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0600000015

第15章 书界人物(2)

一九六六年夏天,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中国大地。这便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先生此时早已退休在家。全国掀起打倒一切、乱揪乱斗、无法无天的“红色恐怖”狂潮。戴高帽挂黑牌,游街示众,剃“阴阳头”,“坐喷气式”,随意抄家,私设公堂,严刑拷打。先生家门外就有一老妇惨死在红卫兵的“铁拳”之下,令人目不忍睹。其时全家除先生之外,几乎个个受冲击。光杰、光彦均以“苏修特务”的莫须有罪名关进“牛棚”,长期不得解脱。常常家里只剩下先生一人,红卫兵就在房上乱踩,像野猫一样要跳下来吞噬人命似的。先生一辈子喜种葡萄,走到哪儿种到哪儿,葡萄几乎相当于格鲁吉亚的国花、国果,可这时硬要把院里的葡萄当成封、资、修的东西连根挖掉,先生心如刀割。事后她对人说:“没办法,我让他们挖掉,我自己也挖。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好像是疯了。”对方说:“他们岂止是疯了,是在造孽!连人都不惜,更何况花啊草啊的,您保命吧,葡萄以后还能长。”因为家人关押期间工资停发,连日常生计也成了问题。猫喂不起了,又怕人抓了打死,便请人用板车拉到城外十几里地扔掉。谁知猫在外面过了两个月的流浪生活,带着脖绳又回来了,脖上的毛均已磨光,几乎是爬着回来的。猫活了半年多,因无法医治死去,先生一直感到内疚。她后来说:“我想的是不让它和我一起饿死,也不让人抓了吃掉,结果是害了它,唉,我算个什么主人?它却爬了回来,好像知道不该回来又没办法,真可怜!不光我流泪,别人也受不了……”远在兰州的刘维周虽算得上是“有功之臣”,也未能幸免,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一天,已经把他当死人抬了出去,有人说刘还有口气儿,这才免于一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患肺心病,病情加重后才回到北京,在北京医院住了两年,于一九七四年十二月病逝。

一九八○年,先生以七十五岁的高龄回格鲁吉亚探亲。记得她登上火车后,面对送行的亲友用手在车窗玻璃上写道:Пишите.(来信。)先生在第比利斯与女儿欢聚,距她上次返乡又是整整二十年,沧海桑田,感慨万千。人们常说:故土难离。但是先生记挂着他的学生,记挂着半身不遂的儿子光彦,记挂着北京,记挂着中国,她又回来了。

先生自格鲁吉亚回国后不久,即卧病在床。弥留之际,先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再看上一眼她的第一批学生。学生们闻讯后赶来了,全都赶来了,却再也见不到心爱的先生……

回国前一天,母女二人曾彻夜长谈。先生抽着烟,喝着咖啡(烟和咖啡是她终生的嗜好),动情地说:“虽然我一直苦苦地思乡,虽然受了那么多精神上的痛苦,虽然我们只是在哈尔滨那十年过了一段安定而清贫的日子,但是我从不后悔……若是有人问我如果再活一次怎样选择未来,我仍然会选择我这一生。我的生活中有过种种有趣的机遇和情缘,发生过种种传奇式的浪漫故事,我有机会接触到各阶层各民族的人。我有那么多的学生,有后代,有爱和憎留了下来。我够幸福的了。”

晚年先生最大的憾事,是因受“文革”影响,孙辈均未受到高等教育。现在可以告慰先生的是,她从小带大且十分疼爱的重孙刘浩,因在国际奥林匹克俄语竞赛中获得金牌,有幸享受苏联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于一九九○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小家伙经多年苦读,现已取得莫斯科大学文学副博士学位。

初冬时节,我与先生的家人坐在她的书房里,喝着红茶,追思先生的一切,我用笔记录下来,并敷衍成文,聊作对先生的纪念。

(本文选自社科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作者文集《梦醒莫斯科》一书)

我见过的金性尧先生

司徒伟智

说起来已经是十七八年前的往事了。

那时,虽然已经毕业分手,但是跟金文男同学偶尔还会有工作上的联系。我知道其父是金性尧,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学问大家——我书橱里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就是他选注的哩。我深知,标点古籍尚易,注解实难,非有厚实功夫者不能为且不敢为。

