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7700000021

第21章 反击诛杀安德海

大凡王朝衰微之际,多有太监或外戚干政的情形出现。明朝情况尤为恶劣,直接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鉴于明朝太监祸国的惨重教训,清代顺治帝明令禁止太监干政,并定为祖制让世代遵循。

同治帝时,偏偏有一太监要触犯此条禁律。

安德海,又名安得海。出生于清代盛产太监的直隶省南皮县。年少时他就羡慕那些因在宫中当太监而发迹的乡人,于是自残入宫当了太监之后,为人“艺术精巧,知书能文”,能读《论语》、《孟子》,且很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迎,“以柔媚得太后欢”。凭借种种伎俩赢得慈禧太后的器重,当上了总管太监。从此,他的意见,慈禧无不采纳,无论是诛杀肃顺还是削夺奕訢“议政王”的封号,都有他参与其中。朝廷官员、士人也纷纷贿赂他,安德海门前一时来往人员络绎不绝,安德海本人更是肆无忌惮地笼络朝士,纳贿招权。

奕訢早就想除掉这个奴才。遭慈禧惩戒之后,得知其中有安德海屡加挑拨的因素。在此之前,有一年春节前夕,奕訢向慈禧进献了二十多株含苞未放的腊梅以供赏玩,慈禧十分高兴,下令安德海将这二十多盆梅花摆放于宫中欣赏。可安德海不知作了什么手脚,二十株腊梅一夜之间全都凋谢枯萎。本期望在春节期间这些腊梅花齐绽放以讨个吉利的慈禧心里犯嘀咕了,安德海又在一旁瞎附会、进谗言,使她认为这是“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的征兆,并将祸端归之于奕訢,对奕訢备加怀疑和警惕。

奕訢一向认为太监只是皇朝的奴隶,按祖制,太监干政是万万不可的,所以他不像其他王公大臣那样去谄事太监,拉拢安德海。有一次,奕訢请见慈禧,慈禧正和安德海讲话,对奕訢竟视而不见。奕訢深感受了侮辱,认为安德海明显触犯了禁令,严重地干扰了管理朝政的大臣及时地奏报军机大事。也许就在那时,奕訢定下了除掉安德海的决心。他在寻找机会。

奕訢知道,在同治帝年少时,安德海就与这位小皇帝结下了怨仇。安德海骄横跋扈、挑拨是非,众人皆知。一天,同治帝训斥安德海,安德海心怀不满,立即到慈禧太后那里告状,慈禧因此责骂了同治帝。十几岁的孩子已都能明了一些事情,他判断这肯定是安德海搬弄是非、造谣中伤的结果。此后年少的同治帝时常做一小泥人,用刀边砍泥人的脑袋边喊“杀小安子”,宫中太监宫女都知道,这事也传到了慈安太后和奕訢的耳朵里。

安德海以慈禧为靠山,不把慈安太后放在眼里。他培植党羽,势焰熏天。慈禧自垂帘听政以来,干政擅权之举日甚,慈安心里清楚,嘴上不说,她也正想借杀安德海挫一挫慈禧的专权气焰。

这样,从同治帝、慈安太后到诸多王公大臣都有除掉安德海的动意,奕訢有了支持者,只在等待时机。

同治八年七月(1869年8月),在京城玩腻了的安德海,征得慈禧的同意,去广东为同治帝置办大婚时需用的龙衣。当慈禧将这件事告诉同治帝时,同治帝欣然答应。

按制度,太监是不能擅自离京的,所以安德海出京赴广州一事没让奕訢和慈安知道,其实奕訢早已通过宫中的内线得知此事。并派人通知山东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同治二年(1863年)升为山东按察使。此人为官清正刚严,胆大心细。当时僧格林沁亲王率兵在山东一带剿杀捻军时,见司道官时从不给他们坐座位,态度十分傲慢。丁宝桢不吃这一套,称“给座位就见,不给座位就免谈”,僧格林沁很佩服他的胆量,接见丁宝桢时,对其礼遇有加。山东前任巡抚十分推崇丁宝桢的才能,主动请求退休,并保举丁宝桢继任其位,这样丁宝桢就由按察使升任山东巡抚。丁宝桢曾经奕訢的介绍进京觐见过同治帝。同治帝同慈安太后也认为丁宝桢是有肝胆之人,可以信赖。于是,“帝遣人与之密谋诛安德海”。

安德海携带20多辆大车和前站官、标兵、苏拉、僧人、妻妾、女乐等数十人,自称钦差,乘两条大船,船上挂有一面日形三足鸟旗,船旁插龙凤旗帜,浩浩荡荡地顺大运河南下。所到之处,观者如潮,地方小官员也纷纷前来拜谒。安德海算是过足了瘾,还捞了不少油水。

