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5500000004

第4章 英伦留学

就是因为自己非常怕死,所以才会对别人的死亡流下眼泪。

——甘地

(一)

1887年,18岁的甘地念完了中学,在母亲的期许下,通过统一考试后进入巴纳加尔城的萨玛尔达斯学院就读。

然而,新的学习生活并没有给甘地带来多少乐趣,相反,他为听不懂教授的讲课而苦恼不已。第一学期刚过,他就退学回家了。

转机也因此而出现。甘地家的老朋友马福济·达维先生此时来访。他是特意过来看望甘地的母亲和拜会他的兄长的,并顺便问及甘地的学习情况。马福济·达维学识渊博、见多识广。

当得知甘地正在萨玛尔达斯学院就读时,马福济·达维建议说:

“在当今的时代,如果你们不接受适当的教育,就别想继承祖业。如果在国内读大学的愿望很难实现,因为国内竞争太激烈,时间又太长,不如送他到英国去。那里不仅经济发展,而且时髦。等他学成归国,再谋求职位就会容易得多。”

同时,他还殷切地答应尽可能地为甘地提供帮助。

这一席话说得甘地心动了,他当即询问长兄能否同意他去英国学医。哥哥说:

“我们毗湿奴教派是不应该做解剖尸体的事的,父亲希望你能当一个律师。”

马福济·达维则说:

“我倒不像你父亲那样反对学医。不过,你要是拿个医科学位,回来就当不了帝万(旧时印度土邦的首相),也就担当不起这个大家庭的责任,做律师倒是个好差事。”

客人告辞后,甘地开始认真地构思他的出洋计划。不过,母亲普特丽白的心里却矛盾重重。她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一方面不想耽误孩子的前程,另一方面又担心甘地出国后学坏,背叛了本国的宗教。左右为难的她只好对儿子说:

“叔叔是家中的长者,我们还是先和他商量一下,然后再作考虑吧。”

母亲的意思是希望她的小叔子能够制止甘地的幼稚行为。可是,为实现自己到英国留学的理想,一向胆小怕事的甘地居然雷厉风行,立即动身前往波尔班达去向叔叔求援。

正如甘地的母亲所料的那样,叔叔对甘地远涉重洋前往英国忧心忡忡。他说:

“我所遇到的那些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大律师,并没发现他们与欧洲人有什么区别。他们的嘴上永远离不了雪茄,吃东西也没有任何禁忌,穿着也是完全西方化。所有的这些都与我们国家的传统背道而驰,我怎么能答应你到英国去呢?不过,我也不愿意拦阻你,最重要的还是你母亲的意见。”

甘地知道,自己必须打消母亲的顾虑后才能顺利出国。于是,他求助了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家中的老顾问贝哈吉·史华密。

贝哈吉·史华密提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让甘地庄严地许下三个誓约:不吃肉,不喝酒,不接触女人。

甘地郑重地许下誓约。从此,这三个誓约也如影随形地伴随着甘地的整个留学过程。甘地的决心让母亲最终放下心来,答应了他的请求。

得到祝福的甘地准备妥当后,告别了母亲、妻子和几个月大的儿子,在哥哥的资助及陪伴下来到孟买。当时恰逢七八月份,正是印度风浪最大的时候,哥哥担心这时出海不安全,准备待11月份风浪小的时候再出航。于是他就将甘地托付给一位朋友照顾,自己返回家照顾母亲。甘地不愿违背哥哥的好意,只要留在孟买等着。

甘地滞留在孟买并打算出国的消息不胫而走,以族长为首的本种姓族人召开了一个种姓会议,并传甘地出席。因为甘地属于莫德·班尼亚种姓,而他是这一种姓中第一个要出国的人。在当时,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出国的决定克服了恐惧,甘地以大无畏地精神参加了会议,并且勇敢地接受了族长的盘问:

“照本族的意见,你去英国的打算是不妥当的,我们的宗教禁止航海远行。我们还听说,到了那里如果不损害我们的宗教便无法生活,去那里的人不得不与欧洲人一同饮食。”

