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000000034

第34章 关于《光明日报》的两则评报意见(1)

一、《光明日报》首要的问题是选准市场定位

分别写于2001年和2003年。前者主要部分刊登于当年该报读者调查的内部报告中;后者没有以任何方式发表过。

承蒙《光明日报》的同事们还记得我,叫我提一提如何办好报纸的建议。我选看了2001年8月10-16日一个星期的报纸,感到报纸最主要的问题是定位不明确。四个新闻版,其中两个要闻版的内容几乎与《人民日报》相同;剩下的两个版,一个文教,一个经济,选题与《人民日报》也大同小异。其他十几个专刊或专版,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光明日报》虽然传统上被认为是知识分子的报纸,但是原有的传统已经不多了,俨然是一张全国性的综合性报纸。但是,如果与《人民日报》相比,鉴于不是党中央机关报,又无论如何不可能做到《人民日报》的样子,于是,这种不伦不类的定位,造成现在的尴尬样子。只有少数几个专版,还有一些原来《光明日报》传统的影子,而且似乎还呈萎缩的态势。

过去《光明日报》是全国唯一的知识分子的报纸,没有竞争,有相当稳定的读者市场。随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原来报纸所拥有的读者市场被一步一步地分割了,科技知识分子,有《科技日报》和《科学时报》;教育方面的,有《中国教育报》;统战方面的,有《团结报》;文化方面的,有《中国文化报》;科普方面的,有《大众科技报》等等。渐渐地,《光明日报》的原有市场无形中被架空了。而报纸所采取的对应方法,不是找回和巩固原来的市场,而是在原来不属于自己的报道领域不断开辟市场,而这些市场又早已被其他报纸占有,例如军事、法制、网络、经济等等。《光明日报》的这些内容无论如何比不过这方面的专门报纸。这样,《光明日报》的定位就渐渐地变得不伦不类了,报纸上的东西,大多数都是其他报纸上有的,只有少数是其他报纸没有的。在这种情形下,报纸难以保持较多的稳定读者。我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是所内最大的研究室(9人),多年来一直有《光明日报》。只有我偶然翻翻史学版,几个月后又原封不动地装进收废品的麻袋。倒是《人民日报》会简略地翻阅一下(只是因为工作需要,并不是愿意看),因为了解中央的精神,《人民日报》当然要比《光明日报》权威,尽管《光明日报》刊登的与《人民日报》的大同小异。

市场经济在文化方面不可避免地趋向大众化,出现许多面向大众的报纸,这总体上说来是好事,普及了文化。但是,看来《光明日报》也受到了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报纸内容趋向平面化,深度远不如以往。原来的读者不满意,而社会的大众又感到报纸离他们远。就报纸的品位而言,现在也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由于《光明日报》不是党中央的正式机关报,但却是全国性的名义上是代表知识分子的报纸,可能由于这个原因,一些非正式的表态,其实并非与报纸涉及的领域有多大关系,却占据了不少版面。这种宣传可能在政治上是需要的,但是若从报纸的经济效益看,这些几乎没有读者的内容,也是报纸难于吸引读者的一个较明显的原因。如果存在这个问题,建议报社领导向上级反映一下意见,这种冷战时期的对外表态性作法,已经没有多大效果,观念上也要与时俱进,改一改了。

不能说《光明日报》这些年没有改革,确实可以看到有许多变化,显然想了不少点子,在技术的圆润化方面下了相当的功夫。目的在于,面对其他报纸对自己传统的报道领域的侵蚀,试图在某一个方面做得更好,高人一筹,赢得市场。但是,现在的报业竞争不是90年代初期了,那时的市场空缺较多,可供一定程度的“跑马圈地”。现在不行了,当市场基本被分割完毕的时候,竞争的主要方面是深度和智力的竞争,传媒竞争之路变成了“减去共有的东西”。尽管档次有差异,就内容而言,综合性报纸太多了,光北京就有六七家,内容重复性,彼此的可替代性很强,即使有少量与众不同处(即所谓技术上的圆润化改进),读者一定要选择订阅这份报纸的购买心理会大大减弱,往往是先声夺人的报纸首先抢占了市场。而《光明日报》,这方面无论如何做不到先声夺人。