此时,丁宝桢在接到奕訢的通知和同治帝的密谕之后,正加紧部署。他首先秘密嘱咐德州知州赵新:“总管太监安德海将要路过山东,若发现其有不法行为,可一面捕拿,一面禀闻。”赵新深知官场的险恶,搞不好会要了自己全家老小的性命。若不通报,得罪丁宝桢;若通报而杀安德海不成,自己反倒遭殃。他找来幕僚商议,幕僚们提议,以夹单形式秘密禀报安德海的行踪,即使杀安德海失败,由于通报形式是夹单,并非例行公事,不会存卷,安德海也不会知晓。丁宝桢得到消息后,若参奏,祸福自由丁宝桢个人担待。

就这样,丁宝桢得到了赵新用夹单送来的密报,掌握安德海不法行为后,一面派泰安府知府紧急追赶,一面具折参奏安德海。

奏折不几天就到了京城。适逢慈禧太后正生病,由慈安太后单独召见诸位大臣,商讨拟定谕旨,为防夜长梦多,允许丁宝桢速即就地正法,不必解京审讯。奕訢、军机大臣文祥、宝鋆、沈桂芬、李鸿藻等均参与了意见的表决和谕旨的拟定,并表示支持杀安德海,最后由宝鋆拟写了令丁宝桢就地正法安德海的谕旨。为防止安德海途中逃脱,密旨同时发往山东、河南、江苏三省巡抚和直隶省总督,无论安德海逃往何处,一旦抓获,立即予以正法。

慈安太后在奕訢的坚持之下,依然惧怕慈禧怪罪。盖印之时,还称:“西太后必杀我。”果然,慈禧知情后,大为惶骇,立即前往质问慈安,为什么没有与她商量就做决定。慈安一向惧怕慈禧,将所有的责任推到奕訢身上,慈禧大发雷霆。但由于王公大臣均异口同声地坚持“安德海违背祖制,死无赦,当就地正法”,慈禧的妹夫奕譞也据理力争,认为安德海应该斩杀。慈禧也只好勉强签署了这份上谕,慈安等拟定的上谕就这样被留中了两日。

泰安府知府程绳武那边,紧紧跟踪了安德海三天,未敢下手。丁宝桢只得又令总兵王正起率兵追赶,到泰安将安德海一行抓获。安德海被抓时还口出狂言,“我奉皇太后命,谁敢犯我,那是自己找死罢了!”在场的官员一听此言,均不敢动。泰安知县何毓福见有动刀的架势,更是吓得长跪不起,力谏丁宝桢杀安德海事非同小可,当就此罢手。丁宝桢不为所动,就在安德海被押往济南后的当天晚上,丁宝桢处死了安德海和其随从20余人。

就这样,在上谕到达的前五天,安德海就已被正法,之后又暴尸三天。他随身所带的贵重物品一律收缴,其中有骏马30余匹,黄金1150两,元宝17个,珍珠鼻烟壶1个,极大珠5颗,翡翠朝珠1挂,碧霞朝珠1挂,碧霞犀数十块,其余珍宝众多,都陆续送往内务府。贪贿罪证俱在,朝野上下一片呼声,支持斩杀安德海。

吸取明亡的教训,清朝的祖制家法对太监的管束是相当严格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时均未设太监。顺治帝进京后始仿明制设立太监,但却对太监的言行举止做了严格的规定,立一铁牌于交泰殿,云:“(太监)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良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乾隆帝对太监的管束尤其严厉,稍有不法行为,便棍棒相加。乾隆帝认为明代太监擅权,是因为颇通些文墨便于交结营求之故,所以他下令太监只能略知字体,不能多识文化,太监官职不能高于四品;且命令内务府兼代管理太监。曾有太监因稍泄机密,就被处以磔刑。

慈安、同治帝、奕訢和诸位大臣正是利用祖宗成法,堵住了慈禧太后的嘴,事已至此,慈禧只好顺水推舟,她连颁两道上谕,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在上谕中她反复强调:“我朝家法相乘,整饬宦寺,有犯必惩,纲纪至严。每遇有在外招摇生事者,无不立治其罪。乃该太监安德海,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种种不法,实属罪有应得。经此次惩办后,各太监自当益加儆惧。”

安德海伏诛后,人心大快。在整个事件中,丁宝桢所显露出的勇猛刚毅的个性,受到了朝臣的赞扬。李鸿章读了邸报之后,拍手叫好,连忙给幕客传阅,并称赞:“丁稚璜成名了!”曾国藩也评说道:“我眼睛染疾已数月,听闻安德海被诛一事,积翳为之一开,丁稚璜是真豪杰!”奕訢居于整个事件的幕后,积极策划,虽然发言不多,但一言一行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他促成了安德海伏诛而慈禧无法保护的局面,显示了谋事的周密和除奸的勇气。

在与慈禧的政治角逐中,奕訢和慈安太后、同治帝合谋,诛杀了安德海,敲山震虎,取得了一个小小的胜利。然而,这次事件无疑加深了慈禧对奕訢的仇恨。宠监被诛,慈禧痛心疾首,同时她也感受到与慈安、奕訢的权利之争非一朝一夕之功,他们还有众多的支持者和强大的势力,现在仍要隐忍,等待时机,切不可心急。她要稳扎稳打,一步步除掉通向权利巅峰道路上的这两个绊脚石。

