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800000024

第24章 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几点思考(1)

【内容摘要】财政教育投入虽然有了明显增加,但投入总量仍然不足。教育投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表现在基础义务教育方面。政府财政投入比重过低,影响了基础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是表现在高等教育方面,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比例过低,来自个人的家庭投资比例过高,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三是表现在对教育领域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方面,我国对教育领域的公用经费投入的比例偏低,不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现行的财政教育投入分配机制不尽合理:对不同阶段教育实行无差别的财政政策,教育财力在三级教育间的分配比例严重失调;国家财政缺乏必要的教育平衡机制,地区间教育发展失衡;税收政策对个人、企业和社会扩大对教育投资的激励效果不明显;高等教育经费不足,高等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薄弱、结构不合理。完善财政教育投入体制的几点建议:1.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民间的教育投入关系,形成合理的教育投资体制。2.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形成各级政府合理的投资分担机制,要运用财政政策促进教育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通过市场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通过产业化来形成教育经费的自身“造血”功能。

【关键词】完善财政教育投入体制思考

一、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

1.从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分析

(1)投入总量呈不断增长态势,近几年其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上升。从1978—2000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从50亿增长到2085亿,财政教育投入占历年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大约为7一15%不等,占历年财政购买性支出的比例大约为7—19%不等。有资料表明,从1998—2002年教育经费占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已经连续5年比上年增加一个百分点,2002年财政教育投入的总量达到2640亿。这表明国家充分重视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济中,教育愈加重要的作用。

(2)近几年我国教育投入供给正在形成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的格局。有数据表明1994年以前我国社会捐集资办学及学杂费等教育投入仅占全部教育投入的15%以下,到1998年这比例达到35.95%,到2000年这一比例高达38.43%。这表明一个多渠道供给的局面正在形成,这一变化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对教育多方位增长的需求,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3)财政教育分配结构,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随公共财政理念的确立,财政教育投入的分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对于旨在增加个人收入的教育,如普通高校,中专以及提高劳动技能的各种岗前培训、轮训等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做了相应调整;中、小学等则作为纯公共产品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在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近年先后投入200多亿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普及义务教育。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些地区的教育状况。

2.从我国教育经费的现状分析

(1)从教育经费总量的角度分析。从全国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1994年为3.18%,1995年为3.21%,1996年为3.33%,1997年为3.4%,1998年为3.76%,1999年为4.09%,2000年为4.31%,2001年为4.83%,2002年为5.35%,教育经费总量达到了5480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占GDP的比重,1994年为2.49%,1995年为2.51%,1996年为2.46%,1997年为2.50%,1998年为2.59%,1999年为2.79%,2000年为2.87%,2001年为3.19%,2002年为3.41%,2002年比1997年提高了0.91个百分点,达到了3114亿元,是自1989年对此项指标进行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体现了我国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教育的支持程度。

(2)从教育经费来源的角度分析。全国教育经费中的大部分一直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如2001年为65.92%。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主体为预算内教育经费,2001年为55.68%,且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略快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如2001年与2000年相比,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的100.5%。这说明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仍然以政府为主体,以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与非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基本持平。

(3)从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支出总数的比例1998年为20.89%,1999年为23.43%,上升了2.54个百分点,而小学经费支出则从1998年的31.43%下降为1999年的30.87%,反映出教育经费进一步流向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1998年为21.97%,1999年为23.98%,增长了2.01个百分点,小学经费支出则由1998年的33.20%下降到1999年的32.60%,表明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上的变化和支持力度。

(4)从在校生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占人均GDP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在校生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占人均GDP的比重1995年为121.51%,1996年为122.58%,1997年为128.99%,1998年为187.50%,1999年为190.01%;小学在校生生均经费支出占人均GDP的比重1995年至1999年分别为9.74%,9.82%,9.74%,9.90%,10.63%。反映出我国不同时期平均每个学生占有的教育经费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高等教育一直都是小学的十几倍,尤其在1999年达到了将近19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是我国对不同教育提供主体的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不同。二是分布在不同教育层次上的学生人数不同,越低教育层次上的学生人数越多。三是提供高等教育产品与小学教育产品相比本身需要的成本要大许多。

