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0900000011

第11章 走向成熟(4)

事情是这样的:

温州乐清有一个叫祖杰的恶僧,把自己惯常糟践的一个女孩嫁给一个姓俞的青年,作为遮掩。青年携妻逃避,

祖杰砍掉他家的坟木。青年告到官府,反被诬陷入狱。青年继续上诉,祖杰杀了他的全家。后来祖杰因贿赂官府的证据暴露而被捕,但他立即又派人到京城行贿去了。

温州百姓看到祖杰有可能再次漏网,立即把此事编成戏文到处演出,由此激起公愤。官府见“众言难掩”,便处决了祖杰。

祖杰被处决后的第五天,朝廷对他的赦免令果然下达了。可见,如果没有那些演出,善恶还会颠倒下去。

这是戏剧的骄傲,尽管我们连那出戏的剧名都不知道。

正在南戏流行的时候,北杂剧也正式形成并快速走向了成熟。北杂剧的形成比南戏晚一些,但一旦形成,它的光亮和声响却都比南戏大。及至元统一中国,北杂剧与南戏短兵相接,北杂剧明显地占了上风。徐渭说:

元初,北方杂剧流入南徼,一时靡然向风,宋词遂绝,而南戏亦衰。(徐渭:《南词叙录》)

南戏,遇到了自己强劲的对手。

我们的目光,又需要回到北方去了。

五艺术家大聚合

在宋廷南渡、金朝定都燕山(北京)以后,留在北方的一些杂剧艺人还在自己聚居的行院里从事着艺术活动,他们所用的宋杂剧脚本,一般称为院本。院本都没有能够留下来,但据某些记载判断,它比早先的宋杂剧又进了一步,故事性、连贯性有所增强,滑稽表演的成分也有所增加,而有些段落的演唱已经是代言体的了。金院本,是宋杂剧的直接嗣承,也是宋杂剧向元杂剧发展的一个过渡形式。

这是一次重要的过渡。完成这个过渡的先决条件,在于戏剧艺术家的大聚合。

首先是各路演员由流离到聚合,而演员们的聚合,又以观众的聚合为条件;其次是剧作家与演员的聚合,这个聚合比前一个聚合更为重要,因为正是这个聚合,使中国戏剧从审美本性上走向了自觉。

先说第一种聚合。

宋元之际的长期征战,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大幅度的破坏。但是,作为战胜者的女真、蒙古贵族是喜好歌舞伎乐的。即使在激烈交战的当口上,他们也不忘记向宋廷索取杂剧艺人、讲唱艺人、百戏艺人。(例如1127年金人就向宋廷索取“杂剧、说话、弄影戏、小说、嘌唱、弄傀儡、打筋斗、弹筝瑟琶、吹笙等艺人一百五十余家,令开封府押赴军前”。(见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靖康中帙》)这样,在他们的军事、经济后方,如山西、河北的某些都市,便集中了不少艺人,并一直保持着浓郁的伎艺演出气氛。(张庚、郭汉城、王季思等戏曲史家认为,金元时的真定、晋宁(平阳)地区是金、元统治者统治北方并向南方用兵的后方根据地,经济稳定,集中了众多艺人,为元杂剧的形成作出了特殊贡献。)13世纪60年代前期,忽必烈修复大都(北京),使之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山西、河北等地的艺人便向这里集中,伎艺演出有了更坚实的立足之地。由于这是在长期流徙之后才获得的集中,因而显得颇为畸形。杂剧,便置身在这个好像布满了激素的社会氛围之中。

再说第二种聚合。

蒙古统治者铁蹄所及,中原文明遭到践踏。这种践踏,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其中最为明显的表征,就是汉族知识分子的被轻贱,被蔑视,被遗弃。蒙古贵族所实行的是一种界线森严的等级统治,民族分四等,汉人、南人被压在低层;职业分十级,文士儒生竞屈居第九级,位于娼妓工匠之后,仅先于乞丐一步。(十种职业等级有两种记载: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叠山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郑所南集》)。惟七、八两级稍异。)与此相应,科举制度也被中止了七八十年,统治者当时根本不想从汉族文人中选拔人才。这样一来,元代的文人,基本上处于条条道路都被堵塞的困厄之中。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身边颇为繁盛的伎艺活动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可做和能做的事情不多,常常到勾栏里去打发无聊的日子。不久,他们看到了自己施展才能的余地。

