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1500000005

第5章 官衙与市井(2)

旧日的内乡县衙,走进大门,在大门和仪门之间的左侧建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监狱。按照风水理论来讲,西南为坤地,正对“鬼门”, 所以在这里设监狱。建立这座县衙的知县章炳焘是以严格治理地方著称的,当时在这间监狱里关押了不少犯人。走进牢房,才真正体会到牢房又叫“牢笼”的含义,这里的房间窄小昏暗,关在里面的滋味一定不好受。大概是出于对女性的照顾,女牢比男牢要稍微宽敞一点。死牢的条件最差,地上有一块大石头,死刑犯除了戴上手铐脚链外,还要固定在石头上,以免发生劫牢事件。 在监狱内有一口井,井口特别小,只能容下一只小桶下去打水,据说是为了防止犯人投井寻短见。

除了这座规模庞大的内乡县衙外,在今天的南阳,还保存有一座完整的府衙。府衙是比县衙高出一级的行政机构,一般可以管辖几个县级衙门。府衙内的知府是正四品官员,比知县的官位大一些,日常所打理的也是更为重大的事务。按理说,府衙的建筑应该比县衙的建筑气派,但南阳的这座府衙,无论是在建筑的样式格局方面,还是在功能上都和县衙别无二致,甚至在建筑风格上还不如内乡县衙有特色,不过它遵循的也同样是传统的中轴线建筑形式。

民是水,官是舟

古代的衙门中运转着一套非常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在这里官员们不仅要审案断官司,还要对社会民政事务进行管理。同时官员还可以在这里提高他们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从百姓中间由来已久的“父母官”称呼,就可以看出民间对那些严于自律的官员的尊崇和好评。

在各级衙门里都有一重重的大门,这些大门上大多挂有一些楹联。这些楹联除了对仗工整、讲究平仄外,它们的寓意也都非常深刻,哲理性极强。在南阳市区的南阳府衙正门上,就挂有“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窗外鹃啼鹊噪恐有冤民”的楹联,还有挂在仪门两边的“民情虽有顺逆从修齐治平可造盛世,官品本无高下能公正廉明才是青天”的楹联。在内乡县衙的大堂两边也有“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的楹联。还有一副大家赞不绝口的楹联写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既说明了当官者的责任,又表达了“民心不可欺”的意思,流露出十分可贵的“民本”思想。这些楹联多是历任知县所作,反映了作者对为官之道的思考和对官民关系的反省。

在古代,对官员们的所作所为一般没有完备的监督措施,很多情况下,只能依靠官员的道德自律,所以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开始,在各地官衙前的照壁上都绘有一幅叫“贪”的怪兽的画像,用以警示官员们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内乡县衙大堂两边的“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的楹联。不要贪污。

在内乡县衙的仪门后有一块“公生明”碑,背面有南宋皇帝赵构手书的诗人黄庭坚《戒石铭》刻石,内容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警戒性词语。说到官员的自律,在内乡县衙门口还立有两块石碑,其中一块《三院禁约碑》就详细规定了官府招待各种宾客所用的钱粮、仪仗等项花费标准,并按官员等级制定出严格的规定,谁也不能逾越一丝一毫。那些严于自律的官员往往得到人民的敬重和爱戴。

受到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把廉洁奉公、体恤百姓的县官称为“父母官”。实际上,“父母官”这个称谓在民间流行起来,最早始于汉朝时的南阳郡。西汉元帝时,有个叫召信臣的南阳太守经常像父亲一样关心民众疾苦,人们也将他当作父亲一样尊敬和爱戴,并把他称为“召父”。东汉光武帝时,还有一个南阳太守叫杜诗,他发明了水力鼓风炉用以冶炼钢铁、铸造农具,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感念他,称他为“杜母”。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廉洁奉公、关怀百姓的官员称为“父母官”了。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农业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县官与农民的关系往往就是官民关系的缩影。那时社会上逐渐形成了许多体恤民情、鼓励生产的优良传统。每年的立春前后是中国最具田园诗意的日子。在那几天里,各地的官员都以“打春牛”的仪式来勉励农民耕作,就连身在京城的皇帝也以九五之尊象征性地扶犁驾耕,整个国家都沉浸在勤奋劳动的气氛里。

县令作为一名基层官员,其日常职责除了鼓励农业生产之外,还要征税纳粮、赈灾济荒、听讼断狱、教化百姓、科举选拔、兴办学校。在各级官员中,他与民间的联系最为紧密,往往要做一些与百姓利益休戚相关的事情。在南阳内乡县衙里就有一只标准石斗,它由清朝道光年间县令熊延基所制,是为了防止粮行剥削农民而设,起到了一定的安抚民心的作用。

