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2600000021

第21章 悦读一得

说说脂评

徐缉熙

前些时读到王蒙先生的《一辈子的红楼梦》一文,(此文乃王蒙先生的《红楼梦解说》的一部分,可惜笔者尚未读到这部大作),深有教益。王蒙先生以一个作家对文学创作的深切体会来解读《红楼梦》,痛切地指出当代红学的一大弊端,就是《红楼梦》“从小说文本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密档,使《红楼梦》的研究变成了情报档案学”。这真是一针见血的批评,对当前满天飞的《红楼梦》“揭秘”更是一锤中的,切中要害。

王蒙先生希望《红楼梦》研究回归文学,回归《红楼梦》的本来面目——一部虚构的小说,这确实是当下红学急需的一剂良药。

不过,王蒙先生文中对脂评的看法却让笔者难以认同。王蒙先生不无激愤地说:“‘脂砚斋’这个似乎对文学知之甚少而对曹家知之甚多的刻舟求剑的自封的老大,偏偏插上一杠子,变成了事实上的红学祖师爷。”王蒙先生还以自己作为一个小说家也曾经有过的哭笑不得的经验,说“这是命定的小说的扫帚星”,“谁知道如脂评之属,带来的资讯更多还是搅和干扰更多呢?”这大约是迄今为止对脂评最严厉、也是最负面的批评了。这里谈几点对脂评的感受以求教于王蒙先生。

王蒙先生说《红楼梦》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两句话已经从方法论上宣布了对于脂砚斋思路的的否决”。诚然,我们的确不能再用脂砚斋的“思路”来解读《红楼梦》,不然确有掉进“情报档案学”的危险。脂砚斋,包括以他为代表的其他脂评作者,或本是曹家人,甚或是曹雪芹的父辈,或是曹雪芹的至亲好友,他们对曹家的事何止是“知之甚多”,可能就亲身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所以他们对曹家的事都有铭心刻骨的、永远解不开的“情结”。因此,他们读《红楼梦》眼睛里看到的虽然也是“假语”,脑子里想的却是那隐去的“真事”。在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看来,所谓“假语”,就是小说文本,就是作者的艺术虚构、艺术创作,就是我们面对的、要去解读的艺术本体;而“真事”,不过是生活原型或生活素材。但脂砚斋他们当然不会这么看,也许在他们看来,被隐去的“真事”才是真正重要的,才是让他们肠断心摧、泪流满面、放声大哭的东西。而“假语”不过是用以隐藏“真事”的“假”语而已!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读《红楼梦》会情不自禁地把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细节同他们脑子里的“真事”对号入座,乃至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投放进去。在他们眼里,《红楼梦》简直就是他们家族的血泪史,也是他们自身的血泪史。请读读下面这些批语:

读五件事(指小说第十三回所写“宁国府风俗”)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

旧族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出于三十年后,今余想恸血泪盈腮。

批书人领至此教(指贾宝玉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先(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

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二十四回写凤姐点戏,宝玉执笔),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

作者今尚记金魁星之事乎(指小说第八回贾母给秦钟一个金魁星),抚今思昔,肠断心摧。

这样的一批人,写出这样的批语,奇怪吗?一点也不奇怪,而且是很可以理解的。如果你也处于那样的时代,有过那样的经历,有着那样多的解不开的情结,也许你也会写m那样的批语来。所以,对脂评,我们也需要体贴和理解,而不宜苛责。

我们这样说,决不是说时至今日,我们广大读者和学者们仍然要用脂评的眼光、脂评的思路、脂评的方法去解读和研究《红楼梦》,要是这样,那就不能归罪于脂评,而是应该反省我们自己的问题了。过去,笔者对脂评也很迷信,把脂评的每一句话都奉为经典,那错不在脂评,而在自己呀!

时下有些研究沦为“情报档案学”,恐怕也不是脂评的错。如有的学者,以“揭秘”为己任,把《红楼梦》看成是一大堆谜语的堆积物,人物、情节、细节,无往而不是“谜”。

这样的研究,尽管处处引用脂评,其实和脂评风马牛木相及。

平心而论,如果用科学的眼光,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脂评,作为前人留下来的最早的《红楼梦》点评之作,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而不可避免有其局限性,但也确实有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对我们今天努力以更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解读《红楼梦》还是有帮助的。

