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41

第41章 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1)

现代新闻学在中国经历了启蒙和创立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有紧密的联系,但在观念体系上又有相当的差异。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一阐述。

初稿写于1989年3月,1995年略加修改。发表于1996年《现代传播》第3期,原注释被删节。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中国新闻学启蒙者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认识,那么梁启超所讲的“报馆有益于国事”是最恰当不过了。

那个时期的新闻学启蒙者,无论在具体的政治观点上有多大的分歧,儒家传统中的实用理性,始终是他们从事新闻学启蒙的出发点和归宿。市场经济、自由理性、现代社会对精神交往的普遍需求等问题,在他们的论述中或是空白,或是完全以中国的方式来理解。

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报刊在中国沿海城市出现以后,国人很自然地用中国的眼光看待这些外来事物。与这些事物最相近的是邸报,但邸报单纯上对下的作用,新闻学启蒙者们是不满意的,于是又想到了太古采风、谤木谏鼓之类可以通上下的古训。

在他们的思维所能容纳的范围内,虽然所有人都认识到现代报纸“去塞求通”的作用,但在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度里,它的具体运用仅可以达到“通上下”这一点。

国人最早论证报纸意义的文献是上个世纪60年代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他企图给太平天国革命提示一条摆脱旧的羁绊的新路。29条改革建议中,其中一条便是“准卖新闻篇”。他写道:“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内外适均而敷于众也,又由众下达而上位,则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莫善于准卖新闻篇或设暗柜也。”(新闻篇即报纸,暗柜即意见箱)洪仁玕并非没有谈到现代报纸其他方面“通”的作用,但现实政治的需要和传统的上下为序的意识,终于使他把“准卖新闻篇”的作用归结到“通上下”、“以资圣鉴”这一中国社会的交往模式上。

尽管政见不同,被清政府赏识的洋务商人对现代报纸的认识与洪仁玕却是一致的。郑观应在他的《日报》中吁请清政府广设日报,他这样写道:“日报馆每日所出新闻,必以一纸邮寄京师,上呈御览。其有志切民生、不惮指陈、持论公平、言可施行者,天子则赐以匾额,以旌直言。不准地方官恃势恫喝,闭塞言路,……如是,则国势之无不蒸蒸日上”。这里,“上呈御览”显然是问题的中心。如果把洪仁玕讲的“兴各省新闻官”视为最早的关于报纸监察作用的论证,那么这种监察和郑观应的思路十分相像。并非是报纸在监察,而是最高统治者通过报纸对官吏臣民的监察。不同点仅仅在于,一位的“圣上”叫天王,另一位叫皇帝。在这种情形下,报纸依靠“圣上”支持的“独立性”是很可怜的。

无论如何,能够从“通上下”的角度考察社会的稳固,毕竟是一种觉悟。通上下包括上、下两个方面。中国新闻学的启蒙者们大都来自中下层社会,不同程度地属于新派人物,因而多少都偏重“下”这一方面。于是,通达民隐和教化百姓成为这些人思考现代报纸作用的重要方面,出现了“辅教化之不及”(王韬)、“对于国民而为其导向者是也”(梁启超)等等论证。

然而,即使在最激进的维新派人物那里,这种认识仍然是一种上对下的俯视。试看谭嗣同《湘报后叙》的结尾:“人之所以能喻志兴事以显其灵,而万过于禽兽者,以其能言者耳。而喑之,而哑之,其去禽兽几何矣。呜呼,‘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此周之所以亡也;‘不毁乡校’,此郑之所以安也;导之使言,‘谁毁谁誉’,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吾见《湘报》之出,敢以为乡民庆,曰诸君复何忧乎?国有口矣。”在这段论述中,新的关于人的社会本性的认识和周召公、郑子产的治人之术融会贯通,崭新的改革结论与古老的社会阴影相伴生。也许谭嗣同真的像有的评论者说的那样,想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但他能够达到的水平,却是欲超出周召公、郑子产而不得超出。其结论“导之使言”即白话“让人说话”,“口”不属于人,而属于“国”。从民主政治角度讲,这里的语态显然颠倒了。

