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1000000012

第12章 面孔俱乐部(2)

030

1923年9月24日,曹锟的名字和照片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上,文章标题为《仍无总统》,内容为:“在北京,总统选举已失败,因为内阁不能召集齐580名议员,实际召集来的议员约为400名。直隶督军(军阀)曹锟在背后积极活动。据说,他答应贿选,每个议员从5000至10000元不等。一家中国报纸报道,一些议员因为拿不到薪金而决定接受贿选,另外200名正派议员尚未被收买。”

031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照片。他就是直系军阀的真正首脑,吴佩孚。照片下有行注释:“中国最强者。”《时代周刊》对这个封面人物做了这样的介绍:“他是中国最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头衔是直鲁豫巡阅使,统治着除满洲之外的整个中国北方和中原各省。北京也在其管辖之内。他赞成民主制,但其目的是使用武力统一中国。他不仅是一位军事天才,还精通文化、科学和文学。他善于将哲学家的深思熟虑和政治家的老练果敢以及天才的军事战略的智慧集于一身。近来,他正在学习英语,还聘请了私人教师为他讲学。”

032

美国《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在《对话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吴佩孚:“从1922年到1928年,蒋委员长建立南京政府之前,是中国的军阀混战时期。在这一混乱阶段,吴佩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在许多方面,他都是一个能干而有个性的人物。吴佩孚在拜访他的外国人眼中很不寻常,因为他的面貌不同于一般的华北人,他留着一嘴短短的红胡子,长脸高额,鼻相很好。比起其他军阀,他也算受到过高等教育,是得过功名的前清秀才。”

033

英国作家韩素音在《吾宅双门》中这样描写宋庆龄和宋美龄:“北京饭店举行了一次有许多知名作家参加的招待会。宋庆龄全身洋溢着魅力。她洁白的皮肤、精致的五官和黑玉般的头发,显得格外出众。我认为她是宋氏三姐妹中最美的。她忠于自己的原则,是一个伟大的、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是共产党对忠诚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党外人士实行统一战线政策的象征。我在重庆见过蒋介石夫人。两姐妹说话的声音简直完全一样,都是那么的优美,那么富有吸引力。两个人都在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上过学。”

034

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千千万万中国人——一九二七年中国中部的革命》中这样写道:“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是我见过的最杰出的女性。她温柔而高雅,洁净的旗袍展示了东方女性特有的魅力。她善良端庄,似乎与猛烈的革命斗争不太相称。她投身于革命,不仅因为她相信革命,也因为中国亿万老百姓对这个孙中山的遗孀充满了爱和希望。她与孙中山先生一样有着崇高的信念,为革命事业同甘共苦,在斗争中到处漂泊。如今,她一个人还在为实现孙中山的夙愿而奋斗。有人劝说她抛弃武汉政府,甚至为她备好了一艘出逃用的日本船。连她一向信赖的哥哥,做事沉稳的宋子文都劝她抛弃武汉政府。”

035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复始之旅》中曾这样描述宋庆龄:“我在几次招待会上见过蒋介石和宋美龄。就在那些场合,我认出了宋庆龄,尽管之前我知道她就是孙中山年轻的妻子,但没想到她竟如此年轻漂亮。她当时有三十五六岁,但看上去像刚刚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036

美国驻华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复始之旅》中这样写道:“宋庆龄所信赖的中国,也是穷人的中国。她相信,在中国,最卑微的苦力只要团结在一起,就能像其他人一样挺起胸膛来走路。她向往的中国,是一个与世界各国都有交往,而不是以万里长城将自己封闭起来的国家。她向往人人都祥和而不是人人只顾谋私利的中国。她关心的不是外国人的权利,而是四万万人民的利益。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像她一样把这种考虑放在首要地位。”

037

1924年9月8日,张作霖成为《时代周刊》报道的焦点。文中称:“他是一位虔诚的帝国拥护者,即拥护君主制的人。”文中还这样说:“满洲大约有得克萨斯和科罗拉多两个州这么大,在中国北方拥有如此大的地盘,使张大帅成为无人可以取代的军阀。但是尽管张大帅思维敏捷,权力巨大,却不是吴佩孚吴大帅的对手,曾惨败于吴佩孚。”有意思的是,《时代周刊》随文刊登的照片,并不是张作霖的,而是一幅年轻的张学良的照片,照片说明为:张元帅。

