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7000000044

第44章 “左”风疾雨更显赤胆忠心(9)

青年时期经历艰苦的锻炼,是毛主席对后一代有意的培养,你们要好好体会党和主席的苦心,不要辜负党的期望。我在青年时期出门革命,十年不归,战火纷乱,出生入死,十年之中,以杂粮为主食,萝卜、白菜汤为副食,一年不过吃到一、二次大米;黑夜行军,顶风冒雪,野地露营,比较起来,你们今天生活究竟安定得多,条件好得多,深望积极努力,条件越艰苦,越能锻炼考验人。与日俱进,有厚望焉。爰作一绝句以志念:‘一家革命各西东,天涯思念月明中。征程五七须勤奋,珍惜眼前无限春。’”

“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虽苦犹乐”,这既是胡华对子女的要求,也是他自己在五七干校的生活准则。

2月15日,胡华登临锦屏山头,想起1938年与张岱盟誓,一起奔赴陕北,追昔抚今,浮想联翩,感怀赋诗《回乡过春节赠张岱同志》:

屏山松竹迎归客,锦水欢流若有情。

昔别青山勇踏遍,今来白发无奈生。

革命岂是黄粱梦,口舌焉能铄真金。

上塔登临思战友,云天寥廓劝勤奋。

2月22日,胡华由奉化出发返回干校途中,途经绍兴,特地去瞻仰了鲁迅故居。胡华对鲁迅的景仰始自少年时代,那时在他阅读的大量进步书刊中,就包括鲁迅的著作。《鲁迅全集》出版后,胡华购买了一套收藏,由于工作繁忙,只能抽空翻阅。在被关押“牛棚”的日子里,他失去了工作权力,倒是获得了读书的时间。除了要求必读的领袖们的著作,他把《鲁迅全集》也通读完毕。同乡鲁迅嫉恶如仇、不惧诽谤的凛然正气,无疑是胡华坚持真理,在倒行逆施的年代渡过难关的动力之一。参观中,胡华即兴赋诗《访绍兴鲁迅纪念馆》:

新春特访鲁迅家,风雨满城雪交加。

为着将来为中国,洒尽心血溉红花。

横眉岂惧群丑谤,白眼总向恶魔斜。

我慕高风生百感,遗书千读兴不赊。

2月28日,胡华返回余江干校,得知自己曾经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讲师冷超因久患肺气肿,在阴雨连绵中缺氧致死,难过万分。

在去鹰潭与其遗体告别时。他口占《吊冷超》:

廿年两度探君病,阴雨连绵竟夺生。

壮志牺牲五七路,哭罢干之又吊君。

胡华回到干校后,有一天,忽然有人贴出批判胡华的大字报,开列的罪名仍是“反动权威”、“修正主义分子”、“勾结资产阶级”之类,此外增加了一条新的罪名:

说胡华是浙江奉化人,蒋介石也是奉化人,大字报竟诬蔑胡华以回奉化探亲为名,去怀念蒋介石,策应蒋介石反攻大陆。这种莫须有的罪名真令人啼笑皆非。“口舌焉能铄真金”,胡华毫无惧色,找到那个写大字报的人,把他驳斥得哑口无言,这场所谓“批判”闹剧因得不到人们的同情而进行不下去。胡华一向和蔼,从不疾言厉色,而在必须抗争的时候却锋芒凌厉,显示了铮铮风骨、性格刚强的一面。

时间到了1972年春天,“五七战士”们的干校生活已是两年有余,戴逸教授曾经回忆:“在‘五七干校’的日子,人们普遍忧虑、苦闷。全国局势仍一片混乱,国家前途不知走向何方,中国人民大学已被解散,教师们被打发下乡,个人的命运难卜。大家有一种被人抛弃,任人宰割的感觉。当时,领导上已决定把江西‘五七干校’的教师、干部在当地处理,分配工作。但这批人工资挺高,年迈体弱,不能胜任重体力劳动,江西方面不肯接受,又推回北京去。这个知识分子累赘的包袱推来搡去,最后仍由北京市接受安置。”1972年4月,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革命博物馆准备开放党史陈列,先筹办一个研究室,并提出调胡华回京,任党史顾问,参加有关党史和革命史的陈列工作。

胡华就要离开“五七干校”了,除了战友们以外,他还要向活泼可爱的小狗“小纠纠”告别。那时,“五七干校”中已传递着好消息:“五七战士”们将陆续回北京重新分配工作。如何处置脖子上挂着“胡华”小木牌的“小纠纠”,成为胡华和戴逸一道难解的题。戴逸是这样谈到“小纠纠”的:“两年下来,它出落得伶俐、俊美、健壮,人们都喜爱它。现在我们要撤离干校,怎样安置这条狗,给我们增添了一段愁闷。带回北京是不可能的,如果留在江西,江西老乡们养狗、吃狗之风甚盛,它很快会被捕杀吃掉。

