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000000027

第27章 社会热点篇(6)

行业内部收入差距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一样,是引起收入差距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以上统计显示:十大社会阶层中认为行业内部收入差距“很大”的主要有:产业工人、私营企业主和经理人员;认为“不太大”的主要有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员工;认为“不大”的主要有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这说明,在企业中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在机关、事业单位中这种差距不是很明显,在其业内就业者的心理承受范围内。

(六)取消农业税、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的认识与分析

据统计,2006年和20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相比,均将高出4个百分点,与往年比,呈现出继续缓慢扩大趋势。2006年和20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分别增长10.5%和1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将分别为6.1%和6.0%左右。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依然很大,城乡居民的购买力,初步估计大约有8~10年的差距。

从2005年起,甘肃全面取消农业税和牧业税,实现农(牧)业生产环节零税负。甘肃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决定要不断强化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进一步调整分配收入结构,加大向农村的倾斜力度,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此举将进一步减轻甘肃农民负担,促进全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消农业税和扩大农村社会保障是政府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甘肃社会各阶层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以上数据显示,认为“可以缩小城乡差距”的每个阶层所占比例都不大;认为“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但不明显”几乎所有阶层都占较大比例,主要有国家与社会管理者(76%)、经理人员(59%)、办事人员(53%)、农业劳动者(48%);认为“不可以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有专业技术人员(42%)、下岗失业人员(28%)以及产业工人(27%)和农业劳动者(27%);回答“不知道”者以产业工人居多(30%)。可以看出,取消农业税和扩大农村社会保障是政府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的切实可行举措,并得到了多数民众的认可,但由于诸多原因,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还需更大的努力和更长的时间。

三、对未来收入差距发展趋势的认识与分析

甘肃省社会各阶层对未来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计,是我们了解收入差距这个社会热点问题未来变化的重要方面。

选择收入差距将会“继续扩大”的主要有下岗失业人员、农业劳动者、产业工人,最高比例是47%;选择“逐步缩小”的主要有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国家与社会管理者,最高比例是37%;选择“基本不变”的主要是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商业服务业员工,最高比例是4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低收人人群绝大多数倾向于认为今后收入差距还会扩大。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低收入群体对未来的收入能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普遍没有信心,认为“有钱的人会更有钱,没钱的永远也没钱”。多数人认为:一是农村大量劳动力脱离土地流入城镇以及城镇失业率的上升,致使普通劳动者供大于求,导致其收入水平难以提高,甚至于绝对水平下降;二是政府对低收人群体扶持政策的力度不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从而影响货币工资的价值;三是垄断性高收入依然存在。所有这些将使广大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2.中、高收人人群绝大多数人认为今后的收入差距将会逐步缩小。他们中多数人认为政府今后还会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缩小这一差距,抑制社会不公平问题,逐步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创建更为和谐的社会。

3.认为今后收入差距基本不变的社会群体,主要是私营企业主和经理人员,他们认为实现一个较为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任重道远。在我国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适度拉开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收入差距过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公平没有统一、绝对和客观的标准。收入分配公平实际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目标。适当的收入差距(排除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体现为一种公平竞争,有利于创造激励机制。因此,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保持目前这一态势。

甘肃省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对“四个全覆盖”等举措推行情况的调查

邓慧君

为建立健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解决在广大群众中反响强烈的看病难看、看病贵问题,2006年底甘肃省在全国率先推出要在2007年底在全省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全部农村人口,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市非职工人群,床位补贴翻番、济困床位制度覆盖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供给覆盖全省乡镇的“四个全覆盖”举措。这一举措是省政府2007年为民办的“12件实事”的重要内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热点调研组对这一重大决策在社会各阶层中反响如何,社会各阶层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思路以及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如何认识等问题进行了舆情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5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7份,经过统计我们了解了社会各阶层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政府改革思路的认识、态度和想法。

一、问卷统计与分析

(一)社会各阶层对“四个全覆盖”举措的了解情况

对“四个全覆盖”举措“了解”程度的排序依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农业劳动者、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了解的比例最高,说明知识分子比较关心政府的相关举措;农业劳动者由于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故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关心医疗保障方面的举措;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了解”的人数基本相当,这部分人经济收入比较好,对优质医疗需求比较迫切,也需要医疗保障措施的出台和完善,对医疗保障措施还是比较关心的。但国家社会管理者对省上出台的“四个全覆盖”的了解排序为第三位,是不太理想的情况。产业工人“了解”的人最少,仅有1.49%,这一现象说明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享受企业的医疗保障,故对医疗保障制度等了解不够。

