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8300000010

第10章 自卑情结(2)

儿童听到这类否定性的责备,很少不被深深刺伤。不过,也有些儿童常常会通过贬低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来进行自我保护。

我们无法通过对孩子的询问来了解他们是如何自我评价的,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他们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观察他们是如何进行自我评价的,例如,看他们面对问题时是自信果敢,还是优柔畏惧。后者是孩子缺乏信心和勇气最为常见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儿童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个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开始总是信心十足,但是随着他与问题间的距离越近,他就越缩手缩脚,甚至会裹足不前,总是会与问题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儿童有的会被认为是偷懒,有时则被认为做事不认真。这两种描述虽然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实质。他们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将全部精神集中到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中。有时候,有些孩子会蒙骗大人,让大人们错误地认为这些孩子缺少天赋、能力不足。但是在我们明白事情的原委,并用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来加以解释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儿童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自信和勇气,而不是先前我们所认为的缺乏能力。

我们在探讨这些对优越感的错误追求时,我们要明白,一个完全过于关注自我的个体是社会生活中的畸形人。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过于追求优越感的儿童从来不顾及他人,甚至仇视他人,仇视社会,他们过度贪婪、自私自利。如果他们知道了一个秘密,他们就会利用这个秘密来伤害他人。

即使是那些曾经的行为让人有颇多指责的儿童,我们也总可以从他们身上发现一种明显的特征:他们有时会产生一种人群归属感。这些孩子对生活的规划越是远离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合作,我们就越难发现他们的社会情感,但是,每个人的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总是存在的,总会以一定的形式暗含其中,或者表现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揭示儿童隐藏其自卑感的表现形式。自卑感有很多种表现方式,孩子的眼神就是其中一种。眼睛对于人们来说,并不仅仅用于接受和传递光线,它还是每个人参与社会交流和理解的器官。一个人用眼睛看他人的方式就能表露出他与所看的人交往的倾向和程度。因此,每一位心理学家和作家都非常喜欢观察人的眼神。所有人都可以根据别人看我们的方式来推断出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也可以通过别人的眼神看清楚他一部分的灵魂。尽管我们这样做可能会判断或理解失误,但相比较而言,还是通过一个人的眼神来判断他对你是否友善比较容易。

众所周知,那些心存疑虑的儿童都不敢正视大人。这并不表示他们的良心都变坏了,也不表示他们都有不好的习惯。他们回避的眼神只是在说明他们不愿意与他人发生哪怕非常短暂的紧密关系,这表明他们想从人群中退缩出来。如果你让一个小孩到你跟前来,他靠近你的距离也是一种与眼神回避类似的信号。很多孩子都会与你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会先对周围的情形进行一番确定,然后再在必要的时候接近你。他们对一切紧密关系都保持怀疑,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曾有过类似的负面经验,而后他们将自己的片面认识普遍化,并且以偏概全了,他们开始滥用自己的片面认识。与此类似的有趣的事情是,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孩子喜欢依靠在母亲或老师身上。孩子自身愿意去亲近的人相较于他所宣称的最爱的人要重要得多。

有些孩子走路时会昂起头,挺起胸,说话时声音坚定,毫无畏惧,这些都是孩子们显著自信和勇气的流露。而有些孩子在与别人交流时,眼神会退缩屈从,这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明显是一种自卑感和不能应付处境的胆怯。

很多人在探讨自卑情结时会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自卑情结是天生的。其实,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不管他们曾经多么勇敢,我们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让他丢失勇气,变得胆小怯懦。这也足以反驳上面所说的自卑是与生俱来的观点。通常来说,父母胆小怯懦的,他们的孩子也可能胆小怯懦。但是,这并不是遗传原因,而是因为他们的孩子一直生长在充满怯懦的环境中。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一些在学校里孤单的学生,他们的家庭通常也是与人交往甚少或没有交往。说到这里,人们自然会先想到性格的遗传,但是,这一观点依然站不住脚。一个人能否与外界建立交往关系,并不是由他们的大脑或者器官的物质变化决定的。当然,这方面的变化虽然与产生这种性格没有必然关系,但也有助于对它的理解。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案例,我们可以在理论上理解这种事情。一个小男孩生来就有器官缺陷,他曾一度身染疾病,他的身体一直经受着病痛的折磨,他一直身体虚弱。这种孩子大都沉溺于自我,他们认为周围的世界同样是冷漠而充满敌意的。此外,虚弱的孩子必须依赖他人的帮助来减轻自己的生存负担,他们会依赖他人来得到照顾。而正是他人的照顾和保护,才使他强烈的自卑感产生了。因为儿童和成人在体型和力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儿童也很容易产生一种相对的自卑感。如果儿童经常听到(事实上确实经常如此),“孩子应该被看着,而不是被听着”,那么,儿童的那种相对于成人的自卑感很容易受到强化。

