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8100000009

第9章 中国古代都城与建筑(1)

课堂导入

中国的古代城市文明起源很早。古代城市建筑一方面强调建筑平面布局上共性思维的方位思想,突出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中体现“东西南北中”的“城中有城”、“宫中有宫”、“园中有园”的核心;一方面又以庭院深深的纵向布置、街坊里巷的横向铺开和叠高层次的不同礼数、强化居室建筑等级的个性张扬。如果我们不能这样大气地领略中国古建筑的精神实质,就无法知道中国的“城邦文明”和“安居文化”。

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布局规则

熟悉中国古代都城建筑规制、特点以及古代著名城关城门建筑

了解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历史和长城的积极意义与时代价值

§§§第一节中国古代都城建筑

一、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起源

(一)中国古代都城建筑起源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起源很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堡建筑。2000年,在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代城址发现有内外两重城垣,城内发现夯土台基的大型回廊式建筑。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城址,面积达17万平方米,城中发现的大型宫殿基址和大型廊庑式建筑在中原地区的龙山时期城址中十分罕见。在我国已发现的50余座史前城址中,是最典型的龙山文化城址;迄今发现最早的城市建筑遗址,是坐落于安徽凌见滩古城遗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夏商时期开始出现一些城市和都邑。河南郑州偃师村的二里头都城遗址,是现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王都遗址,都城长方形,长108米,宽100米,面积大约是1万平方米。周围筑墙环廊,大门面南,大殿立北,殿顶无瓦而用茅草。

奴隶社会的商周早期,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具有防御功能设施的都城。经考古发掘,著名的有河南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陕西岐山与扶风的周原遗址、西安的丰镐遗址等。安阳的殷墟是殷代后期的都城,其规模宏大,规划合理,总面积在24平方公里以上。都城布局已经出现以宫城为中心,官府、民居为外围的内城、外城和郊外墓地的城市建筑形式。西周时期,城市建筑已基本模式化了。都城建筑的严格等级规范,虽然强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治意图,但也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因此,直到春秋时期的城市和乡村还没有多大差别。

中国古代都城建筑规制,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深刻反映当时当地的建筑理想与文化思维。但凡京城都府,其基必阔大,基既阔,则宜以河水辨之,河水弯曲呈龙形聚龙气为吉祥之地,隐隐与河水之明堂朝水秀峰相对者,则大吉之宅、大利之所。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规制、布局,既受宗法关系的约束,也受政治关系的制约。但从考古记载中,将整体环境的经营放在建筑设计的首位,是中国建筑大度之气和经营之道,从而成为等级社会的“礼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古资料表明,至少从周代起,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自觉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里、闾、邑、丘、甸、市等的规划制度,说明当时已有了整齐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二里头遗址具有的明确都邑布局严整、缜密规划,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后世中国古代都邑营建制度的许多方面都可以追溯至二里头,如纵横交错的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宫城内多组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建筑群、建筑群中多进院落的布局、坐北朝南的建筑方向以及许多土木建筑技术等。二里头宫城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宫城的祖源,此后的中国古代宫城连续演进,在明清时期营建的北京紫禁城达到了顶点。

殷商都城

殷都是沿洹水而建的,它便于用水和防卫。紧靠洹水南面是宫殿、宗庙区,迄今考古发掘了50多座宫殿、宗庙遗址。这些遗址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小屯东北。它的东面、北面毗邻洹水,且地势较高,不仅在水源上占据有利地位,而且可以防御洹水泛滥。宫殿区的西面、南面挖掘了环绕宫殿的壕沟,既可以分流洹水,又可与洹水连成一体作为防御设施。

战国时期都城

战国时期,规定国都的幅1为九百丈。卿大夫的都邑,是国都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以至九分之一。卿大夫都邑不能超过规定的规模,否则,将被视为一种越轨行为,是对国君的不敬和威胁。城市建设的这些规定,实际是奴隶制宗法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商人迫切需要把城市作为商品的集散地。奴隶主贵族用宗法等级制度控制的城市开始瓦解。随着各诸侯国势力的增长,各国都城亦有很大发展,已是幅1千丈、万家相望的城市了。此外,还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著名都市,如燕国的涿、蓟,赵国的邯郸,魏国的温、轵、安邑、大梁,韩国的荥阳,齐国的临淄、莒、薛,楚国的郢、宛丘、陈、寿春,郑国的阳翟等。这些城市中,尤以齐国都城临淄最为著名。战国城市的繁荣,显示了经济发展的状况,但同时也体现了春秋时代等级制度的破坏,并且为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布局规则

