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6900000037

第37章 平民化人格与实践(3)

自我修养是一种磨练功夫,它的展开包括许多具体方法,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反省,用毛泽东的话说是自我批评。自知有过,并加以揭露与检讨。毛泽东指出:“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③把自我批评比喻为洗脸,至少传达出这样一个意思:自我批评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如同人每天需要洗脸。脸不洗,就会脏,影响自己的形象,而人不反省,就可能骄傲自满或腐化堕落,玷污人的心灵,而且这项日常工作应该随时随地进行。不仅在大风大浪的斗争中进行,还要在“闲庭信步”中进行;不仅在艰苦的环境里进行,还要在胜利的环境里进行。对健全的人格来说,自我批评或解剖自己是一项必修的功课。

①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96,第12页。

②《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第10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096页。

自我反省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包括世界观问题或政治立场问题,从小的方面讲,可以涉及许多“小节”,如个人生活态度、道德观念等。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毛泽东既承认集体利益优先原则,又承认个体正当利益的合理性。他反对那种蔑视个人利益的观点:“把共产党员为着供给家庭生活(农村党员)和改善自己生活(机关学校党员)以利革命事业,而从事家庭生产和个人业余生产,认为不光荣不道德的观点,是错误的。”①但是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他主张个人应该而且必须服从集体利益。革命道德最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取向,能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要求是衡量我们实际行为的价值标准。人们应该经常对照理想人格的内在要求,反省自己在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上是否出现了偏差,是不是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是不是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自我修养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诚实的或实事求是的态度。“真正的好心,必须对于自己工作的缺点错误有完全诚意的自我批评,决心改正这些缺点错误。”②毛泽东又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这里讲实事求是,主要指的是道德品质意义上的实事求是,指言与行的一致。“言必信,行必果,不傲慢,诚心诚意地和友党友军商量问题。”③刘少奇也一再强调自我修养要诚恳,表里如一,“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实事求是态度反映的正是共产党员进行道德修养所具有的高尚品格。

自我修养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精神境界、自由人格的人,化理想人格为现实人格。这种高尚境界表现在:“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④也就是说,他是一个道德自律的人,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了,道德行为完全出于自己的理性自觉与意志自愿,因而是自由的。张思德、白求恩就是这样的道德典范人物。这样的人襟怀坦白,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是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境界的人。与之相对,“有些党员受不起成功和胜利的鼓励,在胜利中昏头昏脑,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以至动摇、腐化和堕落。完全失去他原有的革命性”,①这是缺乏自我修养的表现。如果平时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就可以在思想上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腐蚀。因为自我修养既可以提高理性认识,也可以磨练革命意志,或者陶冶情操。修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平民化理想人格中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912页。

②同上,第87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522页。

④《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第133页。

毛泽东、刘少奇等马克思主义者对理想人格培养中自我修养方式的强调,是对传统道德修养理论的继承。孔子认为,要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就应当“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②修养的过程是一个保持本心、涵养善性的过程。“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大学》里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先秦以来,正统派儒家提出不少修养的方法,如“解蔽”、“去人欲”、“持敬”、“慎独”等,通过修养,变化气质,陶冶性情,对圣人、君子人格的塑造起了较好的作用。刘少奇等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对传统有所发展。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自我修养问题上,尤其是在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上,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有时偏于拔高革命的集体功利原则,表现出以集体的利益压倒个人利益的倾向。如果在革命实践中时常用这种要求来反省自己,剖析自己,便暴露出相对忽视个体利益的缺点。

应该指出,在平民化人格的培养上,马克思主义者固然重视自我修养等道德实践的作用,但根本上还是强调社会实践的作用,他们讲道德修养均立足于群众实践的基础。离开了社会实践讲道德实践的开展和道德境界的提升,无异于缘木求鱼。

除了社会实践(劳动)和道德实践,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等也强调精英的启蒙教育作用在平民化人格培养中是不可忽视的。精英可以通过办杂志、办学校等具体方法达到启蒙目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旨是促进国民“伦理的觉悟”,这是根本性的觉悟。这觉悟的核心是人格的觉醒与凝练。陈独秀本人即通过创办《新青年》杂志、任教于北京大学等活动以求启蒙国民人格觉醒之高远目的。这一点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实践中是有所忽视的。李泽厚的“救亡压倒启蒙”说①是对这一“忽视”的简洁表达。

①《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第102页。

②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95,第301页。

四、化理论为德性

相对于以熊十力和冯友兰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和以陈独秀、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当代中国哲学家冯契提出比较系统的平民化人格培养的方法论。该方法论包含“一心两翼”,“一心”指的是方法论的原则,“两翼”指的是人格培养的具体方法,其中一翼指三种基本途径,另一翼指“化理论为德性”。这个方法论与他的广义认识论密切相关。冯契在写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时提出广义认识论的四个问题,第四个问题是关于自由人格或理想人格如何培养。他说:“对这个问题我有真切的感受”。②他对于人格培养方法论的思考是其哲学理论———智慧说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很有创见的理论。

