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8300000004

第4章 毛泽东与“水浒精神”(自序)(4)

毛泽东点点头说:“还好,应当知道中国的知识,更要懂得中国的革命知识。”(资料来源见毛新宇:《我的伯父毛岸英》,长城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289页;董志英:《毛泽东轶事》,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第34页)

《水浒传》、《红楼梦》和鲁迅的作品中,包含着“中国的知识”,也包含着“中国的革命知识”,这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于这些作品地位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说明毛泽东个人以及他要求别人(包括自己的子女)“读中国书”的动机和目的。

《水浒传》上没有国民党

1943年3月10日,由陶希圣执笔、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由正中书局出版发行。该书公开反对中国共产党,宣传“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说“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了中国”,“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国民党”。扬言要在两年内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一切抗日民主力量。全书的实质,就是要强化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维护封建买办的法西斯独裁统治。

这年8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

“最近国民党出了一本书,是蒋介石著的,名叫《中国之命运》。他在这本书中说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不知他是从哪里考证出来的。各位有看过历史书和小说的,《三国志》、《水浒传》、《封神榜》、《红楼梦》上都没有国民党,还不是照样有中国。国民党有五十年的历史……”(《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57页)

到1943年,国民党只有五十年的历史,而中国则有几千年的历史。产生于元明之际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产生于清代的《封神演义》和《红楼梦》,上面都没有出现国民党,那时照样有中国,所以说“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是犯了历史常识错误。蒋介石和陶希圣从《水浒传》等书上“考证”不出国民党来,他们的立论就犯了“论据不充分、不正确”的毛病,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毛泽东以《水浒传》等名著作为参照物,将了蒋介石一军。

由此还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故事:1949年9月,毛泽东从香山搬进中南海。秘书叶子龙一家也随他搬进丰泽园,住在后院。

那时,叶子龙的大女儿叶燕还是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10月的一天下午,她放学回家,走到院子里还唱着歌。此时,毛泽东正在院里散步。他好奇地问:“小燕子,你唱的是什么歌呀?再唱一遍给我听听好不好?”

叶燕回答:“毛伯伯,我唱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接着她放开喉咙唱了一遍。

毛泽东微笑着听她唱完,问:“小燕子,你说说,中国共产党是哪年成立的?”

“1921年!”她不假思索地答道。

“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成立的?”

“今年10月1日成立的,这谁不知道?”

“好!那么中国的历史有多少年了?”

这个问题可把小燕子难住了。她想了想,试探着说:“大概有几千年了吧?”

毛泽东点了点头,微笑着说:“对么,中国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中国共产党成立才几十年。你想想是先有中国还是先有中国共产党?怎么能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呢?”

看到小姑娘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毛泽东接着说:“不要紧,我帮你加上一个‘新’字,这首歌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看好不好?”

这时叶子龙也来到院子里,毛泽东说:“是啊,新中国要有新的面貌,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过去几千年没有的成绩,任务重哩!”

第二天,叶燕到学校将以上情况告诉老师。学校很重视,与歌词作者联系修改。从此,这首歌就改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了。

增加知识的办法

1949年12月26日,毛泽东正在苏联访问。他在处理完国内事务的公文后,在会客室里散步,推门出来看随行的汪东兴正在看书,便问道:“又在看什么书?”

我(汪东兴———引者)说:“在中国大使馆借了一部《水浒》。”

主席(毛泽东———引者)说:“《水浒》这部书有一百回本,有一百二十回本,你看的是哪种?”

我说:“我借的这部书是一百二十回的线装本。”

主席说:“有时间就看点书是增加知识的办法之一,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汪东兴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第166页)

毛泽东告诉汪东兴的学习道理,当然是他自己的读书体会,是夫子自道。“有时间就看点书”,毛泽东一生都是如此。即使在出访刚刚办完公务,一见到随从看《水浒》,马上来了兴致。

1950年1月17日,毛泽东一连工作了五个多小时后,在大厅里散了一会步,走到汪东兴值班的房间,看到汪东兴正在看《水浒传》,问:“快读完了么?”

