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000000037

第37章 专题报告篇(6)

8.老年残疾问题值得重视。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等原因,各种残疾类型及致残因素不尽相同。如最常见的白内障以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发病率偏高,由白内障引起的视力残疾人占视力残疾人总数的46%,农村视力残疾人中46%为白内障患者;老年性耳聋占听力残疾人数的比重较大。我省65岁以上老年残疾人丧偶比例较大,65岁以上1626人中,丧偶780人,占48%。主要原因与康复医疗水平、男女平均寿命差别和老年人再婚率低等有关。残疾人生活、婚姻、受教育程度、就业等状况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问题将是今后老年残疾人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9.惠残助残法规政策落实得不够。虽然社会的一个转变就是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向全体老年人、残疾人和处于困境中的儿童转变。但是目前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和得到的优惠与法规政策的规定和要求有较大差距,有的优惠扶助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主要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本课题组经过对138位残疾人访谈和问卷调查,并与13位基层残联干部和从事理论问题研究的9位学者交流,认为理论界应该更关注残疾舆情中的最大最主要的问题:社会保障中的教育问题、农村残疾人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交往、政府惠残助残政策的反馈。

二、甘肃残疾人舆情透析

(一)社会保障是残疾人普遍关注的首要的问题

由于残疾人与健全人存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使之面临身体功能、生活能力或社会能力等方面的障碍,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必须由国家给予适宜的扶助,以保证其作为公民的基本尊严和生活权益。所谓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1.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面临新的问题。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残疾人生活保障出现新的问题。甘肃占88.39%的农村165.38万残疾人口,其生活与社会保障出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

(1)残疾人相对优惠待遇消失,与健全人的收入差距拉大。据甘肃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被调查的残疾人口有4557人,残疾人家庭户3869户。被调查户2005年度人均收入2737元,城市调查户人均收入5850元,农村调查户人均收入2090元。有残疾人的调查户人均收入2051元,比全省人均收入低686元。其中,城市有残疾人调查户人均收入4377元,比城市人均收入低1473元;农村有残疾人调查户人均收入1815元,比农村人均收入低275元。

(2)农村的基本公益积累减消,扶助贫困残疾人的经济来源缺乏。取消农业税之前,根据有关规定,从农业税中提取6%作为社会和自然灾害减免资金,其中一部分可用于补贴残疾人的生产和生活。农业税取消以后,基层乡组织实施社会救济的唯一资金来源也已消失。目前,普遍的情况是在农村除了对残疾人减免义务积累工和宅基地的规费以外,基本没有其他日常的帮扶和救济手段。

(3)目前的扶助措施难以使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状况。被调查有残疾人的调查户,2006年人均收入在683元以下的绝对贫困户占9.87%,人均收入在684~944元之间的低收入户占9.12%。城市有残疾人的调查户,人均收入低于683元的绝对贫困户占1.92%,人均收入在684~944元之间的低收人户占2.13%;农村有残疾人的调查户,人均收入低于683元的绝对贫困户占10.97%,人均收入在684~944元之间的低收入户占10.09%。

(4)农村重残和一户多残家庭进一步边缘化。有自立能力的残疾人可以通过扶贫开发项目得到帮扶,通过小额信贷发展养殖业等项目,而一户多残和重度残疾人家庭往往得不到这样的金融支持,所以在现有的扶贫政策和制度面前,他们越来越被边缘化。有残疾人的调查户人均住房面积为17.64平方米。

(5)全省肢体残疾人58.4.万人,在六类残疾中比重最大,占31.22%。主要致残原因除生病引发的有46.6%,工伤及意外伤害致残占多数。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高危性体力劳动特别是建筑业、开掘业,由于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措施,摔伤、砸伤、机械致伤等事故发生率较高,由此造成的肢体残疾占肢体残疾人总数的21%。原因不明致残占7.4%。肢体残疾已占到农村新增残疾人口的三成到四成,其中以青壮年尤为突出,这已成为农村新的问题。

被调查残疾人中,分残疾类别看,智力残疾领取低保金或救济金的比例相对较高。

2.加大教育覆盖程度,让残疾人成为社会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省被调查人口中,文化程度存在地域和性别差异,总体来看,不识字人数占到了1/5,文化程度和人数呈金字塔状,文化程度越高,人数越少;城镇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农村,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的教育程度高于边远贫困地区;男性受教育程度和人数普遍高于女性,随着学历的递增男女性别比递增,研究生学历中女性仅占到男性的一半。