3.在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

(1)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自1998年起,连续5年,中央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大部分省市也比照中央的做法提高了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走出了低谷,由1995年的2.41%提高到2001年的3.19%。2001年全国财政性预算内教育拨款2085.68亿元,比1995年1193.8亿元增长了0.75倍。

(2)如期实现了“两基”奋斗目标。截至2001年底,全国实现“两基”的县数量已达2573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11个省市所辖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全国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8.6%,全国青壮年文盲由1990年的6171万下降到3000万以下,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

(3)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为464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68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96万人,分别比1995年的92.59万人和91.38万人增长了183%和114%。18~22岁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5年的7.2%上升到2001年的13.3%。另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迈出关键性步伐。

(4)民办学校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01年底,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已达56274所,在校生923万人,民办学校已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等各个层次。

(5)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呈现明显加快的态势。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大力应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和“校校通工程”的推进,都反映着我国教育技术正在疾步追赶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浪潮。

二、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1)财政教育投入虽然有了明显增加,但投人总量仍然不足。从国际对比的角度来看,目前发达国家的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1%,欠发达国家教育公共投人占cDP的比重平均为3.84%。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

(2)我国目前的教育投资结构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表现在基础义务教育方面,政府财政投入比重过低,影响了基础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作为政府财政投资的重点,由政府承担其主要投资义务,政府财政的公共投资占基础教育投资的比重达到80—90%。相比之下,我国财政投资占基础教育投资比例显然太低。二是表现在高等教育方面,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比例过低,来自个人的家庭投资比例过高,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从国际上看,高等教育资金来源于政府与民间的分担比例平均为39:61,虽然其民间投资的分担比例较高,但在民间资金来源中,由于社会捐赠和高等学校的产品销售所占比例较高,因而来自个人的家庭投资负担并不重。如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为24%。相比来看,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资金来源于政府与民间的分担比例为51:49。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6%。三是表现在对教育领域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方面,我国对教育领域的公用经费投入的比例偏低,不利于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国际上一般的认可标准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54:46;中等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60:40;小学初等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70:30。从我国教育领域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来看,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中的公用经费投入比例都相对偏低,尤其是中小学的公用经费投入比例更低。2002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支出中,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60:40;普通中学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89.2:10.8,小学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资结构比例为92.6:7.4。

(3)现行的财政教育投入分配机制不尽合理。从国际上看,中央和地方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担比例一般为60:40。而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担比例平均为37:63。特别是在社会受益最明显的小学义务教育投人方面,80%以上的财政投入是由地方财政,中央对小学义务教育投人的比例不足20%。这种政府间的财力与教育支出责任的非对称性,必然会由于县乡财政困难而影响政府对基础义务教育的财政收入。

2.现阶段我国教育财政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不同阶段教育实行无差别的财政政策,教育财力在三级教育间的分配比例严重失调。根据《1998世界发展指标》的统计,1995年低收入国家三级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之比为1:2.7:12.8,中等收入国家为1:1.2:2.9,高收入国家为1:1.5:2.2,世界平均水平为1:2.7:3.0。与此相反,长期以来我国却对初中高三级教育实行无差别的财政支出政策,以2000年为例,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初中高三级教育间的配置比例为33.15%:38.65%:21.99%,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之比为1:1.74:14.65,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展趋势存在明显的差距。

(2)国家财政缺乏必要的教育平衡机制,地区间教育发展失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后,由于在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并未在划分政府间教育事权职责的基础上相应建立规范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国家财政缺乏必要的教育平衡能力与协调机制,教育经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更加突出。从分地区的教育总投入来看,1996年教育经费支出东中西部之比为1:0.54:0.33,2000年扩大为1:0.47:0.30;从分地区人均教育投入水平来看,1995年东中西部人均教育投入分别为209.3元、130.1元、118.2元,比值为1:0.62:0.56,2000年东中西部人均教育投入为421.5元、230.5元、220.7元,比值扩大为1:0.55:0.52。

