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3100000002

第2章 京剧概述

(一)京剧简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京剧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堪称中国的“国粹”。京剧亦称“皮黄”,“西皮”和“二黄”两种腔调组成其音乐素材,还兼唱柳子腔、吹腔等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有“国剧”之称,于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颇为盛行。如今京剧仍是中国最大剧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的行当(指京剧中的不同类别)丰富全面、气势弘美、表演成熟,成为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作为北京的文化品牌的代表,又称为“京戏”。清朝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彼此影响,吸取了昆曲、秦腔等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还采取了一些民间小调,遂融合发展,演变成京剧。外国人称之为Peking opera。京剧约有一千个传统剧目,经常表演的也有三四百个剧目,其中除徽戏、汉戏、昆曲和秦腔之外,还有众多剧目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自己编写而成的。京剧故事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除有正本的大戏和大量的折子戏外,还有许多连台本戏。京剧的表演擅长表现历史素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京剧源于徽剧,脱胎于汉剧,成长于清代的北京,其发展经历了清代、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发生最大变革的时代。正因如此,京剧才有了对中国文化多方位、多视角的批判与继承,才有了高品位、高水平的风格与特点。随着京剧的发展,人们在创作中愈加精益求精,尤其是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断充实京剧的形式和内容,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日臻完善。

(二)京剧角色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可谓细致严格,早期可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后又归成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并在每一行当中再进一步进行细致分工。“生”为除花脸和丑角之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其中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则为女性角色的统称,其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多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独特的男性人物,其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化妆采用脸谱。“净”还分为大花脸和二花脸,前者以唱功为主,如包拯;后者以做工为主,如曹操。“丑”俗称小花脸,鼻梁上抹有一小块****,扮演喜剧人物。

(三)京剧艺术特色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包括唱、念、做、打的京剧表演将这四种艺术手段融为一体,既是其表演方式,亦是表演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伴有乐曲的念白,两者表演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两者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的另一要素“舞”。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被称为“四功五法”的“四功”。顾名思义,“唱”即是唱功;“念”指的是含有音乐性的念白;“做”即指表演,称做功;“打”则是指武功。戏曲演员自幼就在这四项基本功上苦心训练,虽然演员各自主攻的行当不同,有擅长唱功的(老生),又有擅长做功的(花旦),还有擅长武打的(武净),角色各异,但每一个演员都必须做好唱、念、做、打的基本功,有了扎实的基础和过硬的技艺,才能在舞台上更好地刻画戏中不同人物,进而展现作为一名京剧艺术表演者的超凡能力与才华。通过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

脸谱是京剧中最有特色的艺术。人物的忠奸、美丑、善恶、尊卑,都能通过脸谱表现出来。譬如: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心正直的高贵品格,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蓝色喻意刚强勇猛,黄色表示人物残暴,金色和银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京剧韵味醇厚、耐人寻味。经过无数艺人长久的舞台实践,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诸多方面构成了一套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其艺术手段丰富,用法严格。若要完成京剧舞台的艺术创造,就必须很好地驾驭这些程式。京剧形成之早期便进入宫廷,这就要求它表现更宽广的社会生活领域,塑造更多类型的人物,在技艺方面也必须更为完整全面,舞台形象的审美也要求甚高,因而京剧的发展则使其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变得淡薄,其成长与发展相对于其他地方剧种有所差异。京剧表演细腻精致,唱腔声情并茂而委婉悠扬,武戏也用文唱来表演。它超脱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的最大限度,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极高境界。

(四)京剧形成

京剧形成之时是以唱吹腔、高拨子和二黄为主的徽班,于清朝初年流行于江南广大地区。在唱腔上与其他剧种相互借鉴渗透,因而京剧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昆曲、罗罗腔等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年间,高朗亭带领的第一个徽班进京,为乾隆帝八十寿辰庆贺表演,博得宫廷贵族之赞赏,后又陆续有诸多徽班进京演出,其中著名的便是被后世称为“四大徽班”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乾隆、嘉庆年间,京城政治、经济、文化一片繁荣,各剧种艺人汇集于此,三足鼎立的昆腔、京腔、秦腔相互竞争,徽班与京秦二腔同台演出,故有“京秦不分”之说法,徽班表演博采众长,吸收了秦腔、京腔和昆腔之表演优势和舞台艺术体制,曾排演了著名昆腔大戏《桃花扇》。徽班结合自身的艺术特色,在戏剧领域独占鳌头,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唱腔方面以二黄调先声夺人,并将五方之音合为一体,剧目形式多样、选材广泛,表演纯朴真实、文武兼重。在演出编排上,四大徽班各有千秋:三庆以轴子突出,即连日上演新戏;四喜以曲子取胜,擅长昆曲;和春则以“把子”出众,也就是擅长武戏;春台以童伶唱戏吸引观众。此外,四大徽班在艺术经营上各有侧重和独到之处,至道光后期,徽班已在京城占据重要地位,如著名的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都以徽班唱戏吸引观众。徽班的发展也正是其向京戏演变的经过,这一嬗变的标志是徽汉合流和黄皮交融,形成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的唱腔音乐体系,其唱、念、做、打的技艺展现也逐步成熟。

