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1100000016

第16章 《明史辑要》上的血(2)

大运河上桨声咿呀,客船上坐着一个干瘦的中年人,他就是吴之荣。他身上背着的不是干粮,也不是衣物,而是一部《明史辑要》,这个东西对他来说是块宝贝,他不甘心受庄家的侮辱,也不甘心松魁、朱昌祚对他举报而受嫌不加处理,他要到朝廷上告,同庄家拼个你死我活。曾经作为清朝命官的他,现在更清楚的是他摸索到了辅臣们在想些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像吃甘蔗一样,在咂摸着“率祖制,复旧章”的意思,他想当年跃马扬刀,驰骋江南战场的几位辅臣,特别是鳌拜,他不会忘记江南此伏彼起的反抗……

——漂阳潘茂、潘珍领导的削鼻、珐琅诸党,同仇敌忾,进行抗清。

——南京郊区的王盖、金牛、六塘、聂村、陶林、邓村、龙都借“练乡兵为名”,奋勇起兵与清军作战。

——漂阳、兴化,金坛等县农民军二万多人,曾配合明宗室举兵进攻南京,兵抵神策门。

——太湖广大农民、渔民,在赤脚张三的领导下,以淀山、长白荡、澄湖为基地,组织抗清起义,攻克宜兴、出没苏常,多次挫败清军。

——吴江吴义生率领农民、渔民组成白头军,发动抗清斗争,挥师海盐,回嘉善,声威震动江南。

吴之荣想到,现在当政的辅臣,他们最痛恨的就是江南的名士、绅衿、明朝的遗老遗少了。

吴之荣晓行夜宿,终于到了京都,他把他的密信连同物证——一部《明史辑要》全部递到刑部。

康熙元年的冬天,刑部按照辅臣指令,派出钦差,组织以侍郎罗多为领导的调查组急忙来到杭州,展开了严密的调查。

钦差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颇有收获,把一部《明史辑要》出台前后,弄得清清楚楚。并且为这件大案初步作了定性:这是一起有组织、有密谋、有计划、有领导的反清活动。参加者多为江南名士、乡绅、富豪,他们沆瀣一气,上下串联,策划于密室,名义修史,实为反清,企图复明。

不久杭州城突然出现了怪异之事,大批的清兵全副武装从钱塘门、涌金门、清波门跑步进来,城门及主要路口都有大兵把守,而在南屏近慈寺一带的大兵就更多了,雄赳赳,如临大敌,足有几百人。

杭州城内顿时一片慌乱……

不久所有的城门都紧闭起来,兵士和巡抚衙门的捕快、胥吏一齐行动,带着名单开始四处捉人。

人们像遇瘟疫、海盗四散而逃,杭州城的环湖堤沿上游人乱了,商贩乱了,庙上的香客也乱了,到处都乱了起来。谁也说不上来,这里到底出了什么事。

一个人在奔跑,后边跟着许多人,也在奔跑着,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在抓谁?谁也弄不清,只知道清兵是残忍的,二十多年前血洗江南,人们记忆犹新,谁都只有一个脑袋,都害怕被捉、被杀。

杭州的混乱进行了三天三夜,全城变成一片狼藉的时候,人们终于弄明白了,庄家刻书触犯了朝廷,人们这才吁了一气,说:“这事与我们没关系呀!”

庄廷龙从来没想过,一本书会祸灭九族。他的一家百十口人,连不满月的孩子也不放过,扫地出门,统统被押进大牢。

首犯庄廷龙,这时已经死了。

“掘墓,鞭尸!”朝廷指令说。

其实,哪里是鞭尸呀,是把尸首斩成三段……

结果,他的父亲便成了替罪羊。

要说庄廷龙是首犯,真是天大的冤枉。这个富豪子弟是个盲者,那个时候社会上对聋哑等残疾人没有福利、保障设施:办学,可以用盲文图书学文化,有福利工厂可以就业,他只能在家呆着,凭着家产混日子,而且也没子嗣,他想: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他不甘心这么平白过下去,平素爱好史学,很想出一部书,弄顶文士的帽子戴戴,炫耀一下,当然刻书这个买卖还有利可图,名利双收。可他没有这样的才学,眼睛又看不见,怎么办?

知子莫如乃父,庄允诚了解儿子所思、所想,便说:“古时候的人,出书可以捉刀代笔,也可以用银子去买,我们何不这样办呢?”

