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48900000042

第42章 古今音韵变迁总论(1)

《古今音韵变迁总论》为《国音沿革六讲》的第一讲。《国音沿革六讲》是钱玄同一九二○年在国语讲习所的授课讲义。

古今音韵变迁总论

1.现在注音字母已经公布了。《国音字典》已经出版了。中华民国国语的标准音从此规定了。这是几年以来最可欣喜的一件事。

但是一班好古的成见很深的人,对于这注音字母,总说他不成个东西。就是不怀好古的成见的人,也未尝不以为注音字母这样东西,不过供那班失学的人写信记账的用处;在声音学上,是讲不出什么道理来的。即如声音简少一端,已是证明其没有价值;而况所注的字音,往往与旧韵书不合。所以注音字母在学术上是没有他站的地位。

现在抱上列两种见解的人,实在很多。

其实这两种见解都是谬误的。若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则知注音字母的音比旧纽旧韵简少,《国音字典》的读音不同于《广韵》诸书,这是古今声音有异同的问题,断不能说他孰是孰非。我们应该知道:注音字母是中华民国的标准音,那《广韵》是隋唐宋这些时代的标准音,其他如《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是元明时代的标准音,近人所考定的古音十九纽和二十八韵是周秦时代的标准音。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标准音,彼此虽不是完全差异,却总有许多不同之点。

我们若把各时代的标准音彼此不同之点解释明白,则抱上列两种谬误见解的人,必可恍然大悟:知道注音字母自有他相当的价值;而以前的种种旧韵书的价值,也决不能比注音字母高一点。

2.现在要把古今各时代的标准音分期说明。

古今标准音的变迁,可以分作六期讲——

第一期,纪元前十一世纪到前三世纪(周秦)。

第二期,前二世纪到二世纪(两汉)。

第三期,三世纪到六世纪(魏晋南北朝)。

第四期,七世纪到十三世纪(隋唐宋)。

第五期,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元明清)。

第六期,二十世纪(中华民国)。

上面所说各期的起迄,并非精密的划分,不过略记时期,图讲解上的便利罢了。

各期的标准音不同之点如下:

第一期的音

3.第一期的音,以前的人都称他为“古音”。但是就现在讲起来,不但第一期的音是古音,那第二、三、四、五期的音,也一律都是古音,所以若单称第一期的音为古音,实在是不对的。前人称他为古音的原故,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尊古蔑今的成见:他们拿唐朝的《三十六字母》和宋朝的《广韵》认为金科玉律,说这是永久不变的标准音;对于元明以来的音,认为不可依据的误音。因此,便称唐宋的音为“今音”。可是周秦的音,既因为和唐宋不同,不能划归今音区域之内;又因为时代比唐宋更古,不便认为误音。因此,便称他为“古音”了。由这种尊古蔑今的成见生出来的名称,我们现在当然不能沿用。现在对于这期的,应该直称他为“周秦时代的音”,才是不错。

4.为什么不讲到周朝以前的音呢?因为我们现在考证隋唐以前的标准音,除了字书和双声叠韵的字以外,就是依据那时候的诗歌,拿他用韵的字来考那时候的韵部。周朝以前的文章,只有《尚书》里还存留四五篇。那四五篇文章之中,可以作为考证声音之材料的,真是绝无仅有。我们断不能据了断简残篇中间几个字,就认为可得唐虞夏殷四代的标准音。《尚书》以外的古书,就要推《诗经》了。《诗经》中间的诗,时代最古的,就是《周南》。《周南》是周文王时候的诗,虽在殷朝末年,却可以归到周朝来算。既然从这时候起才有诗歌的用韵可考,那么,讲前代的标准音,自然只能从周朝讲起了。

5.一部《诗经》中间,最古的诗是《周南》,最后的诗是《陈风》。从周文王到陈灵公的时候,大约有五六百年光景。我们就现代的情形推想到周朝,似乎那时候的音未必有统一五六百年的能力。况且这第一期既然划到秦为止,则此期所占的年代,总在一千年左右。若说这一千年之中,标准音一些也没有改变,姬昌的嬴政,竟可促膝而谈,相说以解,恐怕没有这种情理。

既然知道这一千年之中的标准音必有改变,那么,何以要把他并作一期呢?答道:这是因为没有法想的原故。这一千年之中可以作为考证声音之材料的诗歌和杂文,虽然比到殷朝以前,总算有了一点,但是合《诗经》、《楚辞》及《诸子》中用韵的文句,可考的声音实在还是很少。据最近三百年来“汉学家”的考证,觉得屈原、李斯这些人所作的文,他那用韵的字,和《诗经》相较,找不出什么异同来,所以只可含糊一点,并作一期计算。