我还很喜欢他的写作风格。他的道路,是由杂文家而至文史专家的。作为“诗化的政论”,杂文贵在出思想、出个性化表达。从而他直至晚岁,谈文论史每出手硬是与众不同,论题既扣住读者兴趣,套话绝无,见解又独到,行文则时出警句。做编辑的,能碰到这等稿子,真如沙漠见清泉了。所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我任职的《解放日报》,出现挺有趣的现象,就是两个性质不同的副刊——《朝花》、《读书》都同时邀约金先生的文章。有一回,与报社理论部主任金维新谈及,他也赞赏,即令我组稿,使《新论》专刊也加入了这“组稿合唱”。

一开始没有直接交往,还是通过金文男来间接组稿。我那时年轻,喜好一睹心仪的偶像的丰采,恰同今日之“粉丝”。《朝花》编辑陈鹏举也有此意,我俩遂商得金文男首肯,同往金府拜望。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印证了我一路上在内心描画过的那种状态:清瘦、矍铄、坐拥书城、娓娓而谈。具体谈话内容大半已淡忘,只记得话题十分广泛,从读书、写作到编版面,到识别和保藏书画,老人家谈笑间什么都能切中肯綮。令人如沐春风,不由就想到歌德赞美洪保德的那句名言:“他像一口有许多龙头的喷泉,你只需把一个容器置于其下,随便一触,任何一边都会流出清澈的泉水。”

金先生和陈鹏举都识画谙史。从客厅里一幅陈师曾的画,他们谈到陈师曾即陈衡恪,其老弟是着名的陈寅恪,其父是晚清大诗人陈三立,祖父为曾经主政湖南的维新派政治家陈宝箴,直给我上了一课。一边欣赏壁上悬着那副梁启超的对联“云龙远嘘吸,天马高腾骧”,我一边提了个极不专业的问题:“每日见光,是否容易损坏?”他解说,反倒是收藏在箱子里更易损坏。随即他就告知,这一幅字其实是浩劫之后作为抄家物资退还的。“这里有个故事呢。抄走的文物多,发回来的少,而且归属关系搞乱了,只能请你去随便挑几幅了。当时有的小年轻进去挑,就专门拣画面大的要,以为越大越贵。老一辈识货的呢,却是根据作者的艺术地位和作品的水准来选,你说谁才合算么?”笑话里,给我们传递的是高雅的文史知识还具有另一面效用吧。

后来我还去看望过他,至少有两次尚存记忆。一回是我找他,请教关于他和鲁迅的关系。因为业余研究、调查过一段现代文学史,又为廖沫沙由误会而与鲁迅引发“花边文学”公案写过一篇澄清文字,深感在所谓“反鲁迅”的大帽子底下有够多的冤哉枉也,就想有空时进一步做些挖掘。以前看《鲁迅书信集》,发现在其致金性尧的最后一通书信中,以不悦的口吻宣布从此断交。我就猜,他俩之间是否有什么严重的事情发生过呢?或者,又仅仅是一番无关宏旨的纠葛呢?见面时,一经提问,他当即坦诚地介绍当年实情——那是一九三四年,十八岁的他在上海中华煤球公司当小职员,业余时间撰写杂文投稿。所以会让鲁迅先生不悦,过错完全在自己。由于年轻不懂事,在通过几次信后,竟给鲁迅寄去一篇稿件请求修改,本意是想他能多改动些,以便在上海报刊发表。谁知收到回信见鲁迅只是改正了若干错字并提了一点改动建议,遂大失所望。年轻气盛的他又致鲁迅一信,言辞之间不够尊重,或许还有“使我很失望”之类的话。这就惹得鲁迅生气了,复信表示“现在确切的知道了对于先生的函件往还,是彼此都无益处的,所以此后也不想再说什么了”。金性尧告诉我,这些往还经过都已详尽地写在回忆文章《关于鲁迅的四封信》里了。原来如此,压根儿算不上政治问题,又是一桩非原则分歧而已。

