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4800000004

第4章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2)

(2)不可逆性。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利用一旦超过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至少在目前科学技术水平下,要恢复大面积受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的。自然界是一个循环系统,而人类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都是直线上升的,以致一些自然资源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而人类社会的早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样给自然带来影响,存在生态安全的隐患;但是,通过自然界的自我恢复能力,能够维持生态平衡。时至今日,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范围和力度今非昔比,对自然界的影响力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自然界的自我恢复能力无法挽回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环境支持能力都有一个限度,一旦超过其自身恢复的“阀值”,往往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曾经五谷丰登,而今天治理黄土高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收效甚微。

(3)滞后性。生态安全问题主要方面是由于人和社会生产活动引起的,与这种活动产生的经济价值相比较,它的不良的环境后果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具有滞后性。这种滞后性是普遍的,大气和水源受到污染,土地受到侵蚀,沙漠化、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慢慢地出现,森林慢慢地消失,其严重性一时难以发现,环境危害从开始到“崩溃点”的出现有一个过程。例如,马斯河谷事件、骨痛病事件等都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和生物污染经过很长时间的逐渐积累,当它造成许多人死亡和无尽的痛苦时,人们才发现。这些问题显现的滞后性给人们及时认识其危害增加了困难,使人类面临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4)长期性。生态环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人类一旦对生态环境施加某种影响,那么,这种影响会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会作用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当前条件下,这种影响以负面影响为主。许多生态问题一旦形成,要解决它就要在时间和经济上付出很高的代价。20世纪70年代初竣工的非洲巨大的水利工程阿斯旺水坝给埃及带来了廉价的电力,也控制了旱灾;但是,这一工程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引起了一系列未曾预料到的严重后果。地中海近岸因缺乏由大陆带来的盐分、养分,浮游生物缺乏食物,以致沙丁鱼的捕获量由1965年的15000吨降到1968年的500吨,原来奔流不息的尼罗河下游变成了静止的湖泊,为钉螺、虐蚊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尼罗河一带居民的血吸虫病发病率高达80,多年来,尼罗河流域的生态问题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但是,恢复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此外,生态安全还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安全是对生物主体而言的,涉及主体与其物理、生物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系统性:生态安全不等于环境安全,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不由环境状态来唯一决定,而是生物与多维环境因子组成的关系网链的系统功能状态;层次性:生态安全是一定尺度生态系统的安全,从全球及区域生态安全、城市及人居生态安全、工矿及农场生态安全,到人群及人体生态安全;相对性:生态安全的程度由主体的主观满足程度和参照系来决定。

二、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创新的历史回顾

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大面积区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三条大河从这里起步,蜿蜒流向各地;这里有充沛的水资源,素有“高原水塔”之称;这里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罕见的遗传基因资源库……总之,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安全关系着全国的生态安全,保护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在西北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中,水资源保护是重中之重。围绕水资源保护,西北民族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了不同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制度。

大致来讲,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经历了如下三个发展阶段,即萌芽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与持续发展时期。

1.萌芽时期

从时间上来说,这一时期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阶段。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内,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安全和水资源问题没有引起国家和社会的普遍重视。一方面,这与国家发展经济的战略有关,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民族习惯及宗教等的影响,人们也忽视了这一问题。在这一时期,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初现端倪,甚至局部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总体而言,造成这一时期西北民族地区水资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过度开垦活动。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为了解决当时中国最大的问题———粮食问题,我国在西北民族聚居地区的草原地带及荒漠地区先后掀起了多次毁林毁草垦荒的高潮,其规模及范围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粗略估计,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西北民族地区共破坏森林300万亩、草原1亿余亩,造成了大面积土地的荒漠化。

在半个世纪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耕地有1820万亩,而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耕地面积已达到4000万亩,大部分耕地都是从胡杨、红柳、棱棱及其他沙生植被中开垦出来。天山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原来植被达50~60,沙丘多处于固定半固定状态,但随着上游农灌面积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面积从15万公顷增至75万公顷。天山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是世界胡杨林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分布区。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塔里木河流域铲除了200多万亩胡杨林,建立了30多个大型国有农场,单一的农业经济破坏了数百年形成的生态结构;胡杨林的毁灭,从根本上动摇了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没有过多少年,便因沙化和盐碱化而弃耕20多万亩农田,废弃农业牧场70多处。与此同时,塔里木河下游断流320公里,台特玛湖干涸,“绿色走廊”在10年间由81万亩减至11万亩。塔克拉玛干和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在绿色消失之处开始合拢。该地5个团场5万多人面临着搬迁或转产。

