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4100000039

第39章 副刊的面孔

中国已经有多少报了,不得而知。相信十之八九有副刊,或辟一个版面,或周末加页。

中国的报又是有“中国特色”的,副刊既自行地打出“副”字招牌,意味着是公开的声明—区别于“正”版,甚而有点儿与“正”保持礼貌距离的觉悟姿态。

所谓“正版”当然有可能成头版了。除非特别的,代表官方消息的报道,副刊内容上不了头版。岂止上不了头版,也是很难插足于二版三版……所以,副刊的“身份”一向是末版。不论一份报有几页,它几乎只能在末版。或自成一个单元,以增刊的“身份”面世。这“增”字,亦有“赠”的意思,似乎白给。

我曾问过几位国外的朋友—他们国家的报,有没有“副刊”

一说。

回答没有。据言在他们的国家里,什么内容上头版,仅取决于报人观念中的新闻价值。比如英王室若爆出绯闻甚或丑闻,日本皇太妃是否怀孕,往往也是头版头条新闻。

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很不可理解,定会认为媒体发昏。

各国有各国的国情,以及媒体受众习惯了或还不习惯的认同心理。“别人家”的事儿我们不必妄评。

但外国朋友们又告诉,他们国家华人办的华报,也有副刊这一“媒体”亚种。进言之,认为中国文字表意性丰富,中国人运用中国文字的技巧性也很高,是值得他们虚心学习的。

而在我的记忆里,“文革”前国内某些报便有副刊;据前辈人讲和书中记载,三四十年代某些报便有,可能还要早些。事实乃是,—些姓名彪炳史册的文学大家、思想家、学者教授,都曾在副刊上发表过美文、见解、小说、散文和诗。

“文革”前国内某些报的副刊,又叫“文学副刊”。倘一份报从头版到末版内容皆严肃,读报人读下来,心里就难免会感到累,所以需要文学性的文字缓解。读报人的心理不能承受没有“文学副刊”之重。以文学性文字体恤读报人,是人类社会有了报不久便无师自通的办报经验。翻翻西方文学史亦会发现,不少大师们的名作曾在报上发表过。

文学曾是中外许多报的味素。

即使中国,即使在“文革”中,办报的这一条经验也没中止过。我是“知青”时,曾在《兵团战士报》的“文学副刊”上发表过小说习作,曾在《黑河日报》上发过散文。否则我无幸踏入复旦大学的校门。当年和其他知青中的文学习作者共同有过的一个野心,便是渴望在《黑龙江日报》的“文学副刊”上发表点什么,哪怕是一首小诗。这野心当年落空。

“文革”结束,各报副刊基本上还叫“文学副刊”,不这么叫的,其实也在以文学性的文字撑住副刊的版面。《伤痕》、《哥德巴赫猜想》等当年人人口传的作品,便首发在报的副刊上。许多久违了的老作家的名字,纷纷与他们的作品同时在报的副刊上亮相。记得张洁曾在当年《中国青年报》的副刊上发表过小说《看谁生活得更美好》。我也曾发表《鹿哨》和《看自行车的年轻人》。还曾在《北京日报》上发表过两篇仅二千余字的“小小说”。

几年后,中国电影复苏了,戏剧复苏了,出版业复苏了;又过了几年,电视机进入了家庭,电视节目渐渐繁荣了,电视剧产生了;于是,相应的评论活跃了—文学开始识趣地向文学期刊和出版业转移,副刊的内容也不再是“文学”二字所能标志的。

许多报的副刊,悄悄地更改了一个字,不叫“文学副刊”,而兼容广泛地叫“文艺副刊”了……

现在,许多报的副刊,进而又更改了一个字,叫“文化副刊”或“文化版”了。

因为“文艺”的种类“爆炸”了,“文艺”的现象无法用“文艺”二字概括了。比如时装表演,比如辩论大赛,比如中国人从前闻所未闻的行为艺术,比如电视中的某些话题节目,比如文字形式的时尚讨论等等。

我们不但处在一个“文艺”种类“爆炸”的时代,而且处在一个文化新现象层出不穷的时代—许多报的副刊张开双臂,企图将一切与政治、与经济、与体制和民主进程、与教育和科技发展,总之一句话,凡是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发生抵牾的内容,全都环抱在“文化副刊”的怀里。