胡华同志和我们商议多时,无计可施。后来,胡华先要回北京了。那天,他在猪倌房内和小狗逗弄半天,最后闷闷地离去,临走时,嘱咐我:‘小纠纠的事,尽量安置一下,你最后瞧着办罢!’我是最后一批回北京的,小纠纠似乎知道大祸临头,那几天依偎在我身边,寸步不离。一些好吃狗肉的战友们,再三动员说服我,把狗杀掉,我坚决不同意。他们说:‘就要回北京了,总不能把狗带回去,与其留给老乡吃,不如让战友们饱餐一顿,增加点油水。’禁不住天天催问、敦促。我只好撒手不管,任凭他们处置。我请假一天,躲开了杀狗吃狗的场面,但耳畔仿佛响着小纠纠的凄厉叫声……我为此事内疚、心神不宁。1973年春返回北京,第一次见着胡华同志,向他讲述了小狗的噩运,我们两人相视半晌,黯然无言,他最后叹了一口气说:‘只能是这样的结局……’在那年头,我们自己的命运尚在未定之天,哪能庇护这条可怜的小狗。”曾经担任过历史系总支副书记的高庆永在《我与胡华是好搭档》一文中对胡华在干校的情况做了这样的评价:“那时我是干校二连的司务长,胡华属于后勤排,常常见到他担泔水。令人佩服的是,胡华这位闻名中外的教授很快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不仅猪养得好,而且非常乐观。当时,由于生活太苦、前途渺茫,有的教授情绪低落甚至自杀。我想,胡华能够以苦为乐,是因为他是从延安走出来的老干部,经过多年的磨炼和考验,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三大作风……”顾问革博1972年的春天,对于胡华来说似乎有“春回大地”的感觉,由于去年发生的“九一三”事件,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遂开始了“批林整风”运动。这一切来得有点偶然,但却是历史的必然。自林彪大搞“突出政治”、“活学活用”,到做了“副统帅”,又通过其子林立果阴谋进行反革命军事政变,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已经被歪曲得黑白颠倒。现在应该是拨开迷雾见晴天的时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是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国家级研究宣传机构,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中国人民大学不复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应中国革命博物馆聘请,在该馆做些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对于胡华来说,实在是如愿以偿的幸事。

在中国人民大学被勒令停办后,解放军某兵种机关进驻了校园。张自忠路宿舍也被部分占用。人大留守的后勤部门,几经周折,要回了部分军人及其家属们占用的张自忠路宿舍。胡华回京时暂时住在大院后墙边上的小平房里,过了些时,才又回到了他离开两年的红三楼丙组6号。

博物馆给胡华在地下一层办公区安排了一间办公室。室内除了办公桌椅、书架,还有供午休的木床。这里有许多他昔年的学生和老熟人。其中包括在历史博物馆担任中国通史陈列顾问的巩绍英。巩的学术经历与胡华相似,也是位老革命、史学家。他是去年被从南开大学借调来的。起初胡华被要求帮助审看中国通史陈列的近代史部分,他十分认真地就当时拟展出的内容、说明文字、图片等提出了19条意见;同时参加了中国历史博物馆通史陈列大样的人物平衡问题的讨论。胡华的意见巩绍英也颇认同。中国革命博物馆(简称革博)这边的文物组同志也向胡华介绍了革命史部门的人员与馆藏情况。

一天,胡华到博物馆附近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买洗漱用品,与贺龙元帅长女贺捷生偶遇,贺在七年前曾通过王若飞夫人李培之(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向胡华讨教过民族革命史的教学问题。这次在王府井人海中碰见,引出了一段“劫后”的人生故事,贺捷生回忆:“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这一年我回到了北京。林彪事件的发生,使重压之下的人民对国家民族的前程重新怀有了希望。

但对我而言灾难似乎远还没有完全结束。

‘四人帮’仍在台上,他们所代表的一股邪恶势力,仍然阻止着对‘文化大革命’的正确评价和解决。仍然阻止被他们所迫害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有形无形的帽子仍然压在我的头上。我自然不会这样任由他们折磨,要从精神上首先自己解放自己。那些日子,为了工作我四处奔走活动。可是一段时日下来,我开始深深认识到笼罩在人们心中的重重阴影是如此厚重。像我这样身份的人,仍然摆脱不了人们有意或无意的躲闪回避。就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读书人准备放弃的时候,胡华出现在我面前。那是1972年秋凉料峭的一天。我无目的地走在王府井大街上。心里的冷凄更甚于北方的寒冷。我走着,突然与一个人擦肩而过,一个熟悉的面孔从我面前一闪。胡华!整整七年未见的胡华老师。街头不期而遇,我多想跟他说几句什么。

