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900000009

第9章 上海大众文化公共空间的形式与重构(6)

董:电视片把我作了平面化的处理,其实任何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心情问题。对我而言,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为了释放自己。当然,释放的不是你们文化人老喜欢说的欲望,而是一种角色的压抑。我每天必须面对的是企业上千个员工,以及身后的美国老板。我每天也会问自己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生产的皮件产品中有的有市场,有的没有市场?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别人有市场,我们没有市场?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在欧美有市场,在国内没有市场?然后是围绕着产品、市场的一系列营销设计、数字统计、报表分析;再然后是一连串的客户外交。和每一位客户打交道都难免会去一些休闲娱乐场所,于是,我的秘书会事先为我设计好相应的地点和礼仪:或是在五星级宾馆的酒吧、或是在古镇的茶馆、或是在豪华的酒楼、或是在路边的风味小吃摊、或是在大剧院的包厢、或是在家里的客厅,等等,等等,甚至在海南沙滩旁的海底。所有这一切都是按客户的性质和心情事先设定的,而不是我自己意愿中的。在老板、秘书、员工和客户之间,我是一个总经理,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角色的互动,而非个性的交往。久而久之,我会觉得自己像一个被编制好的程序,一个高级、复杂、豪华的程序。

叶: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为了逃离。董:有点!在这里,谁都不认识你,没有身份、没有角色,你是自由的。你有没有觉得,disco的舞姿特别简单,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动作,不像交谊舞,有规定的舞姿和必要的礼仪,在这里,一切都简化了。你没有脱离人群,却有一种卸下面具的轻松感。

叶:这似乎就是沃思所说的大都市的一个特征:匿名性。人和人挤在一起,却又互不相识。但匿名性在带来了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孤独,在这里,你依然没有真情的交往和个性的相契,你只是“孤独地走在人群中”。即使有一些交往,也是暂时的、零碎的,明天早上,你将匆匆赶回角色中。

董:暂时也好,临时也罢,总比老是“孤独地走在角色中”强。

叶:你有没有觉得,当你逃离了一种程序,又进入了另一种事先设计好的程序——你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依照给你的音乐跳舞,跟随统一的节奏释放情绪。你有没有觉得,周围的景象,包括镜子的设计、DJ的调动和领舞者的煽情,决定着你的情绪。你依然是不自由的。

董:如果说这是一个程序的话,就是一个颠覆性的程序,把另一个刻板的程序拆开了。这是一个心理节奏的问题,人不能始终生活在一种固定的、清晰的工具理性里,需要感性的转换。这也许就是你所研究的“大众文化公共空间”存在的意义。再说了,在这里,我也不会像你所说的那样乖乖就范,他设计他的,我会依照自己的心情释放自己,遵循自己的逻辑展示个性。如果说,Rojam就是一个程序,那就是一个在不断地被破坏着的程序。

叶:也许,被破坏就是它的成功,商业上的成功。

董:它成功它的,我成功我的。互惠互利,双赢么!

叶:被破坏是因为遭到了像你这样的“病毒”的袭击。

董:像我这样的“病毒”多得是,你看,那个独自藏在幽暗角落里的女孩,一整个晚上都坐在那儿,漫不经心的样子,或许就像你一样,在冷峻、严密、超然地审视、批判着“深陷在迷宫中”的狂欢人群,思索着拯救他们的方法。

5.关于交谊舞厅的一次访谈

被访者:史女士,40岁左右,高中毕业,下岗职工。

蓝先生,60多岁,高中毕业,退休职工。

访问者:叶中强

地点:“巾帼园”舞厅二楼咖啡室,天平路245号

时间:2003年10月5日

叶:你们好,你们是“巾帼园”舞厅的常客,一定知道它的“历史”,熟悉经常到这里来跳舞的人群。

史:是的,大约在七八年前(1995年——笔者注),巾帼园和北京路泰兴路上的华夏舞厅(丽都舞厅旧址——笔者注),是上海公认的小白领们和其他年轻人最集中的地方,每晚八点,那些互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都会蜂拥到这里,特别是周末,为了照顾他们的夜生活,巾帼园特地加开了11点钟的“晚晚场”。大概在2000年左右,小白领们去了酒吧、KTV和disco舞厅,这里就主要留给我们这些年龄层次和经济条件的人了。

叶:我注意到舞厅里跳舞的人大多数都在中年以上,而且舞技远远超过那些少量的年轻人。

史:是的,那种张扬的disco舞姿已不适应我们的年龄,至于舞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80年代交谊舞热的参加者,算是有一点积累吧。

叶:到这里跳舞的大概有那些人?

