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2400000003

第3章 父祖鸿业(2)

很快,朝廷就派大员来调查此事。值得庆幸的是,朝廷派来的不是妒贤嫉能的秦桧,也不是莫须有杀人的万俟莴,而是一位肯听实情肯荐贤才的廉访使者王孝竭。他入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访察民情,得到了第一手材料后,他改变了对这起严重破坏国家政令事件的看法。见到郡守官员,他的第一句话问的竟然是救灾详情:“平江哀号,诉饥者旁午,此独无有,何也?”郡守就把洪皓救灾的实情,向他汇报。王孝竭立刻叫上洪皓一同巡视安置灾民的东南两废庙。在那里,灾民衣食无忧,秩序井然。王大为赞赏:“吾尝行边,军政不过是也。违制抵罪,得为君脱之,且厚赏。”并当即命令随从官员起草奏折。

上级长官对自己越权的行为居然表示赞许,这多少令洪皓有些惊喜。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得寸进尺,向本来兴师问罪的上级提起要求来:“免戾幸矣,安所赏?但食犹未足,公能终惠复得二万石乃可。”

好一个无法无天无私无畏的洪光弼!王孝竭却被他的正直所感动,立刻上报朝廷得令如数调拨。终于,十万灾民度过了严冬,度过了凶年,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后来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洪皓的敬意:

米如请而得。至岁秋,民相携以归,前后所活九万五千余人。州人既不死凶年,先君出,无不手加额,呼为“洪佛子”。

……

丁太中忧,还乡奔丧。太硕人,年七十矣,与弱孙在。秀诸卒以城叛,掳掠无一家免。过曰:此洪佛子家也,勿得入。

此时的洪皓,正在为自己成功地挽救了千万灾民的性命而喜悦莫名,但他没有想到,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正在人生前路上等待着他。

三、易水萧萧,壮士去国

建炎三年,宋高宗心血来潮欲亲临前线,群臣纷纷上书大力颂扬。而洪皓却冷静地劝诫高宗吸取二帝被掳国家几丧的教训,请他谨慎从事不要轻动。昏了头的高宗起先不听,很快又后悔,并由此记住了这个力抒己见的洪皓。随后在挑选出使金国人选的时候,他选择了洪皓。洪皓并不愿意此时出使金国,因为当时他正在为刚逝世的父亲守孝,甚至在见皇帝之前还身穿孝服:

时议遣使金国,浚又荐皓于吕颐浩,召与语,大悦。皓方居父丧,颐浩解衣巾,俾易墨衰入对。帝以国步艰难,两宫远播为忧。皓极言:“天道好远,金人安能久陵中夏!此春秋、郢之役,天其或者警晋训楚也。”帝悦,迁浩五官,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龚砇副之。”

“所言反复当上意,上曰卿议论纵横,熟于史传,有专对之才,朕方择使,无以易卿。先君以母老父丧恳辞,不许。”

忠孝难两全,在国难面前,洪皓毅然放下家愁,同意出使。宋高宗龙颜大悦,立刻将他连升五级,拔擢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荣宠不可不谓隆盛。但对于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当时出使金国的凶险在《宋史·洪皓本传》后附的小论中有明确描述:

当建炎、绍兴之际,凡使金者,如探虎口,能全节而归……其庶几乎?

因此,洪皓出使之时,即已抱定必死之心。他先处理了一些家事:

使虏得修职郎四人。时有六子,独适预名,三以官弟侄。且乞以一弟晔(疑有衍文)。奉甘旨晔起布衣,夺哀为秀州判官。

担任使节可以获得四个子孙当官的照顾名额。洪皓有六个亲生儿子,本身就顾不过来。可是他只是让长子洪适担任其中一个,其他三个名额统统给了自己的兄弟和侄子辈。不仅如此,他还向皇帝请求特许,将自己的弟弟推荐给了朝廷,算是他为家族做的最后一点贡献。忠孝友悌,这儒家至高的为人准则在洪皓的身上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当这一切身后事都安排妥当,他应该和自己最亲的家人正式告别。可是他竟然不顾而去:

先君假礼部尚书使金赐告。一日归别,先君持太硕人,拜且泣。时长子适甫十三岁,逖以下皆襁褓,呱呱省别,行路不能仰视,先君弗予也。

何等壮烈的离别!国事在肩不容有私,所以即便是幼子嗷嗷在抱,洪皓依然是掉头不顾。这一去他只能把慈母、爱子、娇妻深埋在心底。因为他生怕自己这一回头就再也无法摆脱亲情的纠缠,也怕这一回头就狠不下离别的决心,更怕这一回头就舍不得为国家入虎口而牺牲。他就这样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征途,此时他正是四十二岁的壮年。