“父亲说得极是。”他的儿子高兴得很,说:“就照您的意思去办。”

这样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一天,他们听说湖州朱氏家里有部明史稿。朱国祯这个人,是明朝的大学士,退居故里,他撰写了一部明史,并有一部分已刻版刊行。其中的诸臣传略部分,仅存稿本,而朱国清已死,再没钱刊行。入清以后,朱家每况愈下,穷愁潦倒,根本不会再有钱出书。

庄廷龙昼思夜想成名,也挤进文人骚客队伍中来,当个作家留名后世,便同家人前去湖州朱家,说明来意,想把书稿买下,同时买下著作权。一看庄廷龙执意要买,便开出一个天价,谁料庄廷龙并不在乎,拍板成交。

庄廷龙拿到朱国祯的《明史》文稿,回到家里,又聘用当地的文人茅元铭、吴之铭、蒋麟征、韦全佑等十多个人对朱氏的文稿进行加工、整理、勘误,按照庄廷龙的意思,有的地方删掉,有的地方进行增润,有的地方进行论断,并补充末代皇帝崇祯的材料,当然对李自成和清兵入主中原,烧、杀、掠夺,不会不写,就秉笔直书,作了许多详尽的论述,书名题为《明史辑要》,作者署名为:庄廷龙。

这部书一上市“火了”,人们争先恐后抢购,书的价钱由十二吊钱涨到六两银子。说不上是出书高兴,激动过度,还是早有老病缠身,庄廷龙捧着他的大作死了。

庄允诚老来丧子,万分悲痛,为了悼念他的儿子,他请弘光朝礼部侍郎、江阴县令李令皙作个序,然后把书再版印行了。

因为朱氏这部书稿写于明末,那时清军还没入关,书中有很多地方对清军作了斥责、讥讽、谩骂,而庄廷龙这个一心想成名成家的人,对于文事又不甚通,不晓得深浅、沟壑,有什么不妥之处便一命呜呼了。

庄允诚刊行的《明史辑要》终于引出了轰动江南、全国的大案。庄氏家族遭到灭顶之灾,这还不算,还牵连了许多无辜的人。世上有书铺就有读者,一部好书有人买,就是一部顶糟糕的书也有人买。

案发之前,由于好多学者参与这本书的修订、增润,作了序、刻版、售卖、购买……一下都成了罪犯,朝廷缉拿惩治对象。

翻开《明史辑要》第一页便是序言,李令皙的赫赫大名就在上面,瞬间也由朝廷的命官一下成了囚犯,去了几十人的大兵进行捉拿、抄家,不仅他自家,还株连其余一些人,全部如同猪羊一般被押解大牢。

事实上这个序也并非李氏所作,因为这时候他已患眼疾,双目失明,庄家出书,找名人作序,这样一包装在市面上好刊行,这是谁也明白的;找名人,最好是官员,因为任何朝代在中国怕是半文盲的官员名气也比本地著名作家大。李令皙在庄家的盛情恳求之下,又收了人家的润笔稿费,只好把作序的事接收下来,然后请别人提刀代笔,署上李令皙。可是朝廷不问你这个,结果是李令皙及子侄四人不久即被杀戮。

朝廷对李令皙一家进行杀害的时候,可能因为他曾为侍郎、县令的关系,抑或是具体管理刑案的人天良末泯,对李令皙的小儿子说:“你今年十六岁,按照朝廷的律例,亦当处极刑,你把年龄减去一岁这样可以免死。”

老子曰:民不畏死,何以以死惧之。李令皙的儿子对于暴政的回答令钦差大臣们瞠目结舌。

他说:“予见父兄死,不忍独生。”这个少年的脊梁骨够坚硬的了,面对屠刀,他拒不改供,下场当然是被杀。

庄氏虽非是书贾,但是对于《明史辑要》的炒作是颇费一番心计的,首先是组织了一个庞大的编委会,列名为修订者的多为江南名士,其中好些人只是被列名,实际并没参加其中的具体修订事宜,朝廷对这些人不必查,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前去捉拿就是了。

在这起大案中,牵扯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名人,那就是茅元铭。他是明代大作家茅坤的后代,他平素既不参与什么社团活动,也不关心时事,而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庄廷龙仰慕其名,死磨乱缠,非得请其允诺,将他列为参评。《明史》案发,茅氏也被抓进了大牢。

在大牢里他遇见了几个朋友吴炎、潘柽章,都是晚明诸生,他们学而有成,精通古今诸子百家,立志写一部大书,依照司马迁《史记》,私修明断代史,几经寒暑完成了《明史》史稿的写作。

