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8300000032

第32章 犯罪客体关系论(6)

正因为如此,有学者提出了违法性意识可能性的主张。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说也有种种观点,但这些观点有共同之处,即故意责任的成立,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是必要的,并且只要有这种可能性就足够了。日本刑法学者松原久利认为,认识到犯罪事实,且作为犯罪构成要件行为的人,为积极的意思活动,他可以被推定为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意识。因为行为人被期待放弃违法行为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实施了违法行为的话,原则上将可能受到社会的非难与谴责。①也就是说,对犯罪事实的认识(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意识到直接行为的违法性),就成了故意这一严重责任的原则性要素。此外,对犯罪事实的认识可能性,就成了过失这一较轻责任的原则性要素。因为如果有对犯罪事实的认识的可能性,就有可能间接唤起违法性的意识。虽然解释不同,但松原久利还是坚持可能的违法性认识说的立场,至少在他看来,间接的违法性意识还是需要的。

①参见[日]松原久利:《违法性の意识の可能性の判断基准》,载《日本刑事法杂志》1997年第34卷第1号,第5页。

如前所述,我国刑法学通说对行为人的认识因素中必须包括规范要素持肯定的态度,但在形式上反对违法性认识而主张社会危害性认识。如果对我国刑法学者的这一观点进行具体分析的话,又会发现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显得非常混乱,其突出的表现是,即使主张犯罪客体属于认识因素之一的学者,也主张违法性不属于认识因素。如我国早年出版的权威刑法教科书认为,“成立某种犯罪的故意,必须认识该种犯罪客体的事实情况,否则就没有这种犯罪故意的存在,也就不构成这种犯罪。例如,对于杀人罪的故意来说,必须认识到行为侵害的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如果只是认识到行为所侵害的是他人的健康权利,那就不是杀人罪的故意,而只是伤害罪的故意”。①在同一本教科书中,论者紧接着又说:“我们认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和司法实践,认识行为的违法性一般说来并不是犯罪故意的内容。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没有提出明知行为的违法性的条件。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所谓‘大义灭亲’的案件,即使行为人误认为自己的行为为法律所允许,仍然认为其行为构成故意犯罪,只要行为人明知行为符合该种犯罪构成的一切事实情况就够了。”②这种观点其实是互相矛盾的:既然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犯罪客体,甚至在故意杀人罪中要求行为人认识到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凭什么又不要求行为人有违法性认识呢?何况生命权是由法律规定的,知道自己的行为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利哪有连行为具有违法性都不知道的道理呢?在我看来,这一观点实质上是现实的违法性认识说的观点。再如,有的论著主张,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中最根本的是对行为危害结果的认识,并认为:“危害结果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某种结果之所以具有危害性,就是因为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遭受到了侵害。离开了犯罪客体或犯罪对象,便不能正确认识行为后果的性质......将犯罪客体排斥在故意的认识内容之外,这是欠妥的。”③对于违法性认识,该论著明确提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中不包括对行为违法性的认识”,④其理由是:“在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有无故意时,通常只需要查明他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具有认识,就足以说明他对行为的违法性认识,而不需要另外特别地去查明他对行为的违法性是否有认识。”⑤从该论著的解释来看,论者虽然形式上主张违法性认识不是认识的因素,但其实论者所否定的只是“现实的违法性的认识”而不是“可能的违法性的认识”,因为论者主张“从对社会危害性的认识中可以推定行为人对违法性有认识,只不过不需要特别去查明罢了”。①

①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25页。

②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27页。

③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1页。

④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2页。

⑤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7页。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刑法学通说形式上否定违法性认识而主张社会危害性认识,但在实质上对违法性认识还是肯定的,只不过不愿意从正面承认而已。这一问题与我国刑法学对犯罪客体的界定是紧密相关的。我国通说将犯罪客体界定为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其用意是要突出犯罪的实质特征,因此也主张行为人对犯罪的本质特征应该有所认识。同时,由于通说界定的犯罪客体与违法性没有关系,主张认识因素中不包括违法性要素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此外,我国也有许多刑法学者明确主张违法性认识是犯罪故意之认识要素。如,有的学者认为,“要成立犯罪的故意,行为人不仅应认识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同时也应该包括认识行为的违法性”;②有的学者认为,“以社会危害性为内容的违法性认识,是构成犯罪故意所必需的”;③有的刑法学者则明确否认社会危害性认识而主张违法性认识,认为“应该要求于行为人的,都是其对违法性的认识,而不是对社会危害性的认识,特别是在社会危害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相分离的场合。社会危害性是立法,甚至可以是司法的指导观念,但是在司法中,如果直接根据社会危害性处理案件,则有破坏法治的危险。而司法机关对法治的破坏给社会带来的祸害,远比个别人的行为给社会造成的损害要大得多”。④