仅此念头一闪,我立刻冷静下来:我不知胡华会不会也跟有些人那样,躲闪我、回避我。我更明白自己的身份处境,也不允许自己去给别人添不必要的麻烦。这种想法一出,我只是回回头,便准备无言而去。谁知,当我回头张望时却愣住了,胡华已停住脚步,也在回头张望我。

当认出是我之后,他踌躇片刻,朝我走来。

我们在无言和浅淡的笑容中又见了面,互相注视着对方。尽管这笑容是淡淡的,却给我冷寂的心中带来了一股温暖。胡华小声问:‘您是不是姓贺?’我以点头作答,他的表情告诉我,他似有许多话想说,但他只是问了我一句:‘您现在在什么地方工作?’我告诉他,还没有工作。胡华听后微微一震,说道:‘我也是刚从江西回来,被安排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当顾问,总算有了工作权。啊,您好像也是教近现代史的。’我又以点头作答。胡华不再问别的,他的口气坚定起来,对我说:‘你是学历史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很需要人。我可以跟馆长谈谈,你能来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最好。’听了胡华的话,我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倒不是我对工作的极端渴望,而是在那个寒风冷凄的冬天,竟有人主动给我以温暖的希望。真让我有些喜出望外。我当即答应下来。能不能去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说实话我当时不敢抱有奢望,但在那个人人防范、个个自危的年代,有人不躲闪不回避我,反而给予主动的关心帮助,已令我感动万分。见我答应下来。他又说:

‘三天以后,你还到这里来,我告诉你结果。’说罢,他头也不回地走了。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关心弄懵了。待明白过来,才意识到胡华这急急一见,又急急而去,匆忙中连三天以后在什么具体时间与他见面都没有交代。我再去寻他时,他的身影早消失在暮霭和人影憧憧中。在那个年代,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始终不敢相信。但是,胡华待人的真诚,又让人不能不再燃起希望。不期而遇,他完全可以装作不认识或者没认出来默然而过。

“因为没有定好具体时间,三天后,我只好一大早就来到我们相遇的地方。

冷风凛冽,我抱着期待,期待着胡华的到来。期待的确是一种裹着甜甜外衣的磨难。你也可以说它是蕴含在苦苦磨难过程中的甜甜期待。时间在一点点过去。不一会儿,我的衣服让寒风吹透了,脚站麻。眼睛也看酸了,而胡华迟迟不见身影。

我知道胡华是个为人处事极认真的人,因此,再累再冷,我也不敢找个什么避风的地方躲躲。可是,你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站着,人们很快会对你投来疑惑的目光。你若在一个地方不停的来回走,人们又会向你投来不解的神色。站也不是、动也不是,我只好站一会儿,走一会儿。

就这样,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从下午又苦苦期待到黄昏。什么口渴劳累饥饿,全然抛至脑后。许多年后,我回想这一幕,是什么让我这个柔弱女子在寒风中坚定地等下去?是胡华善良刚直的秉性?

是人之间关心的潺潺暖流?还是我血液中所承继的顽强抗争、坚定不屈的精神?

什么都有。反正,那一天我一直等待下去。黄昏时分,晚霞将西天染红,大地沐浴在一片通红之中。胡华终于来了,我还记得,他疾步匆匆,披着一身的灿烂霞光。而我此时,心头燃烧着火。胡华兴奋地告诉我,我去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的事,馆领导已经同意了,还要正式办手续。此言一出,积压在我心头许多日子的郁闷一下子烟消云散。这一幕在我心头留下终身难以忘怀的记忆。去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我不敢轻言它是我人生之旅的一大转折,却可以说,这是我所迈出的人生重要一步。有了这个工作,使我得以在当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抱着不灭的希望生活下去。有了这块阵地,也使我得以同一群祖国的热血儿女,在这里同‘四人帮’展开各种形式的殊死较量。这里也为我从事军事史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也在这里,从更近的距离观察我的良师益友胡华。”1972年12月1日,徐彬如副馆长与胡华谈,革命博物馆(简称“革博”)拟成立党史部,要胡华挑起该部行政领导的担子并先开展三方面的工作:1.与兄弟馆的交流;2.与其他党史研究单位的协作;3.争取更多老同志的支持。马上要进行的是党史陈列的讨论修订。胡华表示自己只任业务顾问,搞学术,不做行政领导。12月14日,革博领导班子开会,杨振亚馆长、徐彬如副馆长和谢炳志、董谦、周础等负责人出席,胡华再一次表示不做行政领导。12月15日,馆领导宣布胡华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顾问,董谦、谢炳志、周础为党史部负责人。1973年正月初四,徐老造访并邀胡华到家晚餐,谈话中希望胡华正式调入革博。胡华对徐老的信任十分感谢,但表示再考虑一些时日。