庄廷龙的父亲得知吴炎、潘柽章也修《明史》,与他儿子在修《明史》不谋而合,便也将这两位的大名也列入参评。

茅元铭、吴炎、潘柽章入狱后,每日在狱中大作其诗,要么就破口大骂清王朝暴戾骄横,牢狱对付这种人的办法多的是,他们几个受尽了酷刑,潘柽章的牙齿全被打掉,钦差当即宣布判其死刑。

这几位年轻有为的学者罹难,消息传到昆山顾炎武那里,他极度悲痛。他是明朝遗民,为了表达他的抗清之志,他写诗自吟:

自从一上南枝宿,

更不回身向北飞。

他的大作《日知录》是流传久远、至今仍在再版的好书,其中的名言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鼓舞中国人民为自己民族的振兴,入世界之林而奋斗不息。

顾炎武对于吴炎、潘柽章之死十分悲痛,他当即作了一首诗悼念他们:

一代文章亡左马,

千秋仁义在吴潘。

这样无辜被杀害的诸生、名人还不止这几个年轻学者。但在朝廷密而不漏的大网下,也有逃生的,他们是查继佐、陆圻和范骧。

这三个人都是名冠浙江的名宿,当吴之荣诬告庄氏时,也捎上了这三位,说他们与庄氏同谋刻订《明史辑要》,并说继佐是主编。

查继佐向钦差据理自辩,他用许多事实说明,庄氏那部《明史辑要》,末刻之前,他们已发现自己的名字被盗用而非其自愿,他们对庄氏这样侵害名誉权,曾经上告给官府,因此庄氏书的列名根本与他们无关。

当时四大辅臣交给钦差的任务是,对“明史案”的人要一网打尽,绝不手软。

查继佐虽言之凿凿,言之有证,但朝廷把人抓进来便不轻易放出去,因为钦差明白,他抓得越多,越说明他积极、无限忠诚执行上谕和辅臣指令,升迁的机会越多。后来,广东总兵吴六奇出面具保,这样查、陆、范三家一百七十六人才得以放归。

查、陆、范被释放之后,钦差忽然悟道,这三个人当是“明史案”的原检举者,首告之人,他们应该受奖。这样,查、陆、范三家因祸得福,官府把籍没他人的财产,拿出一部分给这三家表示奖励。

“明史案”不但收拾了大批江南名士、学者、文人绅衿,还对朝廷的命官开了刀。朝廷命官、江南将军松魁,幕僚程维藩被押到京,刑部对他进行了审讯。

“作为朝廷命官、主掌江南军权的将军,你对“明史案”为什么知情不报?”

松魁说:“你们知道我是行伍出身,汉字不识几个,我知道写的啥东西呀,”松魁继续为自己辩解说:“我那里每天军事情报一大堆,再加上民事一大堆,不可能全部都推到朝廷里呀!我只好转到地方,交给巡抚去办。”

松魁有没有罪,怎样对他治罪?经过议政大臣多次会议讨论决定,只判幕僚程维藩死刑,松魁因为不识汉字,削官回旗,他总算捡回了一条命。

发生在江南的《明史案》,凡是在任上的江南命臣,可以说人人有份,一个也脱不了干系。提督梁化凤,陕西江安县人,顺治三年武进士,出任过山西高山卫守备,以后跟随英亲王阿济洛南北征战,在剿匪、巩固海防、建设海防中都著有功劳,朝廷对这个只知练兵、守边的将军,予以宽容,几经辩解,得以开脱,免去一死。梁化凤免死,并不等于提督府没责任,总得找几个替罪羊,这样幕僚徐秩三被拉了进去,丢了脑袋。

这样的大案还株连湖州知府陈永命,吴之荣诬告庄氏后,知县当然要受理,这时庄家以贵重礼品和银子,奔走在知府上下,知县得了好处,一想这事还不简单,把刻板毁了,拿回家生火不就完了吗?案发后,他自知法网难逃,便拿起绳子自缢。他死了并不等于朝廷不对他审判,结果是开棺拉出他的死尸,再剁成肉末。他的弟弟江宁知县陈永赖,罪名当然是陈永命的弟弟了,连坐,被斩。

湖州府学赵君宋,他在读庄氏《明史辑要》时,觉得其中有些语言对朝廷不利,向上级作过汇报,但并没有把他手中的刊本当即送交官府,他以为是首告者,结果却以私匿逆书罪被斩。