这次调查问卷的第12题,问的是“您对‘光明日报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的说法是否赞成”,它实际上提出了报纸的定位,这也是传统的《光明日报》在读者心中的位置,但是现在已经较大程度上名不副实了。解决的途径就是,在新的形势下回到《光明日报》原来的位置上。原来的这个位置没有从占有市场的角度考虑过,现在需要根据新的情况从市场角度重新考虑一下。

仔细看看已经被其他报纸占领了的原来《光明日报》的特有报道领域,例如文教、科技、文化等等,由于那些报纸所处地位相对偏于一隅、缺乏连贯的学术传统,以及囿于专业的眼光等等,同样的话题下能够说出深度,即使意识到了,也会力有不逮。

而在这方面,只有《光明日报》具有统领“精神家园”的地位和学术传统,只要用心去做,是能够做出与众不同的特色的。

《光明日报》还有一个尚未被其他报纸完全抢占的相对广阔的地盘,这就是全国性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许多话题,《光明日报》原则上不该涉入,例如法制新闻,但是法学研究领域却应是报纸积极介入的。这方面的研究性时评,如果上档次,会有相当的读者。当人们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现代社会对于知识的追求,正是需要我们的传媒有意培养的一种社会风尚。例如,我正在读的《南方周末》8月16日二版头条文章《冒名上学事件引发宪法司法化的第一案》,这样的报道不应该出自《光明日报》吗?它不是简单地追求案例的与众不同,而是通过报道这个案例,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法学问题,既是新闻,又是学术。在新闻与学术之间找寻结合点,是《光明日报》落实自己定位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光明日报》本来就有与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传统联系,只是现在这种联系变得相对少了和过于实用化了。

我说的“减去共有的东西”,不是简单地减去共同的新闻。

世界就这么大,一定意义上“新闻”的共同性是自然现象。这里说的,除了由于专业视角的差异而减去的若干非专业的新闻外,指的是加上“新闻的意义”。例如,WTO的报道,我们如果只是告知我们快“入世”了,这是各报共同的东西,但是它怎样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这就是媒体的责任了。美国媒体比我们会做新闻,它们关于中美贸易谈判的消息,反复报道的是美国商家能获得怎样的商机、个人能有多少就业机会。而我们只是告知谈判成功了,一片情绪性的欢呼报道,与老百姓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是一个谁做得深就能赢得读者的报道领域。现在关于申奥成功的消息,存在同样的问题。这种一时热闹的报道,几乎都是相同的东西,大家都花了相当的精力,版面都很花哨,如果调查一下各报的阅读率,恐怕很有限。

《光明日报》两方面的工作都要做,首先要减去与自己的“精神家园”定位关系不大的新闻。例如,8月10日的一版和三版这两个要闻版,一版关于公布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两条朱总理会见外国人的消息,以及正中的照片新闻和“华夏时讯”中的两条,均与报纸的定位无关,可以不登,或变成一句话的简讯。三版的内容,如国务院对“7·17”事故的调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反对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一个廉政典型人物的发言、中央政法委学习三个代表等等,为什么《光明日报》非得刊登?这些内容与报纸的定位距离甚远。那些与《光明日报》定位距离甚远的专刊,建议坚决去掉,以加强力量办好有一定学术氛围的专刊。在指导思想上,《光明日报》不能办成《人民日报》那样的机关报,要有一定的学术氛围,不能什么政治、经济新闻都登。

在这方面,可以看看《新疆经济报》。它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政府机关报,从全面提供新闻考虑,它也刊登综合性要闻,但是国内新闻,包括江泽民的活动在内,每天只在第三版右侧编排一个竖长条空间,用若干条一句话新闻来综合报道一下;在第四版右侧用同样的方法综合报道国际新闻。这样,便保证了它的主要版面报道自身特有的东西。

