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1800000012

第12章 心:专注、持戒、慈悲、静寂(7)

老和尚意味深长地说:“世间的生物不分大小,都有它们的生活和享乐。我们出家人要慈悲为怀,爱惜苍生。尤其是在小麻雀们沐浴的时候,它们的心目和意识中肯定蕴含着圣洁康乐的观念。双双着水,幽幽私语,洗尽它们百里飞投、千里奔波的一路征尘。这是多么动人的时刻、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佛讲慈悲为怀,人也当以慈悲为重。因为,慈悲本身就是一种高贵的性情。一念慈悲,能与一切有情众生比朋而游,从而发现参赞之美,陶冶清妙之性情。寒山子诗云:“蜂蝶自云乐,禽鱼更可怜,朋游情未已,彻夜不能眠。”那是多么令人快乐自在呀!禅者在行住坐卧中,无时不表露着他们的慈悲。对弟子的教导,更以慈悲为宗旨。

的确,生命无论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其自己的一席之地。关怀生命并不仅仅是去关怀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命,而是去关怀这世间一切具有生命的生物,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一株还没有发芽的小草。哪怕只是一只毫不起眼的小蚂蚁,那也是一条生命。它与我们人类的生命是一样的,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也应该享有生命的权利和尊严。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在关怀其他的生命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关怀我们自身。

如今,我们需要这样的美德。无情未必真豪杰。经济的发达、文明的进步更应该带来高层次的同情和关怀。珍惜生灵,珍惜自然,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就是珍惜生命本身。是的,对生命的关怀并非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完善,也并非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它是生命对生命的一种深切的关怀。而人与自然本身便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赋予我们作为人的身份并不是让我们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多地去关怀其他的生命,与其他的生命更加和谐、友好地相处。

八、不要苛求完美,不圆满才是真相

弘一大师曾说:“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苛求绝对完美的心态与做法,不仅违背自然,也往往使我们离完美更远。

人生总有些事难尽人意,但这却不是上天的责任。人们不能放弃自己,又不能苛求自己更完美。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和他人要求过高,总是追求完美,强迫自己做到尽善尽美,就会妨碍他取得成功,阻碍他享受成功所带来的一切欢愉。

人生可以拥有一些什么呢?也许就是此刻这一阵清风,一些恬静的回忆,远虑近忧,聚散离合,得失爱恨,不过是虚妄。此岸没有完美,现世没有梦境。要学着看透,学着沉静,学着承担自己,学着使内心坚韧强大,然后,不带悲喜地前行。

有一天,山羊和长颈鹿一起去郊游。走着走着,它们都觉得饿了,可是周围又没有草地,于是它们到了一堵围墙边,围墙内茂密清嫩的树叶探出高高的围墙外,长颈鹿快乐地跑向前去,伸出它的长脖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树叶来。

可怜的山羊,无论如何想尽办法也够不着树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长颈鹿吃着树叶。

山羊怏怏不乐地在墙周围徘徊着。忽然,它发现墙底下有一个洞,里面的青草发出诱人的芳香,它欢呼着穿过洞,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长颈鹿闻声也赶来了,可是它怎么也无法钻过洞去,只能看着一大堆青草流着口水。

长颈鹿之所以能吃到树上的叶子,是因为它有足够的高度,而它之所以无法吃到青草,也是因为它太高、太庞大了。

对于每个人来讲,不完美是客观存在的,无需怨天尤人,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不妨想想怎样才能走出误区,或用善良美化或用知识充实或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发展自己。

有一个困惑的朋友,他的家境富裕,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及学校教育。可是对一般人的生活,他都没有经历过,因此他反而羡慕一般的人。有一次,他对我说:“不知道我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福。我的父母对我实在太好,也因此许多事情我都不会做,也不懂。我没有办法像一般人那样过一般人的生活,有时,我觉得这是生命中的无奈,我无法如一般人那样的自由自在。”常人想像之中,有钱人家的孩子,一定是非常满足的,想不到还有不满足的人,似乎比穷人家的孩子更不满足。由此可见,人在世上,对自己生命现象的处境,很少能感到是非常完美的。在学者李银河的博客上看到一篇文章,因为不长,转录如下:

意外看到一部好电影,加拿大的《黑暗年代》,去年戛纳电影节的闭幕影片。写一个市政府的小公务员,庸庸碌碌,生活暗淡无光,无论工作还是家庭都很失败,还发现得了癌症。但是在想像中,他是著名作家,周围美女如云,享受成功的欢娱。