因而报的副刊空前热闹起来了,有时相当热闹,特别热闹。

除了一些行业报不能不按宗旨体现行业的内容特点,除了副刊,中国各报其他版面的面孔,其实差别极小。

倘有非文化范围的大事件发生,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各报争先恐后,直至将那大事件尾声里的最后一点点新闻“油水”嘬尽再“吐”到报上为止。此时受众很像将嘴张得大大的小鸟,专等鸟妈妈的新闻哺喂……这样的日子里,副刊其实怪尴尬的。因为报道那些大事件的优先权,甚或“新闻特权”,基本上不关照给副刊。想抢都挨不上边儿。使出浑身解数挤将上去,也只不过能拾人牙慧。在这样的日子里,副刊是相当寂寞的,形貌黯淡。

但中国和世界并不每天都发生大事件。总的来说,平安无事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在常态的日子里,特别在中国,副刊便本能地活跃。内容仅仅涉及文化,所“享受”的话语自由、理念自由、思想自由相对宽松,几乎人人都可在此自由度中表现自己,表演自己。只要谁热衷于那样,乐于那样,那样而不厌烦。中国不乏热衷于那样的人,也有许多厌烦那样的人。热衷于那样的人,副刊鼓掌欢迎;厌烦那样的人,副刊强拉入“瓮”。有时副刊也使小小计谋,推热衷于那样的人和厌烦那样的人双方遭遇在副刊上。若击出电光火花,那么正中副刊下怀。引发一场势不可免或无谓笔战,硝烟弥漫,就更好。寂寞的受众正期待着这个—尽管这一点并不一定是事实,副刊却往往一厢情愿地如此认为。煞费苦心,为了订数……

80年代初,贵州有位优秀作家叫何士光,他曾写过一篇出色的短篇小说《乡场上》。那是迄今为止,获全国优秀短篇奖的小说中最短的一篇。贵州有叫“乡场”的地方。山西、陕西似乎也有类似地方。“乡场”不过就是一块平地。乡人们傍晚在那儿聊天,交流“信息”,以及对大事小事的看法。这是男女老少都可以聚的地方。“言论自由”的地方。端着饭碗,赤着上身,趿着鞋去也不打紧。乡人不议国政。在这方面他们教训深刻,心有余悸。谨慎而又多疑。他们只言家长里短,人际是非,间以插科打诨,流言蜚语。故“乡场”上,是不必贴“勿谈国事”的。“乡场”上的自由,接近着彻底的“言论自由”。“乡场”上的“言论自由”,其实又起着宣泄场所的作用。如同英国的“海德公园”。它虽不有利于团结,却分明地有利于安定。

副刊有点像报的“乡场”。

对于中国,就目前而论,积极作用远大于负面影响。

副刊由文学的而文艺的而文化的,“领地”一拓再拓,于发展着的前景中,是否也丢失了或曰流失了什么呢?

一、某些报的某些副刊,渐渐流失了文化的气质。

文化副刊,当然总要多少有些文化气质。受众览阅副刊,正是冲着“文化”二字的。近年情况有变,副刊每将“文化”这个“界”中鸡零狗碎之事,居心叵测地当成“文化”兜售给受众。而某些受众在此过程中,亦难免养成偏瘾,且将“山嘟噜”(一种水果的俗称)当葡萄,接受方面反而离文化越远,被误导向文化的垃圾。文化自然也是有排出物的。文化的排出物有时比文化本身有卖点。故某些副刊包装文化排出物后全力兜售的热忱,高过于营造副刊本身文化气质的热忱。

我在某大学与学生对话时,有条子递于我手,上面写着:“讲点儿有意思的!听着来劲儿的!我们不知道的!”

我读了那条子后问:“那是些什么事儿呢?”

一学生台下高叫:“就是你们文坛的那些事呀!”

我说:“大家爱好的是文学,对不?文学之事和文坛之事,往往不能同日而语。特别感兴趣于文坛之事,与特别感兴趣于文学之事,往往也是两类不同的青年啊!”

外国小说和外国电影中,每有这样的话—“那个专读小报末版的家伙!”

文化副刊的内容,倘与外国的“报纸末版”的内容相似,前途也就可悲了。

归根到底,文化副刊有没有点儿文化气质,和文化副刊的报人是有种种关系的。

二、某些报的某些副刊,文化品格扭曲。

捧同党、同类、亲爱者、铁哥们儿,不吝香水,左喷右喷;倘与人有无名私怨,则在自己把持的版面,大泼墨汁,诽谤诬蔑,肆意攻击,并堂而皇之地打出“批评”的旗号。更有甚者,自己化了名,亲笔“讨伐”,隐身版后,并在自己把持的版上大造声势,意在灭绝似的,显出恨恨的咬牙切齿的样子,计逞志得偷着乐。若遭指斥,则以“批评”为盾,此辈我将在日后点出几个,让人认清他们是些怎样的心理阴暗的人。