与谭嗣同一样,所有新闻学的启蒙者都不是在追求个体心灵自由的前提下注意到现代报纸的。梁启超的着名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的结语,代表了这一代人的心态:“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正是这种儒家士大夫的政治胸怀,使他们时时处处把现代报纸与“国事”联系了起来,其逻辑推导虽然简单,却也颇具热情。例如吴恒炜的话:“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知新报缘起》)在这里,报纸的政治实用价值受到极大重视,现代报纸得以产生的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背景则被忽略了,以致对西方报纸在社会中地位的描述,出现了不少用中国的眼光看世界而带来的差误。

王韬的《论日报渐行于中土》,是国人第一篇公开谈论现代报纸的文章,开篇便流露出对《泰晤士报》政治作用的仰慕:“英国之泰晤士,人仰之几如泰山北斗,国家有大事,皆视其所言以为准则,盖主笔之所持衡,人心之所趋向也。”这种认识在激进的梁启超那里,变得更走样了:“怀才抱德之士,有昨为主笔而今作执政者;亦有朝罢枢府而夕进报馆者。其主张国事,每与政府通声气,如俄土之争战,德奥意之联盟,五洲之人,莫不仰首企足以观泰晤士之议论”(《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泰晤士报》

的政治作用被他们过分夸大,并且所讲的情形在西方正在成为历史。当西方人开始鄙视政治与新闻业结盟的时候,在中国,它却成为国人的政治理想。新闻学的启蒙者们在认识上,与世界出现了明显的时间差。仅就中国现代报纸的作用而言,也出现了历史的错位。当西方从政治报刊时期转入商业报刊时期时,中国的报刊刚刚进入政治报刊时期,并且缺乏相应的新的经济体制基础。

时代背景的异质,决定了政治(图强、御辱、维新等)在国人的新闻学启蒙中必然居主导地位。王韬、郑观应、陈炽、陈衍等关于设新报馆、设洋文报馆、西人报馆只准用西字的论证,与其说是研究报业,不如说是一种图强御辱的政治活动。梁启超、严复、谭嗣同、汪康年、吴恒炜、唐才常等围绕报馆的“通”所展开的通上下(这是主要的)、通中外、开民智、造新民、监督政府、出版自由、第四种族等议论,无不直接服务于维新运动。他们看到了世界大同,却只想到这种世界性精神交往的趋势与“国事”的关系,给予现代报纸以不堪承受的重大责任。把实现政治抱负的期望,相当程度上寄托于现代报纸。梁启超的一段论述很典型地说明了一代新闻学启蒙者的视角。他说:“今日吾国政治之或进化,或堕落,其功罪不可不专属诸报馆。”(《敬告我同业诸君》)

新闻学与“国事”如此紧密联盟,除了现实政治的要求外,儒家传统无形中也在起作用。报纸文章在国人眼里类似于文论诗赋,文以载道,自然亦把它看作教化的工具,服务于社会政治的实用功利目的。因此,早期的启蒙者们坚决排斥西方社会的政治理论,无保留地维护中国的道统:“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王韬)。维新派的启蒙者们虽然几乎完全接受了与现代新闻学有关的全部政治学说,但中国文化传统的肯定性认识和情感,其心理积淀足够深厚,他们总是从中发掘、附会与西方新闻学观念表面上差不多的适合于“国事”的东西。例如梁启超,他在引进各种新闻学新观念时,模糊和消蚀掉了它们与儒家传统不相容的成分,报馆的作用被他归结为两条,即“政本之本”

和“教师之师”(《清议报100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他十分巧妙而自然地使西方的新观念纳入了中国“文以载道”的儒家传统中。历史开了一个玩笑,第四种权力、舆论监督等等现代新闻学观念,后来服务于他的“开明专制”主张。

