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6600000022

第22章 庐山上下风满楼(2)

聂荣臻不同意:“这不行,我们没有权力擅自行动,必须等待中央的统一命令。”

李立三也不肯让步:“既然已经向部队传达了中央的决定,起义工作已经进行了组织准备,下个命令就行了嘛!”

聂荣臻还是坚持:“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我们到九江来的任务是做好组织部队暴动的准备,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嘛。”

会场不安起来。有几个中央委员发表意见,赞成李立三马上动手的主张。也有人对聂荣臻不满,说起风凉话:“你呀,就是奴隶主义,胆子小。”

如果聂荣臻附和一句,言语马上就会变成行动,但他不肯松口:“这不是什么胆大胆小的问题,临来九江时,恩来同志交代得清清楚楚,中央对南昌暴动的决定,不是最后决定,必须有中央的命令才准许暴动,不能自由行动。这是原则问题。”

李立三呼地站起来,大声说:“你要听中央委员的嘛!”

“大家都是中央委员,我听哪位中央委员的?”聂荣臻心里很不痛快,一扭脸,将椅子挪向窗户,咕噜了一句,“中央委员也得听中央的!”

会场里交头接耳,说什么的都有,争论得非常激烈,但最后大部分人还是主张按聂荣臻坚持的那样,等候中央的统一号令。

会上还分析了张发奎的情况。

张发奎作为第四军首领,他对时局的态度,极受一般人的重视。北伐前,他原任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第一次北伐后,即升任第四军军长,第二次北伐后,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他那时年轻有为,没有军阀气味,当得起模范军人,既是革命正统,又英勇善战。因此人们崇拜他为铁军英雄,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对他都甚为敬佩。他的部下,特别是属于广东籍的,暗中还都存有返回广东去的念头。以第四军中一班将领而论,心情大都苦闷,有点类似当年太平天国内讧时的石达开。这班将领大多是广东籍,参加革命较早,深受孙中山的革命传统影响。

他们在两次北伐中出力最多,战功最大,因而才获得“铁军”的称号。他们目击革命阵营闹得四分五裂,冯玉祥、唐生智等军阀气味很重,蒋介石、李济深等的作为又太离谱,一切的一切他们都有点不顺眼。他们觉得自己好像是革命中的孤臣孽子,飘流在外,无所依托,抑郁难申。张发奎爱护他的袍泽,不分共产党员或非共产党员。他曾明白表示,第四军将保护中共党员。但在武汉分共的紧急关头,他又表明拥护汪精卫,并因此与仍主张容共的邓演达疏远开来。所以人们担心他究竟会追随汪精卫到何种地步。当时与张关系较密的苏联顾问们,如加伦将军,对这位军人颇为信任,认为中共可以且应该与之保持友谊,不应彼此闹翻。

可是现在张发奎的态度越来越犹豫,越来越右倾。

加伦总觉得与张发奎所统率的整个第四军一同返回广东,或进一步“南伐”——先将广东打下,再图发展,胜算将会多一些。张国焘和瞿秋白对加伦的意见也不反对,只是对能否实现这一点颇有疑问。并认为叶挺等部能和整个四军一同返粤是上策,在南昌起事是中策,束手待毙是下策。

李立三坚决反对依靠张发奎打回广东的做法,认为很少成功之可能,甚至会被三、六、九军所包围而完全消灭。纵然回粤成功,我们亦必在张、汪协谋之中牺牲,这与我们回粤的初衷完全相反。所以,我们应该抛弃依张之政策而决定一独立的军事行动。因此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运动二十军与我们一致,实行南昌暴动,解决三、六、九军在南昌之武装。在政治上反对武汉、南京两政府,建立新的政府来号召。

这一点与会者无异议,都同意将这个意见再向中央报告。

会后,五人政治局成员之一的李立三和中央秘书长邓中夏,代表大家的意见,来到离九江不远的庐山,和正在山上的瞿秋白、鲍罗廷、张太雷等人商谈。

7月中下旬,长江沿岸已酷热难当,避暑胜地庐山却是一片清凉。倘在往年早已游客如云,人满为患了。今年,由于发生了大的事变,性命难保,人们谁有雅兴到此游逛。到处空荡荡的。瞿秋白住在仙岩客寓。这是英国人开的一家饭店,房租很贵,瞿秋白的住室每日房费大洋六元。林伯渠的叔叔在这个饭店当厨师,汇报会议就是在厨房里开的。参加会议的有瞿秋白、鲍罗廷、张太雷、李立三、邓中夏等。