“了解得不全”的人在国家和社会管理者中比例最高。“不了解”的人除国家和社会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没有达到半数外,其他社会阶层的被调查者都占半数以上,说明这项举措的宣传还不到位,以及相当一部分人对与己关系不够密切的政府决策不关心。大多数人不了解这项举措,显然不利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进,也不利于化解百姓在看病难问题上的不良情绪。

(二)看病难问题的阶层认知及其选择依据

在“哪个阶层中看病难的问题最为严重”的认知和判断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农业劳动者中超过半数的人首选农民;办事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中超过半数的人首选下岗失业人员,私营企业主和产业工人里的10.00%左右的人认为是产业工人。在十个社会阶层里,有五个阶层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看病难问题在农民里最为严重,另有两个阶层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是下岗失业人员,这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虽然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这项制度还在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它的推行只能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一选项说明大多数阶层的认知还是比较客观的。下岗失业人员医疗保障水平很低,有的甚至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这一群体里也是比较突出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是产业工人,这一认知也不可忽视,产业工人的医疗保障程度也比较差,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对于选择看病难问题在哪个阶层里最突出的依据,认为收入状况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比例依次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81.81%,经理人员78.26%,私营企业主80.77%,专业技术人员81.96%,办事人员76.47%,个体工商户79.55%,商业服务业员工64.86%,产业工人73.13%,农业劳动者55.37%,下岗失业人员78.13%。在这个问题的认知上,绝大多数人认为经济状况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而对医疗保险参加面窄并不是太肯定,说明人们的社会医疗保障意识并不是太强,还没有了解或感受到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益处。

农民选择收入状况是看病难问题依据的比例最低,只有55.37%。而农民中50.75%的人认为是参加医疗保险的状况,这一比例在各阶层里是最高的,说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实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农民尝到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甜头。而下岗失业人员由于社会医疗保险不健全,还没有享受到社会医疗保险的益处,认为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状况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选项的人只有18.75%,这和农民形成鲜明的对比,比农民要低得多。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绝大多数人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部分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说明老百姓对这项举措还是充满信心的,这符合举措推行的实际情况。国家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农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认为能解决的比例较高,占到20%以上,说明这部分人对新农合的态度还是比较乐观的。经理人员、农业劳动者和下岗失业人员认为不能解决的比例较高,因为农业劳动者和下岗失业人员是困难群体集中的阶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困难群体中更为突出,所以农业劳动者和下岗失业人员中的一部分人对能否解决仍然持怀疑态度。

(四)“四个全覆盖”举措推行以后能否解决看病难问题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下岗失业人员68%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能缓解看病难问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阶层的选择相对低一些,这四个阶层的大多数人经济收入较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他们身上更为突出,所以这项选择要低一些。另外因为这项举措正在推行,许多人还不了解,也有比较保守的选择或不排除错误选择的现象。

(五)对政府在医疗保障制度方面“社会统筹、政府补贴”基本思路的理解

这个问题的选择比较有难度,本次调查试图了解社会各阶层对政府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建立方面的思路和相关政策的知晓情况。从统计看出,各个阶层“了解”这一思路的人比较少,其中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农业劳动者“了解”的比例略高,而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个体工商户“了解一点”的比例较高。究其原因是这几个阶层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内容,信息比较灵通,故他们的了解程度都比较高。农业劳动者“了解一点”的比例最低。农业劳动者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农业劳动者中的情况参差不齐,有一部分人能够积极接受新知识,了解政府的决策,所以他们选择“了解”的人并不低,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水平低,“不了解”或没办法了解政府的决策,故选择“了解一点”或“不了解”的比例又在农业劳动者阶层里是最高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是一项新型的社会事业,其中牵涉到医疗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人们对这项制度的基本思路不了解或了解得比较少是很自然的现象。

(六)医院应该由谁来监管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农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认为应该由政府监管的比例较高,说明他们存在依赖政府的心理,特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的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们最看重的是政府监管;个体工商阶层对社会力量监管的期望值比较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产业工人认为通过健全法律来加强医院管理的比例较高,说明这部分从业人员法律、规则意识强。下岗失业人员中选择由医疗机构自我约束的比例较高,说明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医院自我约束抱有希望。

(七)医院是否可以赢利

社会各阶层认为医院“应该赢利”的人比例较低,绝大多数或将近一半的人认为医院可以“部分赢利”,说明人们对医院的“部分赢利”还是能够接受,态度也比较明智。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产业工人认为“不能赢利”的比例较高。各阶层认为“不能赢利”的比例远远高于“应该赢利”的比例,说明绝大多数人认为医院不能完全赢利,“部分赢利”是尚可以接受的。

(八)医院应该如何赢利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认为应该由社会保障系统支付的比例较高,说明这几个阶层对未来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的趋势认识还是比较客观,也对目前推行的社会医疗保障工作抱有信心。至于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几个阶层认为由政府支付,是因为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还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属于城镇非职工群体的重要组成人员,没有经历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带来的益处,认识也就自然停留在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支付的阶段。