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在选址、规划与建设上,特别重视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和“环境自然”观点的经营之道,并将这一思想巧妙地融入建设的设计、布局中。城要背山面水,要大地形。如秦咸阳,北揽北阪,南抵南山,中贯渭水,最盛时东西达300余里。长安、洛阳、建康(南京)、北京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66超过城墙以内;即一般的府、州、县城,也是将近郊包容在城市整体环境中统一经营,靠环境来显示其建筑整体艺术的魅力,是中国东方式审美思维的具体体现。都城选址除依山傍水外,还注意“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乘马》)。历代皇帝都委派大员近臣、诚请方士道师、听从阴阳先生等的勘天察地之“宏论”,甚至亲自“相土尝水”以知“端详”。然后对城市建筑精心策划布局,对宫阙正门精妙构想设计(如在帝王宫阙前建“宫廷广场”等的处心积虑),围绕着“中心皇权”的理想追求构思与策划。为此,总结出古都城建筑设计的如下一套规则:

1.围绕的墙垣

京城有皇城、内城、外城(也称郭)。内城、外城围绕着城墙,皇城也有宫墙围绕,每一座城都有重要的整体建筑与空间布局,体现疏密严缓的节奏性。

2.中轴线设计

无论是京城还是宫殿都严格按照中轴线进行设计布局,主要的建筑物都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从属建筑或较低级的建筑则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以体现皇城的中心位置和皇权的核心地位等封建等级观念文化和统治思想。

3.坐北朝南

都城中轴线上的建筑都必须坐北朝南,以体现“面南为君,面北称臣”的封建礼制思想,体现“崇拜天神、地祇,敬祀祖先”的观念,同时也是适应环境季节的变化(中原地区冬天东北风强劲,夏天西南风温和,建筑坐北朝南可以冬暖夏凉)。

4.中庭配置

中庭建筑物通常都设计为矩形,安置在庭院中,并配置成系列,安置在大皇城中。如故宫就是这种配置安置体系的最大、最辉煌的体现者。

5.京城道路网络

京城的道路设计呈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交叉形成棋盘式道路网络。主要的街道为南北纵向,道路到城墙为止。主要的城门是南门,东、南、西、北各门直通各走向的道路,连通全城道路,构成都城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道路的棋盘式设计,还形成城市居民居住的基本单元形式,即里坊制,俗称“里弄”(在农村则称“乡里”),因此,道路的计量也以里为单位,一里路即一个里坊街区的周长路程。

6.京城功能区域划分

京城功能区域划分也是都市建设极为重视的方面,一般以城区功能相似性和生活方便性为规划原则,如手工业作坊集中在宫廷周围;居民居住区成片规划;有固定的市场区,所谓“东市西市”,今天我们所说买“东西”即源于最初的市场的区位代指。

二、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发展

从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总体发展看,夏、商、西周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了商城、洛邑这样的规模宏大的都城。东周至秦汉时期,是都城建筑体系基本建立时期,这一时期,城市数量和规模有了更大的发展,出现了赵邯郸、齐临淄、楚郢都、魏大梁等盛极一时的都城,以及山东临淄齐故城遗址、曲阜鲁故城遗址、易县燕下都遗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洛阳东周城遗址,湖北江陵楚纪南城遗址,陕西凤翔秦雍城遗址、临潼秦栎阳城遗址和咸阳秦咸阳城遗址等。隋唐至明清,是中国都城建筑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的都城建筑在基本体系的框架下向大、奢、伟、雄方面发展,以功能完善性和精良性为突出特征。但如果再进行一些细分,可以做以下之归纳:

———夏、商、西周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初阶段。商代、西周时期的都城建筑规模都不大,表现为“都城内有宫城,宫城内建宫殿”的都城建筑基本布局与形制特点。殷代后期的都城河南安阳殷墟(古称“北蒙”、“殷墟”)其规模更加宏大,众多建筑分成宫殿、祭祀、宗庙三个建筑区,总面积在24平方公里以上。

———东周时期的都城面积较前朝增大,一般为10~20平方公里。各列国都城均分为宫城和郭城两部分,宫城与郭城都有各自的城垣。宫城内有高大的建筑群。有城门12个,平均分布在城的四面,与经由城门的大街形成三条平行道路。

