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4800000025

第25章 “深度报道”探析(2)

从以上列举的篇目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是一批着眼中国社会改革的宏观背景,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与时代宽广度的深度报道群体,它们以独有的深度、力度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向单一化、表面化的传统报道方式发起了挑战。透视这批构思宏大、思想深邃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到深度报道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一)不回避矛盾,敢抓“热点”和“难点”

纵观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那些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深度报道无一不是忠实地记录了社会变革的躁动不安和矛盾冲突的过程。近两年涌现于中国新闻文坛的深度报道群体同样具有这一特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地,改革已全方位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生活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新旧体制观念的摩擦、较量,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都成了广大群众议论纷纷又莫衷一是的话题,而这些话题都是社会舆论的“热点”和“难点”。这批深度报道的一个显着特点是:着眼于历史转折关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不避矛盾,大胆地把笔触伸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且又有争议的问题,对改革中所出现的重大社会现象及体制、文化、观念等方面给予深刻反映,尤其注重揭露旧体制、官僚主义对社会进步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阻碍作用,具有浓烈的批评色彩。如《关广梅现象》中关于租赁企业究竟姓“社”还是姓“资”的公开讨论,实质上是对待9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性质如何认识的问题;《鲁布革冲击》提出的问题是要不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命运备忘录》揭露了中国现有干部人事制度的种种弊端,抨击了不合理的人才管理体制;《关于物价的通信》更是触动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击中了社会“绷得最紧的那根弦”。

(二)深入新闻事实的内部,挖掘新闻的深层价值

我国着名新闻记者黄远生认为:“作为新闻记者,必须做到:不满足于表面之事实,要深入内外里面之关系,寻求离合纵横之故,并律收所闻及所观察者解剖之。”①十分清楚,黄远生这里强调的对新闻事实的深入寻求和解剖,就是提醒我们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既要报道新闻事实的表象,又要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因为,新闻事实意义和价值的呈现,就在于新闻事实本质的揭示。在这批深度报道中,作者的笔没有停留在新闻事实表象的报道上,而是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透过种种表象去揭示问题的本质,来挖掘新闻的深层价值。《中国青年报》那组脍炙人口的“三色”报道便是这方面的典型。这组关于大兴安岭火灾的报道,不仅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火情变化和扑救过程,而且报道了灾害发生的更深层次的人为因素及其种种反思。报道里,作者通过对烈火中显现出来的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究,揭示了这场人间悲剧肇始于何时、蕃衍于何方的深刻原因,歌颂了在烈火中升华的灵魂、鞭挞了种种丑恶的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人们从这里得到了大火以外更多的东西。

(三)让事实经过理性过滤,加深了报道的思辨色彩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缺乏对新闻事实深度的挖掘,“为事实而去记载事实”,因而,读者无法从报道中受到启迪,进行思考;二是习惯用传统的理论思维,以单纯的“政治审视”方式来教条地解释各种新闻事实,从而使各种报道千篇一律。而这批深度报道的记者,逆这两种倾向而行,他们面向有限事实外部的广阔世界,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层次的思维冷静地、科学地对新闻事实进行筛选和分析,将所获得的新闻事实(感觉材料)经过理性的过滤;使新闻报道的分析显示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充满了思辨色彩。《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和《改革阵痛中的觉悟》是两篇独特的政论型通讯,记者在采写如何认识中国改革这个宏大的题目时,他们既没有用人们已经明白的空洞道理去说教,也没有局限于用事实说话的报道宣传中,而是把我国理论工作者对改革的探索思考来同读者进行交流:既有理论的阐释,也有事实的剖析;既有创见,但也不是定论,供读者探索问题时参考。在如何认识改革的问题上,记者并没把读者的目光局限在束缚生产力发展、现行体制弊端等人们已熟知的道理中,而是把读者推上世界和中国历史的制高点上,纵览横观,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中国改革的必然性和改革方式选择的必要性。