这一时期的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更多注重对经济发展的维护,很少关注生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的独立生态价值。究其原因,这一时期恰好处于新中国成立不久,社会动荡,国家为了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大肆向自然界摄取的时代。西北民族地区的水生态系统也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受到来自国家计划的不同程度的“侵蚀”。

综上,这一时期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以及人们的大肆开垦、过度开荒行为已严重影响到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安全和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国家也制定出来了部分法律制度,以求遏制危机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生态安全和水资源良性循环的各种乱垦滥伐行为。但是,这一时期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法律制度仍然体现出了发展初期的目标单一、无统筹的观念以及不重视科学技术应用的特点,具体而言:

(1)这一时期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法律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即发展初期的目标单一、只注重发展农业经济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当时国家尽管制定了诸如1956年颁布的《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195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中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条例》等一些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的主旨思想却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主,而以环境保护为辅。

(2)这一时期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法律制度体现出了无统筹观念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特点。当时,国家仅针对西北民族地区一些特别严重的环境问题制定一些法律法规或政策制度,而没有形成通盘考虑的思想。因而在实践中不能从全局统筹的角度制定协调性法律政策制度对该地区的水资源问题等环境问题进行规制,而往往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其结果也是于事无补。

(3)这一时期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法律制度忽视了科学技术在法律制度实施中的重要作用。纵观这一时期该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无一不体现着对科学技术运用的忽视。当然,这与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低层次有关,更主要的是国家缺乏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信心。而后来的大量实践活动证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不仅在经济发展中,而且在环境保护等事业的发展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越来越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尽管这一时期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法律制度存在上述几方面的不足,但这些不足却是这一地区的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制度取得后续发展与完善的有益经验。

2.发展时期

发展时期主要是指从20世纪70年代到“十五”前期这一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在全国乃至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危机严重困扰人们基本生产、生活的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但与其他地区的环境问题相比较,西北民族地区环境问题却体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为明显的特点是西北民族地区环境问题集中体现为,一方面,人为活动引起的自然资源污染和破坏,尤其是水资源污染和破坏最为突出。另一方面,前一阶段因发展农业、开垦草场植被而导致的水资源生态问题仍然呈现出继续加剧之势。

在这一时期,西北民族地区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的发展、人为活动范围的扩大、法律政策的执行不力、人们环境意识的低下等多方面原因。因而,国家也注重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面加强对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问题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的普遍重视。自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正式提出并于联大会议正式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项处理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而被各个国家的立法所采用。我国政府在自己制定的《21世纪议程》中也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为处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不仅如此,这一原则已被逐渐地运用到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立法之中。在制定针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和水资源保护制度时,“可持续发展”原则已成为一项处理民族地区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基本准则而被广泛运用到许多立法之中,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还有《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青海湖流域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均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运用,是对忽视环境保护,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法的极大扬弃,对于促进西北民族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有关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日趋健全。相比较于前一时期,有关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家没有制定专门针对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而20世纪70年代到“十五”前期这一历史时期,由于受国际和国外环境保护战略思想的影响,我国制定了许多针对区域生态安全的法律制度,其中包括有关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的许多法律制度。“八二宪法”对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做出了纲领性规定,1979年我国又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于十年后正式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紧接着又有许多要素保护法和单行环境与资源法相继诞生,如198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8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至此,我国环境与资源法律已经初具规模,体系性日渐明显。体系性的法律制度建设是实现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制度保证。

(3)各有关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的区域生态管理机构层出不穷,体现了国家与区域共管的特点,使该区域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更趋合理、完善。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家针对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的具体实际,成立的各类区域性生态管理机构,如青海湖流域自然保护区办公室、黄河流域保护委员会等。各有关西北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的区域生态管理机构的成立为解决该区域生态安全与水资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原来单一的行政主管模式只注重对环境与资源问题的统管,而难以解决区域性明显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区域生态管理机构在对特定区域环境及资源开发利用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时,却能从区域生态环境的个性入手,进行因地制宜的监管。在此基础上,发挥国家与区域共管的双重优势,其结果势必有利于该区域的生态安全以及资源、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同类推荐
  •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本书是继《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之后,又一本研讨课堂教学秩序的书稿。在这一本书中编者们探讨课堂教学内涵性的一些东西,着手研讨教师素养的提高,内容包括:赢在课堂对话——塑造“我的”亲和力;赢在课堂管理——提高“我的”执行力;赢在课堂提升——发展“我的”影响力;赢在课堂整合——抓好“我的”细节力等。
  • 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本书以章回体形式,对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史按朝代顺序进行叙述,并介绍了白鹿洞兴废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本书以新闻学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问题的一些理论思考,表达了作者“保卫新闻学”和“发展新闻学”的学术见解与理念诉求。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新闻学学术研究方面的志趣及成果,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新闻与传播院校师生、新闻实务工作者研修新闻理论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生进行上述方向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同时对撰写新闻学术论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中,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成为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思想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优秀人才的摇篮,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强阵地。 本书为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召开的“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论文集。全书分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强省一级和地方高等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等四编,选录了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余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自香港、澳门的代表及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等近500人的论文。
热门推荐
  •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中华名句智慧金典