———春秋战国时期,都城建筑已经呈现区分王城和外郭的棋盘式格局,城市区划功能固定安置的布局基本格式化,并延续到隋唐时期。这时的都城建筑强化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稳固性政治思维和防御性战略思想,以及城市繁荣的文化理念。

———秦汉都城的设计,出现城市建设的建筑规制,强调除要适应大城市经济生活功能性以外,还充分地体现政治上、礼制上的政教功能的考虑。同时,宫宛建筑也蓬勃发展。长安城的形制布局,都是按照《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市”(前朝后市,市、朝,一夫,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各占地一夫,一夫即一百亩)的规制为依据进行设计的,城市平面大体上近似于正方形,12个城门平均分布在四面。

———三国两晋时期的都城,多利用汉时旧城改建而成,建筑思想以明确规范各城市功能区为主要特点。曹魏邺城宫城建筑集中于一区,分布在城市的中轴南北线上,城市建设构成以宫室为中心,布局上附会《考工记》“三朝”制的思想,于大朝太极殿之后又安排了常朝昭阳殿。主要道路正对城门,发展了城市的中轴线,这种方式被隋唐长安城所继承和发展。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都城建筑,主要贡献是将王城布局于居中偏北的位置,为我国王城建筑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都城建设结构严谨,区划整齐。唐长安城平面呈长方形,形成一个城市一条中轴线制度,主要建筑贯穿在主轴线上,宫廷前建有广场。宫城皇城以外按里坊制安排,划为108个里坊,街道形成棋盘式格局。这种里坊制经宋改街坊制后,一直是中国古代城市居民建筑的主要规划模式。人工引水入城和城市绿化建设使当时的长安成了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长安都城建设,不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都城建设有着长期、重大的影响,甚至波及到周边国家,如日本的平城京都就是仿效长安城建筑。

———北宋是中国商业文化的萌芽时期,城市规划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建设突破里坊制的限制,城区结构由里坊式向街坊式转变,形成街坊城市特色。

———元代都城,即元大都(今北京)是一座呈长方形的三重大城,周长30公里,共11座城门。城建布局从里到外由小、中、大三个方框组成,分别叫宫城、皇城、大城。

明清都城设计布局非常严密完整,外城包着内城,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包着紫禁城。从外城到紫禁城,每城都环绕着既宽又深的护城河,紫禁城成为层层拱卫的中心,皇帝的威严强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宫廷广场环筑高达6米的朱红色宫墙,使进入宫城的文武百官自觉压抑和渺小,充分感受皇权的震慑作用。

北京古都城建筑

北京古称“燕京”,为燕、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都城。北京古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最早见于记载的名字是“蓟”。在今北京房山地区有两个小国,一名“蓟”,一名“燕”,是周武王的诸侯分封国,此为北京建城之始。现在的北京是在明清两代北京都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明清北京都城又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的。古代都城的规划与建设都十分突出皇权至上的封建礼制思想,北京都城建设,充分地证明了这一古城建筑的“金科玉律”。《周礼·考工记》提出的理想城市布局在几千年的城市建设中虽没有完整地付诸实践,但是,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建筑则基本依照周孔制度布局,是中国古代理想城市建筑的具体体现。金中都营建,从一开始就体现出皇帝至高无上地位的思想,以“筑城以卫君”的观念,赋予古代“城邦”文明的真实内涵,从规模上超过金初都城上京,正是这种都城建筑文化的实际运用。金中都周围17.75公里,比金上京(城围22里)、辽燕京规模都大了许多。城区空间的扩大,现实上造就了都城皇宫居中建筑的条件,形成了以皇权为核心的城市建筑格局。金中都一改辽燕京皇城建筑于城西南和规模小的状态,将南城墙、西城墙、东城墙都进行扩展,使皇城居中而立。金中都宫城分左、中、右三路,中路有三大建筑群,自应天门向北,依次是大安门、大安殿、仁政门、仁政殿、昭明宫。金中都建筑以及它的布局对北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后世首都地位确定和都城布局都起了关键作用。如在应天门之南建千步廊,千步廊两侧有尚书六部和太庙,并在皇城建行宫园林等,这都成为后代都城建筑的规制依据。