(3)税收政策对个人、企业和社会扩大对教育投资的激励效果不明显。现行税制中的相关税种为贯彻政府促进教育发展意图而规定的税收优惠措施,在形式与种类上比较单一,缺少应有的系统性与前瞻性,税收优惠的适用与受益范围比较窄,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制和企业所得税制中,对鼓励社会投资办学没有多大的激励作用,难以适应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的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有关教育的减免税规定过于粗糙,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制约了税收优惠措施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

3.我国财政对义务教育支出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重要的战略地位同小份额的资源配给的矛盾日益凸现,分配失衡成为主要矛盾。从整体的教育支出比率来看,我国财政用于义务教育的支出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2001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仅占全国教育经费的47%。而1995一1997年一些国家对初、中等教育的投入占公共教育投入的比重为,印度78.3%,巴西73.8%,墨西哥82.8%,马来西亚74.5%,韩国92%,菲律宾82%,美国74.8%,瑞典72.8%,英国76.3%。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义务教育支出所占比例过小。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经济简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经济简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按照不同时间、地域、部门等多条线索讲述了中国历史微观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和宏观上的经济现象,内容涉及政策制度、赋税制度、典籍、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介绍了几千年来中国经济层面上的变化发展。
  •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过去30年,"中国制造"靠的是便宜的资源、便宜的劳动力和便宜的价格,创新的动力不足,如今,中国身处一个新的时代,低成本优势渐渐难以维持,且企业面对的国内和国际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那么,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引擎是什么?这本书将以相当大的篇幅探讨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
  •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主要分为:综合篇、监管篇、经营篇、地方篇、大事记。
  •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类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生学习就业特点而编写,相对于其他同类教材,在编写上更注重实操性,突出一个外贸业务员从入门到成长的全过程。教材内容完全基于进出口业务流程,站在一个外贸业务员的视觉来阐述相关知识点。全书从熟悉商品、了解国际市场、选择境外客户开始,到出口报价、交易磋商以及合同履行全过程,共分为十二章。
  • 30岁前踏上财富自由之路:80后理财创富手册

    30岁前踏上财富自由之路:80后理财创富手册

    本书作者将围绕梦想、目标、价值观和策略这四大致富支柱,指导80后转变理财观念,教你掌握有效的投资理财策略,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财务自由。你将学到:如何构建适合自己的理财组合、怎样合理利用负债、科学储蓄并利用储蓄致富、股市投资的黄金法则、选择基金的技巧及投资基金的建议等。
热门推荐
  • 破钧仙路

    破钧仙路

    大神们都在玩电脑,某人穿越也变成了坑爹事,一个老实巴交的小子,原本从不被人看好。却因某坑货的出现,从此踏上修线路。并且,莫名其妙的扛上了破界称尊的重担……茫茫修仙路难行,唯有破军是称尊!
  • 玥君舞

    玥君舞

    玥君将目光从冰面移到男孩儿脸上,他有一双明亮的眸子,玥君看到他暖心的笑容脸上微微有些发烫,很快别开眼,轻声回答到:“我叫玥君。”“玥君?好名字。待你长大,我娶你可好?”男孩儿嬉笑着问道。“你!”玥君微怒,红着脸跑开,身后传来男孩儿爽朗的笑声。“丫头,记住了,我叫司马衷!”男孩儿冲着那个跑开的背影喊道。
  • 天价娇妻:总裁大人宠妻成瘾