6.至于地方不同,声音即因之而异,这种情形,现在交通很便利了,还是如此;那么,周朝的时候,尚在封建之世,彼此一定是“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不会一致的。但是那时候,彼此交际的事——如朝、聘、会、盟——是常常有的。交际的时候,一定有一种通用的语言文字。这种通用的语言文字,就是那时候的标准语言文字;标准语言文字所用的,自然就是那时候的标准音了。大约那时候的人,除了懂得他本国的语言文字以外,还须懂得这种彼此通用的语言文字;仿佛现在的人,除了懂得他自己本地的方言以外,还须懂得官话一般。这种通用的语言文字大家既然都能懂得,则作到诗歌文章,自然大家就去用他了。既然用通用的语言文字作诗歌,自然《国风》所用的韵,彼此都能一致了。章炳麟先生对于《国风》用韵的彼此一致,有一段议论,现在把他引在后面,以备参考:

或疑古韵不同于今韵;就古韵言,亦必有方音不同;何以十五《国风》韵皆一律?且古时未有韵书,而用韵皆能一致,此最不可解者。答曰:古无韵书,即以官音为韵书。今之官音,古称“雅言”。《论语》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言者,正言也。谓造次谈论,或用方言;至于讽诵《诗》、《书》,胪传典礼,则其言必一出于雅正。《国风》异于谣谚,据《小序》说,大半刺讥国政。此非田夫野老所为可知也。其他里巷细情,民俗杂事,虽设为主客,托言士女,而其词皆出于文人之手。观于汉晋乐府,可以得其例矣。田夫野老,或用方音,而士大夫则无有不知雅言者。故十五《国风》不同,而其韵部皆同。亦犹今时戏曲,直隶有京腔,山、陕有梆子腔,安徽有徽调,湖北有汉调,四川有渝调,江西有弋阳调,虽各省方言彼此异撰,而戏曲则无不可以相通,大概皆以官音为正。特其节奏有殊,感人亦异,此所以各成其腔调也。今之官音,岂有韵书规定?而演唱者皆能相合,则何疑于十五《国风》乎?

按,章君这一段话,说得有道理。不过他相信那《伪毛亨序》的话,以《国风》诸诗为文人刺议国政之作,这话是不对的。至于他引现在的戏曲用官音,以证《国风》诸诗用“雅言”,这实在是很精确的比喻,发前人之所未发。

7.那时候既然有标准语言文字,有标准音,这标准音就是《论语》所谓“雅言”;那么,这“雅言”究竟是什么地方的音呢?原来就是周室的音。“雅言”这个“雅”字,本是“夏”字的假借。刘台拱的《论语骈枝》里说道:

雅之为言夏也。孙卿《荣辱篇》云:“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错习俗之节异也。”又《儒效篇》云:“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然则雅夏古字通。

张行孚的《说文发疑》里说道:

雅知当为夏者,按《说文》云,“夏,中国之人也。所谓中国者,以天下言之,则中原为中国,以列国言之,则王都为中国。”刘氏所谓:“王都之音最正,故以雅名。”是也。

据此所说,可知“雅言”本作“夏言”。“夏”指周室,则“夏言”就是周室的音。周室的音,在当时认为最正的音,所以就是当时全国的标准音。

8.据了《诗经》中用韵的字,固然可以考见周音之大概。但是,单据了这若干用韵的字来假定周音的韵部,实在很嫌不够。此外还有一部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简称则曰《说文》)。这部《说文》,却是考证周秦古音极重要的书。《说文》有九千三百余字,其中,“形声”字几乎占了八千。这形声字所从的“声”,自来都称他为“声母”。凡同从一个“声母”的字,在当时都是同音字。如——

“江”、“扛”、“项”、“红”、“贡”,——这些字同从“工”声,即同读一音。

“河”、“轲”、“哥”、“苛”、“阿”,——这些字同从“可”声,也同读一音。

这八千个形声字所用的声母,约有一千余字,——就是那些“象形”、“指事‘和“会意”字。象形、指事和会意字造在形声字之前,后来造形声字,就用他来作“声母”,去表形声字的音。若把这些声母的古音,旁稽博考,求了出来,则《说文》九千余字的古音,可以知道了。近代研究周秦古音的人,最初是顾炎武,其后是江永。顾氏作《音学五书》,江氏作《古韵标准》,对于周秦古音,单据韵文中用韵之字,还没有想到形声字的“声母”。后来段玉裁著《六书音韵表》和《说文解字注》,严可均著《说文声类》,张成孙著《说文谐声谱》,——他们是拿了《说文》九千余字,以“声母”为纲,从某“声”的字,都系属于“声母”之下,按照《诗》、《骚》、《诸子》所用的韵,定为若干韵部。于是周秦之音,差不多可以假定出一个规模来了。