在理想人格的培养上,冯契方法论的原则是坚持平民化,这指的是“一心”。他理解的人格培养的平民化原则有三层意思。第一,理想人格不是高不可攀的,是普通人也可以达到的,当然,这需要经过精神上的努力。这就肯定人人能够成就自由人格的可能性。第二,平民化人格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过程中渐渐逼近人格的理想范型,理想人格的实现具有过程性和历史性。第三,理想人格的培养方式不能整齐划一,搞一刀切,而应该各因其性情之所近而培养之,搞差异化培养。因为现代的理想人格不是十全十美的圣人,而是有缺点、会犯错误的自由人格。①

①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第36页。

②《冯契文集》第1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9页。

根据平民化原则,冯契制订自由人格培养的三条基本途径,这是他的方法论的第一翼。

第一,社会实践与教育的统一。

人格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过程。实践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作用包含两方面:一方面,环境给人以规律,人利用这些规律和认识来重新改造环境;另一方面,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改造自我的过程,使人不断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及其欠缺,人格得到觉醒,人在活动中接受了教育。这里讲教育是广义的,泛指社会教育,不单单指学校教育。从本质上看,实践与教育是统一的。真正的实践活动一定是富有教益的,同样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基本的实践。

人在实践中受教育,并不意味着人是被动的。相反,实践与教育的统一正是要强调人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可以在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从教育的目的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使人获得自由人格,提升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教育者自身有寻求教育的主动性。(二)真正要实现教育目的要靠教育活动,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就要遵循“由于人”的原则,使之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出自人的主动的活动。

①参见《冯契文集》第3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309—310页。

人格的培养是“出于自然而归于自然”。这里的两个“自然”具有不同的意义。“出于自然”中的“自然”包含两层意思,即生活世界的现实可能性与人的现实需要。这是说人格的培养要根据这两种“自然”,立足于现实可能性与人的实际需要。否则就脱离了“自然”需求,忤逆平民的人性,带有虚伪和作秀的成分,由此得到的人格肯定不是自由人格。“归于自然”中的“自然”指人的天性。经过实践和教育,通过人的主观努力,人的能力、知识和德性仿佛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变成自然习惯的一部分,这是化人为为自然。“出于自然”与“归于自然”看似两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无限反复的运动。①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和教育中不断更新人格,使自由人格的实现得以可能。

第二,世界观与德育、智育、美育的统一。

这个途径是对第一个途径的进一步解释,对实践与教育问题作具体化的阐释。

它包含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指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统一。现代人才的要求是既有专业化的素质又有复合型的才能。对于每个具体的人来说,素质和才能是各有偏胜和特长的。但是对于平民化自由人格来说,总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的要求。真善美的适度统一就是其中一条。这个要求意味着现代平民在理论思维(真)、道德品质(善)和审美能力(美)等几个方面都应该有一定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指世界观的培养与上述三育的统一。世界观(包括人生观)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世界观教育如果和智育、德育、美育脱离的话,就变得空洞无物。其一,通过科学教育(智育)培养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方式是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二,通过道德教育与实践,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为人所接受,逐渐内化为人的品德。那些内在的、一贯的品德实际上已经构成世界观的因素,而且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其三,通过审美教育、艺术活动创造出个性化的感性形象,借助这个感性形象,培养出自由的个性。这样,人的真实的世界观(智慧)变成个性自由的表现。“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智慧一定是个性化的......富于个性特色的自由创造这才是智慧,才是真正对道有所体会、有所发现。”②通过个性化的审美创造,人的世界观(智慧)才得以形成。综上所述,世界观的培养需要运用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活动等方式,四者达成统一,以培养自由的人格。

第三,集体帮助和个人努力的统一。

①《冯契文集》第3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311—312页。

②同上,第314—315页。

这个统一是对前面两个人格培养途径的进一步延伸。因为无论是在交往实践中,还是在智育、德育、美育等教育、学习中,人格的培养都涉及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群己之辨)。

现实的人总是已经与他人共在,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或共同体环境中。对于人来说,什么样的社会关系或集体环境才有利于自由人格的形成和培养呢?冯契从孔子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这个环境充满一种爱和信任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冯契指出,孔子之所以成为著名教育家的原因之一是“他把心交给学生”,“有了这样满怀爱心和忠诚的教师,就能培养那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格。个性只有在受到尊重、信任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①在这样的主体间教育环境里,人人都是参与者和阐释者,人人都发挥积极主动性,倾其爱心去帮助别人,信任他人。所以人人都是受益者,都是意义的创制者和领会者。

同类推荐
  • 经典思维50法

    经典思维50法

    本书选择了五十种经典思维方式,阐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强调了正确思维的重要。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人性奇学

    人性奇学

    孔子曾经说:“我们常常去复习自己过去学过的知识,这不是非常好的事情吗?有自己的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抱怨自己不得志,这不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做法吗?”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列子原来这样说

    列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阐述列子在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被称作“有道之士”列子主张顺从自然之道,内外相应,物我两忘,淡然生死,观行闻声,至言无言,安时顺命。不要太执着于当下“我”的生命,而要从宇宙自然地永恒生命的背景中去体验个体生命的永恒。
热门推荐
  • 都市全能保镖txt