在“明史案”中最冤枉的要算是湖州太守潭希闵,他刚上任不到半月,工作还没有同前任接交完毕,便和推宦李焕一起以“知情不发、明知故纵”罪,被绞于杭州钱塘门外。

那么巡抚朱昌祚,还有督学胡尚衡呢?他们对钦差和朝廷办案人员开始了权金交易,并把罪过推诿给予当初的审核官,这样才逃脱罪责,免死。

还有一位死得更冤,那就是乌程县学王兆祯,他的罪名是“守锁失职”。没看住锁头犯罪,当时清朝亏得封闭自己,要不真是让世界之人笑掉大牙。

当时“明史案”,杭州府县抓人太多,各大牢全关满了,只好把学校利用起来关押犯人。王兆祯作为县学,上任没有多少天,一日接到关押犯人的任务,学堂是读书的地方,没有而且也不是关押犯人的地方,这里关的是谁呢?是庄廷龙的弟弟,庄家这时出面具保,人回家了,接着逃跑了。王兆祯以没看好锁头而被缢死。

“明史案”逮人高潮之际,也是吴之荣诬陷得意之时。他做县令时,也没这样春风得意,他看谁不顺眼便可以向朝廷密告谁,密告的信件一转到钦差的手里,便不分青红皂白逮谁下狱。杭州府、县一片惊慌,人们惧怕吴之荣,给他送礼的人排着队,银子如同流水般进到他的腰包。

南浔有一大富户朱佑明,对于吴之荣这样的坏蛋、朝廷鹰犬不买账,吴之荣便想惩治他,通知朱家给其好处,否则便以朱家曾出钱帮助庄氏印行《明史辑要》进行揭举,而朱家认为这是无中生有、诬陷,结果吴之荣诬陷又一次得到成功,朱家几经申辩无效而被凌迟处死,他的三个儿子和一个侄子,连坐被绞,籍没家产,妻子发配北方宁古塔。

那么吴之荣呢?作为告发者,他大受朝廷的奖励,不但像他梦想的那样:官复原职,还得到庄、朱两家籍没的家产,他的官最后升到右佥都御史。

“明史案”发于康熙元年正月,经过一年多的勘查,决狱于康熙二年5月25日。

这一天,杭州的弼教坊人山人海,看杀头的,为亲人送行的,拥塞于路,哭声震天,血腥之气冲天,清廷大开杀戒,一次斩杀七十多人,其中《明史辑要》书首列名的编辑委员会十八人,皆遭凌迟处死,其他被斩首的还有刻工、印工、卖书者、购书者、藏书家……还有与此案株连的姻亲、党戚……

“明史案”还有两千多人没有最后定案,他们仍被关在暗无天日的杭州大牢之中。

同类推荐
  • 曹昂新传

    曹昂新传

    东汉末年,烽烟四起。中华大地上,各路英雄互相攻伐,争战不休。曹子修,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不通文史的年轻副镇长,因公殉职后穿越到了197年,附身在宛城之战前夕的曹昂身上,开始了新生。且看他如何逃脱淯水之劫,和周瑜、诸葛亮、陆逊等人斗智斗勇,收名臣,降良将,纳美人。金戈铁马,夺他个万里江山,成就一番皇图霸业。
  • 凤龙庄

    凤龙庄

    追忆历史,记录乡愁,探究先辈们在清末民国年间的真实生存状态,一轴斑斓多彩、气息浓郁的西北农村画卷就此铺开。清末民国年间,在西北一个叫平襄的偏僻地方,有一个叫凤龙庄的小村庄,聚集着董、汤、王三姓人家。主人公少年艰辛,偶遇神鸟,神秘的序曲预示着兴旺。数个家庭三代子孙,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天灾人祸,为了繁衍生息,他们分裂、团结、分裂、团结,周而复始。…清帝退位、复清会复辟、军阀更替、三年内战,凤龙庄翻云覆雨,王旗变幻…我们从何而来,又到何处而去?
  • 秦汉外史

    秦汉外史

    本书写的是一个平凡小人物的成长,前期主要是以种田为主。本书情节比较慢,一开始是秦朝初期,十几年的太平日子。巫法?毒虫?英灵?邪神?大地龙脉?刘邦据川陕虎视天下,项羽占中原而伐咸阳,主角得江浙皆是楚地。天下谁皇之?正所谓龙蛇起兮,谁得白蛇而斩之,谁得火蛇而行之。水德承基,火德煌煌。气运之道,黑灰白红黄青紫也。(本站郑重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帝朱

    帝朱

    上古贤王尧舜禹,相继禅让,留下了能者居其位,徳者让其权的万古美名,时至今日,人们仍然称赞不已。然而也因为如此,开创了“子不肖,不得位”的先河。现代大学生李丹因参加实验失败,重生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不肖子――丹朱,他是会遵从父命,让位于贤?还是会厉兵秣马,逐鹿于野……
  • 三国黑帝x