嘉庆年间,最早的汉调演员米应先随春台徽班进京唱戏,扮演正生角色,一经演出,声望显赫,被称为汉调表演的先驱。道光年间,更多的汉调演员加入徽班进京唱戏,在徽汉演员的共同开拓下,将西皮与二黄两种腔调交融,编演众多新品剧目,起初分唱西皮和二黄,后来一些演员兼唱此两种腔调,亦有同出戏剧中先唱二黄,再转西皮,彼此协调,浑然天成。

道光末年涌现大量西皮戏,徽班中皮黄并奏习以为常。据史料记载,道光二十五年,四大徽班的表演与之后京剧舞台常见的传统表演大体相似,可以说徽班向京剧的嬗变基本成功。但又有说法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谭鑫培成名后,京剧才算真正形成,因为那时黄皮戏在音乐和表演上才有了严格的区分;在此之前,仍属于徽调领域。

(五)京剧发展

同治六年,上海新建的满庭芳戏园从天津约来戏班表演京戏,受到观众喜爱,从此京戏开始传入上海,之后上海丹桂茶园又从北京三庆班约来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到沪演出,此后更多的京剧名角陆续南下,如周春奎、孙菊仙、杨月楼等人,从此上海便成为继北京之后的另一个京剧表演中心。而这之前的咸丰初年,上海就已经有徽班和昆班演出,出现了各剧目同台演出的场面,南方京戏也形成其独有的特点,也将徽戏的唱腔和表演方式带入京戏表演之中,极大地丰富了京剧戏目表演的舞台艺术。光绪五年起,谭鑫培六下上海,随后梅兰芳等著名表演艺术家也经常赴沪演出,促进了南北京剧的艺术交流和京剧艺术的发展。

由于京剧随戏班的流动演出较多,其在传入上海之前,已迅速传播至全国各地。天津、河北一带就是其最早的传播地之一。此外,作为徽班进京的必经之地山东也很早就有京剧表演,早在乾隆年间曲阜孔府就曾安排徽班演员入府演出。京剧早期还传入安徽、湖北和东北三省。20世纪初,传至闽粤、江浙和云南,可谓遍布东南西北。抗战时期,京剧在四川、陕西、贵州、广西等地均有重大发展。

20世纪初,京剧大师梅兰芳三次赴日演出,并将京剧艺术首次传播到海外;30年代,梅兰芳又率剧团至美国访问演出,获得海外观众的极大好评。此后又赴欧洲,到前苏联等国访问演出,受到国际戏剧界的重视,由此世界各国将京剧视为中国的演剧学派,也将其列入世界戏剧艺术的范畴。从古至今,京剧始终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以其美不胜收的舞台风格和精湛演艺而堪称中国戏剧艺术的精品。

京剧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流派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京剧作为一种新的剧种,它融合了徽戏、汉剧、昆曲、梆子等许多剧种。最初京剧的流派带有地方文化特质,因其由来自大江南北、不同地域的不同腔调形成。随着京剧艺术的日趋成熟,艺术共识度也逐渐提高,京剧也就朝着表演技艺的专业化及个性化方面深入演进。京剧流派的发展推动了京剧艺术整体格局的建设。一直到谭鑫培时代,京剧的表演都是以老生为主的戏目。王瑶卿集众多前辈名家的旦角艺术之大成,对旦行进行了革新和再创造,他突破其严格的分工界限,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四大艺术手段进行融合、提炼,开拓了新的演艺路径,这使得旦角的发展逐渐达到成熟与鼎盛时期,与之前的生角表演并驾齐驱,自此王瑶卿也成了梨园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京剧发展的早中期,流派的创立除其个人表演风格特色之外,往往是对于艺术行当有规范性、宏观性的建设,除了谭鑫培和王瑶卿之外,还有武生中的杨小楼形成其武戏表演的文武兼行之唱法,这种具有哲学艺术观念和艺术准则的武戏文唱法影响到其他京剧行当,传承数代,直至今日,因而杨小楼享有“国剧宗师”的美名。在京剧艺术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各个流派的分工也开始趋于精细化、专门化,达到更高程度,以往在表演中大而化之的小地方也变得更加细致丰富。“四大名旦”可谓是基于不同角度完成了王瑶卿大师未竟的事业,将中国的京剧表演艺术推向了巅峰。随着京剧不断向演艺顶端发展,演员的分工更加细微明确,许多艺术家都潜心致力于京剧唱工艺术的发展。