同类推荐
  • 纪伯伦全集(第二卷)

    纪伯伦全集(第二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开国功臣:徐达

    开国功臣: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小时曾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济世之志”。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在郭子兴起义军中当小军官的朱元璋回乡招兵,他“仗剑往从”,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国功臣:徐达》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朝开国元勋郭子仪传奇的一生。
  •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布伦海姆宫闻名天下,是因为19世纪出了一位伟大的首相;布伦海姆宫的开工建设,则是因为丘吉尔的先祖——17世纪的约翰·丘吉尔,也就是把丘吉尔家族带入贵族行列的马尔巴罗公爵。
  • 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

    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爱因斯坦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生命轨迹,他的勤奋与天分、他的执着与奋斗,他的永不满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在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 牛顿 法拉第(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牛顿 法拉第(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科学家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的读物。
热门推荐
  • 冰沧

    冰沧

    无聊的人生,无奈的选择。星空之外,古道之边,会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岔路?苍天之外,星宇之中,又会有哪些令人惊叹的传奇?我来叙述,你来欣赏,如何?宁静而又致远,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让我们睡在摇椅上,静静地聆听……让那一份宁静,安抚你的心灵。让那几则故事,摇动你的春天……星空之外的故事,我期待……
  • 山海异录

    山海异录

    亲眼观看了一次大傩驱疫仪式之后,大傩十二神兽化作刺青依附我身。传承十二神兽之力,召唤神兽投影!而我也因此走上了一条漫长的驱邪辟鬼,杀僵斩兽的道路。甲作、巯胃、雄伯、腾简、揽诸、伯奇、强梁、祖明、委随、错断、穷奇、腾根十二兽!灵异事件,奇难杂疫,山海异兽,天地隐秘,尽在《山海异录》!
  • 情报战:紫幕之月

    情报战:紫幕之月

    (慢热文,耐心哦)她,出身于密探家族,从小便执行各种任务,长大后成为各个商团可敬又恐惧的一代超级神秘密探,几乎全能无敌,但却从不练武;他,曾经辉煌的富二代,转眼已成为破产王子,身负重任来到学校,开始了重振家族企业的巨大任务。一个周密的计划中,两人相遇,她紧紧跟随,他处处提防;她跟不上心中的脚步,他防不过心中的潮水。爱情就像一把利刃,越近,刺得越深,痛得越深。朋友、家人,友情、亲情,似乎都在慢慢远去。一朝计划迷雾揭开,原本两人就是熟悉的陌生人,不应有如此交集,现却已纠缠不开......
  • 校园幽默亭

    校园幽默亭

    故事主人公大多为青少年,讲述小动物、同学之间发生的有趣小故事。
  • 雾入人间

    雾入人间

    突如其来的重重迷雾降临人间,可怕的变异生物也紧随而来。恐惧,惊慌,甚至是绝望的人们,开始用尽各种手段,只为抓住一线生机。在无尽的混乱中,王莱恩紧握着手中的唐刀,朝着几千里之外的归处,艰难的行进。
  • Under the Redwoods

    Under the Redwoo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鸣九朝:绝色娘子太撩人

    凤鸣九朝:绝色娘子太撩人

    前世,她乃二十一世纪的暗夜神偷,来无影去无踪,也有着一身傲人的医术,被冠以“鬼医”之称,却穿越成为一个身体娇弱的病小姐,开什么国际玩笑?!没事,既来之随安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偏偏就有人送上门来讨打,那也别怪她手下不留人!但忽然某天,某一妖孽男子出现在她面前“娘子,你难道不记得为夫了吗?这真是太使为夫伤心了。”瑶光扶额“抱歉帝君,我们不熟!”“没事,多运动运动就熟了!”瑶光卒。史书有记,曜天三界,战争不断,血雨腥风,混乱不堪,天君重华,有一谢女,愿弃三界,溺水三千,只取她这一瓢饮,正所谓祸水红颜!
  • 忘却天皇

    忘却天皇

    传说我们所见的天空并非极尽,天空之上仍有天,一天接一天,一天连一天,三十三层天上天有城国,无边无际,永恒长存。神灵与仙魔居住其中,他们不老不死,携带无上之力,不愿支配众生,也不被任何人所支配,仅从那天上天观察世间一切变迁,却极少出手干涉,独立于世之外。传说那城国是为所有强者与生灵所追求的众生乐土,登上即可永久不死安乐,是为最初与最终之地,是为天国,是为神界,是为伊甸圣园...是为...天空之城。
  • 佛说善恶因果经

    佛说善恶因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尘剑君录

    红尘剑君录

    人有情,剑亦有情,我们自红尘中来,也终将回归红尘,武道,鱼跃,龙腾,九天,天人,神和,化虚,合道,破界,玄灵,寂灭,修真求永生,我只求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