四、志不忘忠,当代苏武

洪皓的使命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且不说身负的外交使命如何艰难,即便是想平安到达金廷也不容易,乱世之中,到处是流寇和盗贼。宋廷没有派兵马护送自己的使节,只是加给他一个“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要他一路便易从事,自寻路径抵达金廷。洪皓一路开山辟水,终于于建炎三年闰八月抵达太原。但是,抵达终点只是另一场苦难的开始。自古能战方能和,当时在战场上,金军横扫千军如卷席,南宋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几乎全面败退,而且金国不久还扶植了一个刘豫伪齐政权。因此,金国对先后到来的南宋使节根本不予承认,不加礼遇,反而经常肆意侮辱。而性情刚烈的洪皓,对金人的无理挑衅毫不容让予以坚决回击,因此来到金都才一年已经是死生几度。建炎三年十二月,洪皓持国书至云中。未曾想,金人根本不是要接见使节,金国统帅粘罕逼迫洪皓在刘豫的伪齐政权担任官职。面对无理要求,洪皓不畏恐吓,据理力争让粘罕理屈词穷进而恼羞成怒:

及至云中,粘罕迫二使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杀之。旁一酋曰:“此真忠臣也!”目止剑士,为之跪请,得流递冷山。流递,犹编窜也。惟砇汴受豫官。

洪皓被流放到冷山。此地距离金国都城仅百里,寒冷无比,四月才长草,八月即飞雪。地广人稀,当地人多在山洞中居住。当地是金国宗室陈王悟室的管辖范围,起初他对待洪皓十分刻薄:两年不给他一粒粮食,也不供应换季的衣服,使得洪迈夏天还穿着厚厚的粗布,天天为生存而奋斗。曾经有次天降大雪,四野茫茫无法出门,而洪皓烧火取暖的木柴又恰好用完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捡拾干马粪作为燃料,烤面充饥。悟室企图用断粮的办法强迫洪皓屈服,洪皓坚决抗争。最后,他在冰天雪地的北国开馆教学,自给自足:

皓留金时,以教授自给。无纸则取桦叶写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传之,时谓桦叶四书。

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洪皓忠心不二,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洪皓的坚强赢得了悟室的尊敬,因此请他来教导自己的八个儿子。但尊敬归尊敬,悟室到底是个狂妄的金人,每每当着洪皓的面藐视南宋,而洪皓总是把他辩得哑口无言。即便是当悟室恼羞成怒,洪皓在国家尊严的问题上也从不后退半步,反而更进一步赢得了悟室的尊重和景仰:

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悟室锐欲南侵,曰:“孰谓海大,我力可干,但不能使天地相拍尔。”皓曰:“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自古无四十年用兵不止者。”又数为言所以来为两国事,既不受使,乃令深入教小儿,非古者待使之礼也。悟室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人之名,愿投水之,以坠渊为名可也。”悟室义之而止。

不久,反对和议的兀术起兵于燕,屠戮宗室,陈王悟室全家及下属也被杀害。洪皓因为跟悟室多次争论到几乎被杀的地步,所以没有受到株连。后来,洪皓派人四处打听徽、钦二帝的消息,在五国城献上胡桃、粟、麦糠、梨。粟在古代被作为社稷的象征。因此,洪皓敬献的这四样物品意在告诉二帝:金国已经被打败撤退(胡桃),社稷江山(粟)现在有康王赵构继承(麦糠,梨)。意在使二帝能够坚定信心,耐心等待复国的那天。

洪皓念念不忘的就是驱除金人恢复中原,因此,他在北地期间不顾艰难困苦,不畏丧身殒命,多次向南宋王朝传递各方面的军政情报:

绍兴十年,因谍者赵德,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言:“顺昌之役,金人震惧夺魄,燕山珍宝尽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亟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十一年,又求得太后书,遣李微持归,帝大喜曰:“朕不知太后宁否几二十年,虽遣使百辈,不如此一书。”是冬,又密奏书曰:“金已厌兵,势不能久,异时以妇女随军,今不敢也。若和议未决,不若乘势进击,再造反掌尔。”又言:“胡铨对事此或有之,金人知中国有人,益惧。张丞相名动异域,惜置之散地。”又问李纲、赵鼎安否,献六朝御容、徽宗御书。其后梓宫及太后归音,皓皆先报。

由于南宋最高统治者的懦弱无能,徽宗最终没有等到回归故里的一天,病死五国城。这时,身处金国不测之地的洪皓不顾自己的危险,放声痛哭,公开祭吊,《容斋三笔》卷八《徽宗荐严疏文》中有记:

徽宗以绍兴乙卯岁升遐。时忠宣公奉使未反命,滞留冷山,遣使臣沈珍往燕山,建道场于开泰寺,作功德疏曰:“千岁厌世,莫遂乘云之仙,四海遏音,同深丧考之戚。况故宫为禾黍,改馆徒馈于秦牢,新庙游衣冠,招魂漫歌于楚些。虽置河东之赋,莫止江南之哀,遗民失望而痛心,孤臣久絷惟欧血。伏愿盛德之祀,传百世以弥昌,在天之灵,继三后而不朽。”北人读之亦堕泪,争相传诵。其后梓宫南还,公已徙燕,率故臣之不忘国恩者,出迎于城北,搏膺大恸,虏俗最重忠义,不以为罪也。

如此忠臣,就连他的敌人也为之动容,由衷敬佩。很快,忠义洪公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连金国最高统治者也想将其收揽朝中:

初,皓至燕,宇文虚中已受金官,因荐皓。金主闻其名,欲以为翰林直学士,力辞之。皓有逃归意,乃请于参政韩窻,乞于真定或大名以自养。窻怒,始易皓官为中京副留守,再降为留司判官。趣行屡矣,皓乞不就职,窻竟不能屈。金法,虽未易官而曾经任使者,永不可归,窻遂令皓校云中进士试,盖欲以计堕皓也,皓复以疾辞。

洪皓想也没想过出仕金朝,他念兹在兹、魂牵梦萦的是危难重重的祖国半壁河山。时时刻刻,他都在谋划着该怎样重新回到她的怀抱。绍兴十三年,金宋之间缔结和议。终于,洪皓看到了一线曙光。当时金国规定,故乡在淮河以南的南宋使节均可南返,洪皓立刻上报要求归国,与他一起上报的还有两位忠臣张邵和朱弁,张朱二人实际上是北方人,故意假报是淮南人,以求脱归。其时和议刚刚签订,金人欲修好于宋,所以就不作深究,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三人大喜,恐怕夜长梦多,立刻动身,星夜南返。果不其然,金廷马上就后悔了:

未几,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朱弁三人在遣中。金人惧为患,犹遣人追之,七骑及淮,而皓已登舟。

金人七骑临江,空自嗟叹。江水悠悠,轻送云帆一叶,久历江湖的赤子终于回家了。

五、忠而被谤,遗恨千古

南宋朝廷对于洪皓的回归极为高兴。洪皓刚到京城,高宗立刻接见,洪皓提出多年在外,请求出知外郡奉养老母。高宗不许:“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岂可舍朕而去邪?”接着洪皓请见太后,太后接见外臣本一律要隔帘。可是洪皓一来,太后马上道:“吾故识尚书。”下命撤帘,这样的荣宠史无前例。

洪皓久已孤独的一颗忠心一下子被捂热了。他恨不得把自己全部的力量、全部的智慧、全部的经验都一下子掏出来交给朝廷。于是,他秉承了一贯直言不讳的风格,在朝堂之上剖肝沥胆。单纯的洪皓本以为回到自己家里,可以不用像在金廷那样时刻有生命之虞,所以他更是直言无忌:

皓既对,退见秦桧,语连日不止,曰:“张和公金人所惮,乃不得用。钱塘暂居,而景灵宫、太庙皆极土木之华,岂非示无中原意乎?”桧不怿。

可是他错了。他忽略了一个人,这个人在中国以后的千年里将要代表这世上最无耻的部分群体。

(桧)谓皓子适曰:“尊公信有忠节,得上眷。但官职如读书,速则易终而无味,须如黄钟、大吕乃可。”

黄钟大吕是国之重器,它们演奏的声音在古代被推为至高无上的大音,表面上秦对忠宣公可谓推崇备至。但是古语有云:大音稀声。实际秦桧的潜台词就是:你要识相,少说几句!

但洪忠宣金人尚且不怕,怎么会怕这种威胁呢?他继续发表着那些忠诚而刺耳的言论:

金人来取赵彬等三十人家属,诏归之。皓曰:“昔韩起谒环于郑,郑,小国也,能引义不与。金既限淮,官属皆吴人,宜留不遣,盖虑知其虚实也。彼方困于蒙兀,姑示强以尝中国,若遽从之,谓秦无人,益轻我矣。”桧变色曰:“公无谓秦无人。”既而复上疏曰:“恐以不与之故,或致渝盟,宜告之曰:‘俟渊圣及皇族归,乃遣。’”又言:“王伦、郭元迈以身殉国,弃之不取,缓急何以使人?”桧大怒,又因言室睰寄声,桧怒益甚。

秦桧火冒三丈,他决定要把洪忠宣从朝堂之上赶出去。可是怎么找借口呢?一个在敌国守节十五年不屈的人,一个在敌国闻名遐迩,敌使年年问安的人,怎么才能往他身上倒点脏水呢?苦苦等待中,机会终于来了。他抓住了这次不是机会的机会,完成了这个不可能达成的目的:

明年,大水,中官白锷宣言:“变理乖戾,洪尚书名闻天下,胡不用?”桧闻之愈怒,系锷大理狱,寻流岭表。谏官詹大方遂论皓与锷为刎颈交,更相称誉,罢皓提举江州太平观。锷初不识皓,特以从太后北归,在金国素知皓名尔。

无耻是无耻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洪皓最终牺牲在自己的忠诚上,他所眷恋的故国,他所效忠的朝廷,一下子把他当作了追名逐利的小人。秦桧抓住宋高宗最忌人邀功的心理,轻而易举地扳倒了这座矗立在北国雪原上的活的丰碑。

寻居母丧,他言者犹谓皓睥睨均衡。终丧,除饶州通判。李勤又附桧诬皓作欺世飞语,责濠州团练副使,安置英州。居九年,始复朝奉郎,徙袁州,至南雄州卒,年六十八。死后一日,桧亦死。帝闻皓卒,嗟惜之,复敷文阁直学士,赠四官。久之,复徽猷阁直学士,谥忠宣。

这个昏庸而虚伪的宋高宗,他忘记了当年忠宣公要回家侍奉老母,是由于他的坚持才留在朝廷,他也不会知道,忠宣的英名永远不是他那个苟且小朝廷的寡恩或者忏悔所能增减。洪皓是属于历史丹青的风景,是属于民族灵魂的记忆。

同类推荐
  • 一代谋圣:张良

    一代谋圣:张良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管宝超编写的这本《一代谋圣:张良》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这位汉朝文臣谋士的传奇人。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金星英雄李顺达传》于去年出版,但它的影响在渐渐扩大,这是李顺达的魅力,是李顺达精神的魅力。近日该书又被山西省团省委与新闻出版局推荐为“100种红色经典”。
  •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这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隐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为国家造“争气弹”。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他们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大国封锁与孤立,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站稳了脚跟。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
热门推荐
  • 歪绝奇侠传

    歪绝奇侠传

    如果真的有很多世界的存在,那么每个世界肯定都会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歪绝奇侠。看惯了假仁假义,看惯了娇柔做作,那就来看看歪绝奇侠是什么样吧。不敢奢望让您回味无穷,只求让你耳目一新。
  • 沧海遥

    沧海遥

    不是什么小说,就是心情好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随便写的。留着自己看。
  • 修仙神算

    修仙神算

    求仙路漫漫,问道唯长生。林才挣扎在漫漫长生路上,前方是立身在魔道之巅的亲弟弟,惊才艳艳!天资平平的他,该如何争渡?且看他,一指星河轮转,一指问道长生!(凡人流,求点收推)
  • 落日之末

    落日之末

    羁绊仅仅是开头,到了最后,才发现,生命一直都在欺骗自我。当大地碎了,当星空不再辽阔了,生命是否也不再珍贵了!我要写的,不仅仅是科幻,也是现实,个人经历的现实。落日之末,请用心去感受。
  • 宠妻日常

    宠妻日常

    【已完结,新书《宠妻至上:总裁,轻点撩》】她是太子太傅的嫡女!他是太子的死对头瑾王!一道圣旨却让她成为了他的妃,她原本以为凭着自己是太子太傅的女儿,瑾王即便不会对她冷若冰霜,也至少会对她相敬如宾吧!还有她那位及皇贵妃的婆婆应该会各种刁难她才对,怎么又会像对待自己亲生女儿一般呢?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早已注定的。因为,他一直爱着她,比她想象的还要久。
  •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浮生一恋

    浮生一恋

    世间最不可理喻的是命,命运素来无常,没有人可以逆命行事。世间最不能解释的事情的缘,缘起缘灭,只在一眼间。活着,求的是逆天改命。死了,但求来世缘不断。
  • 媚眼天成

    媚眼天成

    一场车祸,一只手镯,成就了她一身异能,媚眼天成!一件往事,一段噩梦,让她相信只有自己变强才不会任人凌辱!她究竟是谁?出身农家,却身怀绝技,断生死,识顽石。从一个任人欺负的普通学生,摇身一变成为所有人眼中的宠儿,苏翊表示压力很大。柔荑轻抚,媚眼微眯,拜倒在她裙角下的又何止是男人,更有美玉翡翠!苏翊傲然:我能看穿你的心肝脾肺肾!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练气成仙

    练气成仙

    一个自幼刻苦习剑的孩子,脉象混乱,曾被人认为根本无法修炼气功,他是怎么打破众人对他的舆论,一举成仙呢?
  • 气场的惊人力量

    气场的惊人力量

    本书将从金木水火土五个方面告诉你如何培养浩然之气,修炼出自己的强大气场,从而坚定信念,处变不惊,坦然面对外界顺逆赞毁,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