汪东兴说:“刚看完了六十五回,还有五十多回没看完。”

毛主席说:“六十五回,是不是《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汪东兴说:“是的,主席你对《水浒》这么熟悉,给我讲讲这个故事好不好?”

毛主席说:“好啊,我就给你讲讲这个故事。”

主席拿起书来边说边念道:“这一回是说宋江攻打大名府,一连数日,急不得破,宋江闷闷不乐。这天宋江神思疲倦,身体发热,头如斧劈,一卧不起。托塔天王晁盖梦中显圣,晁盖叫道:‘兄弟!你不回去,更待何时!’宋江梦醒吃了一惊,急起身问道:‘哥哥从何而来?冤仇不曾报得,必有见责。’晁盖曰:‘非如此也。……贤弟有百日血光之灾,只除江南地灵星可治。你可早早收兵,此为上计。’宋江请吴用来到军帐中叙述前梦。吴用道:‘既是天王显圣,不可不信其有。且今天寒地冻,军马亦难久住,正宜权且回山,等待冬尽春初,雪消冰解,那时再来打城,亦未为晚。’宋江道:‘我只觉背上好生热痛。’浪里白条张顺说:‘小弟旧住在浔阳江时,因母患背疾,百药不能得治,后请得建康府安道全,手到病除。’吴用道:‘兄长梦晁天王所言,百日之灾,只除江南地灵星可治,莫非正应此人?’宋江道:‘兄弟,你若有这个人,快与我去,休辞生受,只以义气为重,星夜去请此人,救我一命!’吴用吩咐张顺:‘带上金条、银子做盘缠,今日便行。’张顺别了众人,背上包裹,冒着风雪,舍命而行,将安道全请到梁山泊。安道全看后说:‘众头领休慌,脉体无事,身躯虽是沉重,大体不妨。不是安某说,只十日之间,便会复旧。……’”(《汪东兴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第185—187页)

汪东兴津津有味地一直听着毛泽东念完这段故事。

莫斯科冬日读《水浒传》,可说是毛泽东读书佳话中的绚丽篇章。当此之时,汪东兴只是他出访的随行人员,但他爽然应约,欣然朗读,一口气读完《水浒传》一回大书。孔夫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毛泽东足以当之。

《水浒传》里有一首歌谣

1952年10月29日,毛泽东南巡到达徐州,上午先游览了徐州市南部的云龙山。接着,毛泽东从北坡下来,乘车沿中山路向北驶,前往九里山看古战场。

九里山在徐州市西北郊,东西走向,逶迤九里,故名。这座山峰峦起伏,犹如徐州市西北部的天然屏障。九里山上有很多古迹,如樊哙磨旗石、白云洞、刘向墓等。

中午,毛泽东和随员们只简单吃了点饭,便向九里山驶去。看得出来,他对九里山是很感兴趣的。

毛泽东是位伟大的军事家,对军事、对战场、对军事人物是情有独钟的。九里山是个古战场,他1920年来徐州时未能来这里,今天当然要到这里看看。汽车在开往九里山机场的路上,走到文亭街青年路二巷门牌2号停下,休息了约半个小时。

毛泽东下车仰望九里山,一边走一边给大家讲发生在九里山的故事:

据民间广泛流传,九里山是楚汉一战的古战场,韩信曾在九里山中峰团山伏兵与项羽大战,楚军不支,从九里山前溃退,一直退到垓下。在《水浒传》第四回有一首山歌写道:

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起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山东省档案馆编:《毛泽东与山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57—58页)

毛泽东来到樊哙磨旗石前对随行的人员说:“据史书记载,楚汉决战时,汉军大将樊哙曾在山上竖立一面大旗招呼战斗,因旗大能磨到山石,所以叫磨旗石。”

毛泽东讲到这里,许世友等人才明白了磨旗石的来历。于是,许世友赞叹道:“主席的历史知识真丰富!”