①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7页。

②齐文远:《论犯罪的故意》,湖北财经学院硕士论文,1985年印,第18页。

③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9页。

④冯军:《论违法性认识》,载赵秉志主编:《刑法新探索》,群众出版社1993年版,第264页。

对于社会危害性认识和违法性认识的关系,我认为其实并不像论者所说的存在什么实质性的差异。其一,无论是社会危害性认识还是违法性认识,都属于对行为的价值认识,或者说,只要认识到两者之一,就意味着行为人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无价值的。而且,既然刑法规范已经明确规定故意的认识包括对危害结果的认识,即使认识到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也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与法的价值相对立的。其二,就违法性的认识而言,也不见得就是明确对法的具体内容的认识,具有这种认识的可能性,也可以说是对违法性的认识。如果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认识,一般也知道自己的行为具有违法性的可能性。

至于认为根据社会危害性定罪会破坏罪刑原则,其实与社会危害性认识并不是同一个问题。因为所谓根据社会危害性定罪,是指法官将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成立的标准而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社会危害性,是就行为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而不是将其作为法官判断犯罪的客观标准,是不同层面的事情。

(三)本书的观点

认定犯罪不仅仅是对行为的客观属性所作的一种规范评价或价值评价,而且也包括对行为人的主观属性所作的规范评价或价值评价。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也会导致法益受到损害,但是,我们不可能通过法律制裁来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法律制裁的前提是行为具有违法性或对法律关系的破坏性,而法律关系是一种意志关系,人们不能用意志关系来规范不受意志支配的行为。因此,只有对有意识支配或意识支配可能性的行为才可能受到法律制裁,也只有对这类行为的制裁才能达到刑罚的目的,犯罪主观要件或罪过不可或缺的意义就在于此。

在我看来,有无罪过的问题本质上乃是一个有无犯罪客体的认识的问题。“没有犯罪客体的认识,故意或者过失就成为毫无意义的空洞之物,因为,在具有犯罪客体认识的情况下,才能对行为人进行规范意识的非难,罪过的认定与犯罪客体的认定具有同一性,这也与我国刑事司法中的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作为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吻合的。强奸者的罪过不是他的性冲动的意识,而是他的侵犯法律关系的意识;报复杀人者的罪过不是他的快感,而是他的侵犯他人生命权的意识。从认识论的主客观同一性的观点来看,罪过乃是主观化的犯罪客体,而犯罪客体是通过犯罪行为而外化或客体化了的主观罪过。”①支配行为人实施特定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如果没有犯罪客体来加以印证,就无法确定其是不是一种罪过。脱离罪过与客体的同一性,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是否存在着一致性就无法判断。

同类推荐
  • 住有所居:住房政策法规解读

    住有所居:住房政策法规解读

    住房既是一种关系每个人安居乐业以及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又是一种价格昂贵、占居民消费比重很大、保值增值性好的特殊商品。各国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政府介入住房问题,对住房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控管理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是解决不好住房问题的,尤其是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住房市场实行完全市场化。
  • 法律解码:101个焦点民事行为的法律关键点解读

    法律解码:101个焦点民事行为的法律关键点解读

    法律解码:101个焦点民事行为的法律关键点解读法律解码:101个焦点民事行为的法律关键点解读法律解码:101个焦点民事行为的法律关键点解读法律解码:101个焦点民事行为的法律关键点解读法律解码:101个焦点民事行为的法律关键点解读
  • 危险情感:郝红颖律师法说情感罪案20例

    危险情感:郝红颖律师法说情感罪案20例

    本书以作者在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主讲过的精品案例为蓝本。内容围绕父母、夫妻、子女之间发生的案件纠纷等展开,反映了当今时代人们家庭婚姻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离奇故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实施国境卫生检疫,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法。
  • 个人合伙与纠纷处理

    个人合伙与纠纷处理

    本书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问题为出发点,有机结合《民法》《合伙企业法》等与相关条例和司法解释,采取了“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和“法条指引”的结构编写而成。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般的案件审判知识,又可以了解有一定深度的相关法理,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和掌握。
热门推荐
  • 长墨如玉