春节后,革博召开由胡华为主的党史陈列讨论,2月14日至17日,胡华主持讨论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现场陈列。2月20日,开各组汇报会,讨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陈列。2月28日上午,在徐老处作陈列讨论的汇总。徐老宣布革博决定组成五人小组,为沈庆林、黄高谦、倪月英、佟英明和胡华,胡华任指导。3月2日上午,继续讨论修改陈列原则,决定以胡华归纳的七条意见为准。

同类推荐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朱元璋

    朱元璋

    活剥人皮,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竟然出自一个丑奇无比的放牛娃,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朱元璋。 本书为传记,描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其出身贫寒,少年为地主放羊至参加农民起义后,成为“洪武”皇帝并采取一系列安民政策,揭示了其伟岸的一生。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又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朱元璋。
  •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本书以照片和小故事展现了毛泽东行走天下荡气回肠的历程,带读者重游祖国大好河山。
  • 孟子传

    孟子传

    特立独行的“亚圣”,笑到最后的理想者!深刻解读一代智者光辉的仁政思想,生动描绘一个圣贤的平民生活。孟子是继孔子后重要的儒家思想家、理论家,被称为“亚圣”。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孟子生活的时代以及孟子一生不平凡的经历,通过艺术形象阐发了孟子的“性善论”理论和“仁爱”思想,既具有可读性也具有研究价值。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莲花瞳眼

    莲花瞳眼

    我曾经问我的母后,为什么我们一族要生活在水下,母后说,那是我们一族背负的使命,于是我又问,什么使命,母后就抬头久久的看着不见天日的水面,……
  • 生化特工

    生化特工

    他,生于高智商罪犯家庭。从小被有“生化恶魔夫妇”之称的邪恶博士父母注射激发潜能的试验药剂,拥有与众不同的特殊体质与超高智商,长大后却成为一名守护正义的皇家特工。当他遇到与他具有相同罪恶基因的姐姐越狱危害世界时,他是选择大义灭亲将姐姐绳之以法,还是释放嗜血的天性,回归“恶魔之子”的邪恶身份?……面对越来越多浮出水面的邪恶势力,究竟他会作何选择:守护世界,受世人敬仰;还是掌控世界,让世人颤抖?
  • 轮回裂天

    轮回裂天

    “区区天地,竟敢挡我?可笑!天再大又如何,小爷一剑劈下,天必裂!”一个小家族的天才,因莫名的丧失实力,导致身份跌落谷底。在这个妖孽纵横的时代,他又会如何崛起,傲立群雄呢。。。。(起点上也有这本书,叫《我欲裂天》。)
  • 送上门的老婆

    送上门的老婆

    郭军是一个三十岁的成功男人,只不过一直未成家,郭母十分焦急,某天催郭军相亲,而郭军也厌烦了“相亲”这种事情,对郭母说要是她喜欢就带回家吧,殊不知郭母就带了一位“老婆”上门...
  • 高手之那前那后

    高手之那前那后

    身在江湖,江湖却没我的传说
  • 你眼中的我

    你眼中的我

    “喂,小子,我在这儿!”“你好,我叫程子!你叫什么?”“如果我消失了你会不会发现?”“喂,林雅川,求你再看我一眼。”原来真的有一天,你的眼里再也没有我。
  • 窥天外乘

    窥天外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正宫美人归

    正宫美人归

    赵国覆国之初,大梁国建国建国二十一年,正逢乱世。太子墨夷错即位,百废待兴。前有赵国皇子,踪迹神秘,后有江湖闻人,逍遥无踪。她本是九原王府的郡主,却因为摊上一个不靠谱的哥哥,阴差阳错成了太子妃,太子一朝登基,她便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无奈后宫这场大江湖,她暗自扶额,此生就凑活凑活得了;结果阴差阳错结识前赵皇子,又遇上自己夫君家的极品哥哥,老天果真是不肯让她安生啊!皇家秘事,江湖恩怨,且看这一段正宫情缘!敬请关注邪十一新作《九世殇》!
  • 英雄联盟之王者岁月

    英雄联盟之王者岁月

    每个年代的少年都有伴他们青春的岁月,而我们这一代便是制霸网吧的《英雄联盟》。且看主角一行人的青春岁月,试与韩队堪比高。
  • 遥远的梦

    遥远的梦

    写小说本身就是一件扯淡的事,但正是从扯淡的事情中体现出严肃,这就是小说的特点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