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0600000010

第10章 文坛纵横谈(2)

如今的社会现实,没有内外战争,没有政治运动,却是近百年来社会变革最深刻的转型期。长期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个体农业开始向产业化迈进,古老的农业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走向世界市场。经济基础的深刻变革,不能不影响到上层建筑,人们的思想在变,观念在变,心理也在变。在这一切都在变的时期,并不是每个社会成员都能适应的,于是社会心理失衡成了一种通病。改革开放以前,无论是种地的,做工的,当兵的,都是“一切听从党安排”,至于“臭老九”,更是不敢乱说乱动,有的时候甚至连发表文章,也要党支书批准。这种社会环境,这种政治氛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倒十分省事,也十分省心,不必独立思考,听从安排就是了,因此社会心理很“平和”,很少出什么毛病。在这社会转型期,人们找回了主体精神,得到了自主性,可以自己安排自己,工作也可以双向选择。然而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商业社会里,这自主性对于那些当惯了“驯服工具”或者不能“与时俱进”的人来说,却自主不了,于是种种社会心病出现了,心理障碍,神经失常,患病率猛增,据报导,自杀率也有所提高。于是,解决社会心病成了当务之急,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所有电视台都设有“心理访谈”之类的栏目,其他涉及普法、破案、家庭、爱情的栏目,也经常反映出相关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失衡的社会人群中,于丹通过讲述儒道经典“心得”,推出“心灵鸡汤”,确实是“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要”。

宋人赵普曾对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于丹没有这么大的抱负,谦虚地说“半部《论语》修自身”。她讲《论语》“心得”,分三才、心灵、处世、君子、交友、理想、人生等“道”,共七讲,以体验式感悟式的阐发,用古今为人处事的道理去开导大众。所以有人说她的“讲经”,有点像基督徒宣讲教义的“布道”,当然也有点像佛教徒的“弘法”,劝导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管怎么说,她从中外古今宗教家的“布道”与“弘法”中得到启发,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宣传修身的道理,比起专业的心理医师的治疗,确实收到更加良好的效果。从“粉丝”们的崇拜和欢迎,从“话本”上百万(据说竟达五百万)册的出版和发行,便可以看出其社会效果之突出,社会影响之深远。因为她在社会心病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送上了应急的“速效救心丹”,其功自是有足多者。于丹曾说:“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加重要。”我完全赞同这个意见;这话应当也是于丹“心得”讲述的动机和所期待的效果。但愿在这社会转型期,人人都能以健康的心态,直面人生,正视现实,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于丹不是研究儒道经典,但对于所谓“国学热”却不无影响,因为她的“讲经”,聪明地抓住了《论语》和《庄子》这两部儒道的重要经典,抓住了孔子和庄子这两个儒道的代表人物,的确迎合了大众文化知识的需求。这也是于丹“火爆”的又一个原因。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主要应归功于儒道的互补和互动。儒道两家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吸纳了其他学派的学说,而且消化了外来佛教的教义,极富于包容性和流动性,所以发育成中华文化巨人。儒道文化犹如黄河长江长久地流经中华大地,如果说儒家代表黄河文化,那么道家便代表长江文化。古来分合治乱的交替,构成中华历史。一般说来,治世重儒,乱世崇道。重儒即偏重于黄河文化的伦理道德和政治思想,就是重集体意识,重共性;崇道则偏重于长江文化的本体观念和独立精神,也就是重个体意识,重个性。数千年的文明史就是这样以一左一右、一前一后的脚步走来,迈进了二十一世纪。不同的行业也各有所偏,搞政治的偏重于儒家,搞文艺的则偏重于道家。要知道,倘若长期一元化,搞“独尊”,必定无法调节社会和人群的矛盾,因而导致僵化乃至消亡。汉代所谓“独尊儒术”,事实上并不“独”,董仲舒的谶讳之说,明显吸收了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论。所以说,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包容性和流动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补和互动,乃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到今天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今,当中华文明为世界所瞩目的时候,人们关注儒道精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所以于丹的“讲经”,能把“国学热”带动起来。如果不是从学术角度,而是从文化角度看问题,那么应该说,于丹对于提高国人的精神素质和文化品位,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登坛“说书”的,有中学老师,有大学教授,有文史学者。和一千多年来传统的说书艺人比起来,其文化素质之高,岂可同日而语。宋朝以说书供奉得官的王防御是略带“书卷气”的,但方万里(回)在挽诗中说“世间怪事皆能说,天下鸿儒有不如。耸动九重三寸舌,贯穿千古五车书”,却有些溢美;明朝以“善说书”着名的柳敬亭,虽然常周旋于士大夫之间,但不免仍带着江湖气。在我们的教授学者面前,这两位说书高手自然“略输文采”。教授学者成了说书艺人,在古时候,犹如进士举人到勾栏瓦舍去表演,那还不得被他的严父活活打死,唐人传奇《李娃传》就描写了类似的情况;然而,时代不同了,在传统观念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也都成了现实,教授学者登坛说书,居然也星光四射,继影星、歌星、笑星之后,又冒出了“讲星”。而今,演艺界的众星,已非昔日被打入社会底层的所谓“戏子”,相反,因为他们有票房价值,能挣钱,成了“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讲星”挣钱虽然不及影星、歌星和笑星,但比起那些潜心学术的同行老学究,却又显得十分阔绰,自然足以让寒儒们“健羡不置”的。不过,有心献身学术的学人,也许不为所动。拙着《师友风谊》所记“文林廿八宿”,诸如朱东润、谢冰心、赵景深、姜亮夫、吴组缃、周汝昌等老一代学者,除了启功先生后来因书法值钱而摆脱穷酸困境,余者类皆安于清贫的生活,因而更加显现出他们那难能可贵的人格魅力和学者风范。在商业发达的当今社会,金钱自然成了一种重要的价值尺度,难怪教授学人们转向演艺界,这是无可厚非的必然趋势。但是,我想有识之士对此恐怕不能不心存疑虑,不能不感到中国学术的前景可忧。