“我并不认为到英国去是违背了我们的宗教,我到那里的目的是求学深造,而且我已庄严地答应我的母亲不做你们最害怕的三件事。我相信,我的誓言能够保障我的安全。”

“我要告诉你的是,在那里要保持我们的宗教是不可能的。你知道我同你父亲的关系,你应当听从我们的劝告。”族长反驳道。

“我知道那些关系,而且我把您当成我的长辈一样尊敬。但在这件事情上,我无能为力。我去英国的主意已定。再说先父的朋友和顾问,一位尊敬而有学识的长辈也未反对我出国,家母和家兄也未反对。”

“可是你竟敢不服从本种姓的命令!”族长十分生气。

“我实在没办法,我想种姓本身不应干预此事。”甘地据理力争。

族长恼羞成怒,他当众宣布:

“从今天起,这个孩子不应被看成本种姓的人,谁要帮他或到码头去送行,就得交1卢比4安拿的罚款。”

甘地忐忑地将此事发电报告诉哥哥,哥哥迅速回电,全力支持甘地的举动。这件事虽然得到了哥哥的支持,但甘地知道自己不能继续在孟买呆下去了。

恰巧在这时,有一位孟买的律师要到英国去执行公务,甘地便想借此机会和这位律师搭伴去英国。当电报打到哥哥那里后,很快就得到了哥哥的许可。

可是,种姓族长的话还是有些效力的,保管旅费的人不敢违命,扣留了甘地的旅费。甘地只好从哥哥的朋友那里周转,并得到了这位朋友的鼓励。

1887年9月4日,甘地离开了孟买,一路乘风破浪,驶向大洋彼岸遥远的英国。

(二)

对新世界的向往,让这位18岁的青年兴奋不已,然而天生的羞涩又让他束手束脚。在船上,他不好意思主动跟人搭讪,基本都在自己的房间内吃饭呆着。而同行的律师马兹慕达却截然不同,他和每个人都很谈得来,并邀请甘地一起出来呼吸下新鲜空气,认识认识外边的人。

甘地仍觉羞涩,不敢与人用英语交谈,不会使用刀叉,也不吃荤菜,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他与外部的环境格格不入。因此,他经常是饥肠辘辘,身体也日渐消瘦。

马兹慕达一有空就劝说甘地尽量吃些肉食来抵御英国寒冷的天气。甘地不能违抗誓言,他只靠从印度带来的食物度日。

经过一路的奔波,甘地和马兹慕达终于到了英国。

在临出发时,甘地带了四封信,其中的一封是给在英国的同乡梅赫达医师的,他是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甘地一下船,就立刻去找梅赫达医师,并很快找到了他。梅赫达医师告诉甘地一些基本的英式礼仪,比如,不能像在印度一样,一见面就随便拿人家的东西看;不能光脚,必须穿鞋;等等。

为了让甘地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梅赫达医师还给甘地介绍自己的英国朋友,让甘地在那里短住一个月,以便能尽快熟悉英国人的生活和风俗习惯。

梅赫达医师介绍的这位英国朋友相当和蔼体贴,经常教甘地学一些英国人的规矩、礼仪等。甘地也渐渐习惯了用英语讲话。而在这里,他还养成了每天读报的习惯:《每日新闻》、《每日电讯》、《保尔·马尔公报》等,每次他都会浏览一个小时左右,从而养成了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

语言虽然不是问题了,但饮食仍然是个问题。热情的主妇并没有多少做素食的经验:而且印度人吃饭是常常含有香料的,英国人则不是。所以,甘地常常感到食不知味。

早餐的麦糊还可以凑合,但午饭和晚餐里的蔬菜只是用水煮过的,这对甘地来说实在是难以下咽。而且由于住在别人家中,甘地又不好意思多吃。所以他每次总是吃不饱,身体也越来越虚弱。

这种情形之下,男主人实在不忍心。有一次,他很真挚地对甘地说:

“如果你是我的弟弟,我就送你回去。你的母亲既不识字,也不了解这里的情形,在她面前发的誓言有什么价值呢?坚守这种誓言是纯粹的迷信。我要告诉你,你这样执拗在这里是不会有好处的。你吃过肉,而且觉得好吃,你在绝对不需要的地方吃了,而现在到了该吃肉的地方却不吃,这真是不可思议!”