(四)突破传统的格局,追求新的报道形式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递呈辐射状,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向多元化发展。显然,一些旧的新闻形式难以容纳涵量丰富的报道内容。因此,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格局,勇于创新,不断追求新的形式。其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第一,这批深度报道注重表现新闻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和趋势,以促进读者对社会状况形成完整而深刻的认识,这样就大大拓宽了报道领域。在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今天,受众不满足于“单纯地记述事实”、“总结式”、“完成式”的新闻报道,他们不仅要求了解未知、应知的事情,还渴望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前景预告。要满足受众这一要求,仅靠事实本身是极不够用的,因此,必须注重对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报道。哲学家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出现的,事物的矛盾以及存在和提出的问题,事物所蕴涵的思想和闪烁着的某种精神都体现在“过程中”。因此,对事件过程的报道是深度报道的重要表现手法。如《四川日报》“长漂”系列报道,记者亲自参加了这场震惊世界的壮举,历时半年,贯穿始终,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自始至终地追踪报道,辛勤地记录下了“科考队”勇士们探险的足迹,歌颂了祖国江山的自然美和中华健儿征服自然的伟大壮举。这组系列报道前后发稿一百几十篇,十多万字,真实地将“科考队”历经艰辛,首次完成漂流长江全程的经过展现在人们眼前。由于这组报道“传播及时,纪实性强,信息量大,有头有尾”,结果一举夺得了1986年全国好新闻“深度报道”一等奖。

第二,全方位的思维、多元化的报道方式,使新闻报道具有动态感和立体感。首先,这批深度报道的记者,是站在高处广角地看问题,他们既从横的方面展示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又从纵的方面追随事态发展过程,逐步揭示新闻事件的全貌及内部联系。如《人民日报》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和《改革阵痛中的觉悟》,这两篇政论型通讯,不拘于一人一事一地,而纵观古今、横比中外,从历史的高度来论述改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又如获1986年全国好新闻深度报道类一等奖的《谁是她的爹和娘》(羊城晚报),通过对女婴事件历时5个月的连续报道,将新闻事件的全貌告知读者。透过这一事件,人们可以感受到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复兴。

毋庸置疑,在新闻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深度报道这粒早就置身于中国土壤之中的种子,已经找到了适宜的气候,它破土而出,开始茁壮成长。这与我国新闻竞争环境的形成,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记者素质的提高无不紧密相连。

尽管如此,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近两年深度报道在我国新闻文坛虽然发展很快,但就其内容和形式来看,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如有的报道主观色彩过重,往往是以自身的情感代替冷静的分析;还有的报道虽然在思想上有一定深度,但其语言文字表述的凝练程度不高。此外,深度报道在如何体现报道“深、广、高”的巧妙结合方面,也还显得欠缺。因此,深度报道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

笔者认为,搞好深度报道首先要在“深”字上做好文章。如何写得“深”呢?关键在于“看”得深。这就要求记者要深入调查研究,因为,深度报道涉及的范围、地域广,材料往往要挖到事物的内部以及事件的历史和现状,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驾驭不了有广度、有分量的题材的。行家们常说:笔力不足在于眼力不深。便是这个道理。

当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只是一种获得感性材料的方式,而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如何抓住一些问题,捕捉到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或提出一个有启发的思想,还得依赖于记者思维方式的变更。20世纪80年代的记者,思维方式应该由“单维”向“多维”发展,观察社会、看人看事都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由表象、概念,进入综合、概括和分析,同时在反映事物的深度上,在所含信息量的程度上,都可能超过一人一事,并且具有动态感和立体感。

其次,应提倡深度报道方式的多样性。近两年涌现出的深度报道群体,多数是通过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组合报道的形式来表现,结果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即只要一提深度报道,人们往往认为只有长篇大论的连续式、系列式和组合式报道才能达到深的境界。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只要所报道的事件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且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那么,报道的深浅就不能以篇幅的长短而论了。

最后,笔者认为,写好深度报道与作者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是有密切关系的。成功的、有影响的深度报道要靠记者的政治远见、洞察社会的深邃目光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因此,一个合格的记者首先应当是政治家,有了敏锐的政治眼光,才能了解人民的心声,按住时代的脉搏,抓住社会所关心的问题。

(1987年12月)

