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000000005

第5章 综合篇(4)

2.工人、农民社会生活满意度。工人对当前社会生活非常满意的占2.65%;比较满意的占21.85%;一般的占47.68%;不太满意的占10.60%;不满意的占12.58%;说不清楚的占4.64%。说明大多数工人对当前社会生活的总体认同性不高。农民对当前社会生活的总体感受非常满意的占8.81%;比较满意的占37.73%;一般的占27.67%;不太满意的占11.32%;不满意的占8.81%;说不清楚的占5.66%。说明农民对当前社会生活的总体感受比较满意。在对社会公平的评价方面,71.52%的工人受访者、43.67%的农民受访者认为“不大公平”和“很不公平”。说明工人、农民群体的社会公平感较弱。

3.工人、农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工人和农民受访者对政府工作的评价有其共同的方面,亦有其差异性。

(1)工人、农民对政府部门依法办事的能力评价。44.67%的工人受访者认为政府“能依法办事”或“基本能依法办事”,而农民被调查者对此评价略高,达到56.48%。调查中,不少受访者反映,一些地方的政府领导工作方式简单,政府对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越俎代庖,有的搞形式主义,引起民众的不满。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切实树立依法办事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受访者对政务公开程度评价不高,而对“窗口”部门的服务水平比较满意。66.44%的工人受访者、60.76%的农民受访者认为政府部门在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方面做得“一般”。59.33%的工人受访者、70.06%的农民受访者认为政府“窗口”部门的办事效率、工作程序、服务态度、工作作风、服务质量“很好”或“比较好”。说明在加强阳光政府建设方面各级政府任重道远。

(3)被调查者对当前政府提供的精神文化环境评价一般。50.33%的工人受访者、50.00%的农民受访者对当前政府提供的精神文化环境表示“一般”;41.72%的工人受访者、35.62%的农民受访者对政府提供的精神文化环境“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这也说明,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文化的需求在增加,而现有的文化设施已不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情况在农村尤其突出。

(4)工人农民对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不高。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到了工人、农民的普遍欢迎和支持,但对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评价不高。80.95%的工人受访者对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评价“一般”(69.39%)或表示“不满意”(11.56%),收费高、药品价格高且乱是工人受访者认为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58.86%的农民受访者对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表示“一般”(48.10%)或“不满意”(10.76%),“设施条件差”(73.13%)、“收费高”(55.00%)、“医生水平不高”(54.38%)、“药品价格高且乱”(46.88%)是农民受访者认为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见,如何完善公共医疗体系,加强医疗、药品价格的监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切实解决低收入困难群体无钱看病和就医不便的问题,依然需要地方政府下大力气。

(5)工人、农民认为政府社会保障与救济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66.67%的工人受访者、60.00%的农民受访者认为自己获得的社会保障“不够完善”或“很不完善”。93.53%的工人受访者、89.73%的农民受访者认为政府对社会保障与救济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

(6)大多数受访者对甘肃省出台的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调查中,接近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省委省政府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这说明,只要是政府真心为群众办事的好政策,肯定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赞许。

(7)受访者对当地政府在改善社会治安状况方面有更多期待。社会治安状况的好坏直接牵涉公民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调查中,36.66%的工人受访者、40.25%的农民受访者认为当地社会治安状况“好”或“比较好”。但是,48.67%工人受访者、42.77%的农民受访者认为当地社会治安状况“一般,还需要努力”;62.66%的工人受访者、55.97%的农民受访者认为当地公安机关对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不太有力”,反映了群众对政府在改善社会治安状况方面的更多期待。

(九)甘肃党政干部思想状况总体上呈良好态势

党政干部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者和组织者,是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决定着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决定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为此,我们就甘肃党政干部思想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1.在对我省省情的基本认识上,党政干部大多持谨慎乐观态度。在诸多社会问题中,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环境问题、三农问题、教育和科技发展落后等问题成为党政干部关心的热点。

2.党政干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率较高,对我国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持正确、合理的态度,但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比较淡漠。

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党政干部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和事业心明显增强,知识、能力、学历和个人道德修养受到普遍重视,但缺乏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4.在对自己工作职责和能力的看法上,大多数党政干部持积极态度,具有较高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调查表明,党政干部对岗位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而缺乏良好的竞争机制已成为影响党政干部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

5.在党政干部心目中,群众观点和奉献意识、开放思维和创新意识是一个领导干部最宝贵的品质。被调查者对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评价偏低,但对个体的自我评价却较高。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6.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表现出适应甘肃省整体发展要求的态势,但在个别干部身上还存在工作作风不扎实,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违法违纪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党政干部的心态与思想状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总体上与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这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条件。但是,当前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其担负的使命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如何提高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

