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6300000042

第42章 以少总多·尚象精神·诗性智慧(2)

细察历代有关兴之定义,可见兴之“兴起”全在“感”“物”二字。宋胡寅《与李叔易书》引李仲蒙语云:“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无论触物还是感物,既然可以起情,就说明“感触”之物绝非天然之物,相反却是人作为认识主体通过命名以后予以体认的、由语言抑或象语建构的物,换句话讲也就是“称名取类”

所指涉的物。命名旨在切分现实世界,通过语义在语言实体和物理实体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现实世界最后成为语言建构的世界。对此庄子显然具有深刻的认识,《天下篇》云:“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这里的“接万物”不妨作“感触万物”理解,其前提是“别宥”。此词又见于《吕氏春秋·去宥篇》。“宥”字,毕沅训为“有所拘碍而识不广也”,犹言“蔽”耳,大意为“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韩愈《与孟尚书云》),说明“别宥”是“要自胸中无滞碍”,而要做到这一点,“举类以取”然后通过命名对万物予以切分体认,这才是关键。这样一来,我们所感触的万物实际上就是“别宥”以至命名以后所形成的物,而绝不是天然的混沌未开之物。当然“触物”之“触”必是有意而为之,其间蕴有主体的投射行为,不过这里至关重要的却是“触物”之“物”既与物象有涉,却多表现为象语,其中含有无数的沧桑巨变,终而凝结为文化记忆,代代相传,成为“集体无意识”,一有外物触发,即可“起情”而兴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少总多”式的诗性智慧在这里则主要是通过“少”的兴象(包括物象和象语)包容深刻丰富的文化价值而得以体现的。正如包恢所云:“如草木本无声,因有所触而后鸣;金石本无声,因有所击而后鸣;非自鸣也。如草木无所触而自发声,则为草木之妖矣;金石无所击而自发声,则为金石之妖矣。闻者或以其为鬼物,而掩耳奔避之不暇矣。世之为诗者鲜不类此。盖本无情而牵强以起其情,本无意而妄想以立其意,初非彼有所触而此乘之,彼有所击而此应之者。故言愈多而愈浮,词愈工而愈拙,无以异于草木金石之妖声也。”这段话实际上已经将上述各层意思悉数囊括,是为至语。

傅庆生先生曾有要言云:“人之内发者曰情,外触者曰感,应感而生,是曰兴会。逢佳节而思亲,赴荆门而怀古,窥鬓斑以书愤,凝露白以相思。兴之所至,适逢其会,发为词章,便成佳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可见兴的本质在“会”,先有“外触”,后有“内发”,二者“应感而生”,遂有“兴”之“兴起”。不过,“外触”的前提是要有主体“称名取类”以后所建构的外物,而“内发”之情溢于言表则必然诉诸“以少总多”的象语,“触物起情”便意味着同时激活物象和象语,而“应感以生”则是物象和象语作为兴象由“象下之义”——所谓种族文化记忆予以驱动的结果。所以宋人邵雍云“兴来如宿构”,(《谈诗吟》,《伊川击壤集》卷十八,《四部丛刊》本)兴象集物象与象语于一身,其中又包容了丰富的文化内蕴,作为文化母题称作“宿构”是为至语。从发生学的观点来看,这种“宿构”是因为“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系辞上》)的结果。“拟诸其形容”意在“举类以取”,而类取始于“别宥”,其主要手段就是“命名”,用以拟“天下之赜”,分宇宙万象,遂使类取与命名结合,而对万象纷呈径直取象,再以象语名之,以“共象总殊象”。但是,象语的生成受制于诗性智慧“未尝离事而言理”,在章学诚看来,这是因为“事有实据而理无定形”(《文史通义·易教上》),无形之理须据“实”而生,因之象语之中必然包孕着众象共享之理据,所以《系辞上》才会断言“象其物宜”,这无疑是凸现了象语作为文化母题的原始语义架构功能,因为象语的功能是“象征”,其对象当是“物宜”。“宜”字《礼记·礼器》孔颖达疏训为“义也”,它如《国语·晋语》韦昭注、《文选·东京赋》薛琮注也均作此解,另有《尔雅·释诂》训为“宜,事也”,可见“物宜”当指“物象之义据或事理”,因此“象其物宜”即应解作“以象语象征物象之义据或事理”,而发生学意义上的义据或事理原本就是众象“举类以取”之后为各类物象所共享的文化价值,也就是皎然《诗式》里所说的“象下之义”。这种价值系统经由历史的流变积淀为种族记忆,统统系于象语之一身,终而成为“宿构”——兴的重要载体。可以说一个象语恰似一处古迹,而兴象尤如考古,兴象者触物起情即如触发深契于象语之中那远古的记忆,灵魂在古迹中探幽访胜,便勾起了历史的涟漪,掘开了其中的文化价值,当下之物象触发当下之情感,却又寄托于积蕴深厚之象语,遂使古今唱和,情景交融,是谓“兴会”。