即使这样言辞激烈的劝说也未能让甘地动摇,他仍然坚守誓言,不曾违背。

一个月的熟悉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梅赫达医师安排甘地居住在一个英印混血种的家庭里。主人是个寡妇,人也和蔼,并答应给甘地做素食,吃饭的时候还会多给甘地几片面包,但害羞的甘地依然吃不饱。

一次偶尔的发现让甘地摆脱了饮食的困扰。他为了满足自己的胃口,常常会逛街寻找素食馆饱餐一顿。

有一次,甘地在法林顿街发现了一家素食馆。吃饭的时候,他偶然看到橱窗里陈列着一些关于素食的书籍,于是就随手买了一些,其中有一本是萨尔特的《素食论》。里边的饮食指导和理念让他大开眼界,从此也摆脱了甘地长久以来对饮食的困惑。

在读这本书之前,甘地不得不承认,他依然是个肉食者,只是为了履行承诺,不得不吃素食。在他内心深处是期盼能够吃肉食的。而这一本书让他坚定了成为素食者的想法,并且开始努力实践成为一名自觉的素食体验者。

以此为契机,甘地阅读了不少有关素食的着作,了解了素食的宗教、科学、实践与医学的根据。他订阅了英国素食者协会出版的周刊,并参加了这个协会,还一度成为协会的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且开始素食实践,如不再喝茶和咖啡,靠面包、水果、奶酪、牛奶、鸡蛋度日等等。

甘地的各种素食试验让那些笃信不吃肉便活不下去的朋友更加担心,他们带他到餐馆去吃饭,试图让美食改变他的想法。但甘地意志坚定,并且不惜将服务生叫来询问食物的组成。朋友对此非常生气,虽然这件事并未影响他们之间友谊,但甘地也意识到,既要保持素食习惯,也要融入英国社会,就必须首先做一个“文质彬彬的绅士”。

于是,甘地开始了一系列的改变,先买了一顶很贵的礼帽,又到伦敦最时髦的中心区股票大街买了一套晚礼服,还学会了复杂的打领结技巧——因为这是一个英国绅士必备的技能。并习惯于在镜子面前细心地梳理自己的头发。尽管他的发丝很硬,他还是每天都让它们都服服帖帖。为了交际的需要,他还开始学习跳舞、法文和演讲术。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3个月,甘地每天都在努力地扮演着这个角色。但有一天,他突然醒悟过来:

“我并不打算在英国住一辈子,那我去学演说术有什么用呢?跳舞怎么能使我成为一个绅士呢?小提琴我在印度也可以学的。我是一个学生,还是应该去读书。我必须取得成为律师的资格。如果我的品行能使我成为一个绅士,那是再好不过了。不然,我就得放弃这种欲望。”

于是,甘地退掉了所有的课程,并亲自去找小提琴老师,请她帮忙卖掉自己的小提琴。他的做法得到了老师的鼓励。

(三)

甘地现在理清了思路,接来下的任务就是研究学习的事了。大学的入学资格是需要考取的,甘地首选的大学是闻名于世的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然而这两所大学的学费之高最终令他望而却步。虽然哥哥总是来信告诉他,不要担心学费的问题,但甘地最终还是选择了入学考试难度较大而费用相对低廉的伦敦大学。

为准备入学考试,甘地开始攻读拉丁文和法文,并参加了一个私人开设的大学预备班。由于时间紧迫,甘地单独租了一处住所,每天深居简出,节衣缩食,废寝忘食地苦学了半年。虽然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但他并不气馁,反而以加倍的努力迎接第二次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甘地终于如愿以偿的考取了,成为伦敦大学的一名学生,攻读法律。