当这些落魄文人终于与演剧艺人相依为命的时候,原先粗糙芜杂的戏剧,也就与较高层次的审美意识联合在一起了。汰净、拔擢、剪裁、校改,尤其是大量的创新,出现在他们的合作之中。

文人投身演艺,一开始必定会有心理障碍,但一旦投入,其中的杰出者就会对戏剧生活不忍割舍了。他们改造了戏剧,戏剧也改造了他们。他们的最高代表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曲中写道: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而忘忧。分茶、颠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踏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镴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扳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一派落拓不羁之词,一副坚韧顽泼之相。其实,这是一代新兴艺术家的人生宣言,从中可以看到他们敢于挑战、纵死无悔的共同形象。

宋元之际的北杂剧作家像温州地区的南戏作家一样,也有一种以“书会”为名的行会性、地域性组织。这种书会,保定有,汴梁有,大都有,后来杭州也有。进入书会的剧作家,被称为“书会才人”、“书会先生”。书会与戏班子有密切的联系,书会中的剧作家大多深通演出实践,其中有一些本来就是艺人。他们自然懂得戏班子的需要,而戏班子也常常直接对书会提出剧目要求。

元杂剧先在北方崭露头角,随着宋朝的最后覆亡,元朝的统一中国,元杂剧也传播到南方,并在南方获得声誉。元杂剧的繁盛期,一般定为元贞(1295—1297)、大德(1297—1307)年间,这是有理由的。如天一阁本《录鬼簿》中,贾仲明一再称颂元贞、大德年间的剧坛盛貌,有“元贞、大德乾元象,宏文开寰世广”,“一时人物出元贞”、“元贞大德秀华夷”等句。现代戏曲史家,也多看重这个年代,认为元贞、大德时代是元杂剧的“唐虞盛世”。实际上,时间还应前移。至少在至元(1264—1294)年问,一群杰出的杂剧作家已有大量作品问世。(王国维认为元杂剧的鼎盛期在于自太宗取中原至元一统五六十年间。董每戡在《说元剧“黄金时代”》一文中指出,五十余位著名杂剧作家大多在元贞、大德间已亡故,元剧的鼎盛期应在至元这三十一年间,而元贞、大德却是开始衰落的起点。)因此,粗略一点说,整个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的繁盛期。

元杂剧的剧本体制,大多由“四折一楔子”构成。四折,是四个音乐段落,也是四个剧情段落。

所谓音乐段落,是指一个元杂剧剧本演唱的曲子一般分为四大套,每套属一个宫调,押同一个韵,由正末或正旦一个角色主唱。恰巧,这四套曲子,正好与剧情“起、承、转、合”四个单元相顺应,因而同时又是剧情段落。

元杂剧的结构体制,体现了一种严谨的写意。严谨和写意是有矛盾的,因为一切写意的艺术都需要有较高的自由度,不宜过分地严谨。为此,有的杂剧如《西厢记》就突破了这个体制。越到后来,这种矛盾越是明显,严谨和规整成了一种束缚,终于使杂剧的历史地位让给了更自由的南戏。

演唱,在元杂剧的表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受讲唱艺术的影响,元杂剧的演唱虽已是代言体,却还是一人主唱的。一人主唱,可以深化主要角色的情感逻辑,也有利于统一,有不少长处。但是,元杂剧的一人主唱也造成了某些弊端,例如由于压抑了旁侧人物,戏剧情境就表现得不够丰满,而主唱的内容又常常显得冗长和勉强,主唱的演员也会过于劳累。为此,元杂剧艺术家们已经开始采用一些通融的办法,而后来,这种过于单一的演唱体制仍然成为元杂剧被南戏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元杂剧的演唱是与念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曲白相生”,两者不可离析。元杂剧的念白,开始分量不太多,后来渐渐受到重视。念白的功用很多,或介绍剧情,或展开对话,或披露内心,或调节气氛,其中有不少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喜剧气氛。