    天价娇妻:总裁大人宠妻成瘾

    (推荐新文:【男神在此,总裁老公轻点爱】)她为寻少时那个模糊的身影,走过了大半个地球。无意爱上宛如恶魔的他,成了她此生的噩梦。“喂,女人!给你一百万。”从来厌恶女人的他居然对她有一种独特的感觉。“我死了,不是正和你意吗?”五年之后,她带了一个孩子以女强人的身份归来。失忆,车祸。奇怪的德国长官,九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喂,苏安安!”“干什么?”“以后我宠你,天价都不卖。”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犯罪调查科

    犯罪调查科

    一位队长,三位组员,一位实验研究人员,一位验尸人员以及一位特派警员。他们运用过人的智慧、经验以及各式科学仪器,侦破了一起又一起凶案。为死者讨一个公道,为凶手找一个“归宿”。他们就是百姓的守护神,恶人的死神!他们就是——犯罪调查科!
  • 都市之异能为王

    都市之异能为王

    一名失业的穷屌丝,意外拥有了异能。更没想到在最后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竟然成了最后的救世主。且看失业青年叶子修如何逍遥都市!
  • 废柴逆袭:站住,抢个劫

    废柴逆袭:站住,抢个劫

    一穿越,安榆就变成了沉安榆,昔日高级异能者瞬间变成弱不禁风的废柴女。什么?先天体弱,不能习武?连做个广播体操都能要死不活?什么?资质不行,难以成就武者大道?让我安心等待成年,去相夫教子?滚。姐就算再没有志气,也没想要窝囊的活着。这个连人在家中坐,祸都能从天降的世界,没有点自保的手段怎么成?不就是先天体弱么?找对了灵药,找对了功法,这不是能治愈的嘛!不就是资质不足?世界之大,辣么多丰富的修炼资源,多弄一些,堆也能堆上天不是!呔,前面那些家伙,看你们包裹款款,收获不错嘛。快快站住,让姐姐打个劫。某男带着三五兄弟刚艰难的猎杀了一头威猛的妖兽,扒皮拆骨,包裹鼓鼓,带上一路的收获就准备回城,天上掉下一个邋遢女,拦路就要抢劫。嗯哼,抢劫抢到他面前来了,难道不知道,他就是劫匪他祖宗?某男眼神一睨。兄弟们,上。该扒的扒,该抽的抽。初遇。她从天而降,正好砸在一堆物资上面,安榆的眼睛亮了,瞬间做了一个决定,准备来个劫富济贫。劫对方的富,济她的贫。奈何,人数和拳头,都不如,安榆惨退,还反被劫辛辛苦苦采摘的灵药。再遇。她从天而降,一把抢过某人守株月余的灵果佳酿。奈何,敌不过对方脸皮。灵果佳酿没捞到,还被对方抢走了全身的家当。又遇。我擦,怎么又是你。这次,某女转身就跑。
  • 青春在翱翔

    青春在翱翔

    主要讲了三个女孩和三个男孩的命运的故事。在里面,有快乐,有悲伤,有惊喜……直到最后,失去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
  • 逆道修仙

    逆道修仙

    修真之人进行的是逆天而修,固修为越高天劫越大。世间万千修真者,得道成仙者寥寥。其原因有二:修真者寿元比常人多出数倍,但未成仙,寿元仍有尽头。其一便是寿元尽而无所精进。盖逆天修真。无法抵御雷劫。本作主人公修为通天彻地,已然到了飞升境界,但修真界飞升者寥寥。为了寻求完全的方法,不惜踏遍天涯海角寻求方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寻到一奇书——《逆修决》,而逆修之路,岂是那么好走的……
  • 佞臣夺宠之贤妻休逃

    佞臣夺宠之贤妻休逃

    身穿到古代的林静娴,莫名其妙被认作了林府过继嫡女,本以为自己会过上米虫一样的生活,却是与她想的恰恰相反。嫡妹想要她代嫁进侯府,给一个残废当媳妇;庶妹看中了她的未婚夫,千方百计想要插足当小三。为了不让别人左右自己的人生,静娴只能奋起反击。可是内宅的明争暗斗已经让她应接不暇,一个更大的惊喜还在等着她,原来她的‘亲爹’没有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