此处的诗论基于易理,其理由如《易传·系辞下》云“易者,象也”。章学诚深谙此理,认为“易之象也,诗之兴也”(《文史通义》卷一,《易教》下),谈兴如谈易象,互为表里。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再透视一下兴象与易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会发现潜存于其中的正是大成于《易经》的“以少总多”式的致思方式。《易传·系辞上》云:“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据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开物”即“揭开事物之真象”,其手段是“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成务”即“确定事务之办法”,主要依靠“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来完成;“冒”即“包”,意为“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因为“易与天地准”,可以“弥纶天地之道”,其中包容着通约万物且为万物所共享的法则。这样一来,兴象犹如易象,作为文化母题的“宿构”承载着“象下之义”,自然也包孕着通约众象且为众象所共享的文化价值,所以说杨万里一语中的:“象者何也?所以形天下无形之理也。”这句话无疑是《易经》“象其物宜”说最好的注脚,而一象语即可“形天下无形之理”,所遵循的自然是“以少总多”式的运思方式。至于“无形之理”亦即“象下之义”,取之则叫“兴”,所关注的自然是兴象背后所承载抑或包容的义据或事理,而不是兴象本身或者物象间业已存在的各种关系。

另外,基于“以少总多”说而对兴进行重新审视就必然会注意到兴的托喻功能。《周礼·春官·大师》郑玄注云:“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兴者,托事于物。”