做功、武功、穿插性舞蹈等动作性因素,也是元杂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动作性因素,往往用虚拟手法表现丰富内容,又带有很大的技巧性,作为表现剧情、塑造人物的手段,成了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连科诨表演也不再独立游离,而与剧情主线融成为一体。

元杂剧在一系列外部形态上,仍然鲜明地保持了在戏剧美的雏形阶段便已逐渐显现的类型化、象征化的特点。例如,元杂剧的角色有着归类性的分工,构成了一个行当体制,主要的角色是正末(男主角)和正旦(女主角),次要的男角有外末、冲末、小末,次要的女角有贴旦、外旦、小旦,他们一般都是不唱的;反面男角为净,(净行内也包括某些粗豪、刚勇的角色,以及经过丑化的喜剧性角色,其中又可分副净、中净,丑;但是,元杂剧中尚无丑行,丑作为一种角色行当出现较晚。)反面女角为搽旦;此外,后来还有孤(官员)、孛老(老翁)、卜儿(老妇)、俫儿(儿童)等角色。这些行当,从文学剧本开始,一直到整个表演过程之中,都把剧中人物的品类规定清楚,便于调动表现,也便于观众领受。

根据这些行当,元杂剧也采取了很有特色的化妆方法。一般对正末、正旦等主要正面人物采取略施彩墨、稍作描画的“素面”化妆,对反面人物和滑稽角色采取夸张性、象征性很强的“花面”化妆,对于正面人物中性格特征明显、特别是那些粗犷豪放的角色再加以勾脸化妆。这样,行当的类型化被体现得更清楚了,也寄寓了艺术家对具体角色的个性处理。元杂剧的服装也与此相适应,以不多的“行头”,表现出人物的各种身份和地位,而不刻求生活的真实,不讲究朝代的区别,地域的不同,更不在乎季节时令的差异。

在舞台装置上,元杂剧一般不搞布景,只有一些简单的、多功能的道具来配合演员的虚拟表演。

总之,元杂剧的各种外部形态,都比较漠视生活的外部真实,而是力求通过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烘托出剧作的情思和意绪。

六小结

由宋至元,是中国戏剧走向成熟的“冲刺期”。在宋以前,中国戏剧的雏形已经形成。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市民艺术的汇集和繁荣,各种戏剧雏形急速走向成熟。与城市经济紧相联系的瓦舍、勾栏,是直接孵育戏剧成熟的温床。聚集在瓦舍、勾栏之中的广大观众的市民口味,酿成了一种使诗的时代向戏剧的时代过渡的审美氛围。

宋杂剧,是中国戏剧成熟前的一级重要阶梯,它虽然仍是不够严整的滑稽短剧,却与以往的戏剧性滑稽表演有很大的不同。它有比较固定的演出规程和角色行当,包含着可供伸发的多种艺术因素。它又有广泛的观众面和比较稳定的演出地点,为戏剧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讲唱艺术则在故事和音乐的完整性上援助了戏剧,帮助戏剧开拓了深度和广度。无论是宋杂剧和讲唱艺术,都对中国戏剧今后的美学格局发生了重大影响。

真正成熟的戏剧形态是形成于12世纪前期的南戏,和形成于13世纪前期、繁盛于13世纪后期的北杂剧。它们的先后问世,证明中国已经具备了迎接戏剧时代的各种历史条件。

北杂剧的巨大成功,关键原因在于由动荡、险恶的历史条件造成的艺术家的大聚合。其中,一批有高度文化艺术素养的文人投入剧作家的队伍,与剧团合作,更为重要。

中国戏剧的成熟期和第一个繁盛期,应在12—13世纪之间。

同类推荐
  •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在对其作历史性的挖掘梳理与整体性的研究推进,第一次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三代海派书画名家的经济形态作了具体的量化分析,考证其市场运作与商业推介;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三代海派书画家的从艺方式进行了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考察,对海派书画领袖及名家亦作了独到而具体的研究,探幽抉微,新意迭出。
  • 南方音乐