影片很深刻,发人深省。绝大多数的人,或者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其实都会在人生中落入这一境地,孤独而寂寞,默默无闻地来到人世(除了个别公主、王子),默默无闻地离去。没有辉煌灿烂,也没有美女如云。

……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能够什么都不深想,可能比较容易快活。为一辆好车而奋斗的目标具体而容易实现,但是如果笼统地说想要幸福,那就比较麻烦,因为幸福是看不见的,同样的处境,一个人可能感觉幸福,但是另一人可能感觉不幸福。幸福是主观的感受。思想太多,看法太深的人是不容易幸福的。孩子们通常比成人容易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因为他们比成人单纯,生活简单,看不到生活里黑暗的一面。看透一切大彻大悟的人也比较容易快乐,那是因为他已经超越了痛苦。幸福与快乐是人生长河中的泡沫,深深沉入河底的是痛苦的淤泥。

李银河的文章让我想起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我们每个小人物的命运像鸡毛,我们的生活更是鸡毛。每天面对的都是那琐琐碎碎如鸡毛一样的事。这在做大事人的眼里,是那么的不屑。其实任何事情的好坏,轻重都是相对的,背景变了,事情的大小,人物的高低也就变了。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活法,不必苛求自己。可是,并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人都愿意把自己定位于“小人物”身上,他给自己身上的压力很大,永远活在世人的眼光里。北大研究生柳剑锋就是典型:

柳剑锋出走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出走前在电话里向母亲哭诉的最后一句话“妈妈,我没有能力!我没有能力!”让人震惊,之后柳母寻子多次晕倒、柳父寻子被误认作乞丐等事件更令人心寒不已。

“我们养育了他20多年,他就这么狠心一个人出走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趁同学睡着的时候走的,钱包、证件、手机都放在宿舍里,宿舍保安看到他大哭着下的楼。”柳剑锋已近花甲之年的父母见到记者时泣不成声。20多天来,他们四处散发寻人启事,今天更准备胸前挂着贴有柳剑锋照片的牌子找遍北京的大街小巷。

“我们对他期望很高,他从小成绩很好,考上北大后发誓要混出个人样来,还说毕业的时候一定领个女朋友回家。可在电话里他说自己很无能,周围的同学都有女朋友了,他还没有;好多同学都考了驾照,他考了但没通过;出国留学也受挫了;马上面临毕业,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又没有钱买房子;他今年28岁了,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可还在花家里的钱,他觉得很无能、很无助。”柳剑锋的母亲说。

“他应该是别人的榜样,他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柳剑锋的老师是这样评价他的。然而,就在23天前,这名北京大学信息技术科学院28岁的研二学生先是向父母哭诉自己“没有能力”,随后从宿舍出走,至今未归。

“出走前一天他跟我说他没有能力,28岁了都买不起房子,没法跟他本科的同学们比。他现在还在读书,当然不能跟那些工作了的人比,可是他有他的优势啊,他现在是北大的研究生,出来还怕挣不到钱吗?”柳剑锋的母亲哭了,她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她说,儿子在14日的时候打电话一直在哭,“他哭我也哭,可是,没有一个人认为我的孩子差劲啊,他从小到大都是最好的。”

柳剑锋的父亲说,柳剑锋对自己没开始挣钱很自责,每次给他钱他都很愧疚,所以经常打工,挣来的钱都给家里。曾经有一次,柳剑锋还用翻译书挣来的2000元钱给家里买了自动洗衣机。“他考试也很厉害,考研究生时,只复习了半年,他就考上了,这么好的孩子怎么会觉得自己没用呢?”柳剑锋的父亲无奈地叹着气。

事实上,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避免缺陷,只要你能坦然地面对缺陷,它就是美好的。也有人说:“不完美的人生才是最完美、最充实的人生。”只有这样才会利用自己的不完美把自己改造的更完美。如果你自认为你的人生是完美的,那你的人生也将会是没有意义的一生,因为你已经完美了,对其他的所有都无所谓了。可见,缺陷的确是一种美,即使不美也会变得更加完美。

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一些请求心理援助的文章,其中讲述自己在人生、情感、事业等方面的不幸,但是仔细想想,哪儿存在圆满的人生呢?追求完美会阻碍我们追求优秀的进步。追求完美的心理根本动因其实就是害怕失败。太多的事实已证实:成功的人通常也是失败最多的。

有一个人,他从不满意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对上帝说:“上帝啊!求求你了,我不满足自己的命运,请你改变我的命运吧!”