038

《纽约时报》驻华记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国民党外交部部长顾维钧:“顾维钧博士担任中国外交部部长,其实只是徒具虚名的执政内阁中的一员。一天早上,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让我立即去外交部。外交部办公楼可称得上是美轮美奂,围墙环绕,广场敞阔。我进去时,见怒气冲冲的部长已经在等我。‘你没事发表这么一篇东西是什么意思?’他拍着桌子厉声问道。把早晨出版的《英文导报》递到我的跟前,一边指着那篇文章,一边用力抖动着报纸。那篇报道写的是中国拖欠一笔外国贷款的报道。”

039

1927年2月21日,《时代周刊》记者刊登了宋庆龄的照片,并做了相应的报道:“她喜欢每天收信和读报纸,可令人惊奇的是,这位相当娇小、羞怯的宋庆龄,后来并没有热衷于简单的收信和读报纸,而是转向了更伟大的事业。她腼腆、紧张、软弱的性格却爱上了一位有着高尚灵魂的爱国主义政治家、后来的中华民国之父孙中山先生。正是以他的名义,年轻的国民政府最近已经攻占了南方的半个中国。对国民党人来说,孙夫人足以继承他们伟大的已故领袖的英名。她没有放弃她的使命,今天,她住在新的国民政府首都武昌,坐一辆道奇轿车,她是民族主义这一伟大运动活的象征。”

040

1927年4月4日,《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选用的是蒋介石的一幅正面肖像速写,下面标注着:蒋介石将军。光头的蒋介石表情冷峻,目光凌厉,有一种威慑的气势。同时,封面上还写着大大的几个字“rose out of the Sun-set”,意思是在孙中山陨落之后升起。在这里Sun既是指孙中山,又是指太阳,因此,这句也可译为“在日落之后升起”。

041

1927年4月4日,《时代周刊》将“征服者”蒋介石进入上海的细节,生动地描述了出来:上周一下午,两点钟左右,一列长长的车队由南开进上海。车上坐着1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个个肩上斜挎着一杆冲锋枪。有一个人,穿着一件完全未加装饰的外套,坐在豪华的汽车上,他体型纤瘦,却是那个果断指挥南方军队的人。他便是征服了半个中国的伟大征服者、国民党军阀蒋介石。汽车专队趾高气昂地强行进入设有路障的法租界。一会儿,车队从法租界返回,这位征服者告诉人们是他的司机走错了路。很快,“征服者”和他的正规卫队在一座大楼前停了下来,挂起一面旗帜,红、白、蓝三色的国民政府旗帜随即在天空飘扬起来。蓝色的天空,将旗帜映衬得格外鲜艳,宛如田野上升起一颗白色的太阳。

042

1927年4月4日,美国 《时代周刊》刊登了张作霖的一幅照片,并在报道中这样写道:“满洲和中国北方最强大的野蛮军阀张作霖是旧式大军阀,他喜欢喝燕窝汤。他最近在北京打麻将,可以一口气连打37个小时,结束时总会赢。他绰号‘红胡子’和‘东北虎’,然而他却不是一位凶狠的、满脸络腮胡子、屁股后面插着两支快枪的土匪头子的模样。他身材矮小、性格温和、没有胡子。当记者问他年轻时在哪儿读的书,他眨眨眼,回答:‘绿林学校。’目前张作霖的实力依然还很雄厚,或许他可以挡住目前在长江一带作战的国民革命军,不让他们从已占领的中国南方进入北方。他治军严格,他部下的两个军官曾因无票强行进入北京剧院,被他砍了头。”

043

1927年4月16日,苏联的《消息报》在一篇描述中国中山大学学生对政变的反应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蒋介石的儿子带领学生们到共产国际大厦前游行示威。就在前几天,他还在中国青年会议上说:‘我现在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儿子,我已和蒋介石断绝了父子关系。’之后,蒋经国还发表了公开声明,谴责他的父亲屠杀民众和共产党人。这份声明被塔斯社译为多种文字广泛散发。”