蓝:什么人都有:从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到下岗人员、外地民工,但经常来这里的,大多数是工薪阶层,而且低收入的居多。其中有不少是离异的男人或女人,离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经济问题。那些常年在底层工作的男人,人到中年,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不再有什么进取心,有一天是一天地挨着过日子。女人对这种处境很不满,要么主动请求离婚,要么在这里和自己想象中的人共舞。如果碰上自己喜欢的,经济条件好一点的男人,说不定就跟着走了。你别看这里的男男女女挺洒脱的样子,其实内心里面有一肚子酸水,所以总是有不少老面孔时常出现在这里,反正是五元钱的门票,有许多舞厅的票价还要便宜,时常来还是消费得起的。

叶:新百乐门舞厅开张了,许多老舞客都说,新百乐门挽救了上海的交谊舞业,你们会不会去光顾一下?

蓝:我去过新百乐门,只是觉得那儿的一切很不真实,反倒是在这种地方才能看出生活的本相来。

叶:能不能冒昧地问一下,你们为什么喜欢经常来这里。

蓝:说不清楚,在这里,我觉得很自在。反正退休了没事干,按照我们的经济条件,又没有更多的地方可去。每天吃过晚饭后,从家里慢慢地逛过来买张票,喝上几口茶,在旁边看看,偶尔也动动,到舞厅关门后再慢慢地踱回去,差不多就可以上床睡觉了。这几乎成了一个习惯,可以说是风雨无阻。一来消磨时光,二来觉得这里有看头,而且有许多熟人,在一起聊聊也算是一种乐趣。

叶:史女士呢?

史:当然是为了锻炼身体……,(沉吟片刻)但更多的是为了一种“感觉”。实说了吧,我丈夫的事业和收入都还不错。我下岗后,生活上倒是马马虎虎过得去。但自从丈夫有了外遇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几乎自卑到极点:又下岗、又遭弃,真觉得自己已经人老珠黄不值钱。后来,还得了抑郁症,整夜整夜地失眠。但自从跟朋友来了舞厅,仿佛一切都变了。在这里,我的外表和舞姿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在这些关注和议论中,我发现自己居然还漂亮,还充满着活力,这是一种和在家里、在丈夫面前完全不同的感觉。被丈夫忽视的一切,在这里却像被放大了似地得到认可。这种感觉你会轻易放弃吗?经常来这里,除了锻炼身体,就是为了这种感觉。久而久之,我越来越在乎这里。每次来之前,我会不由自主地精心打扮自己,像去赴一个重要的约会。我不会像蓝先生说的那样跟着有钱人走,钱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确切地说,我经常来这里,是和自己约会。

四、结语:一次从舞厅话题开始的访谈

被访者:孙绍谊,美国南加州大学亚太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访问者:叶中强

地点:唐韵茶坊,衡山路199号

时间:2003年10月11日

叶:你如何看待以上三位舞厅参与者的心理世界?

孙:从各自的心理背景来说,前者(董先生)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大都市通病,现代都市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分工理性、工具理性渗透在人际交往关系中,因此,一些西方学者把大都市的社会关系,说成是依据分工而定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很少有真情和个人化的交往。非个人化,是大都市交往关系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我们可以在美国芝加哥城市社会学派一批学者的论著中,看到大量有关的实证性论述。在许多旁人看来,董先生的心理病有点奢侈,但我却觉得这正是最易被人忽视的一种都市社会病,disco俱乐部对董先生而言,至少提供了一种心理补偿。至于后两者,(沉默良久)我觉得他们目前的社会地位和处境,应该说是游离于社会中心之外的,属于国内学者通常说的社会困难群体,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精神需求,有参与社会交往的心理渴望,并且,他们根据自己有限的能力,在可以到达的空间范围里与人交往,在人群中寻找、建立属于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史女士的话给我特别强烈的震撼。

叶:是的,我们的文化研究者,现在还很少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大众文化公共空间的功能和意义。

孙:政府部门的研究也不够,他们把大都市文化发展的主要思路放在了如何聚纳外来者,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外来者上,这当然是一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思路,具有无可非议性。但经济和社会应该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应该更关心社会大众的文化分享问题,在文化生产面向市场后,由于消费层次的高低,会造成文化资源分配和文化分享的不均衡状态。在国外,许多国家政府十分注重文化发展中的公共性问题,这种公共性,并不仅是指消费意义上的平等参与——即只要掏钱均可享受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更是指文化的社会分享程度,消费并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分享。他们往往通过税收,以转移支付的方式,为公众提供低价格或零价格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叶:除了形式分享之外,还有一个内容分享问题。