接着,毛泽东把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故事,尤其是争夺彭城(徐州)的故事,全讲了一遍。

《水浒传》第四回,惹出祸来的鲁智深到五台山出家当和尚,不守戒规,下山弄酒喝。正在半山亭子上歇息,一个挑酒桶的汉子唱着《九里山前古战场》这首歌谣,爬上山来。在小说中,这是一首只作点缀用的歌谣,与小说情节关系不是很密切,并不重要。唱在山西的五台山,与江苏徐州的九里山,也相去甚远。但毛泽东记得它,而且能随口背诵,并且非看看九里山古战场不可。

语文课可选《水浒传》的作品

建国初期,毛泽东说过《水浒传》这些“民主文学”会影响到教育。因此,他倡导把《水浒传》的精彩片断编入教材,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读到名著。

1957年3月7日,毛泽东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他说:

“我们的教学计划,教科书都是全国一致的。这种做法是不是有问题?各省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教材?各省是不是感到受限制?”

毛泽东认为教材可以改革,他说:

“苏联的教材,应当学的就要学,不应当学的就不要学。你们要来一个改革,不要照抄外国的,一定要符合中国的情况,并且还要有地方的特点。农业课本要由省里编,地理可以编地方地理,文学也要有乡土文学,历史可以有各省自己的史料。课程要减少,分量要减轻,减少门类,为的是全面发展。‘关关雎鸠’这几句诗一点诗味也没有,《楚辞》、《离骚》没有人懂。语文课可选《水浒》、《三国演义》、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现在作文太少,至少每星期作一次,如果有困难少一点也可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247—248页)

毛泽东的这个指示,是被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了。从建国初到现在,在中学和大学的语文课本里,大都选有《水浒传》中的精彩段落作为课文。如“林冲雪夜上梁山”、“野猪林”、“三打祝家庄”等等。师生们可以同堂欣赏施耐庵的大手笔,想想当年少年毛泽东因在私塾课堂上看《水浒传》而受体罚,真是今非昔比!这是毛泽东关注下的《水浒传》传播史上的幸事!

关心对《水浒传》的研究

毛泽东不仅爱读《水浒传》,而且也很关心对《水浒传》的研究。

“文革”前,《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的有关《水浒传》的研究和评论文章,毛泽东几乎都看过。他的存书中,有一本《水浒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这本书中茅盾撰写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毛泽东阅读的时候,还用黑铅笔在书上画了许多的道道。(徐中远:《毛泽东读评五部古典小说》,华文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124页)

茅盾本名沈雁冰,以长篇小说《子夜》成就文名。毛泽东的老朋友老同事。两人初识于1923年夏,是在上海。1926年1月,毛泽东代理国民党中宣部部长,茅盾担任宣传部秘书,做毛泽东的助手。1949年10月开国大典后,茅盾任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原载《文艺报》1950年第2卷2期。在延安时,毛泽东与茅盾曾畅谈《红楼梦》。读到老朋友论《水浒传》人物与结构的文章,想来也有如见故人之慨。

茅盾举林冲、杨志、鲁达(鲁智深)这三个人物为例,以行家的眼光和笔力论述《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和结构布局。他说:“《水浒》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固然不免言之过甚,但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却是事实。”茅盾概括的《水浒传》人物描写特点有两条:“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对于小说的结构,茅盾说:“从全书看来,《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我们可以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各自独立的短篇或中篇而无割裂之感。但是,从一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浒》的结构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在这一点上,足可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毛泽东的读书习惯。他在读茅盾评论《水浒传》的文章时,画下许多黑道道,说明他读时很用心。

《水浒》发行了

十年“文革”闹书荒,没有文学作品读,人民群众不满意。毛泽东也了解到这个情况。

1975年7月,毛泽东提出要调整党的文艺政策。在这之前,他已经指示重新印行古典小说,提倡读《红楼梦》和《水浒传》。

7月初,他在同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谈话时说:“样板戏太少,而且稍微有点差错就挨批。百花齐放都没有了。别人不能提意见,不好。”又说:“怕写文章,怕写戏。没有小说,没有诗歌。”