我在某大学与学生们对话时,还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个条子递到手中,其上写着辱骂话语。我也将那条子念了,台下一片肃静。接着有学生站起,眼泪汪汪地说:“那个坐在阴暗角落的家伙绝不能代表我们,我们的心理不是这样的!那家伙也侮辱了我们!……”我当然从字迹,从那半页稿纸看出,非是学生身份的人。此辈若有朝一日把持了版面,会怎么干可想而知。

这样的一件事,有人的心为那学生所动;有人因那些辱骂的话语而亢奋不已;有人似乎目光最“锐”,看出了台上那小子的镇定自若是“作秀”……在“新闻自由”下,体现于副刊上的内容将多么不同……

副刊的眼其实就是副刊报人的眼。

利用自己把持的版面攻击他人和以权谋私是同样可耻可鄙的勾当。此辈不多,但能量颇大。而且,往往善于呼朋引类,同仇敌忾,党同伐异,哥们儿姐们儿齐上阵……

三四两点不妨一齐动问。

三、文化副刊还要不要有点儿文化的庄重性?

四、文化副刊还要不要体现点儿传播和载负文化的美感特征?

文化的广告非文化本身。文化的评论也只不过是为文化作的艺术赏析。看电影得去影院;看剧得去剧场;读书得买书借书;听现场音乐得留意于音乐会的消息……这都是自不待言的。

文化副刊除了广告和消息,除了来劲地喷香水儿和发狠地泼墨汁,除了讨论和批评,自身是否还有别的作为余地?

帕格尼尼死了,海涅也死了,我们今人再也不能领略帕格尼尼这位从前的琴魔型大师的演奏了。但海涅当年领略了,而且为我们留下了他的散文名篇《帕格尼尼》。

海涅相当客观地记录下了他坐在观众席间的感受。他写出了帕格尼尼高超的演奏怎样紧紧抓住了听众的灵魂;也写出了帕格尼尼出场、退场、谢幕时的矫揉造作。

这里要指出的不仅是海涅的客观。说到底他的客观依然是他的主观。

而是要强调他那篇散文本身的美感。

据我所知,它也是首发在报上的。虽然未必是什么“副刊”。

海涅和帕格尼尼都活着的时代,关于帕格尼尼的报道不计其数。如今留下的,仅仅是海涅的一篇。恐怕不完全由于海涅的知名度,也还确实由于他那篇散文不失为写真一位艺术家的美文吧?

谁能使没去音乐厅听某一场高水平音乐会的人,从文化副刊上间接地获得一点点欣赏?谁曾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一场优美的舞蹈演出?

文化种种,间接体现在文化副刊上要靠文字。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文化副刊的文字渐失文化版的庄重和美感,而越来越倾向于文字噱头,文字的油嘴滑舌,文字的轻佻挑逗?……

为什么不少善待文化的人却对着某些文化副刊背转身去?

为什么行文粗鄙甚至为人不端的人,反而得以在某些文化副刊—这高品格的领地上大显身手?

制造卖点是长久之计还是饮鸩止渴?

根据什么判定受众并不渴望文化副刊的庄重和美感?

文化副刊在这方面真的竭诚地为受众做出过努力吗?

每年推出几版试一试如何?

倘文化副刊一年中有数篇文字获得受众的喜爱,无论那是小说、散文、诗,或评论、综述、报道、采访—岂不意味着副刊美好的收获吗?

据我推测,受众对某些副刊已然滋生心间的逆反,最长再忍耐二三年……

同类推荐
  •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佳航同志的专著《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研究》即将付梓面市。作者经过悉心淬炼,对其毕业时获得好评的同名博士论文加以梳理、充实和提高,以更具科学性、系统性的论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和书稿第一读者,我深为自己所带的第一个学生的刻苦精进和可喜收获而感到欣慰。记得初次与佳航见面时,她刚从媒体调入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踌躇满志地要从记者、编辑转型做新闻学学者。三个春秋过去,她虔敬地捧出这本十几万字的著述,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人生角色的转换,其间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一个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行政机关需要一套完备而科学的文书系统作支点,因而,规范的文书写作就成为行政机关执行规章制度和步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本书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解力求完备,内容新颖规范,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写法指导,更有范文借鉴,使正在从事或将来有志于投身国家各级政府管理工作及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有志之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放矢,对问题有鲜明、深刻地认识,水到渠成地写出高质量的公文来。
  •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本书立足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与积极的青少年发展视角,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出发,分析当前中国都市青少年成长危机的影响因素,探索青少年社会管理的路径与方式。
  •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是作者夏洛特·梅森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后写成的,介绍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使家长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书中,夏洛特·梅森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避免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 大众传媒素养论