以上的这些印象都促使儿童认为,他确实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他会看到自己的身材要比他人(成人)矮小,自己的力量又很微弱,而这自然让他感觉不平衡。儿童越是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弱小,就越会希望自己能够多于别人,强于别人。他的希望又让他们多了一份额外的动力。不过,他并不是通过努力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而是为自己定下了这样的处事原则,“凡事只为自己着想”。孤独的孩子就属于这一类。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认为,大多数体弱、残疾和丑陋的儿童都存在一种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通常表现为两种极端的行为方式。他们说话时,要么咄咄逼人,要么胆怯退缩。这两种表现看上去互无联系,实际上却出于同一原因。他们要么说话很多,要么说话很少,但他们做这些都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他们的社会情感很脆弱,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抱着任何希望去生活,他们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或者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社会情感仅仅用于服务自己了。他们希望自己能成为领导者,能成为英雄,能够为世人所瞩目。

如果一个儿童很多年来一直沿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发展,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期望仅仅通过一次谈话就改变他惯有的生活方式。教育者一定要有耐心。如果一个儿童在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后又出现反复,这时,教育者需要向儿童解释清楚,每个人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儿童在听到这样的解释后会稍微安心些,不至于信心全无。如果一个儿童持续两年时间内数学成绩一直很差,那他也不可能在两周时间就将成绩提升上去。不过,成绩最终能提升上去是毫无争议的,毕竟一个正常的、有勇气的儿童能够弥补一切。我们曾经一再指出,儿童的某种能力上的欠缺是因为他总体人格的发展方向出现了错误,因为他的总体人格偏离了常态,出现了欠缺,从而陷入了困境。只要这些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在智力上没有问题,那么帮助他们肯定是可能的。

儿童能力上的欠缺,以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愚蠢、笨拙和冷漠,并不是他智力存在问题的充分证据。我们可以发现,弱智儿童的大脑不正常大都伴有身体上的缺陷。因为如果大脑发育出现问题、大脑发育的体腺就会造成了儿童身体上的缺陷。有时,一些身体上的缺陷会随着时间而消失,但是,最初身体上出现过的缺陷依旧会在儿童的心理上留下痕迹。换言之,曾经经受身体缺陷苦恼的儿童,即便在他们体质强壮后,他们仍然会表现得非常虚弱。

我们的理解甚至可以再深入一些。儿童心理上的自卑感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不仅可以追溯到儿童的器官缺陷和身体缺陷,而且还可能是与这些缺陷毫无关系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例如,家长对孩子教育方面的失误,或者家长缺乏慈爱,或者家长的管教过于严格。这种情况下,孩子一般会认为,生活就如同遭受一场苦难,于是他们便对周围环境持一种敌对态度。儿童因为这类原因而产生的心理缺陷和因为身体缺陷引起的心理缺陷,即便不是完全相同的,起码是相似的。

可以想到,针对这些在无爱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开展心理治疗,将会困难重重。他会将我们看成那些曾伤害过他的人,这也会使我们付出的任何努力都被他理解为对他的压制。他只会感受到自己被束缚了,而且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他就会奋起反抗。他们对于玩伴的态度也不正确,因为他们嫉妒那些童年幸福的孩子。

这些心怀怨愤的儿童通常会表现出一种试图破坏别人生活的性格特征。他们缺乏应对环境的勇气,因此,他们会试图通过欺凌弱小,或通过大大提升自己对他们的友善来补偿其无力感。只有在别人接受了他们的控制后,他们友好的态度才会维持下去。很多孩子在这方面走得很远,所以,他们要么只跟一些处境较差的孩子交往,就好像一些成年人只愿意与遭遇不幸的人交往一样;他们要么偏爱与一些年幼的、比他们穷困的孩子交往。这种类型的男孩有时还愿意与一些温柔、顺从的女孩交往,但这不是出于对异性的好感。