7月14日,毛泽东在同江青的谈话中提到:“党的文艺政策应该调整一下,一年、两年、三年,逐步扩大文艺节目。”毛泽东批评“四人帮”把持下的文艺战线“缺少诗歌,缺少小说,缺少散文,缺少文艺评论”。毛泽东又说:

“已经有了《红楼梦》、《水浒》,发行了。不能急,一两年之内逐步活跃起来,三年、四年、五年也好嘛。”(《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231—232页)

在当时“没有小说”的情况下,毛泽东特别提倡大家都来读《红楼梦》和《水浒传》等古典小说,正是他扩大文艺节目、逐步活跃文艺的一个重要措施。

十年“文革”闹书荒,没有文艺节目看,没有文学作品读是因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所致,所以这有毛泽东的责任,所谓“晚年错误”,即包括此点。但是,“四人帮”大搞文化专制主义,加剧了“四缺”现象。所幸毛泽东生前发现了这个问题,提出调整党的文艺政策,扩大文艺节目,重印古典小说,活跃文艺战线,部分地补救改正了这个过失。

一生视读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为完整中国人必备条件的毛泽东,岂能容忍“没有小说”、“缺少小说”的现状。他津津乐道《红楼梦》、《水浒传》的重印发行,正是藉此为突破口来调整党的文艺政策,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毛泽东还是十分懂得广大读者渴望阅读名著的阅读心理的。

毛泽东晚年好追怀往事,他是否想起:韶山私塾读《水浒传》,东山学堂讲《水浒传》,文化书社售《水浒传》,长征路上找《水浒传》,延安窑洞引《水浒传》,将领面前荐《水浒传》,改革教材选《水浒传》,缓解书荒印《水浒传》……《水浒传》帮助他成就伟业,他也帮助《水浒传》更为广泛传播。

施耐庵有一肚子火气才写《水浒》

毛泽东在天津视察的谈话中说过:……《红楼梦》、《水浒传》也不是因为稿费才写的。这些人是因为有一肚子火气才写的……

陈晋:《毛泽东之魂》,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年10月第1版,第346页。

同类推荐
  •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胥惠民教授《拨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与杨启樵《周汝昌红楼梦考证失误》、沈治钧《红楼七宗案》同为近年批评周汝昌红学谬误的三部最重要著作。本书立足文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周汝昌以上主要错误观点做了详尽有力的分析批评。周汝昌晚年出版的《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号称是最近真的校订本,本书却通过大量例证,具体分析周汝昌对曹雪芹的原文乱加改动,不懂装懂,破坏《红楼梦》的有机结构,其实是离曹雪芹原本距离最大最坏的一个本子。本书还对周汝昌的方法论和主观唯心论做了深入的分析批评。
  • 金瓶梅语典

    金瓶梅语典

    对于中国人来说,自明清以来民间文人陆续创作传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五部古典通俗章回小说,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所皆知的经典著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时光印痕

    时光印痕

    盖闻文章之道虽千变万化,但究其蹊径,唯天趣与学力二端耳。以学力胜者,冶铸百家,下笔高古,然非老成宿儒不办;以天趣胜者,则自出机杼,情见乎辞,虽不能核综群籍,其自然之妙, 亦别有心会, 令人于霁月光风中, 有蓦见惊鸿之慨。
  • 黑白斋序跋

    黑白斋序跋

    本书收入作者为40多部文学作品写作的序跋。包括“好汉不提当年勇——序刘林小说集《桃子脸,弯弯眉》”、“魅人的梦想:星空乡愁与航天文学——序李鸣生长篇报告文学《飞向太空港》”等。
热门推荐
  • 疯魔神帝

    疯魔神帝

    若死去,不如去死。等待死亡,不如自己去找死。死就死,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僵尸.........一代疯魔的奇幻人生。
  • 闪婚成爱,总裁太腹黑

