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8200000016

第16章 管住舌头——把握做事的时机(2)

三国时,许攸、杨修之死就是铁的证明。人们沟通、交往的主要媒介是语言,在有些时候,甚至交际的全部内容都表现在语言上。我们或许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交际的双方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利害冲突,仅仅因为言语冒犯,就可能小事不断升级为冲突,乃至大打出手。“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就不必再对人全部说出来了。诚然,人人都喜欢正直而坦率的人,认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君子,要是遇到居心叵测的人,你就很有可能让自己受到伤害。

如果彼此关系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你对他深谈,显得你没修养;如果谈到关于对方的话题时,因为你不是他的挚友,又显得你太冒昧;如果你的话题涉及了他人,你不清楚对方的立场、主张,就直言不讳,则往往招怨得咎。

人类本身是自私的、贪婪的,当出现危机了,在大家想办法一起渡过难关时,有很多问题就出在自己朋友身上,把一些人出卖,是为了保全他一个人的利益。这是事实,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所以,你千万不可把心事说出来,让心事烂到肚子里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了自己不被出卖,就不要让别人抓住自己的把柄。人生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场战争。在这种战争中,为了求生存,必须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不至于上某些人的当,才不会吃大亏。当然,并不需要自己去欺骗别人,但是,社会上鱼龙混杂,到处都是陷阱、圈套,必须小心提防。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你只有失败的份儿了。

所以要提升你的人气,在与人交往时“逢人只说三分话”是一条重要法则。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要说的不要说。善于处世的人,说话圆滑而保守,这绝不是他不诚实,而是他知道不该说的话不说。坦率直言的人开始会给人好的印象,可是,渐渐地人们就会觉得他头脑简单、幼稚,进而就会被定位为一个弱者。

孔子说:“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又有古语云:“言多必失。”这是先贤的思想结晶、古人的经验总结。与人说话,要讲艺术,要分人、分场合、分时间,得“三思而后言”,过多地暴露,人家会觉得你很肤浅;过分的热情,会让人产生你在讨好的印象。

智慧真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在人群中说话切莫和盘托出。适当地留个心眼不是虚伪的表现,而是智者的选择。

4忠言未必逆耳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话一点不假,试想“是药三分苦”,越是苦药,药力越大,对疾病才有治疗作用;言语也是如此,凡阿谀奉承之言,都会使听者飘飘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老子天下第一”的心理,没有了戒心,消磨了斗志,丧失了前进的动力,最终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但是,好心未必能办好事,真心话未必人家就爱听。正所谓忠言逆耳,即使确实是为别人着想,也不能轻易说出口。爱听恭维自己的好听话,是人的本性,没有人愿听那些刺耳的话。古往今来,有多少忠臣名相就是因劝谏落得身首异处,甚至被诛连九族,这都是血的教训!

褚遂良是个耿直之臣,经常犯颜劝谏。有一天,唐高宗李治要废了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文武大臣都是反对的,但是都不敢表态,因为说不好就得掉脑袋。作为托孤重臣的褚遂良,这时候又站了出来,列举了很多理由来说明这样做是不可行的,还说武则天已侍奉过先皇,现在怎么还能够再侍奉陛下,再当皇后呢?一定会被天下人议论,于公于私都是不妥的。李治很生气,但也没有直接把他怎么样,可是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就怀恨在心,非得除去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不可。之后,李治还是执意要立武氏为后,褚遂良又公然在大殿之上表示反对,使得李治下不了台,最后在武则天的怂恿下,褚遂良被贬为潭州(长沙)都督,又转为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刺史,最后死于任所。

诚然,褚遂良说的句句在理,句句是为李家的天下着想,但是他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犯颜进忠言,结果一代顾命大臣落得个如此悲惨的结局。

忠言直谏类型的人,既不附庸风雅,也不阿谀奉承,他们刚正不阿,风骨凛凛,的确值得赞颂。然而,现实社会却很难给这种人立足的机会。纵观历史,像这种人出现过不少,如商代的比干、战国的伍子胥、明朝的海瑞等,而像魏征那样善始善终地尽忠直谏实属凤毛麟角。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忠言顺耳更利于行。纵观历史的长河,李世民好几次都想把魏征斩首,但每次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杀。而这其中的最主要原因是李世民是个明君,倘若换成周厉王,魏征即使不被杀头也早就被流放了。与其冒着生命危险进那些逆耳忠言,不如学邹忌让齐威王自己悟出道理,还为齐威王保留了帝王的面子。