例如王蒙先生文中赞赏的“贵妃省亲情节”,我们不读脂评,当然一样可以像王蒙先生那样激赏它“写得那样有声有色,有谱有派”,但当我们知道了脂评中一句“借省亲事写南巡,脱却多少忆昔感”,会不会因此“干扰”我们对作品的欣赏呢?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肯定不会。这一批语,也许是评书人喜欢把“假语”和“真事”对号入座的又一例证。但我们也因此得到启发,原来省亲的场面写得那样有声有色,是把曹家接待康熙南巡的场面“移花接木过来的”(王蒙先生语),当然是曹雪芹以他那如椽之笔加以高度文学化了的。我们由此也不禁会想,作者是否确是有意把南巡这件“真事”隐藏于一个虚构的贵妃省亲的“假语”之中呢?他这样做,有没有深意呢?我们知道,生活中的曹家之所以败落,根源就在于囚四次接驾而欠下“拆骨难偿”(李煦语)的巨债。小说中的贾府接待贵妃的糜费奢华,也正是它最终衰亡的一大根源。我们当然不该也不能把一部虚构的小说直接看成是曹家的家史,乃至是什么家庭档案,但我们可以追问:曹雪芹是否真的有意要把家庭的痛史、血泪史隐藏于虚构的小说之中呢?我们由此又联想到脂评中一段用眼泪写成的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曹雪芹为泪尽而逝,黛玉也是“泪尽夭亡”(脂评还点出“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小说中的绛珠是“以泪还债”,生活中的曹家也是以泪还债。为什么要流这么多的泪?为什么一部小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如果《红楼梦》只是“大旨谈情”,作者要为此而“泪尽”吗?我想,正是脂评所提供的材料,促使我们往深处想,希望能更深刻、更透切地领悟《红楼梦》这部小说所包藏的极其丰富复杂而又极其深刻的内涵。

尽管脂评作者常常情不自禁把小说当成了家史,但大部分的批语还是把《红楼梦》作为小说来评点的。我想,他们其实心中很明白,他们所评点的并非是真的家史,而是一部小说(否则又何来“假语”“真事”之说?)。所以,他们不但实实在在称之日“小说”,而且常要把它同古往今来的小说作比较。如小说第五回写薛宝钗行为豁达,随分随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甲戍本有批语道:“将两人行止摄总一写,实是难写,亦实系干部小说中未敢说写者。”小说第一回写到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木石前盟,甲戍本有一眉批云:“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耶?”这一批语,显然也只是把《红楼梦》看成是一部独创的神奇小说,所以也只以小说论之。小说第二回写林如海升任“兰台寺大夫”,因此官制“半遵古名”,故有批道:“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至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这“事之所无,理之必有”八个字,抵得上一篇小说通论!

庚辰本有一长批评贾宝玉云:

按此书中写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与书中见而知有其人,实未曾亲覩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为更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至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余阅《石头记》中至奇至妙之文,全在宝玉颦儿至痴至呆囫囵不解之语,其诗词雅谜酒令奇衣奇食奇玩等类,固他书中未能,然在此书中评之,犹为二着。

笔者引用这段文字,简直不舍删去其中任何一句话,因为它写得实在精彩。从这段话可知评书人并没有把宝、黛二人同生活中的某某人对号入座,而是实实在在把他们看作是曹雪芹的艺术创造。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高度个性化了的艺术典型,所以他们只存在于《红楼梦》之中。这段话,作为艺术评论,作为对人物的艺术分析,也十分精彩,完全合乎现代的美学原理。读了这样的文字,又安能说评书人不解小说!

脂评中有许多对小说的艺术评点,由于作者并非一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恰如脂砚斋本人所说,他有他的“取乐处”,别人也各有各的“眼界”。其中确有不少陈腐的见解(如把黛玉称之为“尤物”之类),但也有不少挠到痒处的点睛之笔,所谓心有灵犀,会心不远。如小说第六回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初见王熙凤,曹雪芹写来精彩纷呈,评书人评得也恰到好处。如评书人点出所有的眼前景物,都是由“刘姥姥的鼻中”、“刘姥姥的身子”、“刘姥姥的头目”,当然也包括刘姥姥的耳朵所嗅所感所见所听,乃至“设譬拟想”(如听到大钟“咯噔咯噔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地乱晃”)也无不从刘姥姥心目中设想出来。评书人又分别点出凤姐见刘姥姥的过程“一笑”、“二笑”“三笑”……“凡六笑”,每一笑均有每一笑的心理、神情和不同的说辞。王熙凤的形象因此而“合目如立在前”。王熙凤初见黛玉,是她在小说中第一次正式出场:“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评书人评日:“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走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又有眉批云: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这些批语都会心不远。

评点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批评的方式,评书人在阅读过程中随手记下点点滴滴的感受,自然感性多于理性,而且比较分散、零碎,但也时有灵光闪现、体现古人审美智慧的东西,脂评也是如此.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脂评。

同类推荐
  •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佳航同志的专著《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研究》即将付梓面市。作者经过悉心淬炼,对其毕业时获得好评的同名博士论文加以梳理、充实和提高,以更具科学性、系统性的论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和书稿第一读者,我深为自己所带的第一个学生的刻苦精进和可喜收获而感到欣慰。记得初次与佳航见面时,她刚从媒体调入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踌躇满志地要从记者、编辑转型做新闻学学者。三个春秋过去,她虔敬地捧出这本十几万字的著述,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人生角色的转换,其间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是关于研究“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创新激励篇,下篇为创新环境篇:上篇主要是反映“适应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课题的研究成果;下篇主要是反映“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每篇可以自成体系,均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政策研究四部分内容。
  • 走出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的误区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不仅是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科学的专家。
  •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本书记载了作者的心灵成长、记录了作者变革的梦想,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及一种大教育的情怀。全书内容包括:走向讲台——在执著与坚毅中为人师表、享受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的精神舞台、学生观——你的心我永远会懂等七章。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热门推荐
  • 异世废材少爷的传奇