调查显示,我省从事农业生产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如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一项,不识字残疾人占46.13%,对新信息、新技术的接受和采纳都不高,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从事现代农业的技术要求。因此,应加强农村文化基础和新型科普技术培训,以提高残疾人劳动生产率,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610人,占从业残疾人总数的93.4%,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全省水平。

(二)农村残疾人的政治参与

1.选举与被选举。通过对会宁、凉州区、天水三地农村残疾人150户的问卷调查表明,农村残疾人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交往呈现如下特征:农村残疾人政治参与热情较高,但在政治生活中地位较低,经常处于被支配地位,利益表达渠道不多,对外来压力往往采取忍让态度;农村残疾人自我封闭的现象比较普遍,与外界交往较少,社会地位不高。

(1)选举与投票。大部分调查对象参加过村委会选举,并且进行了投票,在“参加村委会选举”项中有110人划勾。138份有效问卷中有110人参与,占79.7%。

在“您投票是自己划还是别人替代”项,有71人是自己投的,有24人是别人代的,未答和漏填的42人。说明51%的残疾人是珍惜自己权利的。

(2)被选情况。少数农村残疾人有成为村干部的愿望,也有人推选农村残疾人作为村干部候选人。在“您想不想成为村干部或者其他什么干部”一栏中,138份问卷有101人做了回答,其中89人明确回答不想成为“村干部”;但有15人回答“想成为村干部”,占14.8%。这个比例还是不低的。

在“有没有人推选您为村干部候选人”一栏中,94人选择“没有”;但选择“有”的也有2人,占2.13%。

(3)政治潜能。多数调查对象对农村残疾人的政治潜能是认可的。在“您认为残疾能不能成为村干部”一栏中,138份问卷中有89户做了回答,其中71户认为农村残疾人有可能成为村干部,占51%。这说明残疾本身并不是影响农村残疾人政治参与的决定因素。

(4)政治地位。在“您认为您平时说话对周围的人有没有影响”一栏,138份问卷中有93人选择了答案。其中认为自己说话对周围人“影响较大”的只有5人,只占5.4%;认为“没有人听我的”有31人,占33.3%;而认为“一般是我听别人的”高达57人,占61.3%。后两项合计达66.7%,说明公众的多数对残疾人的政治意见是持公允态度的。

2.农村残疾人政治参与的渠道或途径。农村残疾人政治参与的渠道或途径非常有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残疾人组织的缺乏。

(1)参加残疾人组织选举情况。只有极少数农村残疾人参加过组织或其他组织的选举活动。如前述79.7%的人参加过村委会选举活动,只有3.1%的人参加过残疾人组织的选举。

(2)农村残疾人利益表达的渠道不多。比如多数农村残疾人一般不向组织上反映问题。在“您从来没有向组织上反映过问题吗”一栏中,138份问卷有95份作了选择,其中74人选择“从未反映过问题”,占77.9%;“反映过问题”的有23人,占24.2%。

(3)大部分农村残疾人没给干部提过意见。在“您给干部提过意见吗”一栏中,138份问卷有121份做了回答,其中98人“没有提过”,占80.99%;而23人选择“提过意见”,占19%。

(4)上访过的农村残疾人比例更小。在“您上访过吗”一栏中,138份问卷有109人作了选择,其中“上访过”的只有6人,占5.5%;“未上访过”的达103人,占94.5%。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此,应建立健全乡村残疾人平等参与村民自治的民主制度,保证残疾人的合法参与权得到充分发挥,民主权利得以保障,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自然和谐发展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推进残健共融,采取多渠道多角度的方式,教育残疾人发扬“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三)惠残助残政策的反馈

有些人可能认为,处于弱势的残疾人社会政治态度不可能构成对形势的多大影响,但在此必须强调两点:一是不容忽视当代中国残疾人的法律地位,二是更不容忽视当代中国残疾人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残疾人保障法为基础,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为配套,以县乡村扶助残疾人优惠规定为延伸的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是与蓬勃发展的残疾人事业相比,与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相比,立法上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残疾人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如教育、就业、康复医疗、公共设施利用、住宅等方面,尚未上升到国家法律意志的层面。在此前提下,对于残疾人政策、措施的监督相应的也就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四)残疾人群体对社会环境的态度