第二期的音

9.第二期的音,在音韵沿革上看来,觉得很特别的。但看这一期韵文的用韵,便可以知道了。这一期的韵文,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这班大文学家所作的诗赋,到无名氏所作的歌谣,他们的用韵,一律都是很混杂的。怎样的混杂呢?周秦时代的韵部,虽然是近代人所假定的,但都根据《诗经》、《楚辞》、“诸子”的用韵和《说文》中的形声字来编定。觉得这韵和那韵,的确是界划分明,不能相混。到了汉人的韵文,就不然了:往往有周秦分为数韵的,都把他通押起来。所以说,那时的用韵很混杂。

10.但是有人要说:“声音的分合,本来没有什么是非可言。古合者今分,古分者今合,这种变迁,本是常事,不能说他是混杂。”这话固然不差。不过我觉得两汉的混杂,并不是那时的标准音如此。因为前乎两汉的周秦,用韵是很清晰的;后乎两汉的魏晋六朝用韵也是很清晰的。并且在周秦时候分的,魏晋以后也还是分。那么,决不是那介乎其间的汉朝忽然并合了。我觉得那个时候,不是声音真少,乃是没有标准音,各掺土风,以至混杂的。

11.土风也有土风的条理,何至于就混杂无纪呢?我想这是有一个缘故:

例如甲方土音,把子丑两韵混合了,寅卯两韵则仍分用;乙方土音,对于子丑两韵还是分用,而寅卯两韵却混合了;那么,甲方的人用土音作韵文,把子丑两韵合用,乙方的人用土音作韵文,又把寅卯两韵合用。丙看了甲把子丑两韵合用、乙把寅卯两韵合用,他于是就把甲乙两人合用的都合用了。这不是本来分四韵的,就混合为两韵吗?假如再有某处地方的土音,把子丑寅或子寅或丑卯两韵合用了,就可以有人把子丑寅卯四韵合用。混杂的原故,我以为是这样的。所以到了魏晋以后,有了韵书,把这些混合的韵,“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仍和周秦之韵相去不远。

12.何以两汉时候没有标准音呢?我想这是战国以来取消周朝标准音的原故。周朝的标准音,就是所谓“雅言”。雅言就是周室的音,这是上面已经说过的。从春秋以前,列国承认周室为共主,自然各国都以雅言为标准音。可是到了战国时代,就不然了:周室作共主的资格取消了,雅言作标准音的资格也取消了。《说文序》中说:

其后,(指孔丘死了以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这所谓“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决不是他们硬把“雅言”来改变,是大家不承认雅言为标准音了。七国都是自己称王,就是认自己是天子,所以各国都认他们自己原来的方音为标准音。七个大国,方音就有七种。其余如宋、卫、中山这些小国,自然也是各有方音。既无雅言为标准,自然全国都是用方音了。到了秦始皇兼并天下,“书同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那么,语音自然也是以秦音为标准了。可是秦朝年代很短,虽然厉行统一的政策,大概未必有多大的效果。汉兴以后,既不愿推行秦音,又势不能恢复周音,惟有任其自然,不加统一。在周朝的时候,本来各国都有方音。有了标准音,方音还不能消减;而况又经战国时代大家把方音畅用一番,则汉朝自然还是沿用了。

同类推荐
  • 情书·名人·美文

    情书·名人·美文

    在北京《京报》上,女师大学生为“驱逐校长杨荫榆”而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的消息刊登了出来。但“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从此就得了一个害马的绰号。在学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这几个人表现怎么不好,并把表现不好的内容寄给六个家长。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家长误解,认为自己的女儿怎么在学校里面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鲁迅就和几个老师联合起来写了一个声明。《情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生平事迹和家庭婚恋。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百姓闲聊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百姓闲聊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为中国文联下属的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年作家自选集”丛书之湖北作家熊尉东的评论随笔集,收录熊尉东近年来在报刊、网络上发表过的时评、随笔近50篇。作者以独特的眼光和深层次思考,客观理性地剖析了近几年来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倡导以一己之力,努力做生活的“在场者”和社会的“建设者”,而少一些盲目的抱怨、回避或跟风。该书的另外一部分随笔小品,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一些体验、感悟。
  • 善良丰富高贵