《毛诗序》孔颖达疏:“兴者,兴起志意,赞扬之辞,故云‘见今之美,以喻劝之’。……司农又云‘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孔疏别有洞见,关键在“取譬”二字。何晏《论语集解·阳货》引孔安国语:“兴,引譬连类。”王逸《楚辞章句·离骚》云:“《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诸家所论皆属意于“引譬、譬喻、环譬”之说,强调“兴则环譬以托讽”,标举兴的功能特点,而不囿于兴的本体意义,这种方法论上的自觉追求植根于诗性智慧,强化了尚象传统,同时又凸显了“以少总多”这种思维模式。一般而言,“取象曰比,取譬曰喻”,皎然《诗式》认为“取象曰比,取义曰兴”;唐元结《引极诗序》云:“引极,兴也,喻也;引之言演,极之言尽,演意尽物,引兴极喻,故曰引极。”既然说“兴也,喻也”(颜师古《汉书·楚元王传》亦注云:“兴,谓比喻也。”),则兴之功能特点就应该是“取譬”与“取义”二者的有机统一。“取义”即取“象下之义”,因为“比显兴隐”,所以要通过触发作为文化母题的兴象或象语中所内蕴的种族文化记忆来激活其中潜存的共享文化价值,并以此引起“触物”者心中的共鸣。而“取譬曰喻”则说明兴法即是喻法,“取譬”意在“托喻”,“盖托谕谓之兴也”(弘法大师《文镜秘府论》地卷《六义》),“兴者,立象于前,后以人事谕之”,原来“托谕”谓之“取譬”,“立象于前”遂由比象转为兴象,其中托以“人事”,是为“触物”者“取义”之前提。当然,所谓“人事”当指象语及其物象历经“人世沧桑”所积淀下来的价值观念,经过种族传承且能为后继者所认同,而并不是指客观的人物或事体。可见,兴就是要“取义”——取“象下之义”,其具体内容就是“取譬”之后托喻之“人事”,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那么,“托谕”的本质特点又是什么呢?晋束皙《嫁娶时月》云;“凡诗人之兴,取义繁广,或举譬类,或称所见,不必皆可以定候也。”明确指出兴之“取义繁广”。(《全晋文》卷八十七)至于取义之法要么通过譬喻“举类以取”,要么通过命名以“称所见”,前者诉诸“取类”,后者定于“称名”,共同界定了“托谕”之法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在刘勰看来又是慧眼独具。《文心雕龙·比兴》篇云:“观夫兴之托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明确拈出“称名”“取类”两个方面并予以界定:称名须小,取类要大。取类亦称取义或取譬,乃兴法托谕功能具体的操作手段,也是称名或兴象之生成的重要前提。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取居称先”,即先有取类方有称名,只不过兴之取义,取的对象当是“象下之义”,必须具备“大”的性质,能够做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叶燮《原诗·内篇下》)。也就是说:“自开辟以来,天地之大,古今之变,万汇之赜,日星河岳,赋物象形,兵刑礼乐,饮食男女,于以发为文章,形为诗赋,其道万千。”(叶燮《原诗·内篇下》)取类时当积聚“万汇之赜”、汇通“古今之变”、囊括“饮食男女”,但在“赋物象形、“形为诗赋”之时,由于“其道万千”,“但有一端之相似,即可取以为兴,虽鸟兽之名无嫌也”(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卷八),这样就必然以“小名”作为兴象而总之。不过应该看到,“称名取类”以小名总小名总大类只是兴法托喻时其外在的操作机制,内里起作用的却是“婉而成章”式的诗性操作智慧。“婉而成章”语出《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原指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远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史记·孔子世家》)。“既不求救于已往,冀垂训于后昆”,以一字之嘉黜而定褒贬,故“文约指博”,却有“大义”,所以有《左传》上述之说。“婉而成章”杜预注“婉”为“曲”字,又《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大而婉”杜注“婉,约也”,另有《礼记·内则》注“婉,谓言事也”,合而训之,则“婉”兼采“曲,约,言语”三义,意为“简约的言辞”,与《史记》“约其文辞”、《文心雕龙·比兴》篇“其称名也小”相通,所以“婉”字当解作“其称名也小之简约的言辞”。另“婉”作“曲”解,王念孙云“大事曰事,小事曰曲”,“曲”“犹小小事也”,此以佐证“婉”字确有“称名也小”之义。推而及至“婉而成章”,其中之“婉成”当作“曲成”解,《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注云:“曲成者乘变以应万物,不系一方者也”;又,清戴震《原善》云:“由其所分,限于一曲,性人得之也全,曲与全之数判之于生初”。“一曲,一事也”(高诱注《淮南子·谬称》),可见“婉成”作“曲成”解,其本质内涵即是在“由其所分”这个“举类以取”的大前提之下,“限于一曲”,“其称名也小”,而“性人得之也全”,这样就可以“乘变以应万物”却“不系一方”,达到“以少总多”的目的。另外,“婉而成章”中的“章”字,宋注《孝经·内事图》“奉座章而光”句云:“章,大也”;王肃注《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上下有章”句云:“章,别也”,《诗·关雎》章句疏:“章者明也,总义包体,可以明情者也”,又云:“章者,积句所为,不限句数也”,故“章”字兼采“大,别”二义,又有“总义包体”、“不限句数”的意思。“大”即“多”,“别”就是“由其所分”,强调“取类以譬”,其操作方式是“积句所为,不限句数”,其功能当是“总义包体,可以明情”。因此,“婉而成章”之“婉”意指“称名也小”,“婉成”即是“曲成”,“但有一端之相似,即可取以为兴,虽鸟兽之名无嫌也”,虽然“限于一曲,性人得之也全”,这样就可以“成章”、“至大”、“得全”,不啻是“以少总多”的诗化描述。由此可知,“称名”“取类”完全受制于“婉而成章”这个理论前提,而这也正是兴之托谕功能所体现出的诗性式操作智慧,其间所流淌的还是大成于《易经》的“以少总多”式的理论意绪,只不过囿于尚象传统,这“少”是象,“多”也是“象”,睹象起兴,触物起情,个中的媒介无它,全都是植根于种族记忆并为全民族所共享的“兴象”,由此而掘出兴之内在本质及其操作机制,因此比兴相偕,可以一并被看作是中国诗学的“元话语”。

(原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第48-54页)