瞿秋白听过汇报,即刻表示完全赞同九江会议关于南昌举行起义的建议。鲍罗廷已在做回国准备,对起义没有把握,但不反对。张太雷也赞成。于是,临时中央常委和国际代表做出南昌起义的部署:在南昌武装起义成功后,立即南下,占领广东,取得海口,以待国际援助,再举行北伐。于是九江会议的同志请瞿秋白回汉向中央报告,从速决策。从九江会议到庐山会议,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计划,初步形成了。

7月21日,在庐山养病的瞿秋白回到武汉,立即提出改组中共中央领导的问题。在汉口法租界他的那所新布置的秘密寓所里,他告诉张国焘,鲍罗廷可以经过冯玉祥的西北区回到莫斯科去,共产国际派了一位新代表来,名叫罗明纳兹,一两天内就要到达。据鲍罗廷介绍,罗明纳兹是少共国际出身,不懂中国情况,素以“左倾”着称。

“老鲍要我们好好和他打交道。”瞿秋白给张国焘端来热茶,说起他在庐山与鲍罗廷谈论的其他话题,“中国革命是失败了,责任问题要有个交代。依我看,中共的一切,虽然事实上是遵照共产国际的指示进行,但不能让共产国际担负全部责任。

因为莫斯科威信的丧失,将会影响世界革命,也会助长托洛茨基攻击斯大林的气焰,更会使中共党员不信任共产国际的领导。”

“你的意见呢?”张国焘身体白胖,遇上7、8月的天气,总是不住地扇扇子。

“中共中央只有挺身出来负担起这个责任,才是良策。”瞿秋白更具体的表示:

陈独秀在这次失败中,原有重大过失,现在又采取了不正确的消极态度,他应该负失败的全部责任。我们自己应站在拥护国际的立场上,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他还透露,按鲍罗廷所希望的,是由他和张国焘继续领导中共中央,他主持理论研究,张国焘主持实际工作。

张国焘停下扇子,脸色骤变:“我不这么认为。共产国际的政策是这次失败的主因,不认真去检讨,都推到陈独秀一人身上,是不公道的;中共中央人人有份!

如此违背道义,还有什么威信来继续领导?”

“你冷静些,冷静些。”瞿秋白想劝住张国焘,说,“我们力不从心,不可能脱离或疏远共产国际。我和鲍罗廷的协议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不能拘泥于道义。”

张国焘难以自制,话越说越难听:“我们常说,共产国际不懂中国实情,现在想来这句话对极了。本来整个共产主义乃至社会主义圈子里,从马克思直至现在,对于遥远的亚洲,一向就感生疏。莫斯科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是急功近利,投机冒险的急就章。是盲人瞎马,闭门造车,削足适履,揠苗助长……”张国焘一口气说了好几个有关不切实际的成语。他的结论是:“中共好比部队,共产国际是司令部,如果牺牲了部队,保留了司令部又有什么用处?因此,牺牲中共是最大的损失,绝不是什么避重就轻。”

情绪激昂中是难以说准问题的。瞿秋白虽然不完全赞成张国焘的议论,但还是认真听着,有时点点头,在那张惨白的书生脸上呈现一种勉为其难的表情。他们两个决定将中共中央极度秘密地迁回上海,在适当时机,召开一次中央紧急会议。当时中共中央在武昌党员的紧急疏散工作,已渐次就绪,第四军正向长江下游开拔,城防即将让给积极反共的唐生智部,因而再无留驻武昌之必要。他们决定此时先将中共中央搬回汉口,既可乱人耳目,又便于向上海搬迁。

共产国际又派来个罗明纳兹

根据当时人的记忆,新到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其外表跟后来的李德差不多,气质也有某些相似:高鼻梁,蓝眼睛,细高个,虽不到30岁,但看上去脸上却有刀刻一样的皱纹,饱经风霜一般。他往张国焘面前一站,一瘦一胖,一黑一白,形成强烈对比。张国焘嘀咕:他行吗?

罗明纳兹的目光里同样露出挑剔和不信任,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并不正眼看张国焘和瞿秋白:这两个白面书生,能领导中国的武装斗争?