上帝笑了笑说:“如果你找到一个对自己命运满意的人你的厄运将从此结束。”于是他开始了搜寻的旅程。

他来到皇宫,问皇上是否满意自己命运时,皇上连连摇头说:“我虽贵为国王,但是日日寝食不安,刻刻担心自己的皇位能否保持长久,反不如街上的流浪汉。”

一天,他又问街上的流浪汉,他说:“我温饱问题都没解决,要是皇帝多好呀。”

现实生活就是在缺失中完美,维纳斯的残缺成就了她无与伦比的残缺美。一个懂得充分完善自我人生的人,才是卖现生命的最大圆满。

在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但就我多年观察,我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多少欠缺一些东西。有人夫妻恩爱、月入数十万,却是有严重的不孕症;有人才貌双全,情路上却是坎坷难行;有人家财万贯,却是子孙不孝;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袋空空。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画上了一个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叔本华说,人生永远不能满足,不满足痛苦,满足就空虚,可见人生缺憾才带来人生的真实感。

世间所有的物质和生命,没有常住不灭的。佛法对于人类世间的观察,觉得是充满着苦痛与缺陷的,而世人所致力以求的,不过是眼前的一点快乐与幸福,在佛法看来,有如刀刃上的蜜,才尝到一点甜味,更多的苦痛就跟踪而来了。我们要训练自心,勇敢面对生命中的生与死、顺与逆、乐与苦,不执著,不迷妄,以欢喜心来坦然接受,这样就会更轻安、更自在。季羡林先生在总结自己一生时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整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圆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圆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何谓圆满的人生?什么才是圆满究竟而没有苦痛的人生呢?像释迦牟尼佛、观自在菩萨,他们是达到这个地步了。他们把可以造成苦痛的人生的根本:贪爱、嫉妒、嗔恚、愚痴、高慢等等,通统给斩绝了,他们证得了人生最高的也是最圆满的——解脱寂灭的境界。

人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不圆满的,它总是在努力,一点一点填充残缺的部分,好不容易填满了,圆了,很快又一点一点失去,根本无法维持圆满的状态。央视名嘴崔永元,在“艺术人生”录制现场,坦言自身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这引起全国观众相当大的震撼。也许我们在荧屏上,看到很多明星风华绝代,他们看似拥有一张欢笑的脸,但是隐藏在这种表象的下面,却是潜伏着抑郁危机,或者是“生命状态危机”。他们始终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比如社会舆论、比如情感纠葛等等。在不为人们所知的内心世界,他们真实地经历痛苦,经受被折磨。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鲜为人知的问题,绝对圆满的人生哪儿有呢?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圆满。

季羡林先生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国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憾。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法国诗人博纳富瓦说得好:“生活中无完美,也不需要完美。”正是因为人的不圆满,才会促使人向上追求,渴望自身的圆满,不圆满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一个人灵魂飞升的动力所在。

这个世界充满了痛苦和暂时的欢娱。有的人生来就残疾贫困,有的人生来衣食无忧。

古人的智慧早就看到了这些,做事要注重一个“度”字。完美的东西并不存在。

有一天,子僵向老师孔子求教,他问:“颛孙师和卜商君哪个更好些呢?”

孔子说:“颛孙师做事好过分,卜商君做事常常达不到本来的要求。”

子僵说:“您这么说,是颛孙师好些了?”

孔子说:“过分和达不到是一样的,做事恰到好处,才是最好。做事情,不是做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到位,而且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其实,这里的全部奥妙就在一个“度”字上。“度”是事物合理存在的内部规定性,人的想法只有符合了它的要求,才是正确的。世事如浮云,瞬息万变。不过,世事的变化并非无章可循,而是穷极则反,循环往复。

《周易·复卦·象辞》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日盈则昃,月盈则食”,中国人从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中得到心灵的启示:“无来不破,无往不复”,老子要言不烦地概括为:“反者道之动。”人生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生活既然如此,做人就应处处讲究恰当的分寸。过犹不及,不及是大错,太过是大恶,恰到好处的是不偏不倚的中和。

人的一生,万事胜意者寥寥。不如意者,却是十有八九,他们或有才华得不到施展;或升迁而不成;或被小人打击;又或工作压力过大,自己能力过差等等。曾国藩认为人的一生是不圆满的,总有欠缺!承认和接受下这欠缺,潇潇洒洒地去笑傲江湖,去“狂歌五柳前”。

