之意,以和解为法,佐清热利湿之品,宣、疏、清、利共施,一诊便收到良效。在临床中遇到的证候比较复杂,千变万化,病人的症状,往往不能完全符合书本上的某证某方,遇此情况,不可墨守陈规,而应灵活运用古法古方,辨证施治,选方用药。

感冒(热入血室)

例1:尚××,女,30岁,营业员。

初诊:1996年10月7日。患者5天前因感冒发热、头痛、项强,经水适至,呕吐不食,心烦不眠,口干,大便3日未解,前日入夜突然发狂,哭笑无常,像如神灵所作,然白天则如常人,家人惊慌,急来寻余诊治。细询之,知寒热未除而经水适来,此“热入血室”之证也。舌苔外白中黄,脉浮弦紧。

辨证:经期外感,热入血室。

治法:疏解内陷之邪,潜阳熄风通便。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2g 黄芩10g 半夏10g 茯苓12g

生龙牡各20g 桂枝6g 大黄10g 远志6g

当归10g 丹皮10g 朱砂3g(冲) 生姜3片

大枣3枚

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而愈。

按:《金匮要略》云:“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本案即为暴受风寒,入里化热而又月经适至,以致热入血室。证见头痛、项强,甚则谵语妄言,治宜从气分血分并治,服药3剂,应手而愈。

例2:杨×,女,33岁,教师。

同类推荐
  • 感悟医途

    感悟医途

    本书主要探讨了医患最为关心的纠纷问题,根据医院管理经验提出了解决医患矛盾的办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阐述结缔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免疫学基础理论及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技术,使读者对结缔组织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临床诊治疾病打下基础。郑虹,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主治医师,2013年1月 辩证副型从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CN42-1340/R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中国医疗何处去

    中国医疗何处去

    新医改将会面临更大的考验,医生们高喊“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提高医生待遇”,为什么还没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药价,为什么不能制止穿梭在医院中的医药代表们,“以药养医”养肥了谁,真、假专家身后的庞大利益群体还想做什么?
  •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详细介绍了农村常见病症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包括急救常识、传染病寄生虫防治、三高防治、骨头病防治、精神疾病防治等内容。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其实是“论寒伤”。若直译过来,就是“论述寒凉(对人体的)伤害”。但仅仅这样理解,就未免失之于狭隘,比较合乎于书中具体内容的综合认识应该是:“论述寒、凉、温、热等四时之气与时行疫疠之气等诸多病邪对人体所造成的各种各样的伤害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病理机转以及如何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护理预防的一部中医药学专著。”这样表述似乎有些繁琐而累赘,但这也只是对全书知识要点的一个基本概括,其中蕴涵的医药学内容还有很多很多,远不是一二句话所能说全的。好在这已经点明了本书的主题和要旨,以后阅读起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热门推荐
  • 狩魂之苍蓝之炎

    狩魂之苍蓝之炎

    在这个世界有着一种看似平凡的职业——猎人,但他们的猎物却是让人恐惧的——龙。
  • 当我们不会飞的时候

    当我们不会飞的时候

    有一种鸟不会发出声音,羽毛艳丽。它们找到所谓的伴侣的时候,会跟伴侣一起去荆棘丛林里,用荆棘刺穿心脏,发出一生一次的绝唱。荆鸟们认为,只有向往死亡才能让爱情永生。陆小曼一生,爱过很多人,恨过很多人,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所谓完美的爱情?
  • 苍落照

    苍落照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狂沙怒风,一回首枯骨连城一场命格的错乱,一段永世的姻缘,谁人轻怨,再无当年?四国纷乱,可因江山,毁我家园?沙场御前,巧思言辩,护卿长安。一个千年大族的开端,一梦浮生的流年,我纵驰骋万年,我愿命格皆乱,只为当年情缘,莫笑江山易变。江山为枕,天下为席,沙场一盘棋,朝堂几场戏。纵我千万骑,逍遥风云际。
  • 狱火屠龙

    狱火屠龙

    《狱火屠龙》一个纨绔子弟的逆袭奇遇记!异世的感应终究赐予自己力量扫除虐心的障碍!来跟随主人公一起经历奇异历险的人生体验吧!
  • 院长的学院

    院长的学院

    厌倦了在现代教育里上学...突发奇想有一天自己可以开间颇为异想天开学院过上幸福美满的校园生活当一回大腹便便的校领导后来狗血般的出现了所谓的机遇位面交易市场墨泡傻笑道"呵呵...哈哈...嘎嘎...!"老天待我不薄吖!
  • 隔壁那个偷窥狂

    隔壁那个偷窥狂

    且看一个闷骚系呆懵面瘫如何追上他喜欢了十多年的伪·冰山·真·花瓶系女神的。女神不好追,要看你怎么追。喜欢请收藏,多谢观看乀(ˉεˉ乀)
  • 风尘绝恋:流星划过的痕迹

    风尘绝恋:流星划过的痕迹

    “风萧萧兮易水寒。”夜色中,一位少女正仰望着星空情不自禁的想起这句诗来。也许,她们的遇见只是一种巧合。她的存在,就是一个意外,而他,就是意外的遇见了这个意外。爷爷的死对她打击很大,得知真相的她又改何去何从?在这个新世纪,社会险恶,适者生存,她又如何在这里为自己撑起一片天?她又该不该接受他的心意?为了复仇,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离她而去,她,又该如何?
  • 感悟智慧心灵无边

    感悟智慧心灵无边

    人生,路漫漫,悠远长。任何时候,心怀一份感悟,生命就多一份智慧和丰富。所谓思君不见,日怀念,在感悟中留存一份记忆,在思念中保有一份真诚,生命的意思也就在这里慢慢延续。本套丛书是心灵感悟之文章集大成,每篇都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 诸葛瞻外传

    诸葛瞻外传

    诸葛亮作古了,他的儿子诸葛瞻在没有父亲荫蔽和做靠山的背景下,他凭着聪明智慧与勇气,当上了刘禅的女婿,掌控兵权,横扫三国,实现了他父亲没有来得及完成事业——成为一条龙的梦想。
  • 孤烟大漠

    孤烟大漠

    大漠无尽,人生辗转,荒漠里冷酷的杀手,在那杀气背后,竟是柔软的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