元时,大都都城呈长方形三重大城,中门丽正门经皇城中门灵星门、宫城中门崇天门的连线为中心御道,是贯穿全城的中轴线。丽正门前建“栽”形宫廷广场,并继承金代“千步廊”(广场两侧建起由连檐通脊的廊,组成“栽”字形空间)广场建筑风格,把广场从宫城的前面推到皇城的前面。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本书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
  • 我是砌筑工能手

    我是砌筑工能手

    以砌筑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砌筑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常用砌筑材料,如各类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石材等,以及瓦类材料的性能、砌筑要求、砌筑方法、操作要点与步骤等内容。
  • 土楼秘境

    土楼秘境

    这是土楼建筑史,这是风情民俗画,这是忧患沉思录。土楼,是闽西南乡村的一枚徽章-别在中国的胸前:土楼,是中国的一枚徽章,别在世界的胸前。
  •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在当代中国辽阔美丽的大地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古塔的踪影。这些千姿百态的古塔,其造型之华美,结构之精巧,雕刻、装饰之华丽,都堪称古代建筑中的精品。我国的古塔虽然种类繁多,建筑材料和构成方法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古塔的基本结构是大体一样的。古塔由四部分组成: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塔这种古老的建筑,不仅被佛教界人士广为尊重,也为各地山林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金东瑞编著的《中国古塔》介绍了我国的古塔文化,内容包括:中国古塔的起源、历史沿革、塔的结构、塔的材质、塔的造型、中国古塔文化等。
热门推荐
  • 旋风少女之最好的我们

    旋风少女之最好的我们

    若白死后百草十分伤心,十分思念若白。就像晓莹说的一样,忘掉一个最爱的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喜欢上另一个人。而对百草而言,谁最合适呢?对百草念念不忘的廷皓到底是不是百草的命中注定呢?而长安在百草眼里到底是什么养的人呢?想了解更多的话就看看这本小说吧!作者要好好学习,至于更新的问题。我呢,就星期五下午放学和星期六上午不出差错应该会更新1或2章的!谢谢支持!么么哒!
  • 归隐仙农

    归隐仙农

    一个大学毕业的小伙为着生活四处奔波,偶然捡到一个神秘空间。随即开启多次多彩的生活
  • 傲绝古神

    傲绝古神

    主人公得远古血气传承,身体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凭借神秘莫测离奇神功,一路坎坷崎岖增强自身,成就无上傲绝古神至尊。
  • 纯白之夜

    纯白之夜

    这是一个魔法已经没落的时代,世界上只有少数的人们还掌握着超凡的能力。人们直白地将他们称作“魔法师”。拥有超越他人的力量,自然无法被大多数人容纳,“魔法师”们大多隐居于世,或是活跃在都市的黑暗中。兰瑶,在这座靠近上海的繁华城市中,有着这么一个传言。在各大黑帮与犯罪组织的背后,有一位盘踞此地的强大的魔法师。她使役着两个年纪轻轻的杀手,统治着整个兰瑶市。我要说的,便是这两位杀手之间的故事。
  • 梦痕传

    梦痕传

    梦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乌龙,乌衣门第。幸遇良师.手握短剑,有酒惟浇凡四天,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一生忐忑,被七情所困,六欲所拖。只待一朝,灭天毁地,一路逍歌。巅峰处,方知世间本是梦。
  • 涉世女孩(密码测试)

    涉世女孩(密码测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毕业后,应聘成为求职的重要方法。许多少女在面试之前对简历的设计、面试时相遇到的问题都会进行充分的准备,但往往容易忽略面试时的着装。现在告诉你面试着装的4大原则,让你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 仄韵声律启蒙

    仄韵声律启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胖子异闻录

    胖子异闻录

    本书讲述胖子经历的一些奇异的事情,包括胡黄常莽,山精野鬼,探险遗迹,等一系列精彩的故事作者是新人文笔有限但不断地在学习,希望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故事秋大家支持哦
  • 我的农家小生活

    我的农家小生活

    失业失恋后的郑阳,意外获得灵明双瞳,脑海中多出了一本农家要术,他的眼泪变成了神液,能医百病,能生仙田,于是他决定回家当神医,顺道开农场,作渔场,这里有绝美的食物,这里有秀美的山庄,这里有碧波荡漾的海岛,这里有各种萌蠢聪慧的动物……郑阳坐在桌子前,大声喊道:“媳妇,再来三斤辣根!”
  • 恩怨葬

    恩怨葬

    花落易,花开难。死易生难,人生道是恩怨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