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59

第59章 关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估标准的几点意见(1)

2002年10月提交“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的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6期。

我们这个会议讨论的是哲学社会科学,首先我对“哲学社会科学”这个概念提出修正。这是根据毛泽东延安整风时的报告《整顿党的作风》中讲的意思确定的,有当时的具体背景。

现在我们都清楚,没有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科学,哲学只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一种抽象的思维;同时,人文科学应该具有与社会科学同等的地位,仅有一般的社会科学而无人文科学的社会,其发展会失衡。尤其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追逐利益的心态很重,人文精神是社会的必要精神支柱。所以,我的意见是使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样的概念(哪个在前在后是无所谓的)。

一、人文、社会科学与大众文化、自然科学产品的区别

在我们谈论人文、社会科学如何发展的时候,我认为需要划清两个界线:

第一,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它的产品完全不同于工业流程的文化产品,它是人类从各个不同角度对自身和社会、自然的理性思考。即使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也属于理论层面,不能像政策研究室的研究那样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当然,人文、社会科学可以被运用于具体的目的,我们也需要为国家的发展做一些这类的政策研究。但是,如果把这类较为特殊的研究作为一种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认识,赋予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以这种任务,等于毁灭这种科学。

江泽民在“7.16”讲话中提出社会科学要“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发展真理”,这个说法很好。人文、社会科学的目的是认识真理,作为一类认识,它对社会的影响是间接的、渐进的和长远的。“立竿见影”的思想在任何时候对人文、社会科学都是有害的。

但是,现在这种“立竿见影”思想随处可以显现。例如,北大去年开展的“树立北大文科精品意识”的活动,浸透着明显的学术功利性,不乏浮躁气息,与北大良好的人文传统相悖。这个活动提出所谓“春种秋收”理论,而且收获的还必须是“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真的把学术当成了工业生产的流水线。

黑格尔说:“科学,作为服从其他部门的思考,也是可以用来实现特殊目的的,作为偶然手段的;在这种场合,就不是从它本身而是从对其他事物的关系得到它的定性。从另一方面看,科学也可以脱离它的从属地位,上升到自由的独立的地位,达到真理,在这种地位,它就无所依赖,只实现它自己所特有的目的。”黑格尔谈到科学的两种作用,一种是服从于其他部门的要求,但这只能是偶然的和为了实现特殊的目的;只有当科学不再从属其他部门而独立思考时,它才可能真正发展自身。

人们除了在经济、政治利益驱动下无休止地开展各种功利性活动外,也需要没有功利目的地思考一些非功利意义的问题,实现一种对世界的精神上的把握。如果一个社会容不下极少数的人文、社会科学家的思考,这个社会不是政治动物的社会就是经济动物的社会,无论如何不会是人的社会。

第二,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虽然都是科学,但是在对其成果进行鉴定时,自然科学通常有精确的衡量标准,社会效果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量化。人文、社会科学无法提供像自然科学那样明确的鉴定依据,即使存在社会效果,也难以用数字来显示。因此,在评估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方面,不能简单地把工程计量方法搬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来。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的量化管理几乎无孔不入,助长了学风浮躁,造成不少鉴定通过、便成垃圾的所谓“成果”。

二、科研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鉴于以上谈到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以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目前的“国情”,现在不少学校和研究机关衡量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价值评估标准是成问题的,不是鼓励研究人员认真研究学术,真正在学术上有所创新,给社会留下深刻的思考和精神财富,而是追求某个级别的课题来源、获得某个奖项、在所谓“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少文章。这种人文、社会科学的体制如果不做根本的改革,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一句空话。

另外,科研管理本身应该也是一门科学,但是现在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管理,在相当多的学校和研究机关,只需要管理人员识字,会加减法,加上工作认真,就完全可以胜任。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催促各个部门和个人每个季度和每年填一堆表格,统计谁、哪个部门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获得了什么奖、争取到什么级别的课题和拿到多少课题费,根据这些统计数字,通过一定的程序提升某人的职称,给予某部门更多的经费。在这种体制下,我们还是免谈什么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为好。

在这些属于体制性的要求中,只有一项是国家方面的,即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立这一基金的目的既是鼓励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同时也想通过基金制度要求人文、社会科学为国家政策进行一些应景的研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体制的一种变化,是积极的。但是,这个给全国作出榜样的制度目前存在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所有的项目均要求两三年内完成。如果立项内容属于政策研究性质,两三年是适合的;如果立项内容属于学科基础理论的,那么两三年内完成立项是自欺欺人,没有前期积累,出来的成果几乎可以肯定是拼凑的。

课题指南的侧重点是政策研究性质的,这在指导思想上等于不鼓励研究学科基础理论。如果钱钟书在世,申请写作“管锥篇”

的研究项目,为期20年;或者陈寅恪在世,申请“柳如是研究”,为期10年,完全不可能被理会。这意味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这种体制下,以后出不了这样的学术大家和立得起来的学术着作。

