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1800000015

第15章 心:专注、持戒、慈悲、静寂(10)

人都是有限的个体,必然有先天或后天给他带来的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或缺憾。以有形有限的人生投入世上,每一个个体都要面对无限的时空、无限的知识、无限的意义、无限的价值,这些“无限”也使人不安。

形体带来的情欲、物欲、功名利禄的追逐、攀缘,知识带来的表面的偏见、执著、错误和数不清的自认为是绝对真理的东西,还有社会文化所带来的身份、地位、名誉等,对人来说,都是永远不能摆脱的束缚。所有这些,在佛教看来就是所谓“无明”,即“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等。佛教的智慧,就是用否定、遮拔的方法,破除人们对宇宙人生一切表层世界或似是而非的知识系统的执著,使人们获得某种精神的解脱和自由。

佛曾经说过:“与其到神庙去祈祷一百年,还不如在如来那里听一次法。”佛慈悲地告诉我们:真正的吉祥来自佛法智慧,而并不是祈求平安。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我们应该把最珍贵的生命时光花在寻求真理,而不是追逐世俗的享乐上面。

十一、有因,就有果

弘一法师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须于此入手。”大师还说:“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可以说,大师深深懂得因果的道理。

一位叫禅海的年轻人在一次冲撞当中误杀了一位高官,于是只能走上流亡的道路。

他到很远的一个寺院出了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为了补偿他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禅海知道某处悬岩上面有条道路非常危险,已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因此,他决心在它下面挖一条隧道,取而代之。

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日日不辍。三十年过去了,一条长达两千多米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在禅海完成这条隧道的前两年,那位大官的儿子已经成了一名剑道高手。他四处寻觅禅海,终于发现了他,要置他于死地。

禅海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给你。但是,请让我挖完这条隧道,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

于是这位大官的儿子就耐不住性子等待那一天。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禅海仍在不断地挖着。一晃又是几个月,大官的儿子闲等着感到十分无聊,便开始帮禅海挖掘。等他帮了一年后,对禅海的坚强意志十分钦佩。

隧道终于挖成了,人们可以从它里面安全通过。

禅海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砍去我的头吧。”

那位年轻人的复仇者满含眼泪,动情地说道:“你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师的头呢?”

人多施舍多福报施比受更有福。当你能全心地赋予,无条件地舍弃自己以后,你才会得到比你舍弃的更多的回报,充满爱心的慈善,将会给你带来很多令你不可预想的喜悦。

佛陀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为恶得苦,行善得乐。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消福,福尽悲来。埋下恶种,吃到恶果。凡有果,必有因。”所有的苦果都是自己种下的。

有人问佛陀:“假若过去作恶很多,现在作出很多的善行也不可能抵消吗?”

佛陀说:“对!因为因果定律是无法抵消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好比在一块土地上同时种下瓜种,亦种下豆种,后来瓜种一定生瓜,豆种一定生豆,瓜是不会消灭豆,豆亦不会消灭瓜的。”

可是现在又讲因果可以转变,要怎么转呢?因果可转变,因是非常细致的种子,果是很庞大的事实。我们的一念心就如一粒种子,所谓“因缘果报”,即若要看现在的成果,就必须追究从前播下的那颗种子。

我们所遭遇到的一切好事与坏事,都有其原因,若不是今生所造之因,必是过去无量世中所造之因。所以遇到好事不必骄傲,遇到坏事也不必恼恨。

人们行善作恶,日积月累,形成业力,深藏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待到因缘成熟之时,产生果报。如同农民春日里播种,秋天收成一样,是不会落空的。

佛家把人行为界定的标准为善行与恶行,这多本出于教义的解释。我们应当看到其中最朴素的一面,用通俗一点话来说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果报应有三种:现报、生报和后报。现报,就是善恶之报发生在今世;生报,是指来生受报;后报呢,则是经历二世、三世乃至百世千生,方才机缘成熟而受报。由于成熟有迟缓,所以报应有先后。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定受报。”佛教的三报之说,比较合理地回答了今生所见善受恶报、恶受善报的难题。社会上贪官的纷纷落马,就是绝好的证明。而那些尚未露出“庐山真面目”的贪官,是因为恶报的因缘还没有成熟之故,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同样将受到法律的惩处,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有鉴于此,当我们从佛传等文献上看到佛陀受到提婆达多的陷害、风寒而背痛、无故遭女人诽谤、托钵不得食等灾难,以及已证得阿罗汉果的目犍连尊者被人活活打死时,就可以知道是久远的过去世所作业力的结果。伟大的佛陀和罗汉尚且如此,我们一般的普通人又岂能置之度外!