三、舆情传播途径及利益诉求方式

(一)舆情传播途径

2007年,舆情传播途径没有出现实质性变化,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脑、手机的普及,网络传播途径更加强势,舆情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面更广。特别是由于网络监管的难度日趋加大,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别有用心的团体和个人利用网络造谣惑众,扰乱社会,严重冲击着良好的舆情环境。如何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舆情环境,是当前舆情工作部门需要破解的难题。

(二)利益诉求方式

2007年,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利益诉求都能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显示,工人、农民对政府的政策、干部(含村干部、社区干部、厂矿干部)的工作有意见,或当其权益受到侵害时,61.07%的工人受访者、64.56%的农民受访者选择“无可奈何,只好忍了”和“不采取任何办法”;59.06%的工人受访者、70.26%的农民受访者选择“向有关部门反映”和“与对方当事人或单位协商”;33.55%的工人受访者、54.43%的农民受访者选择“到信访部门上访”、“打官司”和“向人大代表反映”;0.67%的工人受访者、3.80%的农民受访者选择“自己采取武力等对抗措施解决”。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自己采取武力等对抗措施解决”的受访者比例与2006年相比有所上升,且农民受访者比例上升幅度比较大(2006年为1.3%),这一动向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2008年舆情基本趋势及舆情引导对策

(一)2008年舆情基本趋势

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和高度认同,甘肃民众对未来生活的改善抱有很大信心和期待,舆情环境不断优化。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对进一步改善民生做出了总体部署;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和谐抓民生”的决策正在稳步实施,人民群众对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满怀信心和热烈期待。我们认为,只要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求实地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好科学发展、关注民生两篇大文章,继续深化各领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好深层次社会矛盾,2008年全省舆情将继续保持健康、积极的总体态势。但是,在对2008年舆情发展趋势保持乐观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物价上涨、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继续扩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具有其历史性,非朝夕间可以完全解决,将不可避免地给全省舆情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在努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对由社会问题可能引发的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要给予高度关注。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做好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突发性事件的应对工作。

(二)加强舆情引导的几点建议

根据2007年甘肃舆情状况和2008年舆情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舆情引导工作。

1.充分发挥媒体作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全省各级各类主流媒体要积极发挥优势,加强对舆情的引导:一是要牢牢把握党管媒体原则,自觉遵守宣传纪律,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始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时政亮点上,引导舆情向积极的方向健康发展。二是要认真学习、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帮助干部群众更好地了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各项方针政策。三是要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舆论和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有力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的影响统一起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改进报刊、广播、电视宣传的形式,增强宣传工作的感染力,把体现党委政府的主张和反映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始终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四是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新闻发布的时效性,特别是主流媒体要确保对重大政治、经济、社会事项在“第一时间”的发布,以权威报道抢占舆论制高点,引导舆论、优化舆情。

2.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一是建议结合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实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乡镇、入社区”战役,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增强理论宣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实效性,使全省基层干部群众共享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是建议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继续实施“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鼓励和引导文艺院团深入农村演出,用内容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作品,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全省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三是大力宣传弘扬甘肃精神和“陇人骄子”典型事迹,开展全省人民群众参与的“弘扬甘肃精神、提升陇人品格”大讨论。通过宣传讨论活动,切实做到用甘肃精神激励人,用典型事迹感染人,使全省民众在讨论中受教育,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和思想道德水平。

3.进一步加强党政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我省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表现出适应甘肃省整体发展要求的态势,但在个别干部身上还存在宗旨意识比较淡漠、缺乏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工作作风不扎实、违法违纪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干部大规模轮训这一有利契机,全面、系统地在各级干部中间深入开展认真学习、全面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活动。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全省广大干部的自觉追求,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4.强化网络舆情汇集与引导能力。一是舆情工作部门应更加注重运用词频分析等技术手段汇集分析网络舆情,增强引导网络舆情的针对性;二是加强政府网站建设,通过发布权威政务信息、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接受人民群众投诉等形式发挥舆情引导作用;三是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监控,严格规范网站的信息处理行为,对那些发布低俗信息、制造虚假信息,甚至有意识地与社会主流舆论“唱反调”、恶意干扰舆情的网站,要依法给予整顿、取缔;四是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扩大官方网络评论员队伍,形成网上正面舆情的强势。

课题组成员:宋学功索国勇霍晋涛

执笔人:宋学功

甘肃省社会和谐稳定度评估问题研究

宋学功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首次把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确定为我们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有组织地广泛联系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此,结合甘肃省情,构建一套社会和谐稳定度评估指标体系,全面把握全省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及时预警潜在的社会风险,对于我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和谐稳定状态发展变化的系统模型

社会和谐稳定状态作为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因此,运用系统动态分析方法,建立科学的系统模型,有机整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诸多因素,进而形成评估指标体系,才能对社会和谐稳定状态作出正确评估。社会和谐稳定状态发展变化的系统模型应该包含社会和谐稳定的内涵、社会和谐稳定的支撑体系、评估方法等要素。