044

1927年4月18日,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在上周,张作霖对一位法国记者暴跳如雷地说:‘以所有的神的名义,以它们的名义,我告诉你,法国必须帮助我——必须!’他霸气十足地用剑鞘敲打桌面,继续说:‘国民党挥师讨伐我,是国际性的重要事件。倘若布尔什维克主义在中国胜利,那么,它就会在全世界胜利。列强必须协助我打败国民党,把他们赶回长江以南。我和他们的领袖蒋介石没有冲突,之后我将以兄弟之礼对待他。’”

045

1927年4月25日,美国《时代周刊》以《痛斥父亲》为题,报道了1927年蒋经国在莫斯科的反应,文中这样写道:一名正在莫斯科留学深造的青年学生,是中国国民党独裁者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年轻的蒋在上周听到他的父亲开了杀戒,大肆屠杀共产党的消息后,给莫斯科的一家报社投稿说:“蒋介石曾是我的父亲,真正的军人,革命的朋友。现在,他成了我的敌人。几天前,作为革命者的他已经死去,活下来的是一个反革命者。他曾用美丽的语言描述革命,但又在最便利的时候背叛之。蒋介石不会再和张作霖作战。打倒蒋介石!打倒叛徒!”

046

1927年4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与苏联关系最密切的中共领袖李大钊被奉系张作霖秘密绞杀,就义时年仅38岁。” 当日,《纽约时报》和伦敦的《泰晤士报》也同时报道:“就在张作霖与参议员一起品茶时,张元帅的部下们正在相隔仅百米之遥的地方,忙于执行残暴的处决。”

047

1927年5月9日,《纽约时报》记者发表电讯,称张作霖就李大钊被杀一事向参议员这样解释:“是我下的命令。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我的地盘上有反对外国的主义存在。”

048

1927年6月18日,《时代周刊》发表题为《“独裁者”发表宣言》的报道,文中这样描述:在这种狂欢式的典礼仪式上,一位瘦小但却专横高傲的中国人是全场的焦点,他穿着一身富丽堂皇、亮闪闪的蓝色丝绸陆军大元帅服,据说样式是他自己设计的。此人就是满洲和中国北方的军阀,名声大噪的张作霖。日本人曾鼓动并支持他的“满洲政权”。他正式宣布自己为满洲的“统治者”。他几乎是扯着嗓子朗读自己的誓言,鼓励他的军队“消灭中国的共产主义”。

049

詹姆斯·贝特兰在《不可征服的人们——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抗战》中这样写道:在1927年的一天上午,在香港的孙中山的夫人告诉我:“我们已经懂得,中国的明天,不能对英国、美国或其他西方民主国家抱太大的希望。中国可能得孤军奋战了。对于这一点我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但是,我希望你们的政府能为我们做一件事,那就是不要帮助我们的敌人。”她的话语中带着点讽刺的口吻,但一点也没有刻薄感。

050

1927年7月4日,美国《时代周刊》以“最后通牒”为小标题报道了冯玉祥向武汉政府发出的通电,通电内容为:“显然,为了实现少数激进组织的目的,整个国家都进入了混乱。现在,我考虑必须采取以下纠正措施:汉口政府执行委员会中的中国人,愿意出国的,应允许离开。汉口政府中那些忠诚信奉国民党原则的成员,应尽快加入南京政府。我们必须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其次,已被解雇的鲍罗廷应该立即回到他的国家俄罗斯去。”

051

1927年7月2日,美国《时代周刊》用简洁的标题《张之后的张》,报道了张学良在张作霖去世后的动向:一个年轻有为的中国军人,被跟随他的人奉为“完美的战士”,在经过17天谨慎的秘而不宣之后,于上周证实了他的父亲张作霖在撤离北京途中被炸身亡的消息。虎父无犬子,经过17天的周密部署,足以巩固其地位,看上去已获成功,所以他宣布,根据协议他继承了1000万元的遗产。从现在的情况看,他控制了局面,避免了因张作霖的去世而可能引发的奉系内部的混乱,从而粉碎了日本关东军的阴谋。在这一点上,少帅继承了他父亲的智谋和坚韧,令世人刮目相看。《时代周刊》还刊登了一幅张学良的照片,他双手叉腰,脚上一双长统皮靴,英俊非凡,镇定自若。

