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6300000017

第17章 网络传播与文化格局(1)

网络传播加速了全球化过程,为全球化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全球化又为网络传播提供了实在的含意,给网络传播赋予不同的内容。

网络传播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也必然影响固有的文化格局:文化交流的网络化、全球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进一步融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合,网络传播激起文化海洋的层层波澜。文化的力量同样会给网络传播不同的影响,文化塑造着网络的品格。

5.1经济全球化波及文化趋同

全球化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经济全球化已是接近现实的一种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世界经济日趋信息化、市场化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跨国化,必然使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一种相互关联的态势,形成经济动态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它以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影响各国,给各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经济与文化是紧密相联的,经济全球化势必会影响文化的格局,文化不可能超然于经济而独立于世。阿兰·伯努瓦指出:“全球化以普遍消除资本的区域性特征,正在使资本重新组合。

流动空间正取代地域空间,换句话说,地域正被网络取代,而网络不再对应于某一具体区域,而是被纳入世界市场内,不受任何国家的政治限制。政治空间和经济空间在历史上第一次不再联系在一起。”

由于资本区域特征的消除,必然对社会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网络传播的四通八达,世界无不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因此,在文化领域,文化的流动空间正在取代地域空间,网络文化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经济全球化致使文化全球化在所难免。

全球化不是一体化,让世界成为一种模式的牺牲品,世界的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依然存在,文化全球化是与文化多样化相伴随的。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和而不同”将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之路。

1.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全球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社会的整体化、网络化、依存化。全球作为同一个社会整体而存在,所有国家和民族在信息、交往方面实现网络化,相互关联,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已成为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早在150年之前,马克思就已预言了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化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化。”

此后,人类社会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一种超国家、超国界的全球化力量的蔓延。在今天,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的那段预言式的文字,感受会更加深切。因为,世界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各个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互相影响,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要明显而有力。世界的各个局部正在连成一个整体,全球化现象已经出现在人类的眼前,并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全球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但经济全球化是其他领域全球化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在此有必要首先对经济全球化及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作一分析。

(1)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市场经济突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了社会的开放性与竞争性。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和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促使资本冲破国内市场的狭隘界限而走向世界市场。市场经济溢出国界、世界市场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经济联系的变化,一国市场同国际市场融合并最终朝着无国界方向转变的一种过程和现实。

早在200多年前由于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活动的推动,世界市场即已初露端倪。此后,随着国家间商品交易的日益频繁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达,国家经济市场、货币市场、经济全球化才终成滥觞之势。

在当今时代,以市场为纽带,以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为媒介,各国经济正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伴随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程度的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它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一系列环节周而复始的国际大循环,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具有市场的开放性、资源的流动性、经济的关联性、供求信号的敏感性以及经济波动的传导性等特征。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或问题,都会对全球带来正面或负面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也难以摆脱世界市场这一只无处不在的看不见手的制约。

(2)信息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麦克卢汉就已以其独具的慧眼敏锐地观察到,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的广泛应用,将使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几乎同一瞬间以同一图像被展示出来,从此,世界真正变成一个地球村。

1982年约翰·奈斯比特概括了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其中第一个新方向就是:“虽然我们仍然认为我们是生活在工业社会里,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他进一步指出:“这十种变化中没有一种变化能比第一种变化——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更为微妙,也更具有爆炸性。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结构改革,其深刻程度不亚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化。”

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标志着信息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世界信息化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效催化剂。这尤其显著地表现在,以指数增加的信息和通讯网络使各种国际的和跨国的网络及协会的建立成为可能,而这些网络和协会往往导致更实质性的组织结构的形成。因此,世界范围的信息流动已成为公司全球化进程的主要驱动力。

(3)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实践活动的本质是创造性的,然而,任何创造同时也是一种对原初平衡的破坏。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产品,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内在因素,有碍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持续使用。这些因素包括市场失效、非确定性、不可逆转性、人口增长及许多情况下存在的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取舍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乃是在现实的社会经济体系中,经济运行所伴随的必然结果。

2.经济全球化波及文化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在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拓宽了文化的视野,推动人们从全球的视角来认识并构造文化活动。

1960年电子时代的预言家麦克卢汉提出“地球村”的概念,按他的看法,地球村犹如一个村庄,它既统一又矛盾,并经历过种种误解和敌对。

各国文化在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经历巨大的转型,这种转型既表现在各国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上,也反映在媒介技术上。

全球文化不是世界各国文化的大杂烩,而是正在趋向并逐渐形成世界统一化的国际文化。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不断地受到全球交流技术,特别是网络传播的影响,它通过并在这种影响下进行跨国综合和全球综合。