张国焘和瞿秋白先为国际代表搬来半个西瓜,以解武汉的暑热。

罗明纳兹说先谈工作,将装西瓜的大盘推到一边:“我奉共产国际之命,全权处理中共中央在中国革命中所犯的错误,并纠正鲍罗廷的错误指导。”

张国焘、瞿秋白仔细听着。罗明纳兹像在背诵一篇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由于中共中央犯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违反了共产国际的指示,现在,共产国际决定要改组中共中央领导,陈独秀不能再担任书记,甚至要开除他的党籍。”

“陈独秀已经退出了中央领导,现在临时中央是由五位同志组成。”瞿秋白好不容易有了一个介绍情况的间隙,刚说了两句,就被罗明纳兹接了过去:

“就你们两人而言,如果能迅速摆脱机会主义,仍可参加中共的领导工作。”

也许是罗明纳兹说得太多而疲劳,也许是看到张、瞿二位对他毕恭毕敬心里得到满足,挺起的腰杆已经放下,人顿时矮了一截,手也伸向了西瓜盘,起先一小口一小口地咬着,后来便大口大口,全没了“尊严”。只是到他吐尽口中的西瓜籽后,才恢复了原样,又开始指责中共中央:

“中国大革命的失败,教训是深刻的,陈独秀有错误,中共中央也有错误……

现在如不首先反对机会主义,别的事情是谈不上的。”

张国焘问:“中共中央究竟犯了哪些错误?”

说起中共中央的错误,罗明纳兹滔滔不绝,大致是:中共中央放弃了在中国革命中争取无产阶级的领导,例如它否定了共产国际6月1日武装工农的指示,又自动解除了武汉工人纠察队的武装。这种错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共中央为一些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所盘踞,缺乏阶级意识和革命的坚定性,对共产国际的正确指示,很久以来都是机会主义的加以曲解。现在共产国际不能依赖那些动摇的知识分子,要大胆地提拔一些坚定的工人同志,担负中共的领导工作,并使他们在中共中央占多数。

张国焘被他的一番话说急了,心里直反感。在他看来,也许是他太年轻了,他的气质似是十月革命后的纨绔子弟,态度有类于沙皇的钦差大臣。他太轻视中共的知识分子了,我们不是沙皇治下的农奴!

张国焘说:“这样说来,机会主义的错误应由整个中央政治局负责,我们这些委员都应引咎辞职,或者推出辕门斩首,另行物色一批新的人物,来组织一个新的中央。”

谈话一下陷于僵局。瞿秋白在他们两人之间调解着,希望不要各走极端。

于是双方撇开这个问题,另提出一个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这就是南昌暴动。

张国焘和瞿秋白互相补充着说道:据刚才从九江来的人的密报,周恩来已经到达九江,正在按计划动员兵力。他们要求中央立即指示暴动的方针,如领导暴动机构的名义、政纲、组织和应采取的策略;并要求中央动员各地工农力量,响应南昌的行动。他们要知道苏联是否会给南昌暴动以实际的支持,就是说,要苏联军事顾问的协助,和一笔数目不小的款项,以及到达东江后希望获得的苏联方面军火和物资的支援。

不是没听明白,而是这一大堆实际问题把他弄蒙了——罗明纳兹看看瞿秋白,看看张国焘,竟不知说什么好。只好埋下头,拼命记录着那两个人的报告,掩饰着窘迫。当张、瞿二人执意要他拿主意时,他又抬起脸,全没了刚才的威风,声言:

“一切都应请示莫斯科。”

瞿秋白和张国焘都很着急,说:“不行,这是要立即决定的事,等莫斯科回话就晚了!”

“那你们说怎么办?”罗明纳兹双手一摊。

“这样吧,”瞿秋白提议,“一面告知周恩来,一面请示共产国际。”

“那好,”罗明纳兹顺水推舟,“叫周恩来他们积极筹备,各地工农力量的发动由你们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吧;至于其他各点,须请示莫斯科作最后的决定。”

罗明纳兹回屋休息去了。张国焘和瞿秋白相对无言,颇感失望。许久,瞿秋白才对张国焘感叹道:“共产国际为什么派这样一个少不更事的人来当代表?他只会反机会主义,提起南昌暴动就没了主意。”

张国焘双目无神:“看来中共的厄运未已,在受到蒋介石、汪精卫的摧残之后,现在又要受罗明纳兹的摧残。”