052

美国驻华记者鲍威尔这样评价张作霖:尽管东北三省长期处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张作霖常常不得不奉命行事,但盖棺论定,他无愧为一个爱国的真正男子汉。张作霖拿出大半的财产用于兴办学校,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统治东北,在和日本人、俄国人玩弄国际政治这副牌时,却是一个精明的牌手,应付自如,得心应手,始终没有使东北领土丧失一分一毫。

053

美国作家彼德·兰德在他的《走进中国》中曾这样写道:“在我遇到过的中国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让我敬佩。陈友仁琐碎、矮小、聪明、缺乏善意,甚至略显卑鄙,满脑子都是狡诈、圆滑,天性好斗,外表、声音和手势都带有一种震慑力。倒是孙夫人是一个不寻常的人。这个优雅的精灵,如此脆弱而胆怯,但实际上却是世界上最值得赞美的女革命家。她的高贵很自然地与威严的名声相吻合。她就是中国的圣女贞德。”

054

1927年8月,美国《时代周刊》以“英雄下台”为标题报道了蒋介石下野的消息,文中这样写道:“‘征服者’蒋介石将军在率领他的国民革命军横扫半个中国之后,最近因受到指责而下台。上周,他回到了他的家乡——上海南100英里之外的奉化的一个小村庄。他在午夜和黎明之间的夜色中抵达,因为在中国,一个‘丢脸’的人最好悄悄来去。他的秘书如是说:‘蒋介石将军和他的家人将住在这里,开始全新的引退生活。在为国民党的事业付出一年的辛劳之后,他想好好地休息休息。’”

055

1927年8月22日,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报道:“蒋介石的引退,将直接使他曾领导的南京政权——国民政府的分支失去意义,而使最初的汉口国民政府在国民党的整个事务中再度起到主导作用。被称作基督军阀的冯玉祥,他的出尔反尔可是出了名的,这次也不例外,他又在干涉汉口事务,因此人们猜测他可能想很快由他本人来控制全部国民党的地盘。”

同类推荐
  • 一叶扁舟——殖民南美

    一叶扁舟——殖民南美

    一群闯荡美国失败的屌丝在归国路上群穿至十七世纪的南美,看他们如何在失败中进步,在挫折后重生,建立串联欧亚美澳的殖民帝国,正面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拯救即将又一次被外族侵占的古老中华大地……
  • 中国通史(全集)

    中国通史(全集)

    《中国通史(全集)》由辽海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争霸、战国、秦朝烽烟、汉朝兴衰、三国鼎立、西晋、东晋和南朝、十六国和北朝等。本书涉及中国自原始社会以来到民国时期政治、军事、外交、社会、文化、制度的各个方面。
  • 盛唐巨商

    盛唐巨商

    一个现代富家子穿越到了开元盛世,成为了大唐第一巨商。金陵富少李白:斗鸡?赛马?打马球?这种事咋能没有我?康胡少年安扎荦山:放了我吧,我实在是饿得不行了,才动手抢的!女一号李红:像我三郎哥哥这么伟大的男人,拥有三宫六院都不为过!女二号岐王之女云阳县主李妙紫:秦郎,千年以后,我愿和你一起回到从前。男主角秦钺:有人爱是一种幸福,但弱水三千,我又能取几瓢?【大唐,既是我的大唐,也是你的大唐,这是我们的大唐。】
  • 民国娥皇

    民国娥皇

    小说背景须上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叶碧菡,商界巨子的遗孤,为舅父收养,成人后,立志要做家庭主宰。下嫁沧州一个镇上的地主家庭后,用她的智慧和津门人脉,不但改变了重男轻女的家风,还改造了世代以土地盘剥的地主家庭生存方式,还把家业移往津门。中间,又经历了两段感情纠葛。叶碧菡思想进步开放,持家凌厉细致;在民族大义面前,毅然决然是非,最终走到抗日烽火里来。《民国娥皇》是长篇《大家族》的第一部。
  • 铁幕德意志