同类推荐
  •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能获得学生的满意和认可,将成为学校最大的财富。如何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每个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老师都希望的,学校的课程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等,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真正都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欢迎吗?本书将教会教师们怎么样靠自己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学生的喜欢和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 玩味

    玩味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该书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后的研究成果,以宏观历史为出发点,摈弃了单纯的学科观念,致力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确立与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的形成。目的在于以学校为平台,来塑造一个全新的、充满理性与人性的教师群体和校园文化共同体。该书角度鲜明,史论结合,有学科特点和通识特点,可作为历史教学研究的参考书和历史观认识的读本,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与中学学科的研究。
  •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本书详细讲解了小主持人所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包括语音基础、用气发声、语言表达、朗诵艺术、歌唱艺术、表演技巧、演讲要领、礼仪常识、采访写作、口头评述、主持艺术等,还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本书内容全面,论述精当,既可以作为小主持人高效实用的学习训练宝典,又可以作为小主持人专业教师的教学指导用书。
热门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季来之,择安芝

    季来之,择安芝

    作品介绍:作为一名拥有着完美脸蛋的一线女星,必然受着社会的议论,然而外表华丽内心却可爱调皮善良神经大条的她,竟对将为自己检查的整容医生产生好感,出于对女星的厌恶,他最终有怎样的选择呢?
  • 重回小巷

    重回小巷

    一对文化青年男女患难相逢、相识、相知、相爱,在阳光明媚时,分道扬镳。但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她又来到了他的身边。
  • 死神银行

    死神银行

    任何事物在死亡的渲染下,都会显得非常珍贵。而任何珍贵的东西比起生命,也都会有所降值————一间无数重叠的银行内,无数个影像重叠的世界之中...那当中充斥着无尽的凶魂厉鬼。而他们的密集地,或许是在一个平常到早已你深印入你脑海的场景,亦或许是你从未进行过想象的黑暗之地。而渺弱的人类只能够在当中立足,明明是想要安定的存活下去,可却矛盾地上演着一幕幕血腥厮杀。死亡...还是改变?!一切,由你选择!
  • 执夸子弟

    执夸子弟

    李飞云是一个执夸(执着而又让人夸)子弟,在一次奇遇后改变了一生
  • 重生之微笑人生

    重生之微笑人生

    晨,初夏,微凉。“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好诗啊好诗。”周末穿着一条维尼熊的四角裤站在窗边陶醉,一脸憔悴。床上的少女也不知是不是被吵到了,睡梦中的她如同碾压机一样在床上打了几个滚。(本书日常向,更新稳定,求支持。)
  • 七斗乾坤

    七斗乾坤

    生自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主人翁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苦苦找寻人类生存的意义,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去。异世生存,为了能找到同类而饱受苦难。主人翁机缘巧合来到人类世界,经文历武,南征北战,为了人类的福祉不惜毁天灭地。人类未来又将会面临怎样的抉择,而早已迷失的人类会再次自我毁灭还是会摆脱头上的桎梏走向属于自己的时代呢?
  • 菲洛·万斯探案集3

    菲洛·万斯探案集3

    《菲洛·万斯探案集》收录了范·达因第一部推理小说《班森杀人事件》和《金丝雀杀人事件》(部分),班森在家中被人枪杀,业余侦探菲洛·万斯应纽约郡总检察官马克汉的邀请前去破案。侦查破案期间,万斯以他惊人的心理分析,推断出凶手的性别、身高及其性格,排除部分嫌疑人,识破凶手不在场证明的破绽,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
  • 墨断阴阳

    墨断阴阳

    “日月当空,邪灵出世。东方之子,聚齐轩辕。”古老的大陆上万年以来都流传着这样一句偈语。少年墨非横空出世,一路走来,邂逅美女无数......且看我玄功无敌,幻术莫测,机关术于谈笑中令群丑灰飞烟灭,绝世阵法挥手间封天锁地,歼邪魔于顷刻。傲啸异世登天路,蜃楼三界任我行!
  • 此生挚爱三小只

    此生挚爱三小只

    三个男孩无意间与三个女孩相遇,会发生什么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