孙:是的,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设置上,我觉得应更尊重、理解市民社会的生活逻辑、正当的世俗欲求和文化审美习惯,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提高。而不是先摆出一副先进文化代表者高高在上的姿态,忽视大众社会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渴望。

叶:这正是我接下去要和你讨论的问题,你如何理解大众文化、都市文化和先进文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难题。

孙:这个问题该我问你。

叶:这是一个仍然有待仔细研究的问题。但我认为:上海大众文化是一种与都市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紧密相连的特殊文化形态,它在本质上是现代物质生产、消费过程及由此导致的生活方式的产物,它构成了都市文化最基本的内涵和一座城市文化金字塔的底座。此外,任何一种称得上是先进的文化形态,它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即在于它与时俱进的创新力和包容性;在于它有能力不断地把新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新生活方式和新文化要素纳入自己的建构体系。如果狭隘地把先进文化仅仅理解为一种政治文化,忽视大众文化和其他文化形态之间的互补作用,将人为地削弱“先进文化”的社会基础和亲和力。

孙:就以你的话结尾。

叶:谢谢!

同类推荐
  • 中国居家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居家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在研究众多经典古籍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居家风水文化的主要特点,结合居家实践,从庭院、大门、玄关、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餐厅、卫生间、窗户、阳台、楼梯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居家空间在选址、设计、装饰、规划、营造等方面的居家文化选择。
  • 体育文化论

    体育文化论

    体育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和平、进步、友谊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人类的普遍认同。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丰富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的社会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日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讲述了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 七夕

    七夕

    《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全球追妻,竹马的迷糊小逃妻

    全球追妻,竹马的迷糊小逃妻

    “月月,长大了嫁给我好吗?”“不好,我要嫁给哥哥,只有哥哥是最疼我的。”她走了五年,他颓废了一年,最终他强迫自己站起来,因为他要变得强大才可以保护那个小家伙,但五年后,她回来了,身边却有了另一个男人,是不顾一切的把她抢回自己身边,还是默默地看着别人给她幸福?“少爷,不好了,少奶奶要订婚了”“那还愣着干嘛,该我准备礼服,本少爷要订婚了”片刻后,一大群黑衣人带枪包围了教堂,“韩彦辰,你到底想干嘛。”“宝贝,你不是想订婚了吗,为夫成全你,不然其他环节都省了吧,咱们直接入洞房。”过后,某女人捂着腰从床上逃下来,骂道“韩彦辰,你混蛋,不要脸‘’“老婆,还有更不要脸的那,你要不要试试”..........
  • 黄金手

    黄金手

    被斩断了双手,被打碎的牙齿,被切掉了嘴唇,陈卓的胆小和怯懦换来了他没有未来的未来!被丢进救生舱的那一刻,他心里唯一的愿望就是活下去!胆小被他征服,怯懦被他打败,有了这双黄金手臂,让他在这乱世中为了身边的亲人朋友有了挣扎下去的资本!
  • 花间一壶茶

    花间一壶茶

    大龄宅女,回家啃老,无意中发现了祖传宝盒的秘密!
  • 化蝶妃

    化蝶妃

    以封建社会为背景,讲诉在宫廷与官场整治与权势斗争下几个性格迥异的少男少女的爱恨、抉择以及命运。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她们如何选择,最终是否能修成正果?
  • 烧味食谱

    烧味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冲向人生的最高峰

    冲向人生的最高峰

    写的是女主角怎么从一个被人欺负到一个总裁(CEO)的励志过程!!!
  • 心里有个你

    心里有个你

    弋氏千金弋一与好友林陌因贪玩,偶然遇到了从此让两人牵绊一生的人——江屹哲
  • 废土之光

    废土之光

    从异世界来到了很多怪物,这前期是一个打怪兽的故事。
  • 求仙之旅

    求仙之旅

    一个教书先生的儿子聪明伶俐,却在一次游学的归途中了奇毒。父母为了能救他到处奔波,最后在十万大山碰到了修仙者,机缘巧合下使他踏上了修仙之旅。
  • 妖刀录之桃之夭夭

    妖刀录之桃之夭夭

    一个腹黑的文弱书生与一个狡诈多变的妖女的故事。姑娘,在下救了你的性命。怎么?你还想说,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吗?既然姑娘如此坚持,在下只好勉强接受便是。女子拔出随身携带的妖刀,挥手砍去,刀尚未落下,眼前的书生已昏死过去。冷哼一声,收刀离去。完全没有注意到,离去时,书生嘴角得逞的笑意。姑娘既然收了在下的信物,又怎能自毁诺言。女子看着腰间不知何时多出来的玉佩,嘴角不禁抽搐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