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5200000068

第68章 落日前的凭吊(3)

初三夕日,君(谭嗣同,下同)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袁曰:君谓皇上何如人也?

袁曰:旷代之圣主也。君曰:天津阅兵之阴谋(意即太后把光绪骗至荣禄兵营宣告废黜),君知之乎?袁曰:固有所闻。

君乃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慈禧住处)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仆与足下,同受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所闻也。

君曰: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惟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

袁曰: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传号令以诛奸贼,则仆必能从诸君之后,竭死力以补救……若皇上在仆营,则诛杀荣禄如杀一狗耳!

袁世凯的圆滑和回答掷地有声,不能不使人佩服,袁世凯何等的江湖历练,对付书生气的谭嗣同是股掌之间,他知道这是一次以卵击石的买卖,胜算和成本是他首先考虑的,他心里不能不掂量。同样的一件事,而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则是如此记载的:

初三日早,暾谷(即林旭)持密诏来,跪诵痛哭激昂,草密折谢恩并誓死救皇上,令暾谷持还缴命,并奏报于初四起程出京……筹划求上之策,袁幕府徐菊人(徐世昌)亦来,吾乃相与痛哭以感动之,徐菊人亦哭,于是大众痛哭不成声,乃嘱谭复生(谭嗣同)入袁世凯所寓,说袁勤王,率死士数百扶上登午门而杀荣禄,除旧党。袁曰:“杀荣禄乃一狗耳!然吾营官皆旧人,枪弹火药皆在荣禄处,且小站去京二百余里,隔于铁路,虑不达事泄。若天津阅兵时,上驰入吾营,则可以上命诛贼臣也。”

康、梁的文字都写到袁世凯当时的态度慷慨激昂:杀荣禄如杀一只狗一样。但袁世凯提出杀荣禄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皇上必须到自己的营中来亲自下令。

袁世凯《戊戌纪略》中是如此写他和谭嗣同会面:

(初三日晚)正在内室秉烛拟疏稿,忽闻外室有人声,阍人持名片来,称有谭军机大人有要公来见,不候传请,已下车至客堂。急索片视,乃谭嗣同也。

余知其为新贵近臣,突如夜访,或有应商事件,停笔出迎。

袁世凯随后写道:一段寒暄过后,谭嗣同先说了一通他与康有为曾怎样向皇上力荐袁世凯,但都因荣禄阻碍,使得袁世凯的晋升缓慢。之后,谭嗣同话锋一转,出示了在袁世凯看来非常可疑的光绪手谕:让袁世凯在荣禄前宣读皇上的命令后,诛杀荣禄,然后,“即封禁电局、铁路,迅速载袁某部兵入京,派一半围颐和园,一半守营,大事可定。”

予(袁自称)闻之魂飞于天外,因诘以:围颐和园欲何为?

谭云:不除此老朽(慈禧),国不能保!此事在我,公不必问。予谓:皇太后听政三十余年,迭平大难,深得人心。我之部下,常以忠义为训诫,如令以作乱,必不可行。谭云:我雇有好汉数十人,并电湖南招集多人,不日可到,去此老朽,在我而已,无须用公。但要公以二事,诛荣某,围颐和园耳。如不许我,即死在公前。公之性命在我手,我之性命亦在公手,今晚必须定议,我即诣宫请旨办理!

予谓:此事关系太重,断非草率所能定。今晚即杀我,亦决不能定,且你今夜请旨,上亦未必允准也。

……予见其气焰凶狠,类似疯狂,然伊为天子近臣,又未知有何来历,如明拒变脸,恐激生他变,所损必多,只好设词推宕。

对袁世凯这久经沙场和官场的人来说,在没有看到上谕之前,他绝对不会贸然出手的。袁世凯自述道:当时他强调了两点:一是杀荣禄容易,但要奉旨行事;二是立即举事不易,因为营中枪弹均为荣禄控制,必须先设法预贮弹药,然后方能依策行事。并且,在自己的新军周围,董、聂各军有四五万人,淮、泗各军又有七十多营,京城内也有旗兵数万人,自己的军队只有六七千人,怎么能办成此事?对于袁世凯提出的第一条,谭嗣同回答说:20日早晨袁世凯请训时,光绪帝自然会亲自下达命令。而对袁世凯所说的第二条,谭只好表示同意,并且,认为袁世凯是“奇男子”。

9月20日这一天早晨,光绪在宫中第三次召见袁世凯。袁世凯后来在《戊戌纪略》中表明,那一次召见,袁世凯并没有得到谭嗣同所称的密谕,光绪帝也绝口不提兵变的事情。袁世凯利用了这次请训机会,大胆向光绪帝进言道:

古今各国,变法非易,非有内忧,即有外患,请忍耐待时,步步经理,如操之过急,必生流弊。且变法尤在得人,必须有真正明达时务老成持重如张之洞者,赞襄主持,方可仰答圣意。至新进诸臣,固不乏明达勇猛之士,但阅历太浅,办事不能慎密,倘有疏误,累及皇上,关系极重,总求十分留意,天下幸甚!臣受恩深重,不敢不冒死直谏。