全球化社会首先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构成的全球文化系统。经济的全球化对文化全球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市场普遍化的作用上。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乃是配置经济资源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人类可以共享的经济运作的机制。市场经济不单纯是人的经济活动发展的结果,它有着一定的人类文化基础,市场行为本质上具有文化性质,隐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另一方面,市场普遍化对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还表现在,世界市场卖的不再仅仅是商品和货物,它还卖标识、声音、图像、软件和联系。这不仅仅将房间塞满,而且还统治着想象领域,占据着交流空间。在现代社会,文化已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大量复制,这就为造就一个全球市场导向的文化生产提供了前提。在市场普遍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无疑也按照全球性的商品交换逻辑来运作。因此,随着全球资本一体化已打破了生产体系的国家界限,把各个部分重构为一个全球生产体系。

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全球化的另一个作用,是它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面临相同的生活境遇。文化乃是人们适应环境的产物。经济全球化使人类不仅面临着相同的经济的和技术的难题,而且也面临着相同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精神的难题。这就客观上要求人类社会形成一种全球化的新的文化适应机制,以应付全球化的环境,共同面对全球性的难题。全球性的难题,需要有全球性的文化共识,才能共同行动解决难题。

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全球化的又一个影响,表现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正在以最大幅度、最快速度改写人类的社会景观。遍布全球的因特网在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全“村”居民超越时空的交流和沟通,并营造出一个不同于现实物理空间的信息交流空间,即电脑网络空间。电脑网络空间使人类第一次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类置身于更加广泛的联系和接触中,将人类带进一个无可逃避的、直接的、相互影响的境地。

信息革命在人类文化史引起的最深刻的变化之一,是将人类文化从物质层面上用数字化的信息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与地球生物圈具有同样意义的统一的文化圈。

虽然目前这种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和技术上的,主要通过网上图书馆、虚拟博物馆、虚拟社会、庞大的新闻组织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体现出来,然而,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却能为更深刻的、实质的统一的文化圈创造前提条件。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信息高速公路将打破国界,并有可能推动一个世界文化的发展,或至少推动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价值的共享。

在当今世界,网络空间已经远远超越麦克卢汉所谓的地球村的概念,不仅仅通过全球的光纤网络将人类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以电子为中介的相互关系,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社区。

全球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正在把全世界的每一台计算机变成信息发布站,并以光速把代表着思想、文化和技术成果的信息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渗透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将在广泛的范围内超越地域观念必逐步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将是全球意识。

全球性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地球上的每一位人都要树立起全球意识。惟有胸怀全球来思考问题,才符合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

几年前,当通向中关村的路口立起“信息高速公路离我们有多远”的广告牌时,中国绝大多数人对于因特网还十分陌生。如今,我们时时感受到全球文化的一浪浪冲击波,文化全球化迅速地波及到我们的身边。

面对新的社会环境,网络传播使整个世界结成一体。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文化,要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一个位置,需要平衡文化生态的保护问题。

如同大自然的繁荣需要生态的多样性,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必须以多样性为基础。美国文化作为信息社会最强大的文化,已经对其他文化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网络社会将是一个全球文化共生的社会,还是美国文化全球化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弱势文化的自我发展。如何在网络中生存,同时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是弱势文化所面临的迫切的问题。

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吾伦提出整体论对于未来社会的意义。工业时代的方法论是建立在培根和笛卡儿观点基础上的方法论。它是以分析为主导的还原方法论。多数人从受教育时起,就致力于分析,而不善于综合,以致造成我们对未来的设想缺乏整体的画面,而是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整体论把世界宇宙看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不可机械地分割。”“当今世界越来越高的整合性及通信网络的高度发展,有可能使一件偶然的小事引发出重大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树立起全球整体的观念。”

而这种整体论的思维方式,正是中国文化的特长。这种新文化将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广阔的空间。未来的社会,从技术经济的角度上说,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社会,而从文化上说,将是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多元共存的社会。

5.2加速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交织

从文化的层次、特征和普及程度,或者文化消费的主体而言,文化又可以划分为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在当代社会,社会文化只有形成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合理有序结构,才是完整和健康的,才能满足全社会的不同需要。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曾存在着一道界线分明的分水岭,两者“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状况绵延了很长的历史。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特别是传播业的发展,大众文化也日益繁荣,大众文化已成为社会中重要的力量。尽管大家对大众文化仍有不同的看法,但大众文化毕竟占据着极大的市场份额。任何对它的漠视都是不明智的。

精英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和支持,精英文化也不断在寻找适应时代的形式,深入到更多人的心里。

在网络传播时代,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的分水岭在模糊,两者之间的界线不再经纬分明,网络传播在加速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交织中,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1.大众文化的勃兴

大众文化也称为通俗文化,是相对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严肃文化这类由文化人创造,供文化人阶层享受的文化而言的。

大众文化这个词汇20世纪最早出现于美国,但实际上它的产生和兴起已有近几百年的历史,即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形成发展起来的。

大众文化发展的典型形态,是20世纪的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的总称,其意在指出这种文化的创造目的和创造手段与工业生产方式相似,是一种标准化、复制性、大批量的生产,为的是创造消费使用价值,经济效益是其动作杠杆。