怀德大师带着小徒弟云游四海,到处传法。

一天,师徒两人沿着一条山间小路往前赶,觉得又困又累。突然发现前面一个老人背着一个看起来非常沉重的包袱往前走。

怀德大师忙拉着小和尚赶过去,说:“老人家,我们帮你背一会儿包袱吧。”

怀德大师师徒帮老人背了一段距离的包袱后,适逢老人的儿子赶车来迎接自己的父亲,顺便就让他们师徒搭上了顺路车。

怀德大师教育徒弟说:“有因才有果。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帮别人提了东西,耗费了自己的体力,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但是你现在不用自己赶路了。”

怀德大师说:“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会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凡事都处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中,有其因,必有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讲因果报应,今世的果来自前世的因,今世是为来世修福。

所谓因果,是相互关联的。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公平,如果你待人以仁,人家也就待你以仁;若你是公正的,你便得到公正;若你是无耻之徒,你也别妄想得到恩泽。

在《净慧优婆塞所问经》里,对因果报应有较详细的描述,正所谓“种下什么善就会得到相应的善报,种下什么恶就会得到相应的恶报。”

杀害生命者,短寿;贪心悭吝者,贫穷。不尊重他人,所得的果报是下贱;损伤了生物,得到的是多病;阻碍了他人的利益,自己得到的是阻滞。因果的报应是很公平的,结果都是自作自受。因此,我们要想得到好报,就开始润泽万物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施恩以恩报,施恶以恶报。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自己不想被别人羞辱,就不要去羞辱别人。生活就是这样,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

佛经上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就是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相敬相爱、相争相逐、相善相恶……的种种关系,就是“因缘”。懂得因缘,就会了悟世间众生的命运浮沉,懂得世间生命的缘起缘灭,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就会洞然明白了。

其实因果二字只是一个简称,全称是因缘果报。比如种子是因:水土、日光、空气、人工是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果报。有了种子而没有水、土、日光、空气和人工,就生不出果来,所以“因缘”中的缘是十分重要的。不怕因恶只愁缘逆,就是这个道理。

又有人说既有果报,为何不在行为的当时,而非要等待隔世呢?这就是一个力学问题:因为身心的动力,要受力场的限制,不能同时生效。就像以手投石,手停而石飞不停,以杖击轮,杖停而轮转不停是一个道理,因果关系也是如此。果的成熟并不是播种的当时就能得到报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异熟果。比如由火力变成蒸汽力,再由蒸汽力变成车船的动力,属于异类而熟。要想知道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想知道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是不爽分毫的。儒家认为;“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又说:“为善降之百祥,为不善降之百殃。”这种自作自受的因果观念,与佛家的因缘果报观点是一致的。“因果”不是宿命论,而是“缘分”的起点。

所谓命运其实就是因果的相续,在荣辱毁誉、成败得失中都有它的原因。正所谓幸福是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所以要得善果,要得健康、幸福、快乐,要得财富、智慧、长寿,就要先种善因,并且要为将来得到善果创造必要的条件。所以因果报应正是为了改造命运而存在。

万物都由缘起相关,宇宙间没有一件事物可以离开别的事物而单独存在,社会上也没有谁可以离开其他的人而单独生存。让一切来自群众的缘还归贡献给群众,不要把个人的利益看得太重,而忘记了我所依存的社会。要将个人融入在社会群众中,去为社会群众谋福利,明白缘起的道理,才能真正地“无我为人”,互助合作。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社会群众的助力才能生存,在社会中人人也都要贡献自己的能力为社会群众,去帮助别人的生存。正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因缘生万法是佛法中重要的理论,由于有因缘所以有果报。因是万事的本源,缘是一种助力或条件,果报是最后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在缘的力量下借助而成的。佛教倡导的人生观是积极、快乐的,绝无悲观厌世消极之感。因此,佛家讲因果并不是落宿命,而是改善命运的理论基石,是缘起论。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顿悟一切万有都是从因缘所生起的,没有例外。

所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成为一条永久不变的定律,佛叫这定律为“起”。这正是佛家的善巧与智慧所在,这也是佛家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除此以外,因果的定律还有两个要点值得大家关注。一是因果不会消灭,除非你不做因。只要做了的事,不论好恶,种子永留在那里,不会坏灭,遇缘就会现行招受果报。如果做了恶因,就不许受恶报。只有修习佛法、求生净土、断尽三界烦恼、成就佛果,才可免除受报的痛苦。二是善恶不相抵消,已种恶因,分受其报。这是说不要以为再做点好事,就可把这应得的罪给抵消了。但是多做善事、多增善缘,让恶报由重转轻是可以的,正所谓“重报轻受”。善缘的增多,恶缘的渐减,是让善果迅速成熟的最好办法。所以说欲从好的因缘,得到好的果报,人生在世,多做善事是极为重要的。

同类推荐
  •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可谓博大精深。它涉及面很广,有时讲到政治经济,有时又讲到教育,还有时讲军事等,不过都体现着它的哲学思想。当然不仅包含哲学,还涉及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等,就总体上讲是“道家哲学思想”。本书采取“化整为零”分章简介,以便读者理解原著。
  •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慈悲是一种爱,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对尘世间一草一木的爱。本书源于贤宗法师的人生体悟、修行心得以及讲学录,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两个特色,一是“向下”,法师分享给我们的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生活的智慧;二是“缓慢”,句句通俗易懂,紧贴内心,读来依依不舍。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 《道德经》新释