    长墨如玉

    谁惊艳了谁的时光,谁扰乱了谁的执念。一眼芳华,一片天下。乱世之秋,她成了他万年平静的波澜。烂漫之际,他成了她天真年华的永远。一切因谁开始,又因何结束...“自从喜欢你的那一刻起,就赋予了你伤害我的理由。”“万年的一丝红线相牵,既然复杂,那不如不再解开,任由一刀剪断。”“可是...你舍得?”...
  • 大清国籍条例

    大清国籍条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换身古男女

    换身古男女

    突然从女人成为男人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从男人成为女人又是怎样的一种体验?男女主角会告诉你,很糟糕,但是,嗯,怎么有点喜欢了呢?人生得意须尽欢,尽欢和得意可能是天生的缘分了。
  • 云端的呼唤

    云端的呼唤

    讲述了一个单纯爽朗的女生林默在高三时期遇到了一个神秘人物,对方一直在她的日记本上与其对话,但后来突然消失。四年后,林默大学毕业,开始进入社会,面临工作、感情、挣钱这些现实的问题与选择时,就在她各种纠结、各种疼痛的时候,一个人突然进入了她那卑微平凡的生命中,而这个人正是四年前消失的神秘男子,更为神秘的是,这个男子来自外星,就此,一段奇幻、虐心又甜蜜的旅程开启了。
  • 穿越之绝色召唤师:凤临天下

    穿越之绝色召唤师:凤临天下

    从21世纪穿越到一个没有被世界纪录的地方——凌云大陆,空有一副美貌,却是一个废柴?呵呵……看姐如何修炼,如何亮瞎你的钛金和狗眼!没有召唤兽?呵呵呵……看她如何带着一大群兽兽,带着一个外表冷酷,占有欲极大的鬼王,谱写一段盛世传奇!
  • 大清第一运气王

    大清第一运气王

    罗小川穿越到了雍正的三儿子弘时身上,为了自己不被雍正大义灭亲的杀掉,打算逃离皇宫。可惜天不随人愿,在一系列的逃跑被抓之后,误打误撞的当成了皇帝!用罗小川的话讲:朕能当上皇帝,全靠运气啊!
  • 鹿晗之你若不离,我亦不弃

    鹿晗之你若不离,我亦不弃

    如果我们彼此多一点信任,事情会不会就会变样,你那冷漠的声音我不想再听第二次,以后不要了好不好?我和她只是普通关系,比你和许晋宸的关系还普通。你是我爱的鹿小晗啊,我不能失去你!此文为原创,希望不要抄袭,转载
  • 暮色之旅

    暮色之旅

    欧阳黎明于一次旅行偶遇孤独女孩狄知音,狄知音的异常举动引起欧阳黎明的注意。难道她遭人追杀?当他帮她逃离危险,却发现噩梦才刚刚开始……原来狄知音是50岁富婆邹文迪的克隆人,邹文迪希望恢复青春和医学博士一拍即合制造出一个克隆人——狄知音。随后却发现克隆人的很多好处,她开始无休止地向狄知音进行索取。狄知音的“父亲”受雇于邹文迪,父亲的无视令狄知音绝望,最终她决定孤注一掷……
  • 卿妻

    卿妻

    小乞丐不喜躲破庙,就喜游街头★★★残羹剩饭入不了眼,美味佳肴照单全收千方百计走进将军府★★★大摇大摆进出贵酒楼当帝王遇上小乞丐……☆☆☆¤¤¤☆☆☆¤¤¤☆☆☆他明明是一颗冰冷的心,可笑的是,她就偏偏送了他‘心热’作为珍贵之物他明明差点要了她的命,可笑的是,她却对他说,“我第一眼就认定了你”她曾许下:此生只为妻,不为妃。☆★☆他是帝王,他给不了。他们只能以月为媒,崖为证,结拜成夫妻。所有爱他的女人都知他是何身份,唯她不知。若是有一日,她突然得知,一心痴念的男子是一位帝王,她会如何?她为他倾其了所有。到头来。他却送她走上了仇恨此生,当真帝王一颗冰冷的心被一个小乞丐给捂热了,最终又能否如愿,她成为他的妻?
  • 游龙战九霄

    游龙战九霄

    天元大陆,宗门林立,各方才俊,争强斗胜!雪域天才横空出世!修旷世神诀,融逆天龙魂,战四方英豪,破九霄魔印!功法?战技?游龙一出,谁与争锋!兄弟?红颜?天塌下来,自有我顶!抱团?群攻?纵使千军万马,你又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