让我感动的,不仅在于金先生为我解开一个文史之谜,而且在于他评判历史纠葛时显示的公正态度。他一再说明自己“做错了”,“鲁迅先生是对的,他肯为一名素不相识的青年回信、改文章十分不容易,而且他那时身体不好”。不讳过,不饰非,不以存者之特权来轻率否定已殁之大师,也不因这种冲突曾导致自己尔后的冤抑而迁怒对方——从此前采访过的廖沫沙、施蛰存那里,此刻在金性尧身上,看到的是一种极为相似的中国文人传统道德。

另一回是他招我(时间当在稍早些),邀约参加《诗词坊》的写作,让我体会到前辈文人提掖后进的境界。香港中华书局委托金性尧主编丛书《诗词坊》,选取文学史上名篇名家作漫话式评介,一套十余册。那天的组稿会也是在金家的客厅里,金夫人武桂芳女士亲切招待,气氛温馨。金先生开场白后即介绍各册作者,记得有赵昌平、葛兆光、骆玉明、杨明、陈文华等文学史专家,诚可谓“座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语)了。我只是个平时写点杂文、编些版面的杂家,何以能够受到邀约呢?我猜测在金先生的内心必定还保存着早年焚膏继晷的自学、写作、投稿记忆,所以对我这个也有同类经历的后辈就抱着特别的怜惜,给予格外的优容吧。但是,虽说感激,见这雄壮的阵势,心里仍不免有点打鼓。好在金先生布置给我相对容易写的一本,是关于陆游和辛弃疾的生平作品,且给出大半年写作时间,我就壮着胆认了。

可一到家里,重新琢磨金先生此前送的一本文史随笔集《炉边诗话》,发觉不对!——原先读这本书,如入山阴道中,应接不暇,感觉是好看、轻松。但那是停留在感性层面,如今提升至理性层面来分析,只见他每篇浅近晓畅的文字都蕴含着丰厚的资料和理论积淀,甚难企及,简直不可以道里计。随手翻看其中一篇《夔州古柏》,为漫谈一首杜甫诗,由杨亿而鲁迅,而仇兆鳌、宋濂、刘辰翁……竟有十余个前贤被邀出场争来论去,甚至有托尔斯泰!大学者不需要故作高深,“佛祖爱说家常话”,但绝非粗俗浅薄的白开水,而是深入浅出的琼浆。我想到金先生会上说的,各位写文史漫话随笔不会很难,用了“狮子缚兔”一语。我犯难的,倒不在这类文字形式,而在文史研究本身我只够业余水平,远非“狮子”,何从缚兔?

丛书有合同,时间不等人。就在无穷的犹豫中,一次近距离得到学术大家耳提面命的机会,从我的手上渐渐滑落而去。我还是尽力搜罗能找到的资料,但总是不敢率尔动手。惭愧的是,其间金先生又几次来信,谆谆亲授机宜,告以寻觅何种古籍。怕我怯阵,有一次索性点明:“估计到阁下对陆辛未甚熟稔,故交稿后我自会修改。”他信息灵,知我曾有一时变故即表抚慰:“兄之前段时期处境,弟亦深为同情,今既告一段落,宜可安下心来。”鼓励我心无旁骛,投入写作。我至今保留着这些珍贵的手泽。

去夏惊悉金先生遽归道山,哀伤之余,又翻开这组常常不免令我脸红耳热的书信。我似乎更加读懂它了。

透过它,又看到清瘦、矍铄的金先生正在坐拥书城、娓娓而谈了。他分明在教我怎么当好一个编辑,那就是务须尽心尽力来帮助作者,为其提供便利,尤其是无所保留地扶持年轻人快快成长。他又分明在教我怎么当好一个作者,那就是勤于为学,而前提则是勇于为学。“我只是一名‘粉丝’哟,不行的。”——如果我还是这样的畏葸不已,那么听吧,他准是笑着说:“怎么不行?粉丝和明星之间没有楚河汉界……”

邵洵美即兴写就《游击歌》

绡红

我曾在《我的爸爸邵洵美》里提到英国着名诗人奥登(W.H.Auden)和伊修武德(ChristopherIshwood)合作出版的《战地行》一书(JourneytoaWar,纽约兰登书屋1939年出版),书中引用了一首《游击歌》,说“这是我们从上海听来的,系邵洵美先生所译”。事实上那是邵洵美自己创作的。