    都市全能保镖txt

    世界第一强者——墨瞳,在一个SSS级保镖任务时,遇到幼时朋友,从此获其芳心,艳福不断。
  • 顾意初现

    顾意初现

    上大学的时候,为了躲过骚扰,她谎称自己有男票,而且男票在A大多年以后,她才发现两个人之间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原来,她早就见过他了,只是她忘记了那么多年来,他错过了她,却不想,命运会再一次给他机会他们原本在不同的工作室做CV,后来工作室合并了,他们两人是同城的合作过广播剧,也一起合唱过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再次相见,她心中诧异他熟悉的嗓音,而他的记忆回到了第一次见面时的心动当真相大白,属于他们的爱情也终于开花每个女生在青春时期可能都是某某的暗恋对象,只是她们并不知道。这部小说献给那些看到了这份暗恋并接受了这份美好的暗恋的女生。
  • 盛世娇宠:修仙神女入都市

    盛世娇宠:修仙神女入都市

    (爽番,萌饭,宠翻,男主:陆慕诚,女主:千穗。)“陆少,还是没有搜索到任何关于千穗小姐的信息。”“嗯,不用查了。”陆慕诚切断屏幕,端起酒杯轻抿一口:无论是什么身份,只要她待在他身边,就是最好的。景蓝星的天之骄女千穗,来到地球,邂逅陆慕诚,随即此后的时间里,她便越发地察觉到有什么不对——想着陆慕诚的言行举止,神态样貌——千穗恍然发现,这个地球男人,一直在撩她。
  • 我的穿越之梦

    我的穿越之梦

    我不清楚这是真是假,如果这是梦为什么这么真实……我又回来了,我好像是醒了,刚刚发生的一切都是假的?可是我明明还能感觉到,身上残留着他的体香……我好想又做梦了,不对,是他,他来了,他来找我了,我跑不掉了……本人事先声明,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故事100%是假的,请勿当真。
  • 嗜血王爷漫漫追妻路

    嗜血王爷漫漫追妻路

    那年,他身受重伤,他还只是一个七岁孩童,但纯真坚毅的脸上却充满冰冷,他隐约在模糊中看到了一个明媚的身影,淡粉色的衣服与她身后不知名的树上开的花的颜色是那么和谐,恍如隔世般冲他笑着,而他的心也变在那一刻沉沦。再见之时,她已然不是当初的她,而他依旧是冰冷的他。可去不知为什么,他对她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第一次见她,外人传的没有情丝的他笑了。第二次见她,嗜血如魔的他对她产生了兴趣。第三次,便将她和梦中的小女孩重合在了一起。一直到后来,开启了漫长的追妻之路。
  • 长夜的光

    长夜的光

    仙在哪?虚无缥缈间……。世上本来没有仙,只不过信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仙。千万年来,有仙家无数,然而发生了什么?使世上不见仙!凡是存在皆在不停地寻找,或许是为了长生,也或许是为了找到一个答案。他是在时间中行走的人,他在三个时代中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与那些怀着不同目的的人们同行,只想明明白白的活着,但却一步一步的走进了一场棋局当中。千万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使那仙境,成为废土,使那人间变的苍凉。要活着,就只能彻底的揭开这个秘密,不然,只能黯然的成为一枚死亡棋子,被扔进棋盒。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他该怎样迈出下一步?芸芸众生,几千年的等待,竟然只为了在人群中看上一眼,只为了完成自己在这盘对弈中的使命,只为了在这长夜中看到那耀眼的阳光,哪怕只是做一回路人,这真值得吗?
  • 情傾一世

    情傾一世

    她穿越异世的杀手女王,他权侵异世的暗黑帝王……她一世樱花飘若仙,他几世繁华风云变……几世回眸今世厮守,本不相干的两人,一场穿越爱恨纠葛。是一场强势回归,还是命运磋砣?强势回归,她冷眸寒光乍现,势要将那些有眼无珠的贱人踩于脚底,定要拼死保护爱她之人。风云突变,他手握乾坤,无意遇到她,他邪蕼逗弄,却松不开手,势负天下不负她。一生一世一双人,宁负天下不负她……情倾一世,一世倾情。我来了,你在哪?
  • 拿起植物战僵尸

    拿起植物战僵尸

    一个神奇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我们将拿起植物武器大战僵尸3000回合,各种各样的武器,炮弹,僵尸爽
  • 山大王日记

    山大王日记

    呔,那位仙家,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想要过此路,还不快快把宝贝献出来!一个宅男一条狗的逆袭之旅。
  • 侠岚之守候今夕

    侠岚之守候今夕

    “等我!”“永远!”梦缠绕千年,是虚幻还是现实,是遗忘还是不肯放弃!他失去父母后学会了坚强,他以为会这样一个人走过一生,偶然的相遇他们心中彼此的牵连,他相信他的承诺却不愿他面对狼藉的处境,他是否又再一次面对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