现代舆论理论,则为袁世凯制造舆论以治人提供了依据。

梁启超代表了中国新闻学启蒙时期的最高认识水平,他走到了从新闻学启蒙到新闻学创立的边缘,但一步之差的距离,他始终没有跨过去。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一代中国新闻学的启蒙者,尚逃不过只在政治方面体验人生、在政治生涯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命运。

政治唤起并强有力地推动了新闻学在中国的启蒙,但达到一定程度,它又阻碍新闻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确立。这个矛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得到了解决。

辛亥革命以前,政治斗争始终是先进的中国知识群落的兴奋点。随着旧的传统政体解体,学而优则仕的单一道路被打破,多样化的人生和心灵之路展现在人们眼前,知识群落的兴奋点开始从政治转向文化。从政治控制的角度看,袁世凯和蒋介石两大强权之间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使人们在并不自由的时代获得了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得以比较从容地研究学术。新一代人不像上一代那样生活在传统观念的包围中,不需要依附于官场、血亲家族或其他群体,开始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自我责任感。这种形势使中国的思想文化达到一个新的临界点,开始了五四新文化运动(1915-1923年,或再向前向后延伸几年)。于是,24岁的现代大学教授徐宝璜写出的《新闻学》,替代了24岁的末代六品官梁启超写出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新文化运动中新闻学的特点,那么邵飘萍所讲的“以新闻为本位”,是最为恰当的,因为中国的新闻学回归到了学科建设自身,而新文化运动中先后出现的《新闻学》(1919年,徐宝璜)、《应用新闻学》(1922年,任白涛)、《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邵飘萍)、《新闻学总论》(1924年,邵飘萍)、《中国报学史》(1927年,戈公振)等代表着作,则标志着中国新闻学的真正创立。无论这些着作的框架设计、论证水平和内容的角度有什么不同,新文化运动开放的心灵使它们具有了相同的视角:将以往睁开眼睛(许多人实际上仅睁开一条缝)看世界,转变为从现代世界交往体系看中国。

徐宝璜写道:“自交通日便,人类生活日益纷繁日益充实起来,吾人所注意之事物,已超过国界及政界,故现时报纸不仅应供给本国政治新闻及本埠新闻,即外国大事与社会上之大事,亦应有明了详细之记载也。”同样谈及现代报纸时看到了世界大通,徐宝璜思考的是新闻传播者的责任,梁启超想到的是政治宣传家的重任。看来,不同的出发点,命中注定了新闻学在梁启超那里最多是“术”,而到徐宝璜那里,学与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稍后出书的戈公振,对问题看得更深些。他指出,报纸“所应承认为功者,为世界之缩小,将人类之种种意识及活动,在同一时间内,可以互相交换而响应。如劳韦尔所言,人类生活之过程,在极小极速之进化发展,至不许有时间之停留,此均报纸之功”。他的见解已接近现在关于“地球村”的认识。从现有的材料看,那个时期中国南北的新闻学者们并没有学术交往,相同的认识主要是共同的中国时代背景造就的。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美国黑人教育发展研究

    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主义盛行、凡事都强调实用的社会里,学术研究也深受其苦、深受其害。有没有直接用途?能否直接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成为许多人判断一项学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惟一标准。因此,研究美国黑人教育史给人们带来的疑惑和惊讶可想而知,此书在申请立项资助时几经磨难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幸亏最终有人慧眼识珠,我们才能读到这本倾注了作者近五年心血的力作。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经济总量呈几何基数地增长,由本世纪初的不到1.5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39.2万亿美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的富人每天的消费超过了500美元。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到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遍布世界,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exo之千金女贼.被替换人生

    exo之千金女贼.被替换人生

    一个装作女贼的特工,却无意间成为千金,进入学校,开始学生时代,但不忘了自己特工的身份。学校里有B.C.的人?是谁?本作品灵感来源电视剧千金女贼,并无抄袭。(封面并不是本小说题目。本小说为EXO小说,不要被封面表面所迷倒。。)
  • 腹黑妈咪呆萌宝