    本书所选名言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做人、处世的各个方面,除了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外,大多数还具有劝世的功能。有的饱含人生哲理,读之能启人心智;有的慷慨陈词,忧国忧民,读之令人振奋;有的循循善诱,借物言志,读之令人顿悟;有的文字优美,意境雅致,读之如沛春风……
  • 神之棋师

    神之棋师

    因为一卷棋谱而家破人亡,陈少楚如何在挣扎中生存,一步一步成为棋师?
  • 罪判

    罪判

    这世上所有的不利状况都是由于当事人的无能造成的。难道你还要继续做被人伤害的一方吗?“若是无谓的善良与虚伪的正义无法给予我力量……那我愿意跻身黑暗,审判真正的罪恶,哪怕…那是错误的选择。“
  • 别宫斗了,玩吧!

    别宫斗了,玩吧!

    他是集聪慧与荒唐于一身的新皇。她是人前人后二般模样的新后。新后的姐姐说:“你这叫……那啥……羊入了狼圈,最后肯定被啃地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新后眨了眨眼睛,“不应该是狼入了羊圈吗?”新后的姐姐:“反正都是一个道理!戏文里不是常说,‘一入侯门深似海’吗?”新后心中暗叹了一口气,她何止是入了侯门,她是入了那高处不胜寒的皇墙内院呐!想她一个普通的穿越女,若不是因为他的荒唐,很可能活不过两回,她是该感到庆幸呢?还是庆幸呢?众人皆醒她独买醉,笑看诸事红尘如灰。
  • 441女生寝室

    441女生寝室

    古老的信仰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继七星夺魂阵后,441女生寝室再起灵异风暴:死而复生的奇怪女生,抱着心爱的男生神秘自焚;死去多时的寝室亡灵,不时在深夜低声细语;陈旧的彩色电视机,频频传来鬼魂的讯号;深山里的古宅,暗藏着谁都逃不出去的死亡循环;悄然而至的传染怪病,引发恐怖的瘟疫灾难;再入月神地下宫殿,惊现诡异惊悚的人体变异,还有阴魂不散的嗜血恶灵……经历种种生死考验,揭开441,女生寝室的最终谜底——原来,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她。
  • 战国之副将军

    战国之副将军

    人间五十年,与天地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此即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于心胸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见敦盛卿之首级放眼天下,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为了多年的怨念写的,有点乱,第一次写东西,勿骂。
  • 琴腔

    琴腔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京剧团,琴技高超而为人清高的琴师秦学忠和同为琴师、善于钻营的岳少坤,都对团里的顶梁柱、名角儿云盛兰心有爱慕,但阴差阳错,云盛兰这朵人人觊觎的花终被岳少坤摘去。光阴流转,秦学忠、岳少坤们的下一代在院里逐渐长大,他们被上一代寄予传承的厚望,却在京剧团日渐惨淡的光景中,各奔歧路。而云盛兰和秦、岳的感情纠葛,亦在多年后随形势变化而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波折。京剧团的明争暗斗,时代大潮的变幻,两代人的情感与命运皆裹挟其中,半点不由人……
  • 玉里仙姿:修仙传

    玉里仙姿:修仙传

    夜茯苓:仙途漫漫,就是要吃要喝。宫凌墨:明明我和她是一起的,从什么时候开始走散了。花珑:我就会炼药,还最喜欢钱。凤栖:美人留步,小爷我已追逐你三天三夜,可否给个机会。白玉里:我只会修炼,呃…还会打人…还会打妖怪…还会…!!!瑶曳:生活就是要做一个四海八荒绝无仅有,天地都为之沉醉最最极品的美人。小黑:小白,我把身体全部让给你吧!小白:老子才不要男人的身体。小黑:那你把身体全部给我吧!小白:啊~臭流氓。寒凩氿:只要得到最高至上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牺牲。柳沁:等了很久很久,他重来不看我一眼,为什么?梅子玲:本仙子看上的,就该属于本仙子。萧亦:今朝有酒今朝醉,逍遥快活又一天快。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天府战录

    天府战录

    东皇末年,天下大乱,东皇王朝麾下天府、地府、玄府、黄府四大军团疲于奔命四面征讨国内叛乱,还要应对王朝四周虎视眈眈的各国垂涎。。。。我们的故事就从天府军团陷阵营的一次攻城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