首先是学术队伍的萎缩可忧。虽说“君子固穷”,但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里,要学人安于清贫的生活,总是艰难的事情,选择学术为职业的人,自然愈来愈少,学术队伍必然日蹙,甚至有后继乏人之虞。在学术圈里,有些人为了生存,或者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不得不走出书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搞点“创收”,真正潜心学术的人,也就更少了。治学如此艰难,怪不得有些教授学者放弃学术,堂而皇之洋洋得意地走进演艺圈去说书,当个“讲星”,这样可以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而今,年轻人的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有些人眼里,学问不如金钱重要,自然不会选择以做学问为职业,因为“官本位”观念的风行(这想必是封建人治意识的残余,加上转型期权力商品化的质变所致,却很不符合开放精神),据说连小孩也染上了“官瘾”,所以许多人迷上了仕途。于是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尊重知识”喊得震天价响,却很少人愿意在知识高峰的崎岖小路上攀爬。不能说再不会有热爱学术安于清贫的学人,但确实是愈来愈少了。

再就是学术着作出版可忧。那为数不多的学人,在清贫的生活条件下,孜孜矻矻地钻研,写出学术着作,常由于印数太少而难以面世。现在的出版社,除了人民出版社保留事业单位体制,其他出版社一概要改为企业单位,自负盈亏,都成了出版商。“商人重利”,古来如此,改制后的出版社要生存要发展,就得盈利,绝对是天经地义的营生。然而,学术着作的读者面本来就十分狭小,印数自然不多,成本势必加大,书价也就较高,而且购书对象又是一些寒儒,这当然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学术着作的出版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在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有的研究课题可以拨给若干经费,以补贴学术着作出版的亏损,虽然对困难有所克服,但杯水车薪,终难以维持,自是无望于学术的发展。中华书局原是出版历史典籍和学术着作的权威出版机构,改成企业后,靠一点儿国家补贴,实在难以维持,职工奖金没有着落,情况很糟糕。中华书局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合作,出版说书人的“话本”,使印数猛增,乃至以百万册计,肯定破中华书局历史纪录之最。这就大大地改善了经济状况,不过也招来一些非议。我作为出版界的同行,对此深表同情和理解,也许雅俗并行,倒能使学术着作的出版有所改善,那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社会科学的学术思想研究,犹如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是科学大厦的基石。自然科学如果只注重工程技术的运用,急功近利,而忽视基础理论,我们的自然科学便无法得到全面的持久的发展。偏重理论,轻视实用,固然不对,而只重实用,不重理论,同样是悖谬的;社会科学的道理也一样,假如没有哲学家、思想家、理论家们的努力钻研,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便很难得到长足的进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也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关注学术,支持学术,发展学术,这是我从于丹现象引发出来的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得到有识之士的共鸣。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是所谓“篇末点题”也。阿门!