同类推荐
  • 神推理心理学

    神推理心理学

    如何仅仅通过笔迹就推理出老板变化多端的性格?如何巧用心理博弈推掉上司扔过来的烫手山芋?如何使用心理暗示说服同事你是自己人?如何仅凭微妙的表情就能洞察同事掩饰的秘密?如何赢得大家好感而又避免锋芒毕露?如何运用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判断周边人的行为方式?如何不动声色地提问以获得更多对方不愿透露的信息?国内首部完整分析推理能力的心理学读物,世界上最难最神奇心理学教你拥有最强大脑!
  •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人类是有心灵的,这毋庸置疑。但心灵到底是什么,我看谁都难以说清。要想解开心灵这个密码,直接从“心灵”二字下手怕是不成,我们必须学会迂回,先弄明白“人类”是什么,再从中寻找“心灵”的真相与定义。人是以“类”的方式存在着的。马克思如是说,事实也千真万确。让我们越过生物生理层面,从心理人性层面来看,之所以某些生物能归为“一类”,那是因为它们必须符合这样两个条件:其一,“类”必须是不同个性的集合;其二,“类”必须有一个共性的“通解性”。
  •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用书,主题是分析人们的思维、情感、知觉、动机和行为如何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本书由11位心理学研究者合力编撰而成,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理念和研究成果。
  • 生存的探索(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生存的探索(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主张“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研究,研究人的本性、自由、潜能、动机、经验、价值、创造力、生命意义、自我实现等对个人和社会富有意义的问题。他从人性论出发,强调一种新人形象,强调人性的积极向善,强调社会、环境应该允许人性潜能的实现。主张心理学研究中应给予主观研究方法一定的地位,并应突出整体动力论的重要。传统科学应用于心理学的一个弊端是,它所知道的最好方法是把人作为客体来研究,而我们所需要的却在于完全可以把人作为主体研究。
  • 走出心灵误区:战士心理问题

    走出心灵误区:战士心理问题

    本书作者通过广泛的部队调查,收集到近百例基层部队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案例,并着手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和解释,力图说明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影响因素。
热门推荐
  • 幼科指南

    幼科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除灵少女之傀儡娃娃

    除灵少女之傀儡娃娃

    冥王有令,枉死之人再不得入轮回,从此,百鬼夜行,人间大乱。后有荼家除灵师用毕生心血创十二个傀儡娃娃封印恶灵,才又复人间安宁。百年之后,封印松动,恶灵再生祸端。荼柒是荼家最后一任除灵师,存在于这世间的唯一意义,就是将恶灵和那十二个傀儡娃娃一起,送入地狱!
  • 争图

    争图

    豪门大少被赶出家门,从神坛到地狱之后,强势崛起,王途霸业就此谱写!
  • 主宰我的内心世界

    主宰我的内心世界

    程启分手后,滑倒脑袋撞到了石头,脑子多了一块地方,意识想进去,就可以进去一个奇妙世界,里面有许多奇珍异宝,使程启踏上了修炼之路。意见或交流群:345714283
  • 好想叛逆一回

    好想叛逆一回

    回忆起我的青春,总会羡慕别人的。毕竟别人的东西都不错。青春,如果没有欢乐与泪水,就不再是青春。
  • 【贵族学校】Angel的微笑

    【贵族学校】Angel的微笑

    伊晴,圣芒果高级贵族学校的校花,双重性格,时而温柔时而冷酷。郑子炎,圣芒果高级贵族学校的校草,一个像冰一样的男子,只是在面对伊晴时,他所有的冰冷都会转化成爱。有些事情如果没人说出来,谁也不知道;有些人如果忘记了,那就不会再记起。那个被遗忘了8年的男子,那个曾经陪伴在伊晴身边8年的男子,谁还会记得?
  • 鹿晗大人住我家

    鹿晗大人住我家

    【原创。本书拒绝任何形式的明星cp,仅支持小说cp。炒作发帖者一律禁言。】一次本应该的擦肩而过,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却因此相识。因为三年前的韩国之旅,使两人之间早就已经产生了某种化学成分。“不管未来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支持你的选择。”时机成熟时,他单膝跪地,从怀中掏出钻戒,还是那不羁的笑容,“我给你补场婚礼,一定要答应,孩子们可都看着的啊!”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 山河纪元

    山河纪元

    原始部落的姬阳带着废物的名头踏入这个精彩纷呈的修行世界!
  • 山海经络图

    山海经络图

    我的一个朋友今年十一结婚了,我呢,没送什么礼钱:写部百万字的小说,用十对小说中的爱情,祝福他们的爱情。小说讲述了一段青春岁月,为完成学业,失去一段刻骨铭心的真爱,男主人公收获的“暖暖的冰冷的真爱”的故事,在邂逅另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时,豪门公子哥表现出来的平凡、冷静、真诚、付出的特质。赞扬了女主人公的丰富的才情,简简单单,久久不开窍的幸福的爱。重点向读者讲述一个父亲——中国维和部队的退伍军官,对国家山山海海的执念。女主人公郭旗在完成使命的旅途中,表现出的对大海,对家园的挚爱。女主人对爱情的隐晦和偏执,对她能否收获爱情的不可复制的独特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