与此同时,需要强化那些属于报纸定位的内容。现在很多这样的内容却与其他报纸相同,没有发挥出自身的报道优势。

例如,8月16日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报眼新闻,与其他报纸的报道大体相同,而这样的内容明显属于《光明日报》特有的报道范畴,至少应做半个版,甚至整版。可以请专家发表有深度的评论,集中公布全部27处世界遗产的名录,还可以附上许多世界遗产的照片。既要做好,同时时效不能比别人晚,晚一天也不行。对记者要提出新闻资料积累的要求,遇到新闻,必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所发新闻配上背景材料,把应该做大的新闻及时做大。再如8月13日二版头条关于县级文物保护问题的报道,也属于报纸的定位范围,现在的报道力度还是太小,可以弄上一组讨论发言,加上图片、数字,甚至可以连续组织几次讨论,这些都是《光明日报》分内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只有这么一篇文章,把问题反映了也就完了。

同类推荐
  •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上司骂你,同事损你?老婆气你?……不要气急上火、出口成“脏”。人吵我辩,人骂我驳,人欺我反。只要辩得“巧”,驳得“绝”。不但可以四两拨千斤,让片言解万纷,还可以凭着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本事,辩驳得对方心服口服,使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现在,赶快翻阅本书,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骂人”高手吧!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 人类学的世纪坦言

    人类学的世纪坦言

    以中国三代人类学者非正式访谈“口述历史”方式对中国人类学发展进行研究,展示了人类学本土化与中国化的努力、显示了中国人类学在不同地区发展的趋向等。
热门推荐
  • 染色青春

    染色青春

    她,夏楚沫。是鱼缸里无忧无虑的鱼儿,无忧无虑却并非自由自在。当学业,事业,友情,爱情,亲情交融,她的抉择是什么?
  • 家有忠犬

    家有忠犬

    别人家养的都是小猫小狗,为啥她家的……扔出一块红烧排骨,壮硕的汉子欢快地蹦跶上前,低头大口大口吃得有滋有味,酱汁与骨头齐飞,仪态风度神马的都是浮云。秦明月见状不禁叹息,仰望长空喃喃地问:“老天,我干了什么坏事,你让这家伙爬我的床,吃我的肉?!”
  • 像他们一样:感动中国优秀楷模巡礼

    像他们一样:感动中国优秀楷模巡礼

    本书以激情、团结、执行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是个人学习榜样、规划职业生涯的范本,也是企业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弘扬企业文化的权威而精彩的读本。
  • 九州乱武纪

    九州乱武纪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这其实是一个网上跑团记录的修改文BY齐腾一
  • 幻妙仙缘

    幻妙仙缘

    这一年,修真界仿若大兴,修真天才频频出世。这一年,血魔宗舔好伤口,矢志报仇血洗天下。这一年,一少年带着光脑,踏上天青宗炼心路。这一年,故事渐渐展开……
  • 神思维

    神思维

    新书掌灭时空,热血玄幻,请移步支持!静静阅读几章,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 三大公主复仇开始啦

    三大公主复仇开始啦

    她冷酷无情,她,天真可爱;她,优雅大方,在10年前,她们的母亲死在了一个手下的手里并偷走了价值上亿的传家宝,她们决定替母亲报仇并夺回传家宝,后来在父亲的带领下,她们成了世界上最棒的人。最后找到了那个人的三个女儿。并向那个人复仇。谁知最后的结果会是……
  • 我的“冰霜”王子

    我的“冰霜”王子

    你个嚣张的臭小子,竟敢侮辱我朋友。偶是不会放过你的~~~谁也没有想到因为开学的一件小事,让我们陷入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中~~~~这世上竟有奇迹发生!!!
  •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一种体现了相关机关领导的意图和主张的写作活动,是一种领导的意志和主张得以贯彻与实施的有力工具。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各行各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某个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密集,致使公文的种类也日趋丰富,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写好办公室各类常用公文,是形势所需,是社会所需。
  • 佛说琉璃王经

    佛说琉璃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