袁世凯这一番话可以说确切表明了态度。在骨子里,袁世凯是看不上康有为等自命不凡的书生的,也觉察到年轻的光绪皇帝在性格、经验以及能力上的致命弱点,所以就劝光绪稳妥行事。这不能不说是袁世凯的肺腑之言和真实想法。

宫闱政变向来是成败难料的冒险,当时的袁世凯只是混迹官场几十年的普通汉族官员,只是为仕途奔竞,并没有资格也没有资本进入高层的权力角逐。

袁世凯虽倾向维新,但当时光绪的维新诏令仅仅得到浙江巡抚陈宝箴的响应,维新派势力尚弱,还不足于图大事;赞成维新变法,不等于烈火烹油,甚至不自量力地谋求极端血腥的手段来促成其事,徒逞匹夫之勇耳。

如果设身处地为袁设想,无论他是帮助“帝党”杀戮“后党”还是帮助“后党”剿灭“帝党”,都要承担着道德与良知的折磨。毕竟他只是听到谭嗣同慷慨激昂的一面之词,而光绪帝对维新派布置的政变计划知不知情?也没有证据表明光绪帝在面见袁世凯时对他提出过参加政变的要求;脑袋如果没进水,谁都知道当时国内掌管实际最高统治权的是太后慈禧,即便光绪帝有胆量向袁世凯提出捕杀太后的请求,但任何任何头脑清醒的大臣都绝不会随口允诺,帮助皇帝杀戮或者囚禁母后。

这里牵扯的不仅仅是个人安危的事,而是面对江山社稷,万一失手,那对社稷和国家伤害更大,对民族的伤痛也更大,世事如棋,鹿死谁手?变数未知,后果孰定,更何况是谭嗣同一次夜间的陡然造访,就能让一个人豁出身家性命以卵击石吗?

所谓的扑杀太后的“密诏”,本是康有为伪造的,康有为说他携有光绪皇帝九月十六日通过杨锐带给他的密诏:“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直至宣统元年八月十二日,杨锐的儿子杨应昶将密诏原文呈交都察院,人们才发现,原来密诏不是写给康有为的,而是写给杨锐等四章京的。其原文称:

朕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末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密诏反映的是光绪激进的改革理念和行动受太后掣肘时的焦虑。并非告急的密诏,“朕位不保”的前提是“将旧法尽变,尽黜昏庸之人”这一假设,皇帝是虚前席询问良策,而非授权救援行动,况光绪皇帝还要“熟思”,方案要“不致有拂圣意”,且光绪帝指名“妥速筹商”的,是四位军机章京。康有为充其量也只能列入“诸同志”之中,康有为在当时的光绪皇帝心中,决非可依靠的股肱,康有为伪称密诏内容是:

朕唯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且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虑,不胜企盼之至。特谕。

这就面目全非了。康有为并将自己的名字加入所谓“密诏”,到处招摇和集资,更显示其行事的不择手段。

据康有为《自订年谱》中的说法,18日早上,林旭向康和谭嗣同出示了光绪的密诏,旋召梁启超、康广仁、徐致靖、徐仁铸、徐世昌同读。众人“痛哭不成声”,“经画救上之策”,“乃属谭复生入袁世凯寓所,说袁勤王,率死士数百扶上登午门而杀荣禄,除旧党”。又说袁答“杀荣禄乃一狗耳”,建议“天津阅兵时,上驰入吾营,则可以上名诛贼臣也”。这是整个戊戌变法时期使形势骤变的最为关节的历史谎言。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戊戌政变并非因袁世凯主动告密而发生,但袁世凯后来的被动汇报是大大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事实上,袁世凯在得到政变消息后,为了保全自己,慌忙向荣禄和盘托出了谭嗣同的密谋。慈禧太后在得知维新派想谋杀她之后,恼怒至极,于是使得原本和平的训政转变成为一场流血的政变。光绪皇帝和珍妃身边的太监也倒了大霉,被杖毙四人,另枷号十人,就连光绪也被软禁在灜台。

其实,如果划分政变的主要责任,应该是康有为的伪造密诏要负主要的责任,而非袁世凯一人被动汇报而独担告密者的责任,康有为被人追捧而袁世凯被人千夫所指。

同类推荐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 瑜珈史诗

    瑜珈史诗

    这本书以古印度哈拉帕文化为时代背景,作者以自己多年瑜伽修行的领悟,为人物故事注入了血液和灵性,文学性地虚构出了一个包罗人性多面和人生百味的故事,在物欲、情欲和生死面前,不管消失的古文明,还是现在辉煌着的新人类文明,人的愚、痴、贪,依然存在,如何参透虚妄、看清本真呢?作者也在叩问这个可谓永恒的命题。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中国婚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婚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通过传说、历史典故、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各地遗留婚俗等方面对婚俗文化加以解读,给读者呈现了一幅鲜活生动却又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中华婚俗文化风情画卷。
  •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汇集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人类学大师的论著《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对李济、吴泽霖、潘光旦、林惠祥、杨成志、吴文藻、凌纯声、林耀华、费孝通、岑家梧、梁钊韬、李亦园、乔健,以及美藉华人许烺光、张光直和俄国人史禄国等16位人类学大师的学术专著和学术思想进行介绍和评述。《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学中国大师们的传世作品相对分散、不集中等现象”,为人类学学者及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一次性”与诸多中国人类学大师“会面交流”的平台。
热门推荐
  • 万古紫初