同类推荐
  •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为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决定在全国高校重点建设100多所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从2001年年初开始启动。从研究基地启动迄今,通过招标等途径基地一共确定了五个教育部重大项目,有关美育研究的就有两项。继2001年年初确定的“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后,2002年又确定了“美育当代性问题研究”。“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项目在课题组有关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艰辛劳动,产生了这一由五个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包括基本理论、中外美育、美育实践等多个方面。
  •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是关于研究“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创新激励篇,下篇为创新环境篇:上篇主要是反映“适应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课题的研究成果;下篇主要是反映“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每篇可以自成体系,均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政策研究四部分内容。
  •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上司骂你,同事损你?老婆气你?……不要气急上火、出口成“脏”。人吵我辩,人骂我驳,人欺我反。只要辩得“巧”,驳得“绝”。不但可以四两拨千斤,让片言解万纷,还可以凭着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本事,辩驳得对方心服口服,使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现在,赶快翻阅本书,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骂人”高手吧!
  • 云龙舞

    云龙舞

    文登首部以文学形式反映家纺业发展史的全景式史诗般长篇纪实文学,本书共有八个章节,二百零四个个性鲜明的主题。从文登家纺的源头说起,结合家纺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详细描述了驰名中外的工艺品“云龙绣”的发展历程。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热门推荐
  • 福荫道士

    福荫道士

    柯南?弱爆了!福尔摩斯?low!什么?你问我是谁?我是个道士,一个懂抓鬼、会撩妹、能破案的小道士!
  • 学会变通: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学会变通: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老话说:世上难事千千万,最难还是做人难。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到左右逢源,四处吃香;有的人却一生庸碌无为?原因就在于“变通”二字。善于变通的人,能够使难成之事心想事成,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旅途处处顺心;能够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从而让自己在社交中事事如意。做人会不会变通,将决定你的一生成败。会变通的人做什么都轻而易举,易如反掌,正所谓难事可变易事;不会变通的人作什么都四处碰壁,孤立无援,正所谓易事也成难事!
  • 追爱:樱花绽放的季节

    追爱:樱花绽放的季节

    如果这世界上有今生来世,那么这一次我将用尽我的一切守护你。因为一次意外的出手相救,她与他的命运就纠缠在了一起,即便知道我们不想爱,不能在一起,可我还是无法自拔的爱上了你。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坚持走下去,即便最后遍体鳞伤,我也不会改变-郭蓉
  • 英雄联盟之死神传奇

    英雄联盟之死神传奇

    当世界电竞疯狂发展时,一代电竞大神悄然陨落,属于他的时代也随之落幕,当中国电竞步入正轨时。却遭受国外电竞圈的耻笑。各大电竞家族征战世界,却铩羽而归!当LOL在世界掀起一股狂潮之时,陨落的大神也随之意动,他不再沉寂,而是尽心培养自己的儿子。落幕的时代再次由其子掀起帷幕,一代王者强势崛起。当国外电竞选手嘲笑中国电竞之时,你所要做的唯有一件事,那就是在电竞的领域里杀得他们后悔跨入电竞这个圈子!!!
  • 名侦探柯南之冥皇守护

    名侦探柯南之冥皇守护

    杀手界的至尊--冥皇。在和一次任务中被自己人暗算死亡。当他再次醒来,发现他到了另一个世界----柯南的世界。sherry,我要守护你,即使屠杀千万,真正化身冥皇
  • 夙轩殇

    夙轩殇

    “你还会回来吗......?”他轻拉住着他的衣袖。“会的......桃花落之时,我就会回来。”他微微一笑,带着旁人察觉不出的一丝落魄。他等了好久,好久,桃花开了又落,就这样重复一年一年,不曾见过那人回归。“你说桃花落了你就回来,可是所有的桃花开了又落,你都不曾回来......”
  • 在在传召

    在在传召

    在在的无限魅力吸引着周边的人为其倾倒,似乎大家都在潜意识中等待他的传召...
  • 坏蛋!你偷走了我的心!

    坏蛋!你偷走了我的心!

    “你喜欢他吗?”“我......怎么可能呢?”她故作轻松地笑着,心里却隐隐作痛,我,怎么会不喜欢你?你,早已经偷走了我的心......
  • 南霓

    南霓

    前一世她没有名字,村子里的人叫她贱种。她是母亲离开村子多年以后独自带回来的。村里的灵婆说她面生四痣,伴灾而生,注定永世不祥。她命途多舛,倍受厌弃,于十三岁时被沉塘而死。这一世她生于南泥妖境,起名南霓,天资绝尘。尝遍红尘百味,一双异瞳藐视众生。终光复南泥,成就至境——妖皇南霓
  • 甜美娇妻哪里逃

    甜美娇妻哪里逃

    她和他小时就已相识,但他从未看她一眼,她本想就那么默默的爱着他就行,谁知阴差阳错的两人扯了证夏轩瑶:“我不知道爷爷的决定是这个,你放心我以后不会烦你的。”他一步一步向她靠近:“既然你惹上了我,你认为还能功成身退吗,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