    异世废材少爷的传奇

    朱润华在2017年1月1日购买双色球与大乐透,同时获得10倍大奖,本可以悠然自得的过完一生,但坐吃山空不是他的风格,于是就衣锦还乡。。。。。。30岁的朱润华做在飞往泰州的私人飞机里,想起这几年来不可思议的经历,突然,天空电闪雷鸣,空中出现一个金黄色漩涡,飞机被吸入其中。。。穿越了。。。穿越后成为已死的废材少爷,遇上了神秘的老者。为亲情,为红颜,为身边最亲的人,朱润华从废材一步步踏上强者之路。醉卧美人膝,掌控天下权,传言天道巅峰,灵力极致,便能踏碎虚空,穿越宇宙之间。。。
  • 海归创业中关村

    海归创业中关村

    本书介绍了几十位在中关村创业的人物,包括北京艾普斯科技公司董事长蔡毅、北京联飞无线通讯技术公司董事长曹立宏博士、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公司曹永国博士等,介绍了他们的创业历程、思想,展现了他们的风采。
  •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历史故事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历史故事

    读书不仅让孩子得到趣味,得到成长,成为一个读书人。在浮躁的环境中,也更加可以让人保持一个安静的状态,让他的心灵家园更为丰富。同时,当他把读书当成单纯的享受,对他的性格养成和接受方式的训练大有裨益。一个阅读的孩子,思维上比较理性,比较善于主动思维,同时阅读也丝毫不会妨碍他接受新媒介。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 公主甜心的苜蓿之旅

    公主甜心的苜蓿之旅

    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公主们的爱,在他们的心里,无处可藏。
  • 上仙驾到:呆萌小姐要修仙

    上仙驾到:呆萌小姐要修仙

    若能散尽红颜愿,回首凡尘不为仙。本欲起身离天地,却见莲花卿依然。他是性情淡然的仙界玄宗道子姬云,为救师妹剑斩命轴,在百世轮回间艰难挣扎,只为再听到她的一声:“师兄。”她是在凡间青云国有着顶顶大名的蠢货大小姐洛轻灵,整日不是吃喝就是玩乐。蠢萌迷糊大小姐遇上落难道子大人,会发生什么好笑有趣的事儿呢?在九州大陆上又会有哪些风起云涌,阴谋诡计等待着他们呢。六界动乱,域外天魔蠢蠢欲动,且看两人如何并肩面对。希望看文的小伙伴可以加群544010211,给青司酱提供一些意见。
  • EXO短篇小说合集

    EXO短篇小说合集

    这里没有长篇小说,都只是佑空灵感爆发写的一些短篇小说。这里有校园,穿越时空,古风等等,各种类型的小说朝你走来。让你忘记催更,一次看个够。不定期更新~希望大家多支持!!谢谢!
  • 阴阳穿梭

    阴阳穿梭

    山中猎人王浩因拒绝村长儿子和妹妹的婚事,被村长派人追杀,却因此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茅山疯道士的隔代弟子。从此。少年王浩带着妹妹走出了山村,除恶鬼僵尸,降精怪,穿梭于阴阳两界,开启了一个神话故事。
  • 哈士奇的梦

    哈士奇的梦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男人社会没落而女人中兴时期。整个社会的资源牢牢掌握在女性手里。重要的职能部门,国家领导人等统统都是由女性来当任。而男人已经沦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多半只能在家带带孩子,熬碗粥、煲个汤等待女人下班回来用餐。然而女人统治社会几百年以后,出现了当年男人主导社会时候同样的问题。社会拜金严重,人们毫无信仰,整个社会处在迷茫和空虚之中。同时屠杀动物的问题并没有因为女性的主导而减少。人类对动物的屠杀与残害依旧有增无减。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只哈士奇发动了起义。率领着除了人类以外的动物在神州大地上和人类展开了一场生死权利的争夺战。
  • 见到鬼别说话

    见到鬼别说话

    都说见到鬼别说话,一旦开口,便追随你,阴魂不散。但事情往往不像你所看到的那么简单。鬼也有正义的,人也有邪恶的。阴阳人是带着使命来到人世间的,他的一生就是在重复着把鬼送入轮回的工作,无法逃避。可是往往在工作的同时却避免不了真实的感情,虽然是老土的人鬼情,但是只要是真情,便会有感动,只要是付出,便会有收获……
  • 梦异己

    梦异己

    这是一个离奇的事,杨一诺一觉醒来彻底蒙了,那是梦?可是它无线真实,另一个时空,另一个跟自己长相相似,却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从此在杨一诺的身上发生了跟过去截然不同的人生,序幕也就从这里慢慢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