在生活或是工作中,有人笃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一上来就对别人猛下“虎狼之药”,在批评规劝时,什么话难听,就非跟人家说这些话不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忠言作为真诚帮助他人的一种形式,它的初衷肯定是善意的。既然是善意的,献言者就会想方设法把话说得让人容易接受,而怎样才能让人接受逆耳之言?反过来讲,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而这种人也有所谓的“忠言”,那么他们的“忠”从何而来呢?挑他人的刺而来。因为爱挑人刺,嘴又封不紧,情绪一激动,唧唧歪歪地说到你没有了脾气为止,末了,还要再“赠”你一句“我这是为你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云云。每逢此境,你是真该感谢对方呢,还是该暗骂一句“去你的吧”?不过,善意的忠言也确实有逆耳的。究其原因,就在于有些受言人在特定的对象面前容易受特殊的感情支配,以致与对方善意的有理性的认识形成认识上的交叉,这就促成了逆反情绪的再生,越是忠言越觉得逆耳。

例如,有些人在批评别人时,总喜欢好为人师,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张口闭口地说“瞧你这德行”、“叫我说你什么好”、“真不想再理你”之类的套话。经常一开头,就让被批评者心不服,气不顺,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进行合作。到后来,还有可能使被批评者“奋起反击”,反唇相讥,结果双方势同水火,终于酿成一场大战,反目为仇。

碰到这种情况,批评者可能会被批评者看成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被批评者也可能会指责对方“你算老几?”这种情况的产生,关键在于批评者下“狠药”、开“苦口”的方法不得当。

人需要被尊重,在批评规劝他人时也别忘了这一点。明智的人,在批评规劝他人时,完全可以把同一种意思表达得中听一些。别忘记,良药未必都要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非得逆耳不成。把规劝、批评别人的话讲得动听一些,利己又利人,何乐而不为呢?

在《晏子谏杀烛邹》中,烛邹是为齐景公看鸟的人,他不小心让鸟飞走了,景公知道后非常生气就要砍烛邹的头。晏子想救烛邹,却不急于说出目的,而是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向景公列举烛邹该杀的“三罪”,从而使齐景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饶恕了烛邹。现在看来,如果晏子当时直接说景公不对,那么景公一定会火冒三丈,这不仅救不了烛邹,还有可能使自己受到牵连。那么,忠言“顺耳”是否比“逆耳”更利于行呢?

良药苦口,但忠言不能和药类比。药是治身体病症的,苦药可以药到病除;而忠言主治的是人的心理病症,正常人的心理不爱接受逆耳的忠言。如果实在要说忠言是药,那么这种药也是顺耳的比逆耳的更具治愈能力。人心总是因为多听逆耳之言而更加脆弱,只有顺耳之言才能鼓起人们发奋的斗志。

美国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发现他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你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处理的公文也能和你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好奇地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说:“这很简单,你看见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疼。”

因此,我们应本着“忠言顺耳更利于行”的原则向他人提建议,这样能婉转地表达意思,让听意见的人容易接受,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使大家能融洽相处,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反之,如果你本着“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方式做事,会让听意见的人觉得话语十分刺耳,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智慧真悟

在人际交往的复杂战场上,隐晦的、曲折的路线往往最先达到目的地。所以,忠言并非一定要逆耳。

5掌握争论的技巧

与人发生争论时,要使你的观点被对方认可,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不露痕迹地输入对方的潜在意识里面。在输入对方的潜在意识之前,有所谓“检阅层”的哨兵在监视着。因此,一旦你得罪了这个哨兵之后,不管你如何使出浑身解数,他总是不会让你通过的。为了不得罪这个哨兵,灵巧地通过这一关,你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一)仔细地听取对方的想法

首先,你不妨使对方先说出他的想法,以便仔细地听取。否则,他总会感觉到受到了伤害,于是态度也就变得越强硬了。而且,人有一种欲望,那就是尽量地把心中的迷乱倾吐出来。当这种欲望未得到满足时,是无法去倾听别人的意见的。因此,当你要对方听取自己的意见时,不妨先听听对方的话。如果可能的话,不妨叫对方重复一下他的意见,并问他是否还有什么话想说。

(二)在答话之前,不妨稍停顿一下

当受到质问时,有不少人会即刻答复,速度之快,可以用“间不容发”来形容。事实上,这并非上乘的方法。这时,你不妨先看看对方的脸,隔一会儿之后才答复。如此一来,将能够给对方一种满足感,他认为自己所说的话值得你思考一番。这样当然就有利于你。不过,只要稍停顿一下就行了。如果你停顿得太久的话,对方会认为你不肯明确答复,或想避重就轻,甚至认为你无意回答他的问话。

即使你不得不反对对方的想法,亦不应间不容发地提出反对之辞。这么一来,你无异是在告诉他:“你的想法是不足取的,根本就没有考虑的价值。”

(三)不要百分之百地胜过对方

每逢争论之时,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至于对方的想法呢?则往往会认为是荒谬的,完全错误的。其实不管是何种争论,每个人都差不多有正确的意见,也有不正确的想法。因而,当你与别人展开争论时,不妨对对方的某一项意见表示让步,这么一来,你必定能够在某一部分找出和双方一致之处。你这样做之后,对方也会对你的某些意见表示让步。

在这种场合,你不妨使用“是的……然而”的说话技巧。你可婉转地说:“是啊,关于这一点,我同意你的意见,不过除此之外,不是还有这样的方法吗?”或者“唔……你说的也挺有道理,不过,采取此种方法,不是更好一些吗?”