同类推荐
  •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我的儿子并非天赋异禀、我的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吗、我对儿子的教育完成了吗、我儿子是怎样成为少年学者的、我具备把儿子培养成学者的技巧吗、人们对卡尔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我的儿子真的受益于早期教育吗等。
  • 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名师解惑丛书)

    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名师解惑丛书)

    本书主要通过各种案例训练青少年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青少年朋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档案信息检索

    档案信息检索

    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档案信息以及相关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尤其关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检索的现状与实施。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 美国教育借鉴力

    美国教育借鉴力

    本书从亲和力、激励机制、社区协同等几方面,对美国的教育最新研究进行了编译并作了点评分析,并与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研读。
热门推荐
  • 算不算韩娱

    算不算韩娱

    一个棒子穿越到我大天朝的故事。。。。。。(新书大家看一看吧,求推荐,求收藏)
  • 骇客纪元

    骇客纪元

    不知是过了多久,世界经历了无数的轮回,世纪与世纪的擦肩,岁月与岁月的碰撞。如今至此,已不知是何世纪,只知道这是一个属于电子与机器的时代。人为何而生,是因为何而战,生来猎取他人生命,渐渐演变成了一种习惯。这便是骇客纪元,是骇客们赖以生存的时代,是弱肉强食的时代。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只有利与私的交易。
  • 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

    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的核心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希望能将中国顶级CEO的经商智慧和人格品质传承下去。不仅鼓励更多的人学习企业家那种做人做事的方式,还要帮助更多的创业者、企业家了解、探索科学、实用的经营管理模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 小故事大道理:习惯左右孩子一生

    小故事大道理:习惯左右孩子一生

    “一个人养成一种习惯,然后又逐渐被这种习惯所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习惯就像一把钥匙,人的一生都会随身携带,好习惯可以开启成功和幸福之门,带领你走出扑朔迷离的大海,为你的人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坏习惯则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功之门,把你带到堕落和颓废的路上去。”
  • 骄傲与傲骄

    骄傲与傲骄

    楚未含着白金汤匙出生,又帅得一塌糊涂,顶着校草的名头更惹来不知多少女生追逐。无数人的簇拥,加上家世显赫,让这位大少爷脾性相当傲慢。柳箬和楚未从初一开始同班,一直到高中毕业才分开。很不幸的是,她还是楚未的高中同桌,还是个……胖子。当发现柳箬竟然喜欢他之后,楚未更是将这种漫不经心的傲慢发挥到了极点,甚至看着别人欺负柳箬。十年后,楚未再次遇到了柳箬,柳箬此时已经瘦了……
  • 人造天神

    人造天神

    我好想复制一段相对论来塞满简介这样就不用写了那得多好啊
  • 远古战争史

    远古战争史

    中华民族生息繁衍于中华大地的历史源远流长,1927年发现的最早的北京猿人化石,距今已五十万年。丁村人、河套人距今十几万年,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距今也近两万年。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约距今四五万年。代之而起的父系氏族公社,距现在约五千多年。人类在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之前的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长期过着原始群落和原始公社的生活。他们没有典型的私有观念,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因而也就没有发生典型战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
  • 冰山王子狂追腹黑女王

    冰山王子狂追腹黑女王

    他是冰山大少,对外人淡漠疏离,却被她融化冰山;她是腹黑女王,冰冷无情,难以靠近,不相信爱情,却把心,全部交给他;他是儒雅王子,外表好接近,实则拒人千里之外,却一心想飞到她面前;她是毒舌公主,骂人不带脏字,不相信他人,只相信自己的哥哥弟弟和姐妹,却为他甘愿付出一切;他是花花公子,身边美女无数,可却因为她,将她们置若罔闻,对她一心一意;她是可爱天使,但天使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杀戮果断的心,却为了他,奋不顾身......六个性格迥异的人,却遇到了一起,上演了一场危险重重的恋爱话剧......
  • 史说益阳

    史说益阳

    本书是第一部尝试系统阐释和全面介绍益阳古城历史变迁与人文风采的作品。书中资料,含考古发掘、史志、方志、地方文史资料、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书中还采写和改编了一些故事传说,以事叙史,以史记人。
  • 盛世娇宠,总裁非请勿视

    盛世娇宠,总裁非请勿视

    听说,他是世界上最残酷的男人,十恶不赦,只手遮天,还是亚洲首富,他的身份复杂多样。噩梦成了现实,黑暗也倏然来临。她是他的挚爱,他是她的噩梦。她希望离开他。他冷冷地说:“永远也不要想着离开了。”她只能看着眼前这个可怕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