著名作家周国平说,人生需要妥协,从太想要的东西中跳出来。我们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也应该坦然地接受。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万物皆不完美,人生总有缺憾。当你凡事苛求时,结果可能只会让自己因沉重的心理负担而郁郁不快。惟有你能懂得凡事适度的道理,才能使自己活得从容、轻松和淡然。

九、空者,乃是最大的有

同类推荐
  • 尼采箴言录

    尼采箴言录

    本书分为人生·命运、宗教·信仰、平凡·伟大、哲学·哲理、道德·修养、知识·认识、读书·写作、以自信·自强以及尼采年谱等内容。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热门推荐
  • 夺命仙医

    夺命仙医

    在这乱世涌动的危机下,她能否达到目的?意外获得的古籍是凑巧还是阴谋?身边一张张带笑的面孔究竟谁真谁假?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徘徊又是谁的背叛?
  • 落魄少爷逆袭记

    落魄少爷逆袭记

    他,是一个超级富二代。每天花天酒地,来往于各种高档会所。身边小弟无数,像狗一样跟在他的身后点头哈腰。只为坐在钱堆里的他给予他们一点微不足道的赏赐。这个含着钻石钥匙出生,在保镖,保姆,下人,狐朋狗友与金钱包围下生活的公子哥。今天是他十七岁的生日。然而······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切勿计较
  • TFBOYS王源咸鱼也有翻身时

    TFBOYS王源咸鱼也有翻身时

    从小到大我们都有过努力地找认同感的阶段,读书的时候渴望风云同学带自己玩,就业了渴望加入前辈的圈子,怕错过热门剧,期期守着当红综艺,紧跟网络热词新段子,就怕跟别人没有共同话题,被人觉得不正常。可是渐渐地我们也发现,特立独行也成了一种美。太跟随流行,审美太主流反而会显得有些无趣。“不正常”这个词已经不完完全全是贬义词了,甚至开始有小伙伴刻意地想要玩点儿不一样的啦。时代日渐包容,越来越丰富的资讯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也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项。看到自己认同或者反对的态度,也许是很好的认识自己的过程。我们不必讨好别人,毕竟,这辈子最要好好相处的,是自己。这才是最好的自己。
  • 僵尸恨

    僵尸恨

    一屈憋魂游六道,探索灵性想脱凡,本是僵身欲为人,总以旁人为是瞻,不得知晓三界欲,奈何总忧三界烦?欢迎大家收藏!!!
  • 慕斯情怀:会长很腹黑

    慕斯情怀:会长很腹黑

    顾琛韵把祁糯糯抵在墙上,一脸坏笑的看着她:“糯糯宝贝~你说你偷吃了蛋糕,我该怎么惩罚你呢?”小萌糯扁着嘴说:“不要……唔…"铺天盖地的吻落了下来
  • 血染羽翼

    血染羽翼

    杨煜为了守护最后一个明朝末年的宝物和暗杀他们打了起来,暗杀的队长和杨煜阴差阳错穿越到了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的交接处,杨煜被卷入到了七大门派和朝廷的纷争之中,在这个动乱的年代到底谁能称王?另一方面吉姆在大西洋海上揭开了万年以前亚特兰蒂斯的辉煌与毁灭,二战时被美国投原子弹的长崎又变成了空城?松井少岩是否能拯救大家给大家带来光明?
  • 冷小姐,莫少爱你

    冷小姐,莫少爱你

    两人两唇相碰杉杉两眼瞪得很大”杉杉,这种感觉,怎么样!“莫轩与琉杉杉四目相对”感觉麻麻的,像被电到一样。“琉杉杉害羞着,没想到一个决定孤独终老的人也会爱上一个男子。”对,就这样。“”你怎么知道,你吻了多少个女生。“只有做过才知道呀!”没有,笨蛋。“说完莫轩又开始吻着那软软唇。
  • 开天记之混沌启元

    开天记之混沌启元

    他,来自另一个世界,但他绝没有想过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是重塑乾坤;
  • 逍遥和尚

    逍遥和尚

    小和尚下山生活,在一场抢劫事情中偶遇美女唐欣,从而改变了生活轨迹,叱咤在诡异校园,混迹在光明于黑暗共存的都市……
  • 魂灵道法

    魂灵道法

    李萧一个落魄家族的后代,从小听闻修仙,视修仙为梦想。当他九岁那年被迫修炼时,开始明白了修仙谈何容易?仙途何其崎岖?以他平凡的灵根,平凡的头脑如何坚持出他的修仙道路?既不想逆天,也不想顺天的性格又有多少困难在其中?他能在‘本我’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修仙梦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