同类推荐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探索由来已久,那些地球上的自然奇迹和地球之外的星辰,都给了人类无限的探索空间。是谁提出了北斗七星呢?又是谁第一个提出一年365天呢?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准确的知识、精炼的文字,为你讲述天文经法知识,让你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沉醉于历史的海洋,享受丰盛的知识快餐。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介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绵亘着一条由东南延向西北的长达千余公里的形似走廊的地带,这即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在这条走廊的西端镶嵌着一块如翡翠般的绿洲,这就是被誉为丝路明珠的敦煌。敦煌,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曾为古丝绸路上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我们民族的发展建树过不朽的功勋,今天又由于保存着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而驰名于世界。
  •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民族移民”介绍了兰州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和多民族的融合,呈现出兰州作为移民城市的多样化特性,体现了兰州的包容和胸怀;“兵戎战事”展现的是兰州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腥风血雨,从金戈铁马声中感受到的是对和平的渴望
热门推荐
  • 三探盘龙枪

    三探盘龙枪

    汉末年,少年郎王义龙,因机缘得九龙真气附身,学成三探盘龙枪,成为一身绝世武功的高人,并报效朝廷,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 幽幽枯井

    幽幽枯井

    幽幽枯井,直通黄泉,一朝破开,惊悚连连。
  • 雪之栗

    雪之栗

    冬日里的一场雪,那年十八岁,我们相见。多年以后,我们再次相认,依旧是一场雪后。我忆中的你,你忆中的她。悲伤的国度里,从来不止一个你我。。。。
  • 数据战争

    数据战争

    公元2050年,人类社会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数据革命。自2010年开始,人类通讯全面进入移动数据蜂巢...短短几年时间,人类文明的扩大速度以几何倍增长速率逐渐递增。终于在2050年,人类文明中75%的社会工具全部进入信息化。同一年,曙光金融安全网络技术公司兼并了人类95%的互联网金融类服务公司,成功形成垄断。曙光公司CEO风桥:“现金已经是非必要存在,我们曙光可以让自由工具更加自由!”也正是因为他的这句话,数据革命于2050年6月5日凌晨彻底爆发......全球40亿个人网络信息及备份被黑客从曙光服务器永久删除,当日曙光公司旗下所有金融借贷服务彻底瘫痪......
  • 帝王追爱:小仙快到怀里来

    帝王追爱:小仙快到怀里来

    ”你还忘不掉他么?”某男一脸忧桑的看着冷冰冰的某女,“你指的是谁?”某女瞟了一眼可怜兮兮的某男,“......”某男瀑布汗。“阿九,你被人嫌弃了呢。”某男一脸奸笑的看着某女,得到的是某女一个冷冰冰的眼刀和无感情的一个字:“滚。”“阿九,我会对你好,我会一直陪伴你。”某男深情的看着某女,某女鄙夷的看着他说:“你能和我一样活个五千年再说。”某男默默蹲墙角画圈圈“阿九,明年我们也要一起看雪!”直接被某女无视......谁要陪你看雪啊,这么冷的天......
  • 我的疯丫头

    我的疯丫头

    我只想追一个女孩,不耽误你们事,爱情,享受的是结果
  • 红鬼

    红鬼

    天哪!梦中梦!什么时候才是头啊?自从红鬼出现,身边的所有人仿佛都与红鬼有关,还让不让她活了?
  • 你可愿放手

    你可愿放手

    深情总叫人耽误,究竟是谁耽误了谁?你说要给我世间最好的东西,可你哪里知道,对我来说这世上最好的就是你。你曾说要给我逍遥,可最后先放弃的人却是你。天清玉佩,天炎赤珠,北霜寒毒,原来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我注定要遇见你,注定要扶你登上高位,但为了爱上你,我已经违反了天命,或许,这一切,都是我自找的。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若是再来一次,你可愿放手?
  • 所谓混沌的韵律

    所谓混沌的韵律

    百余年前那十日,天无日月,信仰崩坏,文明重创,天地潮汐,旧神逝去;那十日没有神明!翠星解体分离,化作千块漂浮大洲,漂浮于虚空之中;参天的弥枢柱,高举象征阴阳的日月。他身躯化作怪物狰狞;她自称百余年前的尊贵神祇!她头顶金属天使之环;他手不缚鸡却随手掇来他人性命,周身耀光,他用的异世科技;他......她......不管形态习俗如何差异,不管时间或远或近,在哪口耳相传或者尘封史册当中,他们生存的地方,他们自己的故乡,那些所谓的异世,以前,叫做......
  •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本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本书被专业人士评为“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被大众称之“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