“我再找他谈一谈。”瞿秋白想让罗明纳兹多了解一些中国的实情,改变他那种下车伊始的做法。

谈过之后,罗明纳兹的态度似乎客气了一些,不似昨天那种“宣读圣旨”的神情,但仍然坚持要绝对拥护共产国际。在他的提议之下,中共常委会于26日下午4时在汉口一所住宅里秘密举行会议。参加的有瞿秋白,三个临时中央常委张国焘、李维汉和张太雷,罗明纳兹和另一少共国际代表,还有苏联顾问加伦和范克,以及另外两位翻译人员。

会议开始后,由加伦将军首先报告,他说他今天会见了张发奎,与他研讨军事问题。张已同意将他所统率的第四军、第十一军和第十二军集结在南昌和南浔线上,不再东进,逐渐转移,返回广东。加伦认为张如同意回师广东,并不强迫叶挺等退出CP,在此两条件下,可以与他一同回师广东。他根据军事情况说明:“与张同返广东,在军事上极为有利,如在南昌与张氏分家,参加暴动的兵力不过五千至八千,在优势敌军阻击之下,恐难到达东江。除非张发奎不同意上述两条件,那就只有在南昌行动起来。”

“加伦将军,罗代表,现在情况已发生了变化,种种迹象表明,张发奎已经一边倒了。”瞿秋白将近来汪精卫、张发奎的所作所为说了一下,力主支持南昌暴动。

接着罗明纳兹发言,他明确表示:目前没有经费可供南昌暴动使用,莫斯科已电令禁止俄顾问在任何情形之下参加南昌暴动。

中共委员们都有些不解:“暴动在即,国际代表怎么能做出这种荒谬的决定?”

其他委员沉默时,瞿秋白说话了:“国际有电报来吗?这是国际的意思?”

罗明纳兹说:“有。在我报告情况后,共产国际回电说:如毫无胜利的机会,可不举行南昌暴动。”

“共产国际的意思并没说不支持暴动啊。”李维汉、张太雷都嚷起来。瞿秋白也说:“是啊,共产国际用了‘毫无’二字,现在南昌暴动不是‘毫无’希望的问题,而是希望、成功的把握很大,可以说,国际是支持暴动的,只不过留有余地。”

一到具体问题,罗明纳兹就抓了瞎。听着中国同志议论,他也不置可否。最后说:“看来国际电令不能用信件通知前线的同志们,我们只有派一位得力同志去当面告知。”他说话时,目光在中共委员们的脸上转了一圈,最后停在张国焘脸上,问道:“是否可以派你去?”

“既然只是送封信,那就不必派我去。”张国焘推辞着,“何况中央扩大会议快要举行,我离不开,王若飞同志可以负担这一使命,请他去好了。”王若飞当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罗明纳兹有些着急:“派去的人今晚就要动身,如何能找到若飞同志?即使找到他,并使他了解任务,立即起程,时间也来不及呀。”他继续盯着张国焘。

同类推荐
  • 回到古代去逍遥

    回到古代去逍遥

    一个当今社会微不足道的小小公务员,却因为一场飞来横祸,而魂飘天外。一块毫不起眼的玉牌,把他的魂魄始终凝聚在一起。一次稀里糊涂的选择,让他到了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过去。一场如梦似真的经历,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段即相似又不同的历史,却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

    珵美有瑕不掩瑜,穆若清风而情深。他,意外穿越到大唐,之前的记忆全失,却凭借超乎常人的记忆力通过选拔进了国子监,可面对同窗刁难,他该如何见招拆招?还有室友李玉泽是不是女儿身?随着他的身世之谜揭开,被岁月尘封的真相也随之浮出水面。寻身份,解秘密,找真相,除奸佞……大唐因他的存在而变得精彩纷呈,从而谱写了一曲曲热血青年们青春成长之歌。这是一段有诗、有酒、有故事的旅程。
  • 晋楚风云

    晋楚风云

    春秋时期,各国争霸,其中晋、楚两个超级大国人才辈出,冲突不断。两国亦开始了八十多年的争霸之战,道德与诡诈;忠诚与背叛;真实与虚伪;善良与残忍;阳谋与阴谋,在这段历史时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段尘封的历史背后则蕴含了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生存之道、治国之道、为人之道。
  • 趣说清史

    趣说清史

    这本书是我的处女座,也是我的一个成人礼吧,十八岁开始写,希望二十岁前能写完,这本书主要记载清朝三百多年的历史,由小天我带领大家回顾一段真实的历史,大清王朝!因为写作目标是清朝,所以大家不要闹民族矛盾,谢谢,因为是三百年的故事所以会写很久,送给和我一样喜欢历史的朋友!
  • 明末之誓死不降