    三国黑帝x

    赤帝灭,黑帝兴,风水轮流转,终于转到了我的头上。我是谁?我是胡辅,也是黑帝。那个什么月英、貂蝉一个别跑。吕布马超别想偷袭,有本事咱光明正大地打一架。
热门推荐
  • 我的阴阳先生录

    我的阴阳先生录

    21世纪,科学的推崇使得大家都不在相信灵异事物。命运的抉择,让我拥有一双异于常人的眼睛。阴谋,诡计,命运的捉弄一次次的发生在我身边。
  • 陷在无尽的开始

    陷在无尽的开始

    他给她众多小说任她选,穿梭到她选择的小说里,每个世界都没有结束,因为他说:“你已经看到结束了。”因为想的到,想得到,想结束就永远没有尽头,这大概是个诅咒。
  • 破茧奇缘

    破茧奇缘

    什么?城里不买房子不结婚!弟媳逼房成功,“嫂嫂”在订婚前夜悔婚,面对退回来的聘礼,陶均何去何从?好人有好报,他不但成功逆袭一位娇妻,而且妻子各方面比弟媳优秀,直接气死逼房女。峰回路转,揭开层层内幕,昔日青蛙王子真身原是豪门遗少,几十年前父辈的恩怨情仇终于被揭开……
  • 我爱梅兰妮

    我爱梅兰妮

    梅兰妮是北京千金小姐,父亲是导演,母亲是医生,但是命途多舛,恋爱失败后她远走他乡,孤身飞到南方,沦为私人矿主石天意的情妇。石总没上过大学,却对石头颇有研究,他说他一生遇到了两个富矿:一是稀有金属矿,二是“大牡丹”梅兰妮。每一个做情妇的女人,都有一段故事和隐情,谁也不像书上说的那样,是天生的贱人,梅兰妮也一样,大学里很单纯,偷偷谈过恋爱,也偷偷做过人工流产。父母不和谐的婚姻带给她很大压力,她选择逃避,逃到遥远的地方,却总离不开男人怀抱。石天意除了婚姻,什么都能给梅兰妮,但梅兰妮仍生活在强烈的“负罪感”中无法自拔。
  • 方寸法海

    方寸法海

    道脉,世间最精纯的血脉。法海,无限力量聚集之海。周墨,一个从小被恶业缠身的皇子,一步步打破束缚,攀上巅峰。身在地狱之时,以双手紧扼住诸神;登上天堂之际,以双目俯视着芸芸众生。
  • EXO重生之逆袭爱

    EXO重生之逆袭爱

    女主安筱欣被她最信任的好友害死,并重新回到了两个月以前,在学院交识了新的好友,并和她们开始了她的复仇计划。
  • 草木青春

    草木青春

    世界上友情是最纯真的感情,最幸福的感情莫过于爱情。草木青春将带你认识自己的青春,青春那些美好的回忆……
  • EXO眼瞳里的灰暗

    EXO眼瞳里的灰暗

    夏晗影,一个被母亲抛弃的孤傲女孩,带着仇恨归来......鹿晗,一直默默守护她的人,最后她会是他的吗?阴暗的世界,是充满血腥的世界,那样无情......
  • 奇门诡事

    奇门诡事

    奇门遁甲,自古就是帝王之学。传说习得奇门遁甲,可算前生、卜未来、改天命。凌蕴涛是一名灵异作家,在采风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诡异的事情,随着怪事接踵而来,众多的谜团背后,最后的线索都指向了他的爷爷碧天池。神秘的奇门学说,残忍的731部队,传说中的日军宝藏,诡异的抗日诡事,目的不明的日本黑龙会,身份扑朔的算命瞎子。一切事情随着凌蕴涛爷爷碧天池的失踪变得扑所迷离起来。知天易,逆天难,且看《奇门诡事》将世间的诡异一一道来。
  • 情敌斯文也闹心

    情敌斯文也闹心

    他曾是她最初的悸动,她曾是他的梦中情人,然而萌芽的爱情只是昙花一现····十年后的相遇,他已是R集团副总裁,她也是女生心目中英俊潇洒的大众情人韩啸的妻子···美丽的重相逢,原本只想不惊不扰,寂静喜欢,但随着误会的不断升级,婚姻在摇摆,迷茫中的他们贞操还要不要,看男主韩啸面对斯文的情敌,怎样守护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