如何呢?你已经知道了此种方法的要领了吧?那么,就请你赶快把它派上用场吧!

(四)温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与人争论时,切勿感情用事,换句话说,当对方反对自己的意见时,切勿不顾一切地使他们接受自己的意见,因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甚至采取过火的态度。这种方法是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的。因为人们对这种恫吓的态度,往往会产生反感,当然就更不想改变自己的想法了。

相比之下,如果能够心平气和地道出事实的话,则更能够产生效果。同时,千万别摆出“这是绝对错不了的”的态度,最好是能够以“我的想法或许有错”的谦逊态度去说话,这么一来,对方将会听取你的想法,不知不觉地接受你的想法。

(五)让第三者代你说话

当你与别人展开争论之时,最好让第三者代你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例如,母亲教导孩子时,总是说:“老师不许你如此做的。”或者“这样做,老师会处罚你的……”等等,总比以自己的想法教导他,效果要大得多。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心理倾向,那就是很难于信服“卖瓜者说瓜甜”的说法。经过第三者的透露之后情形就不同了。在这种场合里,即使主张与你的想法不同,但你也不至于刺激了对方的自我。

例如,你这么说:“据说美子的丈夫打从戒烟之后,饭量增加了,上下楼梯也不会气喘如牛了……”其实,你之所以这么说,只是想要自己的丈夫戒烟而已。

又如,你想要丈夫把工资原封不动地交给你的话,不妨如此说:“据统计,把工资原封不动地交给太太的丈夫,目前已达到了97%以上……”

(六)保全对方的面子

当你与别人展开争论时,有一件事是非记牢不可的,那就是要保全对方的面子。因为一个人在讲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即使察觉到自己的想法有差错,然而,却很难于自认错误,或者改变想法,因为一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往往会疑心生暗鬼,唯恐他人会认为自己是撒谎者,或怕别人因此瞧不起自己。因此,为了保全对方的面子,你最好为他制造下台的机会。例如,你可以推说:“这也难怪,因为你不明了那一件事,当然会如此想了。”或者“只要不明就里,大家都会如此想呢!”

又如,当对方弄错时,你不妨推说那是无可奈何的事,“这不算什么,以前我也屡犯这方面的错误。只要熟悉了,自然就能够熟能生巧,再也不会有错误了”。或者“在那种条件之下,谁都会弄错哩!”

智慧真悟

谢尔盖维奇曾说过:懦弱愚蠢的人经常大吵大闹,聪明精干的人什么时候都应保持自己的尊严。事实也是如此,聪明人是不用争辩来解决问题的。但是真要遇到需要争辩解决问题的事,也是有技巧的。

6幽默,可以化解危机

幽默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智者们善用幽默使生活中激化的矛盾变得缓和,使难堪的场面得到化解,使紧张的节奏得到松弛。

幽默是一种眼光,也是一种角度:是看世界的宏大眼光,是看人生的全新角度。芸芸众生所处的大千世界,不仅可以用好与坏来衡量,也可以用有趣与无聊、可笑与可悲来评判。幽默于己不仅是严肃的反省:发现自己的荒唐、冥顽、滑稽可笑;也是积极的上进,在笑声中与世界成为朋友,在笑声中,一手拉着世界,一手牵着自我,乐观而豪迈。幽默也是有章可循的。

(一)巧用停顿,意趣迸发

有一富翁生性吝啬,一毛不拔。儿子大了,需要读书,他想聘请教书先生,又舍不得多花钱,因此再三讲明他的膳食供给很微薄。可是,当时的一位老先生还是一口应允了。富翁恐怕口说无凭,要老先生写一张合约,老先生写道:“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一看,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于是欣然签了字。

哪知吃第一餐饭时,富翁让佣人端出一碟青菜给老先生下饭,先生说富翁违约:“怎么尽是青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吗?”弄得富翁啼笑皆非,连呼上当。

同类推荐
  • 说话的学问(大家小书)

    说话的学问(大家小书)

    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包括语言作为说话工具应有什么性质、认识怎样应用语言工具说话的、听话人又是怎样听懂说话人的意思的。
  • 好好活着2