    明末之誓死不降

    一次酒后仇天行穿越到明末,面对犹如乌云压顶般滚滚而来的天下大势,他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唯有誓死不降!PS:不开金手指,打仗靠命填,全无王八气,奉行体制流;书渣,不喜勿骂。
热门推荐
  • 向阳孤儿院1

    向阳孤儿院1

    长篇小说《向阳孤儿院》取材于真实的孤儿院,由一个个鲜活而真实故事加工改编而成。小说以日记的形式书,,一天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及真实性,在情节设计上巧妙新颖,故事引人入胜。
  • 洪源大帝

    洪源大帝

    一个山村少年,偶尔于一次狩猎之行中,开启自身的潜能。从此踏上修行之路,斩天骄,踏苍穹,一路高歌。当他立足于巅峰之时,却发现了一个萦绕于人类修士身上的千古阴谋,从此一怒,宇宙崩灭,星河动摇,且看他如何破之。
  • 混沌痕

    混沌痕

    一个奇妙的世界,有神秘的魔法师与缥缈的修真者,无敌的东方武者和强大的西方武士。血与泪的传说,凄美绝伦的爱情,东方神龙与西方巨龙共舞,不同的种族各显风采。。。。撞出炫丽的火花又有一颗神秘的混沌珠,引来各方强者的争夺掀起一场又一场的腥风血雨。。。
  • 来自异世界的召唤—黑魔法的威胁

    来自异世界的召唤—黑魔法的威胁

    本书描述现代孤儿纪娜希受来自异世界的声音召唤而进入时空通道穿越至一个崭新的魔幻大陆-异世界。这世界的生物长相奇异,还身怀绝技,人类各具异能,而她,原来是已消失这世界的名门暗夜族领袖之女;她为了寻找国家灭族的真相,同时,她多样异能亦是异世界不允许存在的异类…异世界中恶魔后裔帝焰国界与人类后代荣耀国界战争持续995年,而她却是恶魔一直寻找的黑暗力量、人类后代追杀的对象。充满危机的历程,一切的争斗以及荣耀,只有成为异世界中的君王之王才能停止…
  • 修真女判官

    修真女判官

    女主魂穿,五灵根废材,扮猪吃老虎,一路智斗绿茶,灭白莲花,查旧案。美男,美食,修仙一个也不能耽误
  • tfboys之回忆中的告白

    tfboys之回忆中的告白

    这部小说说的是男主与女主的恋爱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哦
  • 幻樱云陌

    幻樱云陌

    陌叶樱,生前是个幸福的千金大小姐,可却喜欢错了人……“叶樱姐姐我会保护好你的!”小小的身子,却有着与生强大压迫的气息。为了帮家人报仇,被一个没良心的“小骗子”带进了坑。莫名其妙进入异空间完成任务,被冰山王爷撩不说,还天天被扑倒。某王爷邪魅一笑:“陌叶樱,你生生世世都是我的人。”某人汗颜,她现在只想回到现代报仇而已,怎么就摊上了这样一个难缠的货色啊。——樱花树下,女子捧着樱花瓣,喃喃道:“幻冥飏,谢谢你……”仿长叹,只留樱花一地。(努力修改剧情ing)
  • 反穿越之灵异能杀手

    反穿越之灵异能杀手

    神秘冰冷如她,冷漠嗜血如她,活泼喋血如她,优雅冷酷如她。神秘无情如他,霸道专情如他,温柔多情如他,冷酷尊贵如他
  • 火影之尽情

    火影之尽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争斗。利益、欲望、怨恨就是战争发生的必要条件。战争就有赢家输家,只要没有输完就会继续产生战争。第二次忍者大战,第三次忍者大战中又有什么样的阴谋存在。当主角横空出世改变的只是某些小事,历史的大转盘是否会随着这只蝴蝶轻轻煽动的翅膀而改变呢?
  • 星空起航

    星空起航

    一支人类迁徙的队伍,无意中唤醒了从地球时代就冰冷了的杨帆,一切都改变了,杨帆的苏醒,带给这支队伍的,将是一个人类进化的时代,而为了追寻历史的真相,且看杨帆如何徜徉星海,一路走来所遇到的各种生物,还有那人类离开地球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