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5300000021

第21章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1)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尽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但仍然会存在和遇到种种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用什么样的价值准则来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因此,集体主义原则是处理我国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的价值准则。

集体主义概述

一、集体主义的历史发展

在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集体主义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集体劳动中萌发的集体主义意识。从猿到人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开端,原始人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了这一转变。因为劳动是由猿到人转变的决定力量,而劳动一开始就是集体活动。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个人才能生存下来。恩格斯说:“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动物状态,实现自然界中的最伟大的进步,还需要一种因素:以群体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第二,在集体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成果的过程中,萌发的朴素集体主义意识。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集体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成果,所有的人都和最古老的集体打成一片。与这种原始的集体生产活动和集体生活过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则是原始的集体主义意识。这种原始的朴素的集体主义思想虽然还只是同风俗习惯融为一体的意识,但是它已是人类进步的道德意识萌芽。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思想正是原始的集体意识高度发展的结果。

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以后,这种在原始社会里产生的集体观念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受到了破坏。私有观念逐步代替原始的集体观念而在社会意识中处于统治地位。但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集体观念并未消灭,只是改变了性质和形态。在阶级社会里,存在着家族、民族、国家以及行会、团体等集体,因而也存在着维护这些集体共同利益的行为和意识。家庭意识、民族主义观念、爱国主义情感等就是阶级社会里集体意识的表现形式。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社会里,存在着一个“虚幻的集体”。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它是“虚幻的集体”或“虚构的集体”。这种集体并不代表整个社会真正的普遍的利益,甚至也不代表或不能代表隶属于这个集体之中的各个成员的个人利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这种“虚幻集体”指的是历史上各种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利益集团。这种虚幻集体之所以不代表整个社会的真正的普遍利益,本质上因为这种集体对社会整体来说是虚幻的,是由它们的阶级利益所决定的。

在私有制社会中,无论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怎样在主观上想充当社会普遍利益的代表,但在客观上,它都总要以实现一定阶级的私利为首要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阶级激烈对抗的社会条件下,就主要以牺牲别的阶级的利益为代价。这种利益的偏私性,在私有制社会中是不以个人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以社会普遍利益的代表身份出场的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集体,只能是一种“冒充的集体”,是一己的阶级集体。

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涵义

在中国,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集体主义不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而且也正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由于我们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因此为集体主义原则成为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原则奠定了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的状态,使劳动人民第一次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社会主义公有制,保证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暂时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在根本上的统一,而不再像剥削阶级社会那样带有对抗性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新的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这又为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同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总之,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使得集体主义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随着现代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生、发展、形成而不断完善的一种价值导向,是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世界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它强调整个人类历史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认为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认为,不论是在社会革命还是在经济建设中,不论是在改造社会还是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人民群众是智慧的源泉,是力量的源泉,强调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反对英雄人物和社会精英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作为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最根本的出发点与归宿,集体主义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使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能够实现辨证的、有机的统一。它既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又是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并且在二者的共同发展中协调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克服、融解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各种矛盾,从而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

作为一种有关财产制度的思想。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维护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并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为根本目的。集体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它强调集体的、国家的公共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的目的,必须要求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思想与之相适应,而集体主义思想也必然会在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日益发展。社会主义在现阶段,肯定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情况下,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私有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抛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要是作为道德原则和价值导向来坚持的。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人们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时要做到“三个兼顾”,也就是兼顾好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能只顾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否则,就会违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首先,集体主义原则要求我们在考虑问题、具体办事时,都要从全局的、长远的集体观念出发,而不能只从个人的、局部的、眼前的利益出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一致的。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又常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一方面要考虑到集体的利益,同时又总是较多的从实际出发,为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正当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去考虑问题。在正当的、合理的范围内,这种考虑同集体利益是一致的。但由于地位不同、情况不同、思想认识不同、觉悟程度不同,也就必然会同集体利益发生各种不同的矛盾。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解决这一矛盾时,应当提倡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只有首先保障了集体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个人的、局部的、眼前的利益才有可靠的基础。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日子就好过;社会主义事业受挫折了,人民群众的需要也会难以满足。因此,我们青年学生应当把集体利益看做自己的首要利益,把维护集体利益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考虑自己生活目的、生活理想的时候,都要把国家利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这作为思考问题、具体做事的出发点,将个人奋斗自觉地融于集体奋斗之中。

其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也强调集体必须尽力保障每个成员个人正当利益的满足,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并力求使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发展。重视个人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使个人的个性得以自由和谐地发展,这本来就是集体主义的应有之义,是与集体主义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斯大林曾说过:“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于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是不能撇开个人利益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给这种个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满足。此外,社会主义社会是保护个人利益的唯一可靠的保证。”

集体主义在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辩证统一的思想中,已经包含着对个人利益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同集体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看,也可以比作有机体内部的细胞同生命的关系。对于一个有机体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全部有机体的无数多的细胞,都必须为维持生命的发展、延续而贡献力量。只有使有机体的生命能够蓬勃地生长、发展,有机体的细胞才能得以生存;一旦生命不再存在,任何细胞也就不可能再继续存在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有机体的生命,对于这个有机体的所有细胞来说是“至上”的,因为,归根到底,维护有机体的生命,是同保持细胞的生命完全是一致的。如果离开了生命,每个细胞也就都变成死的了;相反,如果没有一个个细胞,生命也将不复存在。所以,为了使集体的事业兴旺发达,一个真实的集体必须把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价值与尊严看做是维护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反对借口维护集体利益而忽视或抹杀个人利益的官僚主义;反对只谋个人私利而不问群众疾苦的错误行为;反对将个人物质利益与集体利益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因此,我们在强调集体主义原则时,一定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要把集体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甚至牺牲个人利益来保护和实现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一个人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呢,还是从集体利益出发?应该知道,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必须从集体利益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先公后私,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来确保国家和集体利益。