    好好活着2

    本书内容包括:人生必要的丧失、懂得善待才幸福、学会选择与放弃、生活本没有痛苦、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最真实的自己等。
  • 处世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处世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知足人的处世艺术正是表现为足与不足的调和平衡。知“不足”所以知足;不知“不足”,所以不知足;“不足”,可以知足;不知足:便总是“不足”。由此可见,知足就是一个人自觉协调人心无限的欲望与现实有限条件两者关系的过程,它用什么来协调?用“知”来协调。足不足是物性的,而知不知则是人性的。
  • 让学生迷上学习的66个故事

    让学生迷上学习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商务礼仪一本就够

    商务礼仪一本就够

    不知商务礼仪者,难为商也。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礼仪秘笈。这是一册商务精英的行为规范。本书鉴于现代商务人士的交往需要,秉持“好懂、好看、好学"的原则,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商务人士从事商务活动的基本礼仪,并且配以精美、生动的图片进行现场实景说明。力求让内容更加通俗易学,让你的礼仪更加精确规范。
热门推荐
  • 女王爷之路

    女王爷之路

    她曾经是皇女,是将军。但是她最喜欢的却是王爷的称号‘永宁王’。现在她只是被继母欺压的嫡女。可是皇室的灵魂怎能被人轻易欺辱。
  • 我在你的天空淋过雨

    我在你的天空淋过雨

    “林殇,如果能让我们再回到过去,你,你还会一如既往的留在我的身边吗?”“沈括,我想说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可是我们却再也回不去了不是吗……”那年烟花开的满天都是,他在一棵快要枯萎的歪脖树下对她说,“你愿意吊死在我这课歪脖树下吗?”她看着他被烟花绚烂的脸,瞬间就觉得全世界都变成了自己的一样;同样是相隔5年之后的地方,那棵当年的歪脖树已经发了新芽,长出新的枝干,可是他们却再也回不去当年了……
  • 女仆的异界传说

    女仆的异界传说

    这时,夜空中炸响了艳丽的烟火。早已经闭幕了的仪式上,少女垫着脚尖,就像是飞奔中的兔子。周围都是那些看热闹的人群,起码这些人是无罪的。气喘吁吁的倚在大楼上的栏杆旁。她看到了让她一辈子难以忘怀的景色。周围的大地就犹如着了火一样。直到许多年以后都记忆犹新。ps:由于是新人所以第一卷剧情安排不太好,所以希望从第二卷开始看,第一卷当成番外就可以了。
  • TFBOYS王俊凯说好的幸福呢

    TFBOYS王俊凯说好的幸福呢

    小时候,她和他许下诺言,她却被父母带去了美国,与他分别,谁知,一场车祸,让她忘记了他,几年后,他与她再次相见,却是那么地陌生……
  • 我身体里住着一条龙

    我身体里住着一条龙

    龙,华夏民族的象征,所有国人都以龙的传人自居,但是当它真正住进你的身体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的光怪陆离……
  • 代嫁巫妃

    代嫁巫妃

    一次远古战争使得各大远古古族衰亡,使得巫氏一族放弃邪恶的巫术,改修造福人类的术式,他们隐居伶山,并用自己的法术造福附近的百姓,数千年来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而她,是上古巫族的后代,是巫氏一族的最具潜力的接班人,也是游莽族心中的为草原带来和平的圣女。而他,是曜日国的残废王爷,曾经是曜日国的骄傲。然而却在16岁那年,却因宫中内乱,一把大火,葬送了她母亲也葬送了他的妖孽容颜,同时还有被烧烫的柱子砸伤的双腿。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一场报恩代嫁牵扯到了一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吞噬的光芒

    吞噬的光芒

    他——寒渊,一代的魔主,发现了一个人类小女孩,他一直守护她,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爱上了她,可人类与魔族没有办法共鸣,人类反对,魔族也会反对自己的魔主与一个人类的女人在一起,难道人类和魔族真的没有办法共同生存么?
  • 异陆记

    异陆记

    亲情,家族放弃了自己,那么自己也放弃了家族。爱情,或许中间略有甜蜜,可到最后...实力,到了最后虽然付出了无数艰辛,汗水,血水....站到了最巅峰,却迷茫了。主角努力修炼,到了最后,奋斗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异陆记,交流群。168283084
  • 中国地理博览1

    中国地理博览1

    《中国地理博览(图文版)(套装全4卷)》全面展示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生动再现华夏大地的迷人风姿。浓缩中国地理之精华,行走中国,步入充满魔力的、震撼人心的地理秘境。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感受中国自然无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良好氛围。
  • 海雾少女洛绫和她的舰长羽田

    海雾少女洛绫和她的舰长羽田

    洛凌,原本是个宅男,却在家里意外地死掉了。结果重生成了一艘二战时期未完工的蒙大拿,还是雾战舰,最最最要紧的是:心智模型是女孩子!女孩子!女孩子!洛凌:我真是日了****了。算了,不管了,去其他世界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