    万古紫初

    天无极,道无极,万物亦无极。世间有剑,其名紫初,乃天地诞生初的第一柄剑。世间有灵,其名无情,乃太初之后的第一灵。上古传说,剑与灵之中有永恒之谜,天亦不得永恒,神亦会陨落,世间万物为求长生永恒,欲囚灵夺剑而研究永恒之谜。“天地不仁,万物无情。世间最为虚假的是眼泪,最难测的是人心,最可笑的莫过于情之一字。今生余将以泪为姓以无情为名,自此无情。”——泪无情
  • 逆战:

    逆战:

    在这个风起云涌,烈火重重的战场上。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人类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所有人做梦都想的未来时代,既然那么残酷。人类亦是冷漠和杀戮。来回穿梭于宇宙,亦是那么简单,而死人,也成了家常便饭。暴风少年,闯荡宇宙摆平世界。[没错,简介和书名来自杰哥的《逆战》,给了我写本文的启发!]
  • 生死神降

    生死神降

    不过是一死,却死于窝心;不过是一生,却生于神降。齐伟,本自碌碌无为,碾转城市的一条鱼,死,遥远而又迫近的一场,生,但当如何雄立世间!!!当睁眼开到的世界,已是群魔乱舞,我为刀俎,一条虫,绝不做刀尖上的那条虫,神降我身,我自当啸歌人间!!
  • 人生是长跑

    人生是长跑

    本书通过大量案例总结了中国父母的包办型、控制型抚养方式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分析未来国际化竞争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说明国际视野化的教育才能让中国孩子参与国际竞争。从春蚕型父母到春雨型父母,父母的变革迫在眉睫。
  • 你的执念

    你的执念

    一朝穿越成主角,不是特工不是杀手,不是神医不是毒手。师兄宠她师父爱他,遇到了穿越前辈,前辈竟是特工外加神医和用毒高手!
  • TFBOYS之青春期时的我们

    TFBOYS之青春期时的我们

    朋友或是情人,能走过三个月的已不容易,能坚持六个月的值得珍惜,能相守一年的堪称奇迹,能熬过两年的才叫知己,超过三年的值得记忆,五年后还在的,应该请进生命里。十年后依然在的,那就不是朋友了,已经是亲人,是生命的一部分了。----莫言
  • 仙冷

    仙冷

    凡人看蝼蚁,仙看凡人,我看仙。还有人在看着我?
  • 蛮徒

    蛮徒

    这是一个几乎被雾霭所完全笼罩的世界!只有其间一些高耸的山顶区域或高地能予以幸免。这里的雾霭非常诡异,它能给身处其间任何生物带去强大力量的同时却在悄无声息间侵噬着他们的神智,令在其间生存的任何生物虽都无比强大,但却只能永远生活在最原始的野蛮残暴本能中。因此,在这个世界,也就只有在那些没有被雾霭所笼罩的狭小高耸山顶或高原才能艰难生活着一些力量不强却能拥有一定智慧的生物。只是就在这么一个完全以荒蛮为主题的世界里,生为其间弱者的一个智慧生物人类少年却抒写了一个更为荒蛮的传奇······一切又是一个血腥的故事!一个需要万千书虫顶起的故事。…………真怀念当年一目百行一天一本的逍遥岁月…………当然,如果觉得是好书,那确实得慢慢品味。要不太快看完那无书之日真的很悲剧…………看了就请收藏!
  • 仙魔天经

    仙魔天经

    自天地异兆,天地崩溃,六道绝灭,仙圣相继陨落,九州大地,寸草不生,血月当空,赤地千里,饿殍满地。从此,修行之法断绝,修士生出天人之隔,再也无法从天地间汲取任何的能量,唯有一法,食。古人云,食肉者鄙,食谷者愚,食气者寿,不食者神明。自此,修行再度兴起,六大宗门、九州之王、四大豪族纷纷兴起,然而这一切是否犹如表象那般平静?天地崩溃,仙圣的陨落之谜?万般疑象,且随杨逸如数解惑。
  • 阴阳执掌人

    阴阳执掌人

    我是大山里出来的人,在山里所有人都会对鬼神加以祭奠,或崇拜或畏惧。在山里更是不乏能通灵鬼神佛之人,我倒不会通鬼神,却也异于常人。因为我有个秘密,我的眼睛——能够看见鬼。