同类推荐
  •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收入这个集子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按照这些报告中的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
  •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一种体现了相关机关领导的意图和主张的写作活动,是一种领导的意志和主张得以贯彻与实施的有力工具。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各行各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某个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密集,致使公文的种类也日趋丰富,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写好办公室各类常用公文,是形势所需,是社会所需。
  • 悦读MOOK(第五卷)

    悦读MOOK(第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走出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的误区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不仅是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科学的专家。
热门推荐
  • 破天帝尊

    破天帝尊

    在被上古时期的大能封印了天地之后,一个惨遭灭门的少年,如何解救被封印中的人们,如何打破头顶上的天……
  • 不灭圣尊

    不灭圣尊

    战神古域流亡之人,星宇门弃子,踏上最强者的征尘,觉醒战神血脉,横扫玄天大陆。一代武圣,归来!
  • “三高症”实用自我疗法

    “三高症”实用自我疗法

    本书从读者最迫切的需求出发,分别论述了“三高”患者在诊断、预防、食疗、起居、运动、自疗、用药的各个细节以及自我监测等,让读者对“三高症”有全面的了解,做到诊治了然于心,防患于未然。全书以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指导,不仅适合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及其家人阅读,而且对广大中年以上健康人群及早预防“三高”也会有非常切实的帮助。
  • 绝世天才七小姐

    绝世天才七小姐

    跳崖穿越。废材,花痴,要退婚哼!渣男三皇子。姐妹情深,背后欺负,小三帝家三小姐。不过渣男和小三倒是绝配啊。“你谁啊?我们不熟。”“没关系,娘子我们有的是时间慢慢熟。”某女懵逼中(?Д?≡?Д?)
  • 妖孽易烊千玺:太傲娇,求放过

    妖孽易烊千玺:太傲娇,求放过

    天大地大,上司男神最大。千斗万斗,斗不过boss“伶牙利齿”。上司男神太傲娇,怎么办?腹黑boss太撩人,怎么办?某女急!某日——“你为什么躲我?我长的很吓人?!”历经七七四十九天,某男终发飙。“嗯嗯嗯!”某女猛点头,再摇头,“不不不,你长得太…逆天!你咋不上天,和太阳肩并肩…”某男魅笑地捏捏某女的小脸,“哦?不是吧?真相不止一个。”某女忙解释,“对对对,公司规定了不许谈办公室恋爱!”脱身最重要,其余的都是瞎扯淡。第二天,副总特地把她请到办公室“喝茶”,明确公司没有此规定,并罚她到总裁办公室…进行检讨…检讨内容——办公室恋爱亲自体验!某女直接晕…【切勿上升到真人!】
  • 爱情的种子

    爱情的种子

    为爱肯付出的这么一个男孩,想给心中最爱的女孩很多很多,希望能给她世界,可是社会是现实的,现实很残酷他经历了很多,如何从一个小人物上位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感情路上也是非常坎坷,献给大学刚刚实习奋斗的青年和为爱敢去奋斗的男女。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七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七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太上元始天尊说金光明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金光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极焚天

    武极焚天

    灭世之战,生灵涂炭,空间崩塌,神器尽毁;秦墨,一个被神器侥幸所救的少年,阴差阳错来到另一个世界;当以前的实力和修为都消失,他又该如何在这个陌生的世界生存;带着无尽的仇恨一步步成长,兄弟的汗水陪伴他不断前进……多方诡异阴谋算计,一代武神绝境逢生;待他集齐神器,重归故里,一切仇恨用血去偿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公子策

    公子策

    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谢谢!豪杰与枭雄并举,烈火与血泪中的纸醉金迷;忠义与背弃共存,名利与权利中的不择手段;将军与匹夫同歌,谎言与信诺中的侠骨柔情!他们是命运宠儿,也是命运弃儿;他们是举国希望,亦成国之奴隶;他们——成王!败寇!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公子!“九子争锋,寂灭无声;逝水曲寡,悲歌不存。”公子之争,不载于史,不录入册,只录入小说家言中——(这是一个系列,一卷一个故事,各自成篇。第一卷《幽幽韩子》已完结,第二卷《铮铮赵骑》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