1.残疾人群体对社会环境持基本满意的态度,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也是拥护和赞成的。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不甚满意的态度也是普遍存在的,如贫富差距拉大、个人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等方面,因为这些直接影响到该群体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心理上的平衡。

2.对残疾人群体而言,能否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状况是当前最为关心的方面。而残疾人群体对时事政治等给予相对较少的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3.在调查过程中,残疾人群体普遍对自身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表示了无奈。认为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与自身素质不高有着较高的关联,要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除党和政府出台相关倾斜政策予以扶助外,当务之急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因此,从长远来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关部门在对残疾人群体进行物质援助时,更应注重其能力的培养、培训,增强其自助的本领。

4.部分残疾人预计七八年内生活即将发生改观,表明了人们对党和政府执政、行政能力的信任和期盼。期盼目前国家实行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但部分人认为城市居民可以享受,作为困难企业残疾职工却被排除在医保范围之外,对此很不理解。

三、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对策

1.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加大对残疾人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切实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残疾人的困难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之一;逐步增加残疾人扶贫、就业、康复、教育等重点工作的投入,尤其要扩大社会帮扶、危房改造、白内障复明手术、轮椅捐赠、聋儿语训、扶残助学等项目的实施面,不断满足残疾人的迫切需求。

2.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优惠政策,加大有关残疾人法规政策落实力度。建议适时修订1999年施行的《甘肃省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扩大优惠覆盖面,提高优惠幅度;加大政府及人大的督查力度,督导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特困残疾人救助办法,制定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办法,解决残疾人的突出困难和残疾人事业中的突出问题。

3.建立“一户多残”、“一户重残”的低收人家庭特殊医疗保障救助体系。应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适当提高城乡残疾人的低保标准,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建议由财政解决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参合金,适当提高特困残疾人的报销标准,扩大报销范围;结合和谐社区建设,推进残疾人社区保障,解决低收入家庭特别是“一户多残”、“一户重残”家庭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重视建立托养服务机构,开展托养服务工作,改善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的状况。

4.大力推进残疾人教育工作。应加快出台《甘肃省残疾人教育条例实施办法》,依法推动特殊教育加快发展。加大政府投入,改善现有特教学校办学条件;重点扶持兰州市盲聋哑学校,在甘南、临夏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特教学校;支持“手语字幕工程”和农村文化事业,确保真正实现残疾人教育公平。

5.倡导“积极老龄化”,探索老龄残疾人工作新思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积极老龄化”,意指在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老年残疾问题有范围广、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残疾风险高等特点。为实现无业重度残疾人老有所养,同时减轻国家和社会救助的负担,应把无业重度残疾人的养老尽快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之中。

6.借鉴国外残疾人就业配额政策,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有残疾人就业配额政策,而且大多按残疾程度计算点数,这种做法考虑到了残疾程度对就业的影响和企业安置的困难,因此是比较科学的。甘肃省在推进按比例就业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更加调动企业安置残疾人的积极性。

7.建议尽快建立甘肃省残疾人事业研究院。目前国内相当一些大学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北社科院等均和各级残联合作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开展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建立甘肃省残疾人事业研究院,需要和省残联合作承担大量的研究任务,如眼下通过调研掌握甘肃残疾人就业岗位的基本状况,并通过职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对甘肃残疾人职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环境进行多角度研究。

执笔人:王旭东

课题成员:张恩和杨荣刘永雷杨文德

甘肃省民众心理和谐问题调查

谢增虎

同类推荐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本书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结构、乡里社区内居民的姓氏分布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宗族内部各成员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家族宗族关系对外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本书由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组织编写,作为重庆市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围绕我国及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学位管理、研究生思政建设及专业学位发展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教育进行了系列的理论探讨。
  • 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由江锋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讲述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甘肃省陇南市是2008年我国重大地震的一个重要区域,在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口迁移和异地搬迁安置,是重建工作的一个重点。陇南市又是我国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研究这个区域的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对策问题,有着非常现实
  • 教育,诗意地哲思