事隔多年,我找到了一九三八年上海《中美日报》刊载的邵洵美所写“访华外国作家系列”十篇,其中一篇说的就是这段故事的具体情节:

一九三八年六月,斯诺夫人想与几位留在上海的中国作家会会面,她和邵洵美定了一个日子,由邵洵美去请大家吃夜饭。就在聚会的前一天晚上,斯诺忽然给邵洵美打来电话说,有两位刚从汉口来的英国作家也希望加入他们的饭局,邵洵美当然欢迎。谁知这两位竟然是邵洵美一向佩服的奥登和伊修武德。奥登是现代英国青年诗人的领袖。他才发表了十几首诗,便确立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第一部诗集出版的时候,便已开启了一个诗歌流派了。伊修武德年纪更轻,还不过二十五岁,以与奥登合作的一出诗剧而得名;但是他更擅长写小说,此前不久,他有一个集子在英美两国同时出版。

那晚伊修武德因病没来。奥登说,他们来中国,为的是采集战争材料,但是和邵洵美的谈话,始终没有脱离过诗的范围。他要知道中国近代诗的情形,外国近代诗在中国的境遇;他特别感兴趣的是战争开始以后的新诗与民歌。他说在汉口时,曾得到过几首译诗,但语辞老套、意象平凡,使他非常失望。

那天奥登所有的提问几乎都让斯诺夫人抢着回答了。邵洵美虽然大半不能同意,但他并不觉得有争辩的必要。

隔了三天,奥登来约邵洵美去华懋饭店晚餐,伊修武德也在座。饭桌上他又重提新诗和民歌的话题。因为奥登的要求太热切了,邵洵美便造了个谎,说他新近读到一首民歌,或者更适宜呼作军歌,极有文学意味。奥登要邵洵美译几句给他听。邵洵美便临时造了四句外国新诗式的东西。奥登听了顿时兴奋起来,要求邵洵美把全诗译给他。他因隔天就要动身,竟然当晚要跟邵洵美回家去拿。邵洵美一方面得意,一方面慌张。吃好了饭,便与他一同回家。绞尽了心血,邵洵美总算把这个难题解决了——写出了那首杜造的《游击歌》。

奥登他们真的相信那首诗歌是邵洵美“译”的。邵洵美临时即兴创作,是为了他们,也是为了中国。他后来一直暗喜着这个小小的“外交胜利”。这一文坛佳话直到现在还鲜为人知。

三个月后,邵洵美办了一份抗日宣传杂志《自由谭》,在其第一期有一首“逸名”作的诗歌《游击歌》。那就是邵洵美为奥登所“译”的英文诗歌的中文翻版。他在用中文重新写的时候,增加了四句,表现出游击队员必胜的信心。

香港《大公报》评论《自由谭》说:“最满意的是《游击歌》。这是一首出色的‘民歌’,也是新诗,可是这种运用民歌的手法的娴熟,不是许多学文学大众化的人们所能及的。我们希望有人把它谱出来,结果一定不会坏。”

邵洵美是个写新诗的诗人。他崇拜英国大作家乔治·摩尔(GeorgeMoore),以其“诗的取材需要是永久的”为至理名言。一九二八年,在《狮吼》复活号刊出的《永久的建筑》一文中,他认为诗是一座永久的建筑,自然界的一切乃是作诗最好的材料。诗便是天造地设又加以人工制造的情。吟花咏月的诗人是不可以污蔑的。那时他才二十二岁,已写了许多新诗,歌颂美,歌颂爱。两年里出版了《天堂与五月》、《花一般的罪恶》两本诗集,人们称他为“唯美派诗人”。

同类推荐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的科研成果汇集,还包括该院主持的两次研讨会的部分论文。本思政理论辑刊收录的文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这些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思想、有内容、有深度,值得一读。对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 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本书讲述成语故事,并把联系得上的现实串起来,让读者记住成语,熟知许多典故的来龙去脉。全书共分古典红颜、古典病人、高人异士、好男人·坏男人、另类视野五部分。
  •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点课题“浙江省城市农民工权利发展状况研究——从国家、市场和公民权的关系看”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 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浙江省农民工的社会权利、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化途径的思考、塑造志愿行动的公共空间——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浙江省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以选举权和工会入会权为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主要收编了庞波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省编办)党组书记、厅长,省人社厅厅长以来,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以履职尽责、为民服务为主线,全面反映了在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动全省人力资源
热门推荐
  • 综漫之雄性妖怪的生存日志