在校期间,甘地学习十分刻苦。他不仅读遍了必修课本,还特别深入细致地攻读拉丁文的《罗马法》。然后又花了9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英国的普通法,如布罗姆所着的长篇巨着《普通法》、斯尼尔的精深难懂的《平衡法》、怀特和提德尔的《重要案例》、威廉士与爱德华合着的《不动产》,以及古德维着的《动产》等。这些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他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甘地信奉印度教,但对本宗教的历史却并不了解。此时,他求知欲旺盛,在学习专业课之余也广泛涉猎各宗宗教书籍。在伦敦的第二年末,甘地就阅读了英译本的印度圣诗《纪达圣歌》。在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人如果注意感官之物,那就将受到它的诱惑。诱惑生爱好,爱好生欲火,欲火置一切于不顾。藩篱既破,浩气无存,终至精神丧失,身心同归于尽。”

甘地觉得,这些话简直就是人生的真知灼见。

在阅读了《亚洲之光》、《通神学入门》、《圣经》、《旧约》、《新约》之后,他觉得《旧约》让人昏昏入睡,而《新约》虽然在基督教徒心中的地位不如《旧约》,但他却喜欢里边的很多见解,因此对其爱不释手。如《登山宝训》中所说:

“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如果有人拿你的内衣,你就连外衣也让他拿去”。

甘地对这些话十分赞赏。

此时,他还读了卡莱尔的《英雄与英雄崇拜》,对先知的伟大、勇敢与严肃的生活激动不已。

学习是留学生活的主旋律,但也往往旁生枝节。

在英国留学的印度学生并不多,但印度的童婚制度却也是少有的。深处在伦敦这样一个开放的过度,印度学生自然不耻于提起这段历史。因此,很多印度留学生都将自己结婚的事实隐藏了。

年轻的甘地既害羞又不善言辞,自然也这样做了。

恰巧,他在素食餐厅认识了一位和蔼的英国老妇人。她看中了甘地的为人,屡次介绍她的年轻女性朋友给甘地,并让他们单独相处。虽然相处是愉悦的,但谎言下的心灵却备受煎熬。甘地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并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之后,甘地写信给老妇人,在信中对自己的欺瞒行为表示忏悔,并希望得到朋友宽恕。老妇人为甘地的真诚打动,她用诙谐的回信消除了这位年轻人的顾虑,并与甘地就此结下了更为深厚的友谊。

自此之后,甘地再也不隐瞒自己已婚的事实,而是据实以告。这件事也让他体会到,只有拥有诚实的美德才能结出善意的果实。

1891年6月10日,甘地大学毕业了,并如愿以偿地取得了律师资格。6月11日,他在高等法院登记。第二天,他便迫不及待地离开英国返回故乡,看望他想念的家人。

同类推荐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本书作者回首往昔,叙述了她与父母坎坷的生活历程,特别是他们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际。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松树的风格、淡定的秋色和永远的怀念。
  • 王廷相评传

    王廷相评传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 李世民(名人传记丛书)

    李世民(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写了李世民如何从从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成长为励精图治的伟大帝王的人生历程。他少年时驰骋于战场,所向披靡;成为帝王后,广纳贤才、收服四夷,开创了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终成为文武兼治的一代圣帝仁君。
  • 汪精卫第4卷:祸国殃民

    汪精卫第4卷:祸国殃民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刘永好:民营巨匠独占鳌头的成功奇智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刘永好抓住机遇、借改革之东风迅速崛起成为大陆首富的非凡经历。刘永好,1951年9月,生于四川成都市。1982年,刘永好同三位兄长一起辞去工职,用筹集来的1000元开始了创业。1988年,积累了第一个1000万元。1992年,注册成立希望集团。2001年度的《福布斯》个人财富排行榜上,刘氏四兄弟以80亿人民币个人财富位居排行榜榜首,成为大陆首富。我们是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所以先富要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感到担子更重,现在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发展,更要注重社会责任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回报社会。国际上很多大公司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对社会责任感的注重。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同福客栈