荆紫关的总爷府可见,在中国自给自足的传统农耕社会,发展农业生产是各级衙门最重要的职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域的改变,官衙的职能也会发生变化。在南阳西部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繁华小镇荆紫关,在那里有一座地位更低一些的衙门——总爷府。由于荆紫关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从战国以来这里就是一个繁忙的水陆码头,又是一个军事要冲,所以,总爷府除了维持地方安定,辅助发展农业之外,还在当地繁忙的商业交易中起到了调节和稳定的作用。

荆紫关位于南阳市西部淅川县边境与陕西、湖北两省接壤的地方。在一条叫做白浪河的小河边上有一个村落,村中有一块三省界碑,界碑不仅标志出三省分界的具体方位,还铭刻着三省百姓友好交往的历史。离这块界碑不远的地方,一条叫做丹江的大河缓缓流过,它上通陕西省的龙驹寨,下至湖北省的老河口,在过去是一条沟通中国南北方的黄金水道。在铁路和公路运输非常发达的今天,丹江航运的地位虽然早已被取代,但在河边上还留有一座清代风格的小镇,它向人们讲述着过去繁华的历史。根据有关记载,到了唐代,荆紫关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热闹的集镇。明清两朝是荆紫关发展的鼎盛时期,已经形成一条总长约2.5公里的繁华商业街。据记载,当年街上的店铺至少有700家,形形色色的传统商行,像盐行、布匹行、木材行、药材行等,号称八大帮,二十四大商行,都在这个古街道上开有商号。

由于荆紫关是丹江航线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所以镇上还留有多处商会的会馆遗址,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湖广会馆和山陕会馆。南方湖广地区的商人多是坐船而来,所以他们供奉古代治水有方的大禹。而北方山陕地区的商人多是由陆路而来的行商,所以他们会馆的门口有方便马车行驶的马车道。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此地建屋盖房,小镇上也就留下了各式各样风格独特的房屋建筑。有一种硬山式的房屋,是典型的北方房屋样式,从整个院落的规模和格局中便可以想象到,当年的主人有多么风光和阔气。而南方曲折的回廊,叠进的月亮门以及在街道上处处可见的带有高耸风火墙的壮观屋顶,也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来此落脚的南方商人的故事。

荆紫关的繁荣是靠航运来维持的,镇上的人长年在江上航行,非常担心自己的安全,所以在小镇上修建了保佑船只平安航行的庙宇——平浪宫。宫里供奉的是丹江流域的保护神杨四爷。传说,杨四爷是古代的一位将军,由于治水有功,祷雨辄应,连河道中的龙王都怕他,所以船工们把他作为保佑自己的神明。如今丹江河道虽然已经断航,可杨四爷作为保护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平浪宫中的香火至今不断,许多人还在祈求杨四爷的保佑。

想象中的神灵未必能保佑人们的幸福,而现实生活中却必须要有人来保佑一方水土的平安。据专家考证,荆紫关总爷府就是那个在现实生活中保佑一方水土平安的角色。这个军事性质的衙门当年不仅要维护当地的商业繁荣,还要代为行使税收等地方政府职能。在古代,衙门征收钱粮属于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是为了保证整个封建机构的运转,同时也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从这一点来看,总爷府虽然级别不高,但责任却不轻。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南阳旧日的喧嚣已经被今天的宁静所取代。但人们从它那历尽沧桑的历史遗存,从它所残留的点点滴滴的历史信息中,不难解读那个已经逝去的年代。

行走视点

美丽的丹江水,从商洛山的崇山峻岭中萦绕迂回,怀着对大山的眷恋,缓缓地流到豫、鄂、陕交界的南阳淅川县境内。丹江,发源于秦岭,注入汉江,全部为山区河道,是汉江的主要分支。古时曾称丹江为“粉青江”,因尧帝的长子葬于丹江而改名。丹江通航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已经通航。航道上至陕西龙驹寨,下达湖北老河口,顺汉江又可入航长江,是我国古代长江地带通往古都西安的一条重要水路。明清时期的丹江航运日趋繁荣。近代随着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工具的兴起,丹江上游的航道日渐堵塞,目前仅在丹江口水库通航。

丹江两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发现有猿人牙齿化石和三十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十余处古城址、二十余处大型古代墓葬和残留的一些古建筑群。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秦楚丹阳血战”等战役就在丹江沿岸发生。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早期都城——丹阳,很可能就在丹江沿岸的龙城。丹江后靠商洛险地,前窥荆、襄一带,东北可下宛、洛,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