    善良丰富高贵

    《善良丰富高贵》是《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之后的第四个散文结集。历经两年,周国平作了最新修改,增添了并收入了周国平自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本书的书名原是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这六个字是作者这些年思考的一个总结,表达了作者在本书出版时最想说的话。
  • 烟台的海

    烟台的海

    主要描写了烟台的独特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热门推荐
  • 虎韬

    虎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四班的毕业歌(五四班那些事儿)

    五四班的毕业歌(五四班那些事儿)

    五四班升为六四班了,可大家还是叫顺了五四班。最后一个学年,五四班仍是精彩纷呈:团体操训练认识了杏仁茶和芝麻糊两个大帅哥,舞跳得超级棒;学校举行集体舞比赛,五四班的华尔兹艳惊四座;在学农基地,汤司令那三个坏小子差点惹了大祸,绿绿第一次失控大发脾气;苏剑老师得了癌症,同学们积极地为他义卖募捐……无论和绿绿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的快乐和不寻常,分别的一天还是来到了。小蜡烛们不舍地朝绿绿扑去,一一和他拥抱告别。
  • 重生之无心傲世

    重生之无心傲世

    前世乃前世,都说前世五百次回眸都是为了瞅你一眼,就是因为前五百次都没看清,后五百次回眸就是为了再看你一眼,你们懂得嘛,近视眼就是看不清啊!本文轻松吐槽,但不失文雅,作者逗比,段子手,欢迎前期来视察,各位都是我的领导啊!一个小眼神给你们。
  • 戴面具的主宰

    戴面具的主宰

    神秘的主宰人拥有世间罕见的剑道天赋,世间剑圣唯出主宰!两度失去一切的尤涅若仗剑踏上丹加克斯大陆,努力探寻自己的身世之谜,逐步揭开五百年前主宰人消失在大陆的血腥真相。多年以后,遮面剑圣之名传遍大陆,却从来没有人看见过尤涅若的脸,世人传言他没有脸!
  • 豪门蜜爱:这个总裁有点坏

    豪门蜜爱:这个总裁有点坏

    小职员夏远宁对上大总裁顾谨逸。三年前的事情只是意外,为何他就是不肯放过她?工作上要看他的脸色,回家还要受他的压迫。她把契约撕碎,忍无可忍地说:“顾谨逸,我要跟你分手。”他勾唇一笑,欺身将她压在身下:“分手可以,但不能分床。”第二天一早他神采奕奕地去上班,丢下一句:“今天给你放一天假,在家等我回来。”这哪里是放假,她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要在上班,还有没有人权了?!
  • 常怀感恩之心

    常怀感恩之心

    本书精选以感谢父爱、母爱等为主题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精品美文。情动你我,爱让天地广阔如许;美在瞬间,乐得人生感动多多。赏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本书中精选的美文,让你拓宽阅读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 极品神医

    极品神医

    巫医山上犯了错的传人丁磊被迫下山红尘炼心,却不想被卷入都江地下势力的争斗中,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红尘中丁磊是走神途还是魔路?昔日错误是否是他一生的羁绊?巫医山的传说到底能不能让他平定天下?敬请期待丁磊如何游戏这人间。
  • 妾本惊华:腹黑王爷,请下榻

    妾本惊华:腹黑王爷,请下榻

    大婚之日,她痛失清白,成为人尽可夫的荡妇。虽是靖王的小妾,却贱婢不如,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只会肆意的揉虐着她的身体。毁她孩儿、辱她名誉,她在他手里受尽折磨,终是忍无可忍!一夕风云变,她发誓,欺她辱她之人,她必百倍奉还!
  • 努力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努力工作的人是幸福的

    本书阐述了工作与幸福的理论关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对于工作的理解和感受,找到工作和幸福的交集,找到通往幸福的路径。
  • 活着与毁灭

    活着与毁灭

    这个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的我国南方某城市,我们国家正乘着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的东风,从西北戈壁滩到东海之滨,从东北平原到雪域高原,从工厂到农村,从学校到部队我们中国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干劲,奋战在各条战线上。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我们正向小康迈进。主人公钟馨被丈夫告上了法庭,在法院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她们解除了婚姻关系.她的儿子刚好是八岁,她的单位里没有住房.而此时她的父亲正身患老年痴呆症,遭到嫂子嫌弃,嫂子为了把父母亲赶走,她极尽手段去虐待父母亲,母亲误以为只要自己忍气吞声就能感化嫂子,她盼着嫂子能有良心发现的一天,哥哥也尽一切所能去说服教育嫂子,教育嫂子要善待老人家,但是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