    综漫之雄性妖怪的生存日志

    作为一个妖怪,作为一个雄性妖怪,作为一妖一种群的时间妖,孙武表示自己压力很大。“对不起是我太自大了,我真心的为之前的行为忏悔,饶了我吧,永远十七岁的美少女,紫大人!”某个OTZ的时间妖;“伊卡洛斯!把手中的阿波罗放下!西瓜我不要了!!!”某个作死的时间妖;“盖亚大人,请务必不要再戏弄我了!!!”某个伤痕累累的时间妖;“如果说这就是囚禁你轮回数次的梦魇的话,那么就让我来打破!”某个留给吼姆拉酱背影的时间妖;······总之这是一个名为孙武的时间妖在被所有世界联合坑了之后对抗主神空间与其他入侵者保卫世界的故事~
  • 仙古道君

    仙古道君

    冥心归太虚,天地与同寿,一人,一蜗牛,一葫芦,踏上修仙途。
  • 仙君囚爱:一只萌后出墙来

    仙君囚爱:一只萌后出墙来

    他是四海八荒人神敬仰的主君,无情无爱;她是沧澜一族最小的公主对他执念千年。可终就不过一场梦她说一生爱已错付,她说不要过奈何桥不要喝孟婆汤不要忘记我,他说无论轮回几世你爱的还是我我都是你的夫君……他娶了,她嫁了,她毁了真身,他不识她……注定无缘的局她不再爱他,他说有缘无缘本君说来才算,天命所归姻缘他来定!
  • 嫡女守则:重生毒女不为后

    嫡女守则:重生毒女不为后

    上一世,她是尊贵的丞相千金,内定皇后。他执着另一个女人的手对她说:你不配!于是,她转头嫁给了他人。却不料,错把狼人当良人,把仇人当姐妹,害得父亲被斩,家门被灭,她才发现,一切都是阴谋她咬碎牙齿,撞墙而死!再次睁眼,回到过去。护亲人,保家门。为了不重蹈覆辙,她步步算计。后宫暗处冷箭不断,女人?一个个丢到男人床上朝堂上世家暗伤,干脆碎了你们的命根!而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他动手,斗之!风雨血腥,到底是谁在背后翻云覆雨?这一次,轮到她来送那些人下地狱!今生,她势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逆天而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意残

    天意残

    刘子闲是悲剧的,几岁失去双亲,好不容易大学毕业进入上海的一家医院工作,成为医院最年轻的医生,大好前途就在眼前,可一道闪电把一切都结束了。再次睁开眼发现自己穿越到玄风大陆一个同样叫刘子闲的八岁少年身上,这一世竟然是全家刚被灭门,自己也受了重伤。天意如此么?那就让我打残天意吧!从此一个少年逆天而起~~~~~~~~~~~~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蝴蝶媒

    蝴蝶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望关山

    回望关山

    永乐末年,江湖纷传建文帝尚存人世,一时间,拥建文帝复位的暗流在江湖中涌动不止。楚天舒受命于太师父空心禅师,肩负断水流宝剑,初入江湖,与公爵之女苏舒为复位大业奔走忙碌,亲见了诸多江湖之事……
  • 绝世神针

    绝世神针

    惩恶扬善、救死扶伤、装逼卖萌……唯御气飞针!
  • 向日葵的Spring

    向日葵的Spring

    四年的付出,换来的是欺骗与背叛。周韵,一个阳光的女孩,大学毕业后奋不顾身的嫁给了爱情,最终却发现,她被爱情抛弃了,或许他从来都没有爱过她,她只是在那时恰好出现了填补了他的空虚。当空虚不再,她也就没有再留下来的必要。恨一个很简单,报复一个人也不难,难得是在仇恨的快感过后能否保持一颗初心。向日葵也有春天,独属于她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