    腹黑妈咪呆萌宝

    三年恩爱,抵不过一纸红鹫毒方;耳鬓厮磨,只换来一场灭杀!因缘造化,她大难不死,更成为乖萌“太子爷”半路捡来的“娘亲”!邪毒,我所欲也;乖萌宝,亦我所欲也,若命已天定,二者不可得兼,那我就破了这个天!命运之手,推她向前,惊天阴谋,明争暗夺,千难万险,只在一念之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世倾城:女帝谋天下

    一世倾城:女帝谋天下

    那一天,血流成河,火焰冲天,暗沉的天空被成了红色,她站在高山之巅,看着毁灭的国和攻城将士中的他,轰然倒下,从此不知人事。那一夜,她痴痴傻傻,褪去衣衫缠着他,做尽羞羞的事......一觉梦醒,她成了冰冷宫阙里的一个笑话......天真娇憨的长公主季梧桐,和来自国师府那天人之姿的明溪太傅,他们师徒恩断义绝,一场地动山摇的战争在不久后爆发......她忍辱负重,善心起而获暖情男子明止,一路生死相随......当她踏入故国宫阙,一剑入他腹,才发现情不灭......
  • 赶尸诡异录

    赶尸诡异录

    女尸产子,天生灵婴。黑白无常,千年阴王。无头的僵尸,勾魂的厉鬼,李晨天生通灵,自幼跟着爷爷一块赶尸,经历了许多千奇百怪,灵异怪谈之事。直到有一天,一个年轻貌美的女鬼打算跟着李晨……“咳,咳。安抚亡灵是赶尸匠的职责。”李晨打量着女鬼,大义凛然的说道。
  • 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

    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品战兵在校园

    极品战兵在校园

    【免费新书】美女辅导员说“除了学习,我还可以教你点别的”,温柔校花说“我最近感觉胸闷气短,你快摸摸看”,美女总裁说“只要你愿意,公司跟人都拿去吧”,文艺才女“最近拍点青春小电影,你有空当男主角吗”;各色美女接踵而来,陆非表示鸭梨很大啊。历经三年蜕变,陆非重归校园,百年难得一遇的修炼天才,天罡真气横扫宇内。
  • 怀孕、胎教、育儿大全

    怀孕、胎教、育儿大全

    本书对有关新婚、怀孕、胎教、分娩和育儿方面的各种各样问题都进行了翔实而具体的指导;对新婚、怀孕、胎教、分娩和育儿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细节性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的解决办法。全书内容不偏离生活、不脱离实际,你会感到书中的每个章节都在说你身边的事情,就是为你编写的。
  • 回力棒星云

    回力棒星云

    直到大爆炸开始38万年之后,宇宙才冷却到开始有光从等离子体的束缚逸出。接着就是充满整个宇宙的万丈光芒,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光子。随着宇宙的膨胀,光子的波长被拉长,密度也被广袤的宇宙空间分散,热量越来越弱,直到现在,均匀分布在宇宙中,成为微波背景辐射,热度约为2.725K。所以,不管你身处宇宙的的任何地方,理论上讲都会至少有2.725K的温度,但是回力棒星云却打破了这个底线,成为宇宙中最冷的地方。因为这里发生过一次伟大的星际旅行,所需的能量巨大,以至于把微波背景辐射的热力都吸收掉了。
  • 重生之回炉

    重生之回炉

    有人问:“上帝!后悔药有吗?”是不是,有人时常一个人会默默的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是不是,不时会想起那些已经没有交集的小时候伙伴和同学。看着电视中新闻中那些鲜明的明星们,内心中会不会也有一些妒忌和不甘?如果上帝回答:“有!”重来一次你可能不再是宅男宅女,而是男神女神万人瞩目!就让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回炉,回到那学生时代重新开始吧!梦从这里开始!还不快来!————————————————————————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莫名的黑洞将一名新兵吸入了东汉末年,没有好的身份,没有厉害的技能点,有的只是比古人多了近两千年的眼光与见识,还有半桶水般的后世知识。看后世的新兵怎样在古代成就一番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