    南方音乐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 美术史求索录

    美术史求索录

    李福顺先生为现今国内著名之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和书画鉴定家,本书为其书画鉴赏方面的文字集稿,可供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阅读。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热门推荐
  • 空间里的小人物

    空间里的小人物

    有一天,他穿越了,他有了一个空间。又一天,他醒来了,他成了一个和尚。一切有为法,入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三国之争天下

    三国之争天下

    “我有太平要术。”“这个就是恶魔法典啊!召唤尸体作战,无往不利。”“某得我孙家祖传神书,孙子兵法。”“哎呀,对方有骑兵突击,快闪。三十六计,风驰电掣。”“大哥,我要不行了。二弟,以后河东,就交给贤弟你了。”“哥哥不用怕,我有青囊书,起来吧我的勇士。”“为你而战我的女士。”奇术妙法,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分分钟统一天下,秒秒钟一统全国。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我还真好意思了。
  • 绝色女皇:夫人你别跑

    绝色女皇:夫人你别跑

    “凤,凤千羽不,不……”“娘子的意思是还不够吗,嘿,看来为夫还是不够努力呀”“……”他是邪魅狷狂,放浪不羁的宸堰国四王爷,也是天下最神秘的嗜血楼楼主但却爱她入骨,可以为她不顾一切;她本是21世纪最优秀的特工,却被头领害死,这一世穿越到乱世,成为了龙岚国唯一的公主,注定了这一生无法平静,要么在沉默中死亡要么在沉默中爆发,所以这一世她龙曦月定要掌控自己的命运,成为这个世界的王者,某日“王爷,龙姑娘昨夜偷偷走了,留下了一封信”某王爷不淡定了,快速拿过信,看完埋怨到“娘子要跑怎么也不带上为夫呀”“……”某侍卫尽无言以对。在这一场追逐中,谁是谁的劫,谁又是谁的救赎,一场风起云涌,又是谁祭奠了爱情。
  • 修神录

    修神录

    多说没有什么意思,这本是有关于修真类的小说。第一次写这个方面的。能不能坚持我就不知道了。 有什么地方有问题要留言啊,没事写写书评也算是鼓励撒。别让偶寂寞哦。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现代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新发展:理论与案例

    现代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新发展:理论与案例

    企业管理的基础管理工作就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并有效执行各项职能管理提供资料依据、管理规范、基本手段和方法的工作,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主要介绍了企业生产作业管理基础工作创新、企业营销管理基础工作的创新、企业物流管理基础工作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创新、企业信息管理基础工作的创新、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创新、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创新等十章内容。 本书以应知、应会为切入点,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实际应用,突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视野宽广,理念新颖,内容精练。
  • 剑煞

    剑煞

    天才,悟性惊人?对不起,我拥有你无数祖宗的感悟;武二代,坐拥资源无数?不好意思,我拥有整个世界的煞气;妖孽,惊才绝艳?辛苦了,你的感悟对我很有启迪;……剑煞在手,林逸开始了一段天下我有的旅途。
  • 大闹地府

    大闹地府

    当寿命终结就能够穿越到地府,然而,孙成所见到的地府却和自己想象中有很大的出入。原来,人死了之后不一定要去投胎,也可以在地府修练成神,只是,当他有能力重回人间时,却发现寿命却是短暂的几天而已,当几天过后,他照样要死,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那该死的诅咒。为了打破诅咒,孙成踏上了弑鬼之路……修炼等级和颜色对应:灰:灰影级、暗灰级、冥灰级绿:玄魂级蓝:轮回级褐:凝魂级青:造魂级红:固魂级紫:破魂级黄:冥灭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鹿晗之你是谁

    鹿晗之你是谁

    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我给你的伤害真的很大啊……by鹿晗你是谁,为什么我感觉好熟悉......by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