    大众传媒素养论

    本书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凸现了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素养问题的重要性;本书对于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界定,揭示了大众传媒素养的内在涵义,认定了组成大众传媒素养的若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各个界别大众传媒素养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问题。本书可供传媒学术界、传媒实务界、理论界、教育界以及宣传部门的人士阅读,高校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以及对于我国的新闻与传播事业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均可阅读。
热门推荐
  • 路边捡到主神系统

    路边捡到主神系统

    命途多折的富二代王强,在面临人生绝境的时候,却无意在路边捡到一张内存卡,里面储存着一个名为‘主神系统’的神秘程序!通过这个系统,王强可以穿越到任意空间参加试炼,也可以在系统中兑换无数奇妙物品。核动力坦克、全属性恶魔果实、轮回眼、EVA初号机原型、巨龙奴仆、魔灵召唤权杖、恒星母兽、远古恶魔奴仆、蕴含一整个星系能量的无敌神格……只要兑换点足够,就能兑换一切东西!而倒霉的王强却因手指一抖,不小心兑换了个名为‘前往超维度世界试炼机会’的未知物品,唤醒了超维度至高主宰(‘主神系统’创造者),最后获得超维度伟力传承的他,又随身携带‘主神系统’回到都市,从此他的人生将迎来巨大转折……群号:464378195
  • 卡神志

    卡神志

    这是一个神奇的卡牌世界。神秘莫测的神言卡、文明卡又有怎样的力量?制偶师、天姿者又有怎样的能力?米族、怪族又有怎样的故事?一个现代少年,他将怎么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 汇神学院

    汇神学院

    一场别致的穿越,使得主角冷秋遥来到现代,获得不可估量的异能:九龙玄冰,冰凌镜,技能有木有?冰属性,雷属性,要不要?面对未知的旅途,主角立志要拯救世界“毁我家园者,死;亏我善战者,亡!”......
  • 传世天涯

    传世天涯

    “我要世人多诚服在我的威严下。我要用鲜血为我铺就一条通天大道。”
  • 大灭绝之生存

    大灭绝之生存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大自然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这种情况愈演愈烈......灾难降临,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人类发生了异变,变成了嗜血的丧尸......丧尸的肆虐,气候的骤然变化,仅存的人类在徘徊和绝望挣扎,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依靠一切手段,人性的贪婪,邪恶与人世间的至善成为了两个极端,并且在这一刻表现的淋漓尽致......
  • 民用飞机客户服务入门

    民用飞机客户服务入门

    客户服务是无止境、无边界的业务,原则上说,凡是客户和市场需要的,我们都应该尽力去做。当然,由于自己的认识或者是资源所限,我们不可能都做,但要小心,那也许就会给你的竞争者留下机会!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服务就是这本书上写的这么点事。怎么才能赢?那就要多和用户交流;要多看多学国外航空制造商的经验;从学习和实践中理解和发现客户需求及切入机会,开拓自己的业务。在这里,创新是发展的关键,总是拾人牙慧是很难徘徊出门槛的,只有创新才能有获得与客户双赢的机会。
  • 吸血鬼女王恢复记

    吸血鬼女王恢复记

    这可怜的女孩,被家人折磨,最后走上了恢复吸血鬼记忆的道路……………………
  • 当冷血王爷遇上腹黑教主

    当冷血王爷遇上腹黑教主

    年纪小小,当了教主,为什么?路筱汐这个冷静的家伙,遇到了他娘,所以产生了,下面这一幕:路筱汐:你根本不是师父的儿子!顾彦华:你不也死皮赖脸的当了母亲的徒弟!某女扑上,某男猝不及防……(省略几千字)想看这几千字吗?支持纤儿吧!
  • 麻辣母女大对决

    麻辣母女大对决

    亲情,是一种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是世界上最为美好的感情。赵静用她清新活泼的笔调,勾勒出一对平常人家的母女。在这些家长里短中,充满着现代摩登的气息,你我生活的投影,真实、自然。 作者很好的抓住了儿女与父母间的情感与矛盾,互相的依赖与碰撞,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记述着生活中零碎有趣的片段,让人在捧腹大笑之际又感受到其中的情深意切。
  • The Malay Archipelago

    The Malay Archipelag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