    《道德经》新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漯……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热门推荐
  • 兵王复仇路

    兵王复仇路

    他曾经是一位佣兵传奇,无奈队伍中出现奸细,失忆后的他发生了一系列故事,随着记忆的重现,仇恨占据了他的人生,爱恨情仇,兄弟背叛,寻找亲人,寻找爱情,看兵王如何踏上血腥复仇之路。
  • 当时年少不懂君

    当时年少不懂君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只是恨,当时年少不懂君,如今长留君长恨!(作者QQ号:2956853738)
  • 国王的野心

    国王的野心

    阿拉德历1503年,贝尔斯帝国查理十七年老体衰,不堪重任,私下皇子,结党谋权,霍乱朝纲,活在中下层的商人、平民苦不堪言。有着号称‘查尔斯大帝’的查理二世亲自册封姓氏的阿桑德家族,在历经第十三位皇帝时家族渐渐腐朽,查理十七执政年间,更是一度沦落为小家族排列之中。帝国的南端,克里斯特王国正日益强大,其实力足矣威胁到了贝尔斯富饶的南部。教皇、贝尔斯东海区十八洲更是暗流涌动,意图揭竿而起推翻帝国的统治。荒芜人烟的北疆之外,哥布林的活动越发频繁,冒险家们发现了哥布林这种初级怪物竟然产生了初级智慧,变异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圣职者们发现了永恒圣战的空间碎片,圣殿长的突然失踪令圣殿陷入群龙无首的尴尬境界...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九尾教师

    九尾教师

    妖怪岛,顾名思义是妖怪的居住地,同时也是妖怪的故乡,岛上的霸主是九尾狐一族的首领。妖怪岛也在他的庇护下得以长久存在。千禧年,人类发现了岛上的一切,人类中出现了一批特殊的人群——妖师。他们都是常年隐藏在人类之中的特殊能力者,家族靠猎杀妖怪来获得他们的力量,来使自己的家族昌盛繁荣。
  • 橙色农民

    橙色农民

    他因为喝酒突然两眼一闭,重生到了1977年,成了十八岁的农民张光荣。那个无奈但又充满诙谐的年代在他的身上重现,玩玩暧昧也能苦中作乐,村妇村姑带着野性,美艳的女干部女知青就含蓄一点。要发展就要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偷偷包产到户,集资办企业,带领社员们奔向令人向往的美好生活。哼哼!那些横行乡里,阻拦我们致富的干部就将他们往地上踩。没有一飞冲天,只有脚踏实地,时候一到就杀出国门,巧妙地玩转于资本市场,大胆的海外并购,让村的工厂变成为一艘世界级的工业航母,青山村也成为世界第一村。张光张光荣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下一站拐弯路口你还会等我吗

    下一站拐弯路口你还会等我吗

    他和她,相识在微博、微信、微视通过网络认识,互相吸引走在一起。可是父母反对女儿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男朋友,无奈的孟凝馨想让闺蜜陈卿蓝帮着自己出主意。可没想到,陈卿蓝也喜欢上了他,面对闺蜜的多爱,孟凝馨该怎么办?好友纷纷前来帮助,可,到底是帮助孟凝馨还是陈卿蓝。这份爱情,到底是属于谁的?
  • 九瓣樱花

    九瓣樱花

    这是一个被历史刻意埋藏的时代,诡异的魔法,超前的科技,奇幻的异能力,还有数不清的超能源。一幅洒满疯狂与残暴,荣耀与热血的宏伟画卷即将展开,又将被谁扔进旷野的篝火中付之一炬,生与死一线之差,爱与恨一念之隔,究竟谁在主宰命运,谁又在掌控未来?
  • 男神攻略:快穿女配不炮灰

    男神攻略:快穿女配不炮灰

    总有刁民想害朕,总有女配被炮灰戚尺素,灵魂摆渡人四十九任,她的目的就是让女配不炮灰!只是,为什么每个任务总有那么一个人,如影随形……本来是个傲娇的老太君,在不断穿越各个世界的过程中,在暴力和节操变成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人欺负?揍他!有人侮辱?扁他!有人是变态,在大庭广众啪啪啪?在哪儿,快带我去看看,我要发朋友圈!戚尺素哪儿想到,原来选她做灵魂摆渡人都是有阴谋的,某个男人对她的阴谋。戚尺素:你到底是谁?为什么总跟着我?某男(眨巴眨巴眼睛):娘子,我是你的亲亲相公呀,为什么娘子不认识我了捏。
  • 邪侠道

    邪侠道

    何为邪?何为侠?且看青涩少年叶君,如何在这混乱的异世,走出一条自己的强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