    闪婚成爱,总裁太腹黑

    婚礼现场,她拖曳婚纱,淹没在祝福声里。屏幕上,却播放出未婚夫与情人火辣四射的啪啪啪。满场哗然,她这滞销的老姑娘,赔了老公又折地皮,站在礼台上成了最大的笑话。腹黑总裁大手却伸过来,“如果你不介意,我们可以一起惩罚这对儿狗男女。”“惩罚?”“我们成婚,让他们成为笑话!”她怎能与这样精于算计的腹黑男过一辈子?“只婚礼,不登记,不包生孩子,我失去的,你得帮我讨回来!”“成交!”她自以为赢了一回,却一脚踩中总裁先生的陷阱里,跌得一颗水晶心细碎细碎……
  • 仙剑奇侠传三之御剑飞仙

    仙剑奇侠传三之御剑飞仙

    本书说的是仙三的十年后,仙一的四十年前。自人神仙人,魔鬼妖六界之尊的邪剑仙被蜀山剑侠景天击毙后,人间的邪气并未减退,使得邪剑仙又再次复生……
  • 悔之痕—朱砂泪

    悔之痕—朱砂泪

    白天无法想像黑夜的世界坚持各自等在原地把彼此站成两个世界虚幻的永恒只是那支离破碎的瞬间手中仍然紧握着当年褐色的记忆什么都会远去什么也留不住我,被斥绝在了光芒之外你,清晰得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我伸手,捕捉到的却只是虚无原来,我们一直生活在了隔岸相望的两个世界不该有的一切早该结束了我舍不得忘记你只能把一切深锁心底绝对的承诺与绝对的把握是否就能够天长地久绝对的付出与绝对的接受是否就能忘却过去所有的伤痛我看不见,永远也不要看见了因为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之不嫁你又如何

    重生之不嫁你又如何

    前世她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生死之际,她立下誓言;如有来世,定让她生不如死,今生,她御黑凤,获奇缘,她和他肩并肩携手履行前世誓言前世,他视她柔情如土,自私自利,终使他与她失之交手,欲要亡羊补牢,可否为时不晚?如今末世重来,她与他故事应怎样续写?是淡然如陌?还是破镜重圆?一切的一切终究是未知的未知。。。
  • 惜媛记

    惜媛记

    古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一条路。的确如此,不论是无数的人重复的走一条线还是一个人重复无数次去走自己所确定的线最终都会成为一条路。世上无数条的路唯有心路最让人难以捉摸,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中心世间万物都围绕着自己运动。我不能说有这样的想法有什么不对,我们也没有理由去评判对错,。但事实上这只是我们内心对自己对外物不了解所造成的一种假象,而我也将会把自己的心路亲身感悟分享给大家。
  • 陌路青春:原来,我们不曾靠近

    陌路青春:原来,我们不曾靠近

    前世。他说:“不管你做什么,都不可能代替洁灵在我心里的位置,你以为你是谁?其实你什么都不是。”她说:“随便你想什么,我只是想静静的爱着你,想一直和你依偎到老。从没有想过要代替谁,更没有以为在你心里有什么位置。”她说:“其实,那怕你不爱我,我也会一直爱着你的。一直,一直。”………………看着她,他恨恨的问:“难道我只是你潜意识里的尹勋?从头到尾,你只是把我当他的影子一样爱着!”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冷酷,她的话如针一般扎在他的心上:“对,你只是他的影子而已。”“好!很好,我一定会让你后悔告诉我的!”“会记着的,即便是想忘也不能忘记啊。”望着他的影子,她幽幽叹到,脸上有可疑的泪痕。
  • 林落莫负君

    林落莫负君

    得知父亲得了帕金森,她的整个天都塌了下来,前二十多年是父亲养她,那父亲以后的日子都要靠她。她不知何去何从?却因一句玩笑话“纨绔子弟哪里知道爱情的滋味!”被他盯上,他为了证明她的话有假,她为了给父亲治病,任他纠缠了两年,他用他的方式去爱她,却被她恨了五年。
  • 乡野高手横扫都市

    乡野高手横扫都市

    从未进过城市的他,未曾想,初次进城,就卷入到各大世家的争斗中。他想回农村过小日子,可有人不让他回,既然你们让我过的不愉快,那你们也别过的舒坦了。且看林立如何从一个山村小子成长为都市各大世家惧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