还有,这个基金像对待工业流程生产东西那样管理精神生产,申报时填写的内容具体到章节和年月,要求从立项开始就必须把意向、意义、过程和最终成果讲得清清楚楚,这是违反科研思维规律的。被批准后还要三个月一汇报,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经费也不是一次到位。即使是政策性研究,这种申报和检查方式也过于繁琐,更不要说学术性很强的项目了。现在只有流行的大众文化可以采取这种方法生产,它们的价值类似快餐盒饭。如果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也如此炮制,那真没救了,会出现经济界曾经有过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真正搞学术研究的得不到鼓励,追逐“短平快”反而名利双收。

这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个单位和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申报和检查几乎完全按仿造全国社会科学基金的模式,日常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检查也是如此,而且通常在完成数量、时间上的要求更为精确。所有的项目后面是钱,就是为了生存也得去争取项目。老一辈“坐十年冷板凳”的教诲在这种体制下变成了“短平快”,不仅教学和科研机关,就是一些党政机关、企业在评定级定岗时也要求承担个什么级别的学术项目和发表了什么论文。一旦全民搞学术,这种学术是个什么东西,可想而知。全民搞学术就像1958年我国全民大炼钢铁造成一堆堆废铁渣一样,现在已经产生了不少学术垃圾。如果潜心研究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足够的鼓励,而短期效应的做法总能名利双收,那么“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口号难以落实到实处。

其实,除了社会科学基金外,其他的各种做法,基本上都是各个单位的土政策。以争取到某个以行政级别为外表的社会科学基金、在所谓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多少文章、获得了什么级别(也是行政级别)的奖等等,作为晋级和物质鼓励的依据。这些标准并没有国家明文规定的依据,大多是各个单位自行颁布、单位间相互模仿的结果。我希望哪个学校或科研单位能够带个头,废除这类没有科学依据的土政策,创造出一套符合科研特点的学术研究管理办法来。

另外,还有出版社的商机考虑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现在许多出版社把学者当明星推出,鼓励出大路货;而学者在量化管理的要求下又把学术普及书当作专着,这种循环实在危险,会毁了学术。

各大学热衷于争形式主义的“一流”也无形中促动着人文社会科学的浮躁。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说:全是一流,全是博点,等于全不是。现在的高校校长有些像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既是催问者,又是被催问者。普通教师让数字、表格逼着走,人心浮动,恶性竞争。这样的氛围下,学术评估体制能正常吗?有些青年教授一年一本书,哪有学术研究一年出一本的,这又不是写小说。

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成果评估体系

这里我想讲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估体系。1995年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通过院内招标承担了这个项目,在对数百位专家的多次调查的基础上,1998年完成了这套评估体系。现在已经出版了关于这套评估体系的书和光盘。这个评估体系,只以论着本身作为评估对象,不考虑其他外在因素。

这些外在因素主要指以下几点:

(1)不以课题来源评成果。这个评估体系的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课题来源不完全来自科学共同体(指本学科最具权威的专家组)的判断和决定,不能作为对研究成果评估高低的依据。课题来源和级别只反映政府管理机构对社会科学的需求和导向,难以证明其学术价值。

(2)不考虑媒体的报道和评价。有的学校和研究机关很看重媒体对某个成果的评价和报道。这个评估体系不考虑媒体的评价,因为媒体记者不是学科的专业工作者,新闻炒作仅是某种政治或商业宣传的需要而无学术意义。

(3)不承认所谓“核心期刊”。这本来只用于图书系统的分类,这种分类是否科学暂且不论,把它作为要求发表刊物的外在标准是荒谬的。自然科学在世界上尚有一些公认的学术权威期刊,也许可以作为一种衡量研究成果的依据。但人文、社会科学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外一些权威期刊我们是不承认的。

国内各个学科的科学共同体从来就没有确定过学术期刊的级别和核心不核心,这些由图书系统的人员加上个别学科研究者确定的所谓核心期刊,是以发行量、适当的学术性和照顾地区分布等综合因素作为标准的,不能反映期刊真正的学术价值。而且话说回来,即使是某学科科学共同体认可的期刊,也不能保证上面的每篇文章都是优秀的。一些不知名的小期刊未必就没有水平高的论文。

同类推荐
  •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为十年主持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主要探讨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广播媒体竞争环境,如何从主持人的素质层面入手,提高主持人的竞争力,树立主持人品牌和品牌节目,从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媒体。《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提供了作者一线主持实践的思考和心得,还有对广播媒体产业形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着重阐述了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媒体环境,作为广播节目的主体一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哈佛和耶鲁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本书撷取的主要是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呼吸》栏目的部分精彩篇章,《新闻深呼吸》由浙江经视评论员舒中胜就社会热点话题发表独特看法。
热门推荐
  • 鬼悬