2.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往往有些事情在局部看来是可行的,在全局看来是不可行的;在局部看来是有利的,在全局看来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当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有全局观念,从全局着眼,顾全大局,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做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有远见灼识的有志青年。

3.当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长远利益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人民的现实利益不断得到满足的根本保证。有时,为了保证长远利益的实现,要求我们为党、为国、为民分忧,自觉地牺牲自己的某些暂时利益,服从人民的长远利益。这是我们更应该理解和支持的基本原则要求。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一、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和价值导向一元化的统一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改革是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而要进行全面改革,就要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又势必引起人们价值观念乃至整个观念的变化。在人们的观念出现多样性的情况下,究竟怎样来看待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这是我们应当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就曾经发生过关于“人生之路”的讨论。这场讨论,在人生价值观上,有人就提出了所谓“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价值取向。这一理论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么高尚的人”,认为过去的那些为集体献身的大公无私的崇高形象宣传,“要么就是虚构,要么就是大大夸大了事实本身”,并且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理论依据,认为“人都是人”,“在利害攸关的时刻,谁都是按照人的本能去进行选择,没有一个人真正虔诚地服从那平日挂在口头上的崇高的道德和信念”。正是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观点出发,一些人认为,从主观动机和个人追求来说,人们都必须是为自己谋私利的,所谓“为别人”,不论对什么人来说都只不过是主观为自己所达到的客观效果而已。

同类推荐
  • 驱邪扶正

    驱邪扶正

    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宗教文化现象,成为贵州民间信仰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主旋律和贵州本土文化的显著特色。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构成贵州本土文化……
  •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本专著主要内容为:性和谐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凸现的一个社会问题。从文革的极端禁欲主义文化中走出的中国人,正在以一种更加反叛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性价值观。传统的性伦理和性规范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一些过去不可想象,不可接受的性越轨现象被接受了。这种反叛是人类婚姻制度所固有的本性与德性、人性与理性的矛盾的表现。在这样一场追求性规范“合理性”的运动中,哲学工作者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揭示性存在领域固有的、隐藏在现象内部的规律性,对传统性价值观和伦理观念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这些观念形成、发展的原因,同时回答好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什么是性和谐,我们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性和谐。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本书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结构、乡里社区内居民的姓氏分布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宗族内部各成员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家族宗族关系对外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法国与整个西欧,影响巨大。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他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这些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经典超译本:爱弥儿》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玩世游记

    玩世游记

    由三大势力组成的天域,分别派出未来继承人,抹去记忆到下界历练的故事。历练过后,三人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改变呢?主角为魔界之子漠天涯,在天域原是一个为所欲为的主。当有一天,他失去了所用记忆与实力,走入下界重新开始。遭遇一些从没想过的事,遇见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而当三界继承人相遇时,三人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与态度,又会导致什么的事情发生呢?
  • 圣武战天

    圣武战天

    上古之时,大神通者可驱山填海,一步万里,可谓战力惊人,百族争雄之下,人族式微,险遭灭族。百世善人携带记忆轮回,来到这方世界,以盘古圣体与人族武道奋起反击,一步步揭开天地间的辛密。
  • 最强外卖系统

    最强外卖系统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一个送外卖的照样能开豪车,泡美女。”“你不吹牛我们还能做朋友。”“那就别怪我巴掌太大咯!”群号:231790733
  • 友情

    友情

    爱恨的交织,支离的破碎,我以为你会陪我到最后……七情的到来,欲望的体现,我才明白最后只有你们……我杀戮,我掠夺,我在别人眼中是无情之修。我放不下过往,我为此孤独等待千百年,最后也只有你们,叫我有情。到结束才明白,我只有你们,为此我无情,只因我的七情。
  • 童年·在人间

    童年·在人间

    《童年·在人间》取材于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当中的前两部,以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为线索,真实地记录了高尔基苦难的青少年生活。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以其凝练朴素的笔调和冷静执著的个人情感著称于世,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书中刻画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主人公阿廖沙的形象影响了一大批中国读者。主人公阿廖沙生活在一个被种种令人作呕的丑事和腐蚀人灵魂的恶势力所包围的环境中,但他并没有被压倒、被毁灭,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
  • 妖精手则

    妖精手则

    一个身世神秘的少女找到同伴,一起踏上冒险的,成为精灵神的故事无虐~·~~~保证完结
  • 凝固在提拉米苏上的1095

    凝固在提拉米苏上的1095

    爱情永远是人生中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无论结局如何都会永远驻足在人的心灵上,《凝固在提拉米苏上的1095》以爱情为主题。以最动人,最清新感人的故事为追求的境界。
  • 薄荷微凉

    薄荷微凉

    这路、明明晃晃,送走了车水马龙。却硬是留住了我的哀伤。那月、宛如嫦娥的凝望,凝住了浮云岑茨。却非得要我起身游荡。转身便是、唯有时间,知道。
  • 星际霸族

    星际霸族

    一个普通的学生,因为是全宇宙最最纯洁的好孩子而被选为了一个完美种族的掌控着。从此之后踏上了争霸宇宙,跨越位面的旅途······
  • 仙侠剑神传

    仙侠剑神传

    上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耗费精血重铸世界,大约过了三亿年,天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缝,一位名叫女娲的仙人,炼石补青天,挽救了一场浩劫。十万年之后,人族出现并开始繁荣起来,妖魔蚩尤与黄帝在涿鹿开战,黄帝铸剑轩辕斩蚩尤,夸父族战败随后逐日,蚩尤被杀之后,西方出现了十个太阳,一位名叫大羿的人持箭射下九日,留下无数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