    同福客栈

    被恶鬼缠身的公司女白领为解除邪恶诅咒,踏上追求真相的前世今生之旅。经历了“人皮鼓—无脸女怪物—祭奠—医院闹鬼事件—三根竹简—探古墓—虐童案—咬尸鬼—死亡留声机—上官诚之“死”—绝地救援—种魂—鬼地木马等”案件,并在同福客栈众人的帮助下,梦境的真相渐渐水落石出,同时,如锦惊愕的发现,梦中的恶鬼竟已与她合二为一,想要霸占她的身子替代她!故事是以先知为技,开阴阳眼,破悬案,在鬼怪丛生的诡辩案件中,突破重围,惩恶扬善,最终收获真爱,追查出诅咒源头的悬疑大戏。
  • 卖棺材的小女孩

    卖棺材的小女孩

    我是一个半吊子的神棍,靠着忽悠人的本事糊口,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捉鬼事件中,我遇到了胖子,从那以后,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或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或是一些名声不显的大神。不知不觉,我陷入了这个世上最大的深渊。这里有人,有鬼,有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所有的一切形成了这个寻常人永远看不见摸不着的江湖。我探过墓,斗过鬼,也与江湖上的同行殊死决斗,我甚至忘了我是谁。但是,我知道,这个世上最危险的不是鬼,而是人心。这就是江湖,神奇的江湖,足以改变任何人的江湖。
  • 仙魔皇尊

    仙魔皇尊

    上古仙庭和魔界崩毁,仙魔散落人间,仙魔文明昌盛。神猿战天,战龙灭生,仙凰焚世。杀之剑战尽敌寇。喜之卷翻天覆地。哀之琴音摄天下。怒之刃一往无前……仙魔术法,七情六欲,身在红尘,梦回万古!
  • 黑人老公

    黑人老公

    “不要回去多罗泰,你还没有告诉我我们的关系。。”艾丽儿哭喊着跑过马路。“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多罗泰的心在滴血,我不想等你再次爱上我,再等着你为我死去,你是我老婆,就算再来一百次,我也只爱你。。
  • 邪说

    邪说

    倘若没人记得我,甚至连我自己也无能为力,谁来助我从拾旧忆?满清时期,我在等什么?抗日时期,我在做什么?如今我又为什么?先有鬼神还是我?过往隐匿于《掩花孑》?或是天道轮回?笑谈往事无悔,莫问前程有愧...我只能勉强留给世人这份洒脱...灵邪之境,且听我说..——吴悔(十世)(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邪说》读者交流QQ群:183509984)
  • 舌门

    舌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呆萌吃货驾到

    呆萌吃货驾到

    一个出自豪门的女孩纸,只爱吃,“1+1=?””烧鸡!“宾果!吃货!嘿嘿嘿,每一道菜都是新品,看看作为吃货的你有木有吃过哦~《呆萌吃货驾到》来袭,让你眼花缭乱,爆笑不止。来吧,吃货们,茄子!!!
  • 低吟浅唱系列之爱情就像一颗糖

    低吟浅唱系列之爱情就像一颗糖

    唐菲菲第一段初恋刻骨铭心,一直让她耿耿于怀。后来与霸道温柔音乐才子盛星朗相知相爱,却未曾想到又是陷入了一场情感风波,成为明星大腕的他逐渐迷失本性。他是万众瞩目的王子,而她,却不是拥有水晶鞋的那个仙度瑞拉。各种矛盾纠葛让彼此深爱的两人渐行渐远。盛星朗出国深造,身心俱疲的她万念俱灰,选择远离城市,独自修行。可是爱情对她来说就像她最爱的糖果无法割舍,就算开始五味杂陈最后剩下的还是那一丝甜味。
  • 二十二岁的小娇妻

    二十二岁的小娇妻

    这是一段而二十二岁的小娇妻,与“大叔”的甜蜜爱宠,当然这个所谓的大叔,是女主对男主的称呼,其实他们之间相差也不超过十岁……而且,这个“大叔”,还是一个公司的大总裁,所以,这又是一个傲娇大总裁和呆萌美少女的爱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