    鬼悬

    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人们恐惧的源泉究竟是什么?是对于鬼神的敬畏还是惧怕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邪恶的念头被无所不在无所不晓的鬼神得知?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只有心亏的人,才怕鬼。疑心生暗鬼。
  • 鹿晗:鹿若琼华,流年似水

    鹿晗:鹿若琼华,流年似水

    芦苇惜这一生认为最美好的事就是耳机音量刚好能盖过外界噪音,闹钟响起时你刚好自然醒,下雨天你刚好带了伞,你饿了刚好可以下班吃饭,你困了刚好身边有张床,你想给他发短信的那个人刚好给你打电话了,你喜欢上他的时候刚好发现他也喜欢着你芦苇惜怕鹿晗对她的好,让她更加不想离开他,即使她知道,那一天总会到来,虽然她想用自己的身份跟他谈一场恋爱,没有天荒,没有地老,只是想与他相伴一生,不去问天长地久有多远,她只想和他一起细水长流,即使是以韩思铭的身份。
  • 夫来孕转

    夫来孕转

    被渣男背叛,盗用劳动成果,迟安安为了养活自己,什么都干。遇上沈初寒的那一天,他抛出橄榄枝:“做我的人,干不干?”迟安安微笑点头:“干!”某人欺身压上来,眸色深幽,迟安安退到角落,“你……你干什么?”沈初寒勾起唇角,笑得无辜又狡诈,“……你。”多年后,再次相遇。他将她拥入怀中,越缠越紧,“迟安安,想散伙可以,把我送你的定情信物还给我。”迟安安莫名其妙:“你什么时候送过我定情信物了?”沈初寒在她耳边吐气如丝,“多年前,我把我祖传的一条染色体送你了,你敢说没这回事?”
  • 浅爱深藏

    浅爱深藏

    我以为我不会再轻易的爱上一个人,所以尽管和他在一起了,但我能掌控住自己的心。我以为她只是刚好合了我的眼缘,却不曾想,所谓的眼缘就是注定。
  • 周易参同契注

    周易参同契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地球修仙场

    地球修仙场

    修者世界和地球融合,这是人类的浩劫之灾。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近乎摧毁了整个人类文明。自然的灾害,变异的生物,威胁着幸存的人类。而来自异世界,实力更为强大,拥有种种神通的仙人,更成为了人类世界最大的敌人。唯一一个好消息,灾变之后的天地,充满了大量的元气,人类世界的幸存者,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成为高高在上的仙人。在末世中苏醒的林轩,发现自己在城市的废墟之中,而时间,已经是灾变一年之后。我的父母家人,朋友,还有那些过去的敌人……你们现在还好么?
  • 大涅槃经

    大涅槃经

    道,天下之大道哉,岂有人力能改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将一手湮灭此道!”——拂尘子。
  • 撒旦总裁的前妻

    撒旦总裁的前妻

    十年前他赐给她的痛,她早已埋进心间。本以为早已忘却的疼,在面对他时却又时时撕扯她的心。为何不能忘啊,忘了不是会更好吗? 嫁他非她所愿,当知晓他就是那个他时,她默然。 新婚之夜,他给她立了三条规矩,让她签下一份协议。不许出门,不许和别的男人来往,不许管他的事。七年之内如果她主动提出离婚,她将一分钱也得不到。 她答应,因为,本来她就没有想在他身上得到什么。小心翼翼收起自己的心,不想与他有一丝的纠缠。
  • 萌妻来袭:学霸,别傲娇

    萌妻来袭:学霸,别傲娇

    秦小喵第一次遇见覃朗的时候,正被老师揪到外面罚站,而覃朗从其他学校刚刚准备转到她们班,跟在教导主任后面,目不斜视的从她面前经过。就在秦朗经过她的那一瞬间,秦小喵清清楚楚的看见,那个家伙,微微上扬的嘴角,无礼而傲慢,赤果果的不屑,傻子都能看的出来,他是在嘲笑她,更何况秦小喵这种极其敏感的生物!于是,在覃朗还没踏进他刚转来的班级的门口,秦小喵便将覃朗结结实实的堵在了外面,趾高气扬的问道,“喂,这里我是老大,没经过我的允许,谁让你进的?”覃朗闻言,懒洋洋的抬眸,说出的话也没多少耐心,“你老子允许的,可以吗?”秦小喵瞬间无言以对,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时光里,她的身和心都败在了这个叫覃朗的男人的手下。本文一对一,身心干净,甜宠无虐,放心入坑!喜欢的朋友多多收藏,期待你的加入!
  • EXO勋鹿之因为是你

    EXO勋鹿之因为是你

    此文为CP文,主勋鹿,大大是唯十二。鹿晗和吴世勋初见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时吴世勋六岁,是小孩子中的混世大魔王;那时鹿晗和吴世勋差不多,同样是对孩子们的打击,吴世勋是肉体上的,那么鹿晗就是精神上的打击。孩子们的爸妈总会说:“你看看你看看,鹿晗这次又考了全班第一,你再看看你,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