    铁幕德意志

    罗曼诺夫脚下的柏林,是红色帝国的轴心。源源不断的天启装甲集群,是征服西方的剑与盾。铁十字从地狱里归来,饱含了失败的屈辱和仇恨。他会让欧洲对德意志所犯下的罪行付出惨痛的代价!“钢铁灵魂将响应铁幕的呼唤,重返柏林,在勃兰登堡门下相聚。”“帝国,我回来了。”
热门推荐
  • 我的老婆是天仙

    我的老婆是天仙

    八千米高空之上,俩倩影,悬空而立,脸若桃花,有沉鱼之色,落雁之容,衣袖随风而动,飘飘如天仙下凡。青衣容颜娇美少女出声道:“悦儿姐,你这样满着你爹,偷了破空符,压制自己的修为,来这灵气缺乏低等界面找他,值得吗?”容貌更胜青衣女子数倍有余的一身粉嫩装打扮的少女缓缓的道:“就为了他一句‘以后我来保护你。’我就应该来,不管什么代价。”似乎心中有太多的故事一时无法道尽林悦儿又停顿了好一会儿才接着道:“为了能保护我,不惜自己身死道消也要轮回转世在这一界来寻找大机遇,修真界实力为尊,而实力除了要看资质还有就是机遇了,上一世他没有奇遇也没好的资质,不知道这一世又如何......”
  • 如果你也听说

    如果你也听说

    简介:【初见】八岁,同为孤儿。她,生性孤僻,待他冷淡如冰;他,性格开朗,对她柔情似水。他对她说:“不要害怕,从今天起,我们一起上学回家,我会保护你。”【分离】十八岁,不同城市。不管时间和距离,专情如他。不顾友情和爱情,势利如她。骗取舅妈的钱,上官二代的床,被老男人包养……“你醒醒吧!李扬轩!她就是这么不要脸的人!……”女人的言语尖酸刻薄,像一根钢针刺进他的心脏。“不要再说了,她不是!我不想听!……”他被背叛刺得遍体鳞伤却依然在为她辩护。【重逢】她来到这个城市,除了一个简单的翻译工作以外一无所有。他已是高高在上的亿万财产继承人。茫茫人海中,再次遇见。他利用她曾经的朋友来报复和蹂躏她,却不想,自己又一次沦陷不可自拔。他大肆挥霍金钱来引诱和满足她,可惜她再也承受不起。他一步一步将她威逼到墙角里:“许雅娴,我是你的第一个男人,连我都不能碰你,还有谁可以碰!”她蜷缩着,泣不成声:“我,不想,脏了你的手。”**********************当她再度涌入他怀中,热情似火的缠绵过后,他却说他要和那个女人结婚。“你这副身躯在多少人身下承欢过?嗯?现在还想着立贞操碑坊?呵,你放心,现在的我,有的是钱。”他的语言如此冷漠却充满挑衅。“哟,李总,不用这么客气的。您不嫌我脏我已经感动的要哭了。只可惜……我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她淡漠的眼底有丝坚决的异色一闪而过,李扬轩以为是错觉,再看过去,她却转身甩门。她逞强,含泪挣扎;他霸道,疯狂占有。面对一次次身体和心灵的伤残,她一次次绝望致死。可惜,每逃离一次,又被俘虏一次。折磨你,是因为我恨你;我恨你,却是因为我爱你。**********************如果你也听说,我那些荒谬的过错,那么,请你忘记我,当做我们不曾相识过。**********************亲爱的们,不要看霸王文哟,嘻嘻,偶码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记得收藏、咖啡等等,来者不拒哟!http://novel.hongxiu.com/a/361858/推荐好友文文,《爱你,在你来的时光》,好看哟~~
  • 毕生夜阑珊

    毕生夜阑珊

    一场阴差阳错,她来到他身边,上一代的重演,他们是否会重蹈覆辙,还是改变悲剧。一只阴谋的手,在后面推波助澜,他们还能否得到属于他们的幸福,敬请期待。她总说:“你除了长得帅,哪点能迷倒我?”某人笑曰:“金枪不倒~”
  • 蜜捕鲜妻总裁轻点疼