    教育,诗意地哲思

    本书是由多篇散文式的教育随笔编辑而成,以一线教师的视野审视教育,在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中倾注笔者对教育的理解。书稿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散文,第二部分是教育效应,第三部分是心理反思。书稿为随笔原创,随意洒脱,有别于一般的教育论文,有一定的可读性。
热门推荐
  • 恶魔的禁锢

    恶魔的禁锢

    为了钱,她被哥哥卖到夜总会。那一夜,她被一个猛兽强行缠绵。处女的身子,换来了一瓶名牌避孕药。行尸走肉在城市中穿梭却,不想与他碰撞。“金不瑶,你是我的女人,和我上过床的女人!”他霸道的将她禁锢在自己的身边,强迫她一次又一次与之缠绵。她惊慌失措,她歇斯底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求你放过我”“除非,我对你的身体没有了兴趣”!这是一个俗套的故事,有兴趣的亲请追随!
  • 玻璃塔里的流年

    玻璃塔里的流年

    像一座玻璃塔一样,我们的生活被注满咸咸的海水,以玻璃的透明度,展示你所有未说明的情感.
  • 帝国召唤系统

    帝国召唤系统

    在系统的帮助下她的字典里只有战战战战战战
  • 半随清风因似尘

    半随清风因似尘

    十九岁,谭洛在人生中第一次谈恋爱,但却因为金钱而被抛弃;二十岁,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酒后乱性,她竟然怀孕了,本着作为女人的思想,她把孩子生了下来,飞去了国外;二十三岁,她从日本以专业调香师的身份带着儿子归来。偶然她的照片被登载于一本杂志的采访专栏,一条辉煌的道路就此展开。“易先生,您能不要和一个孩子抢吃的吗,怎么看都很幼稚的。”坐在她面前的男人握着手中的叉子优雅一笑:“我比较饿。”被他们夹在中间的男孩一脸无奈:“老爸,亲妈,牛排已经凉了。”
  • 自定义游戏系统

    自定义游戏系统

    用5000块买来的系统有多厉害?真是太麻烦了,还要自己选择奖励的等级和熟练度。等等,连获得的奖励也能自己选择,太好了。介绍绝不种马不黑暗几乎是无敌流。有可能连女主都没有,我是绝对绝对绝对不会告诉你们,作者自己也是个单身了20多年的单身狗根本就没谈过恋爱。
  • 盛世之天骄

    盛世之天骄

    一次妖魔众们前程未卜的群穿,一回红尘里最激烈残酷的对决。是怎样的灵魂烈火中绚烂摇曳,方铸一个巅峰盛世的盘涅雄飞?英雄、美人,生死荣辱,家国与社稷,为您讲述动荡天地间,两个人风雨无晦的相爱,和一众人名垂千古的相佐。*-*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唐长孙皇后:《春游曲》。
  •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她勇于摒弃古典芭蕾,创立自成一格的全新舞蹈门类;她勇于藐视婚姻,向传统道德观念发出了挑战;她勇于承受磨难,亲生孩子离她而去也没能击垮她;她是一个特立独行、要求绝对自由的精灵。邓肯所承载的文化矛盾与内心的情感纠葛,非同一般,人们很难理解她是如何将苦难转变为幸福的驱动力,使苦难变成创作的源泉。本书就是这位艺术家的自传作品。在书中,她讲述了自己在多灾多难的生活中抗争坎坷命运的曲折经历,展现了令人震撼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更是一部艰辛而多姿多彩的奋斗史。
  • 猫的神诡奇谈

    猫的神诡奇谈

    这是一个发生在一座诡异都市里的神秘传说,一切从一场雨后开始
  • 天师养成系统

    天师养成系统

    天道化身青龙,赏罚分明,以天心体凡心地脉化身黑龙,总理阴阳,运转山川河流人道化身赤龙,集天下人气,以人胜天,自强不息.这是一个龙形生物穿梭时空,以僵尸世界为基,布教万界的故事。ps;主角是天师道长林正英徒弟QQ群:259864511
  • 美味农家女

    美味农家女

    蛇蝎心肠的大伯娘,居然要把我送给一个变态老头子做妾,幸好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