走一路,吃一路,各地美食也代表了各地的文化特色。“唱戏的腔,做菜的汤”,这是河南的一句土话,它说明河南人对于制汤是非常讲究的。河南在制汤上,分头汤、白汤、毛汤、清汤。汤清则见底,浓则乳白,味道清醇,浓厚挂唇,值得品尝。

同类推荐
  • 悦读甘州:故事

    悦读甘州:故事

    甘州是一块古老、厚重、深沉、美丽而又不乏神秘的热土,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甘州人,我对家乡始终充满着依恋、热爱之情。通过《悦读甘州》,对家乡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诸如民国外邑诗人罗家伦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当前,各地都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拉动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然而,我们的旅游文化,也面临着一个继续向前发展的课题。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不能仅仅依靠挖掘古代人文景观,而需古今并重,唯有如此,方能与时俱进,不负时代之所望。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对话美国:谈天说地看细节

    对话美国:谈天说地看细节

    本书是一本中美两国两个普通人之间的民间对话集,对话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并对中美之间的异同进行了各个角度的对比。对话者的平民身份使得对话也更具平民意味,也更具采信度,其识见多是源自各自的生活领悟,所以反映的是中美大众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及观念。
  • 重门天险:居庸关

    重门天险: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热门推荐
  • 未曾深爱已言别

    未曾深爱已言别

    最扣人心弦的少年往事,最感动人心的飙泪钜献。尚德高中的高三七班是学校的差生班,聚集了一群因为被抛弃而我行我素的学生,新任的班主任黎洛和上届高考落榜的高才生韩澄阳同一时间来到了这个班级,黎洛用她的善良和真诚感动了班上所有的同学,也温暖了自暴自弃的韩澄阳的心。高三一班的班花施萌萌一直暗恋着韩澄阳,她向校方和澄阳的父亲诬告黎洛与韩澄阳有暧昧关系,结果致使黎洛辞职,远赴乡村支教,韩澄阳一直等候着黎洛,却等来了她为救学生被洪水吞没的消息。澄阳精神恍惚,发生了车祸,失去了双腿。他的父亲告诉她黎洛头部受创,成了植物人,澄阳克服双腿残疾的困难,成为一名出色的脑外科专家,五年来一直在疗养里守候着黎洛……
  • 枪神纪之下一个枪神

    枪神纪之下一个枪神

    小镇的覆灭,死去的母亲,激起了少年(格兰)心中的复仇之火,发誓一定要成为枪神,屠杀血族,为母亲报仇,儿时的梦想会实现吗?他将面对的会是什么。。。。。
  • 尊王

    尊王

    无上之道,我为尊王。一手遮天,摘日月。脚踏洪荒,灭神灵。少年苏柯自坟地中走出,开始了复仇之路。
  • 天降微信:高冷系统么么哒

    天降微信:高冷系统么么哒

    奇怪,联系人怎么都变了?玉皇大帝、雷公电母、天蓬元帅……就连孙悟空都有,这是在逗我?这个世界玄幻了……哎?新得的系统挺厉害啊。PS:一对一,女主后来女扮男装。文笔一般,勿喷。PPS:本文已修改为以系统为主。
  • 追求校花的那些日子

    追求校花的那些日子

    此书记叙了男主杨晨在高中生活中追求校花林悦,三少猎爱与称霸燕京高校的故事。以及之后魔界肖云带军入侵各大高校,三少奋力反抗,一举攻陷魔界的故事
  • 宝星陀罗尼经

    宝星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重生之热血生活

    重生之热血生活

    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大学生刚刚毕业,却遭受到了人生最大的重创,昏睡后醒来—回到了从前—娘胎里...一切都这么顺其自然的开始,空间异能在手,生活能够简单么?读者群:292834729,敲门砖:文中任意主角名。公告:2013.2.1.起恢复更新。
  • 刻在玉上的流年

    刻在玉上的流年

    贫家孤女萧遇和富家女李瑾因有着看似笃定的友情,莫名出现的出走乌龙少年怎会如此的心细如丝,富家公子眉间淡然的哀伤为何成长为倔强的反叛,青涩的暗恋,执着的思恋,兄长与恋人的徘徊,终究只有那一个注定的归宿——玉石上的故事,琉璃般的光彩,只有你能保有我的幸运.
  • 迷叠心声

    迷叠心声

    两个家世命运有着天壤之别的少女,性格不经相同,一个是外表看起来知书达理并有着美好家庭的班长“夏席清”,另一个却是普通平常的混世魔女“钟羽苏”,青春的记忆,两个的命运纠缠在一起,他们的心声有谁懂?他们的苦闷有谁知?对家庭的爱与恨,当代教育制度下的时代少年发展到底究竟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