    蜜捕鲜妻总裁轻点疼

    .”冥少.我明天还要上班呢!“”就一次“一夜的春回淤泥.暧昧充斥...黎染气的炸毛!”不是说就一次吗!“冥北枭一脸无辜”老婆·是一次没错啊..““那你干嘛在沙发阳台厨房各来了一次!”“老婆这不能怪我你没说地点我只好都来一次”
  • 西游之我是头牛

    西游之我是头牛

    占山为王却天生罗圈腿的孙猴子,左拥右抱却令家庭失和的牛魔王,表面老实却心中阴险的卷帘大将,总是瞧不起人的官二代杨戬……本就乌烟瘴气的仙灵界,又意外加入了穿越而来的极品闷骚男魏凌峰之后,加速堕落着。“我是人!不是牛!你小子对我的长相有意见?”魏凌峰恶狠狠地面对质疑他的神圣仙魔,肆无忌惮的篡改着自己的种族……
  • 长发男儿

    长发男儿

    《长发男儿》有纪实性,小说中采用了“国宝”级的河北梆子演员裴艳玲先生的真实姓名。这是因为我若杜撰一个像她这样的女武生,没有人会相信,小说将失去应有的感染力。有时生活的真实性和离奇性要比作家所能够虚构的有意思十倍,天才人物的本身就是历史和社会的天才创造,任何杜撰在这样的创造面前都会显得虚假和拙劣。因此许多表现名人生活的艺术作品,都采用真名实姓的传记方式。我实实在在地端出裴艳玲先生的大名,首先是让人们相信现实生活中确有这么一个人物,然后才能对她发生兴趣。何况她本身就是一个完全称得上足主人公的人,有非常独特的吸引力,我的想象无非是让她由舞台的中心成为小说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的中心。
  • 女王殿下:请稍等!

    女王殿下:请稍等!

    拥有四叶草的人,便是上帝的宠儿,十二贵族。但谁有想过除了十二贵族还有五个人也拥有。世界上四叶草只有17课。。十二贵族他们同样用强大的背景,但也很渴望自由的生活。他们性格各异,完美无缺,却拥有比女生还妖孽的容貌。他们掌握着世界的经济命脉。可见到那拥有四叶草的女孩,谁又知道他们动心了,使他们可以不顾一切去追求。。。。。。。
  • 尘灰与灰质

    尘灰与灰质

    只是一部关于流浪与荒野的小说,带着一份关于生命价值的探索的问卷。每个人的生命中也许都有过那么一场流浪梦,而每个人流浪的因果,也都不尽相同——但我们也知道,既为流浪,皆为朋友。一位很奇怪的年轻人真的上路了,他来自农村,外表平常,他加入了这支奋战在祖国各地的流浪者大军。他说他有故事,他希望能借此分享给世人,尽管不精彩,但也独一无二。因为他还在路上,小说也还在路上。这是一部以笔记形式叙述的小说,没有大纲,半遵循最原初的想法就是最好的想法,因为他说故事还有第二条主线。这位年轻人称自己不是徒步,也不是穷游,而是流浪者,却也不是普通的流浪者,而是“流浪皮革族”——一种用生命寻求价值的流浪者。
  • 龙与卡卡鲁

    龙与卡卡鲁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人们占据着这个大陆大片的区域,而天空中漂浮着的大陆同样拥有着力量强大的种族,而在这片大陆的深处,正酝酿着一股拥有毁灭力量的势力。当主角醒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美女,但主角的第一句话却又让他进入了昏迷状态。醒来后失去记忆的主角,和同样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她,在这片充满了危险与奇遇的大陆上一同踏上寻找自我价值的道路。危险,快乐,朋友,力量,在一次次的生死经历中,主角能和她产生什么样的火花,那牵动着主角血脉的力量可以拯救这个世界吗。龙与卡卡鲁书友群:173813100(喜欢本作的朋友,欢迎加入讨论)本人的第一个作品,这是一个热血的故事,同样不乏搞笑与煽情,希望能给大家带来阅读的乐趣,同样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 四十自述(精装)

    四十自述(精装)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领袖、宗师,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论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这部自传不仅完整地呈现了他40岁及以前的生活、思想与事业,也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他的家乡、他求学的上海、留学的美国、活动最多的北京,在此都有描述,这些成为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政治、舆论界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