同类推荐
  • 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红伶:侯艳的艺术人生

    本书讲述了侯艳的成长经历,以及艺术生涯,包括有:“红伶在路上”、“秦韵兮飞扬”、“影视大舞台”、“爱是醉心莲”、“原为连理枝”等内容。
  • 留学僧

    留学僧

    那个罗里巴嗦,看到妖精喊悟空、看到女儿国国王冒冷汗的唐僧,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少年聪慧、名满天下的他,为何走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长路?没有白龙马为坐骑,没有能降魔伏妖的三个徒弟,他是经历了怎样的风霜,多少的生死,才得以完成了十万里的徒步游学?依靠历史文献,《留学僧》作者以不落俗套的见识,妙笔生花的文笔讲述了佛学史上不世出的奇僧玄奘的一生。作者深入史料,运用合理想象,描摹其绚丽多彩、荆棘遍布的传奇人生。语言幽默诙谐,书写言之成理,妙趣横生。
  •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本书为“大唐才子系列”中的一本,评述了实现李白豪放洒脱却又坎坷悲情的一生,书中结合他的诗作,为读者展现了少年意气风发,追求梦想,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好友,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狂放不羁,官场失利,报国无门,客死他乡的过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当代人的感慨和反思,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强的通俗读物。
  • 尼采(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尼采(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844年10月25日凌晨 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洛肯镇 一个小男孩呱呱堕地了 这个小男孩是卡尔夫妇婚后的第一个儿子。看到他可爱的脸蛋和圆滚滚的四肢 夫妇俩心中充满了喜悦。
  •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物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热门推荐
  • 房侦探传说

    房侦探传说

    写侦探的故事,请大家一定要看哦,我写的,自己想的,谢谢你哈
  • 咒灭天下

    咒灭天下

    一咒动天地,一咒舞乾坤。在铭刻咒印的世界,有着一个失去记忆的少年,踏上了一场寻找梦中的女孩,追回失去记忆的旅程。旅程的尽头是什么?是一场梦,还是一份真实?少年不知道。但如若是梦,他亦追梦无悔;如若真实,他便咒灭苍生!
  • 独立绝顶

    独立绝顶

    盛世崛起,无数生灵只为争那一席之地。两个受上天眷顾之人。两个被命运戏耍的灵魂。是亲,是敌。胜者看盛世凋零,败者成过眼烟云。对命运的不服,对上天的不满,立青天之上,跨空间隔阂,逆时间之流,独立绝顶只为等你回来。
  • 顾天下

    顾天下

    一位来历成谜的少年,一片悠久瑰丽的土地,一段口口相传的传奇,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无仙说

    无仙说

    争渡争渡,一钵黄土。葬了仙,血染天。从此世上再无仙,何处归途。无路无路,万灵恸哭。现代少年穿越修仙世界,以体弱之躯踏上修仙路,不为成仙求长生,只欲守护红尘人,一步步解开世上无仙的大秘。
  • 嘘,所有的喜欢都是秘密

    嘘,所有的喜欢都是秘密

    珠宝设计师VS冷血精英五小姐与宋三少的爱恨纠葛五小姐:三哥,我稀罕你!宋三少:……五小姐:三哥,你稀罕我吗?宋三少:……五小姐:三哥,你特么倒是说句话啊!宋三少:嘘,所有的喜欢都是秘密!……五小姐:来呀,互相伤害呀!宋三少:一言不合就撕逼,这风气!
  • tfboys之千金

    tfboys之千金

    大家好,我是tfboys的粉丝,要是你也是tfboys的粉丝的话,欢迎来看我的小说哦!
  • 职工和谐相处手册

    职工和谐相处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轮回踏歌

    轮回踏歌

    何为轮回?落叶归根,化作春泥,又绿繁花,是为轮回;缘起而聚,缘尽而散,阴晴圆缺,是为轮回;死而复生,生而又死,生死不已,是为轮回。一切有情,皆以诸欲因缘。自作自受,犹如车轮,回转不停;往复六道,循环不止,苦不堪言。俗世凡夫,如何才能脱离轮回?以脚踏地,挽手而歌;不昧因果,何妨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