同类推荐
  •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介质,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媒体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 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将重心放到科学与数学教育上,各级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生存的挑战。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之一罗恩菲尔德继承杜威等人的进步教育理念,以有益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一理由为艺术教育辩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艺术教育界终于从艺术学科的观点中发展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上述内容将在本书第二、三章得到详细阐述。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为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设计。这此进本书第四、五章的内容。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哈佛和耶鲁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

    本书从对现实问题的探讨和分析着手,以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人文理念去认识、了解问题,运用调适技巧,深入内心世界,奔向快乐之路。讲述了长年在乡村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普通老师是如何为生存而奋斗、如何为教育而拼搏的一个个平凡小事。
  •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本书沿着中国广播文艺的发展脉络.对各种广播文艺形式的艺术特征和意境营造的细密之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其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机融合是写作的主要特点。
热门推荐
  • 娇妻难追:霸道总裁宠妻上瘾

    娇妻难追:霸道总裁宠妻上瘾

    一个普通的都市珠宝设计师本身过着两点一线的平凡生活,就在某一天一个身价过亿的霸道总裁突然闯进了她的生命里,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走,我们去吃饭。”“不去。”“走,带你去见我家老头。”“不去。”“走,我们去生孩纸。”“你自己去吧。”“走,老婆子我带你去环游世界。”“罢了,罢了随你了,反正一辈子被你纠缠习惯了。”
  • 功夫圣王

    功夫圣王

    国术的核心,内家拳到底有何神秘武林,只存在于影视作品当中,还是就在我们身边看平凡少年如何一步步走上武道巅峰,演绎一段功夫传奇,弘扬中华国粹,斗地痞,护校花,纵横黑市拳台,阻击境外势力,争霸世界级格斗王者,守国魂,终成民族脊梁
  • 一念为魔

    一念为魔

    一场千年之后的劫难,让一个少不经世的孩子提前来到了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一人双身,是来拯救世界?还是诸神酝酿的一个惊天的阴谋?********未来,只在我手中;不向上天屈服,不向任何人屈服,未来世界,由我改变!(附言:新人新书上传,望大家能够喜欢,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穿越之笙歌

    穿越之笙歌

    现代职业药师刘葵穿越到古代一个架空的朝代,成为阳国丞相府的上官大小姐,于是开启了她的不一样的人生之旅。
  • 末世大领主

    末世大领主

    王博带着“大领主系统”魂穿末世,却阴错阳差的成了一头丧尸......谁说丧尸只会追着人傻咬,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进化之路。又是谁说的异兽只是会掉宝物的无脑怪物,它们也有堪比人类的智商。当丧尸和异兽有了灵智,这个世界就变得更好玩了。其实在末世当领主还是蛮悠闲的,平时的日常就是管管领地、搞搞科研,或者逗逗异兽、种种良田。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足够强大!
  • 方山文宝禅师语录

    方山文宝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水熊虫历险记

    水熊虫历险记

    僵化的人类社会,主导历史进程的是掌握权力、支配资源的统治集团,为人民服务也好,还权于民也罢,只是一种口号,跟阿弥陀佛和上帝阿门一样,被愚弄、被欺骗的是那群愚昧无知、保持沉默的大多数,是被牵着鼻子走却不知道去哪的不明真相的群众。然而,大限将至,神谕降临,使徒来袭,“人类再造计划”启动,没人能置身其外,政府首脑、军事统帅、商界大佬、科技精英、学术大牛、中产阶级、平民百姓无一幸免,各方势力角逐,争夺重建世界新秩序的领导权,而“神”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正如在上一次人类新纪元开启后的“人类补完计划”中那样,只是这一次人类新纪元开启的主导者是“人”,而不是“神”,大浪淘尽,尸骸遍野,最后幸存下来的会是谁呢?
  • 银河对面恋着你:呆萌甜心遇到爱

    银河对面恋着你:呆萌甜心遇到爱

    一个呆萌的小萝莉救了一个不明身份的小男孩。一个阳光帅气的‘‘副’’校草恋上了活泼勇敢的少女。这四个人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
  • 十二生肖轮回传

    十二生肖轮回传

    渡十二轮回,成无上真仙!!!!!!ps1: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拜谢!ps2:虽然简介简单,但是内容很丰富哦!ps3:相信你们不会后悔,O(∩_∩)O哈哈~
  • 园林绿化工培训教程

    园林绿化工培训教程

    本书介绍了园林绿化工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园林植物的养护与管理、常用园林绿化机械等,语言通俗简洁、内容丰富易懂,既是园林绿化工的培训教材,又可供一般读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图书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服务业,门类齐全,技术方法先进,专业知识权威,既有种植、养殖新技术,又有致富新门路、职业技能训练等方方面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让农民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奔向致富路;同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